1.本技术涉及配电线路连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电力工程用并沟线夹。
背景技术:
2.并沟线夹是电力施工中常用的电力金具,用于中小截面的铝绞线或钢芯铝绞线以及架空避雷线的钢绞线在不承受张力的位置上的连接,还用于非直线杆塔的跳线连接。
3.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210224823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电力安装的并线夹具,包括一个下线夹和两个上线夹,上线夹设置于下线夹的顶部,上线夹和下线夹通过螺栓及螺母连接,上线夹位于螺栓的两侧设有的夹线槽,下线夹位于螺栓的两侧设有布线槽,夹线槽和布线槽配合形成供导线安装的夹线孔;上线夹的一端开设有供上线夹以垂直于螺栓的方向滑入下线夹上方的u型槽,u型槽与螺栓形成滑动连接。安装导线时,通过旋松螺栓并滑动两个上线夹,使螺栓位于u型槽的内部,最后旋紧螺栓使上线夹与下线夹将导线夹紧,从而实现导线的并线。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导线的并线作业一般都在高处进行,而并线过程中,为了防止螺栓滑离u型槽,工作人员需要一只手对两个上线夹进行扶持,另一只手握持工具拧动螺栓,从而增加了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从而便于导线的并线,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力工程用并沟线夹。
6.本技术提供一种电力工程用并沟线夹,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电力工程用并沟线夹,包括互相配合的上线夹和下线夹,所述上线夹开设有夹线槽,所述下线夹开设有布线槽,所述上线夹与所述下线夹拼接后,所述夹线槽与所述布线槽围合形成有供导线安装的夹线孔,所述上线夹的一侧与所述下线夹铰接相连,所述上线夹螺纹连接有抵接杆,所述抵接杆的端部伸入夹线孔的内部,所述下线夹远离铰接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将上线夹锁紧固定的锁紧杆,所述锁紧杆沿夹线孔的长度方向滑动设置,所述上线夹凸起设置有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开设有锁紧槽,所述上线夹与所述下线夹拼接后,所述锁紧杆可插入锁紧槽的内部。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上线夹与下线夹铰接配合,通过驱使上线夹与下线夹发生相对转动,使上线夹与下线夹扣合拼接在一起,并使得导线穿设于夹线孔的内部;滑动锁紧杆,使锁紧杆插接于锁紧槽的内部,通过限制上线夹与下线夹发生相对转动,实现上线夹与下线夹锁紧固定,从而降低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进而便于导线的并线;上线夹与下线夹锁紧后转动抵接杆,通过抵接杆将导线抵紧于夹线孔的内部,从而提升导线与夹线孔连接的稳定性。
9.可选的,所述下线夹设置有用于限制锁紧杆脱离锁紧槽的弹性件。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件具有驱使锁紧杆抵紧锁紧槽的趋势,从而能够限
制锁紧杆脱离锁紧槽,进而提升上线夹与下线夹的稳定性。
11.可选的,所述弹性件为压缩弹簧,所述下线夹开设有供连接块放置的容置槽,所述容置槽的侧壁开设有供锁紧杆安装的安装槽,所述压缩弹簧设置于安装槽的内部,所述压缩弹簧的两端分别与锁紧杆和安装槽的槽底相抵。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压缩弹簧能够驱动锁紧杆向抵紧锁紧槽的方向滑移,从而阻止锁紧杆脱离锁紧槽;压缩弹簧位于安装槽的内部,能够阻止压缩弹簧与雨水接触,从而提升压缩弹簧的使用寿命。
13.可选的,所述锁紧杆远离压缩弹簧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引导连接块插入容置槽的第一引导斜面。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块卡入容置槽的过程中,连接块远离上线夹的一端与第一引导斜面相抵,从而能够驱使锁紧杆向靠近安装槽的槽底滑移,进而便于连接块完全插入容置槽的内部。
15.可选的,所述锁紧杆设置有用于引导锁紧杆滑离锁紧槽的第二引导斜面,所述下线夹背离布线槽的一侧滑动穿设有控制杆,所述控制杆的一端与第二引导斜面相抵,所述控制杆远离锁紧杆的一端伸出下线夹的外部。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靠近布线槽的方向滑动控制杆,控制杆能够驱动锁紧杆向远离容置槽的方向滑移,从而便于对上线夹与下线夹进行解锁。
17.可选的,所述夹线孔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抵接杆转动配合。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能够减少抵接杆的端部与导线的表面发生相对转动,从而能够减少导线的磨损。
19.可选的,所述连接板为弧形结构。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板设置成弧形结构,能够增大连接板与导线的接触面积,从而能够提升导线与夹线孔连接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所述抵接杆远离夹线孔的一端设置有旋钮。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钮的设置,能够便于工作人员转动抵接杆,从而便于将导线与夹线孔抵紧。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4.1.通过将上线夹与下线夹铰接相连,上线夹与下线夹相对转动后扣合拼接在一起,通过滑动锁紧杆,使锁紧杆插入锁紧槽的内部,从而限制上线夹与下线夹发生相对转动,使上线夹与下线夹锁紧固定,上线夹与下线夹锁紧后再旋紧抵接杆,使导线抵紧于夹线孔是内部,从而能够减小工作人员的操作难度,进而能够便于导线的并线;
25.2.通过第二引导斜面的设置,向靠近布线槽的方向滑动控制杆,能够驱动锁紧杆向压缩弹簧压缩的方向滑移,从而使锁紧杆脱离锁紧槽,进而便于并沟线夹的拆卸。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实施例中体现压缩弹簧的剖视示意图;
28.图3是图2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9.图4是本实施例中体现抵接杆的剖视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上线夹;11、连接块;111、锁紧槽;2、下线夹;21、安装槽;22、容置槽;23、导向槽;3、夹线孔;31、夹线槽;32、布线槽;4、导线;5、抵接杆;51、轴承;52、旋钮;6、连接板;61、连接槽;7、锁紧组件;71、锁紧杆;711、第一引导斜面;712、第二引导斜面;72、弹性件;721、压缩弹簧;73、限位块;8、控制杆;81、延伸环;82、限位环。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电力工程用并沟线夹。参照图1和图2,并沟线夹用于对导线4进行并线连接,包括上线夹1和下线夹2,上线夹1的其中一侧边与下线夹2铰接相连;上线夹1上开设有两个相互平行的夹线槽31,下线夹2上开设有两个与夹线槽31相对应的布线槽32,上线夹1与下线夹2扣合拼接在一起后,上线夹1与下线夹2围合形成有两个供导线4安装的夹线孔3,夹线孔3呈圆柱状结构;上线夹1与下线夹2之间设置有锁紧组件7,上线夹1与下线夹2发生相对转动后扣合在一起后通过锁紧组件7进行锁紧固定。
33.参照图2和图3,锁紧组件7包括矩形的连接块11,连接块11一体成型设置于上线夹1远离铰接的一端;下线夹2开设有供连接块11放置的容置槽22,上线夹1与下线夹2扣合拼接在一起后,连接块11收纳于连接槽61的内部。锁紧组件7还包括锁紧杆71,本实施例中的锁紧杆71为矩形杆状结构,容置槽22的其中一侧壁贯穿供锁紧杆71安装的安装槽21,安装槽21沿导线4的长度方向设置,同时安装槽21与锁紧杆71滑动配合;连接块11上贯穿有供锁紧杆71的端部插入的锁紧槽111,通过锁紧杆71与锁紧槽111插接配合,从而限制上线夹1与下线夹2发生相对转动,进而实现对上线夹1与下线夹2的锁紧固定。
34.参照图3,安装槽21远离容置槽22的一端焊接固定有限位块73,通过限位块73限制锁紧杆71脱离安装槽21,同时能够便于锁紧杆71的安装。限位块73与锁紧杆71之间设置有弹性件72,通过弹性件72驱动锁紧杆71与容置槽22的侧壁抵紧;本实施例中的弹性件72为压缩弹簧721,压缩弹簧721的两端分别与限位块73与锁紧杆71相抵,连接块11收纳于容置槽22后,压缩弹簧721能够限制锁紧杆71脱离锁紧槽111。
35.参照图3,锁紧杆71远离压缩弹簧721的一端具有第一引导斜面711,第一引导斜面711沿靠近压缩弹簧721的方向向容置槽22的槽口倾斜设置;连接块11插入容置槽22时,通过连接块11与第一引导斜面711相抵,从而驱动锁紧杆71向压缩弹簧721压缩的方向滑移,进而引导锁紧杆71远离压缩弹簧721的一端插入锁紧槽111的内部,便于上线夹1与下线夹2的锁紧固定。
36.参照图3,下线夹2背离布线槽32的一侧开设有导向槽23,导向槽23与安装槽21相连通,同时导向槽23与安装槽21垂直;导向槽23的内部滑动穿设有控制杆8,本实施例中的控制杆8为矩形杆状结构;控制杆8的侧壁凸起设置有延伸环81,延伸环81的外侧壁与导向槽23的内壁相贴合;锁紧杆71的侧壁具有第二引导斜面712,第二引导斜面712与第一引导斜面711垂直;控制杆8靠近安装槽21的一端与第二引导斜面712相抵,控制杆8远离第二引导斜面712的一端伸出导向槽23的外部;导向槽23的槽口处焊接固定有限位环82,锁紧杆71的端部与容置槽22的侧壁相抵时,延伸环81与限位环82相抵,从而限制控制杆8脱离导向槽23。
37.参照图1和图4,上线夹1背离夹线槽31的一侧螺纹连接有抵接杆5,抵接杆5的一端
延伸至夹线槽31的内部,同时抵接杆5远离夹线槽31的一端向上线夹1的外部延伸;抵接杆5远离夹线槽31的一端焊接固定有旋钮52,从而便于转动抵接杆5;夹线槽31的内部设置有连接板6,本实施例中的连接板6为圆弧状结构,连接板6的凸面开设有连接槽61,连接槽61的内部过盈卡接有轴承51,轴承51的内圈与抵接杆5过盈卡接配合,从而使抵接杆5与连接板6转动相连;通过转动抵接杆5,使连接板6的凹面与布线槽32将导线4抵紧,从而对导线4锁紧固定。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电力工程用并沟线夹的实施原理为:
39.导线4在并线的过程中,将导线4放置于布线槽32的内部,使连接块11插入容置槽22的内部;连接块11插入容置槽22的过程中,连接块11与第一引导斜面711相抵,从而驱动锁紧杆71向压缩弹簧721压缩的方向滑移,进而引导锁紧杆71的端部插入锁紧槽111的内部;通过锁紧杆71与锁紧槽111插接配合,从而限制上线夹1与下线夹2发生相对转动,进而实现上线夹1与下线夹2的锁紧固定。上线夹1与下线夹2锁紧固定后,通过转动旋钮52,使连接板6向靠近布线槽32的方向滑移,从而将导线4锁紧固定。
40.需要对并沟线夹进行拆除时,仅需按压控制杆8,控制杆8能够驱动锁紧杆71向压缩弹簧721压缩的方向滑移,从而驱使锁紧杆71脱离锁紧槽111,进而实现上线夹1与下线夹2的解锁。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5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