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16



1.本技术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目的,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主机部分(例如台式电脑的机箱、笔记本电脑的设置有键盘的部分、平板电脑的本体等)一般都为一体结构,结构较为单一,形态较为固定,无法满足用户更加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具有新颖的结构和形态,能够满足用户更加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4.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电子设备,包括:
6.主机;
7.显示屏幕,与所述主机转动连接,并能够显示所述主机输出的待输出内容;
8.其中,所述主机至少包括转动连接的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所述显示屏幕通过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主机转动连接。
9.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主机和所述显示屏幕通过第一转轴机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转轴机构的轴线与所述显示屏幕满足垂直条件;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通过第二转轴机构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转轴机构的轴线与所述显示屏幕满足平行条件。
10.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转轴机构包括转轴和限位件,所述限位件通过对所述转轴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以使所述显示屏幕能够相对所述主机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其中,所述限位件对所述转轴的限制和/或所述第一转轴机构给所述显示屏幕提供的扭力使得所述显示屏幕能够相对所述主机在预设角度停留。
11.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二转轴机构连接在所述第一本体的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本体的第二边缘之间,以使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夹角能够改变;
12.所述第一转轴机构设置在所述显示屏幕与所述第一本体之间,或,所述第一转轴机构设置在所述显示屏幕与所述第二本体之间,或,所述第一转轴机构设置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的连接部位。
13.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转轴机构和所述第二转轴机构联动,以在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第二本体之间夹角改变的同时使所述显示屏幕发生转动,
14.或,所述显示屏幕相对所述主机转动使得所述第一本体或所述第二本体之间的夹角改变。
15.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主机上设置主机出声口,所述显示屏幕上设置有屏幕出声口,所述主机出声口和所述屏幕出声口呈环形阵列排布。
16.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主机上设置有散热口,所述显示屏幕上设置有音频
采集模组,所述散热口远离所述音频采集模组设置。
17.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第一本体位于所述第二本体的顶部,并与所述显示屏幕连接,所述第一本体内至少设置有电池和扬声器,所述第二本体内至少设置有主板、风扇。
18.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还包括底座,所述第二本体通过设置于所述底座实现对所述第一本体和所述显示屏幕的支撑。
19.优选的,上述电子设备中,所述底座上设置有电子器件,所述第二本体与所述底座通过机械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并在机械连接的同时通过电连接部件与所述电子器件电连接。
20.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将显示屏幕转动的设置在主机上,使得主机能够对显示屏幕进行支撑,并且还能够使得显示屏幕通过转动实现姿态调节,同时还将主机分为多个部分,即令主机至少包括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并使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之间也转动连接,从而使得主机自身也能够进行姿态调节,进而使得设置在第一本体或第二本体上的显示屏幕可以在主机的带动下进行位置调节。上述的电子设备,令主机对显示屏幕进行支撑,并且显示屏幕通过自身的转动可以实现姿态调节,在此基础之上进一步令主机包括多个转动连接的本体,从而使得不同本体之间通过相对转动还能够带动显示屏幕进行位置调节,进而使得显示屏幕不仅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的姿态,而且还能够在主机的带动下处于多个不同的位置,如此就能够满足用户更加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的主机和显示屏幕的侧视图;
23.图2为第一本体和第二本体相对转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3为第一转轴机构中转轴和限位件配合的结构示意图;
25.图4为包括底座的电子设备的侧视图;
26.图5为图4的右视图;
27.图6为显示屏幕处于横屏姿态时电子设备的主视图。
28.在图1

图6中:
[0029]1‑
主机,2

显示屏幕,3

转轴,4

限位件,5

第一卡止件,6

第二卡止件,7

底座。
[0030]
101

第一本体,102

第二本体,701

底板,702

连接体。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具有新颖的结构和形态,能够满足用户更加多样化的使用需求。
[0032]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
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3]
如图1

图6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该电子设备可以为电脑,进一步可以为适用于学生上网课的一种学习电脑,其主要包括主机1和显示屏幕2,其中,主机1为电子设备的控制运行的部分,本技术将主机1分为多个不同的分体,以令主机1至少包括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并使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之间转动连接,而显示屏幕2则用于显示主机1输出的待输出内容,其设置在主机1上,从而使主机1对显示屏幕2进行支撑,在主机1至少包括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时,显示屏幕2具体可设置在第一本体101或第二本体102上,电子设备处于使用状态时,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呈上下分布,具体是令两个本体中的第一本体101位于顶部,而第二本体102则位于第一本体101的底部,当显示屏幕2设置在顶部的第一本体101上时,显示屏幕2被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共同支撑,并且由于两个本体之间转动连接,所以在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发生相对转动时,设置在第一本体101上的显示屏幕2可以相对于第二本体102以及支撑第二本体102的支撑面(此支撑面例如为桌面或地面,第二本体102相对于支撑面固定不动)进行转动,如此就通过主机1的姿态调节实现了显示屏幕2的位置调节,使得显示屏幕2可以在多个不同的位置进行显示,或者显示屏幕2也可以设置在位于底部的第二本体102上,如此也能够使主机1实现对显示屏幕2的支撑;同时,显示屏幕2在主机1上设置时,还令显示屏幕2与主机1转动连接,即显示屏幕2无论设置在第一本体101上还是设置在第二本体102上都能够在其上转动,从而使得显示屏幕2也能够进行姿态调节(例如横屏和竖屏的切换或者显示屏幕2俯仰角度的改变),如此就可以使显示屏幕2在多个不同的位置进行显示并且也能够以不同的姿态进行显示。
[0034]
上述结构的电子设备,在主机1对显示屏幕2进行支撑的基础上,通过将主机1分为多个部分并使不同部分之间能够相对转动以及使显示屏幕2能够相对于主机1进行转动,就能够使得显示屏幕2不仅可以具有多种不同的姿态,而且还能够在主机1的带动下处于多个不同的位置,以满足用户更加多样化的使用需求,一种具体的使用场景例如为:在k12人群使用上述的电子设备上网课时,将电子设备放置于桌面上后,主机1对显示屏幕2进行支撑,并且通过使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发生相对转动,可以调节显示屏幕2的位置,即令显示屏幕2上升和下降以及靠近和远离学生,而通过转动显示屏幕2则可以实现显示屏幕2姿态的调节,即令显示屏幕2进行横屏和竖屏的切换或者进行俯仰角度的改变(此两种姿态调节方式的选择由转动连接显示屏幕2的第一转轴机构的设置方式决定,后述内容会对此进行说明),从而使得学生可以以更加合适的位置和姿态来上网课。相对于现有技术中使用台式电脑、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等形态各异、功能各异的电子设备上网课的方式,上述电子设备更适合网课的使用情形,能够更好的满足上网课的使用需求。
[0035]
具体的,主机1和显示屏幕2通过第一转轴机构转动连接,第一转轴机构的轴线与显示屏幕2满足垂直条件;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通过第二转轴机构转动连接,第二转轴机构的轴线与显示屏幕2满足平行条件。其中,主机1和显示屏幕2通过第一转轴机构转动连接,并且令第一转轴机构的轴线与显示屏幕2满足垂直条件,此满足垂直条件指的是第一转轴机构的轴线与显示屏幕2所在的平面(或者说与显示屏幕2的显示面)垂直或者可视为垂直的近似垂直,也就是说,显示屏幕2绕与其垂直的轴线转动,如此就能够使得显示屏幕2
在其所处的平面内转动,从而使得显示屏幕2的自身姿态可以发生改变,例如当显示屏幕2的形状为长方形时,如图5和图6所示,此转动就能够使显示屏幕2在横屏和竖屏之间切换,从而满足不同场景的使用需求,例如在浏览竖向分布的网页或图片时可以将显示屏幕2转变为竖屏姿态,如图5所示;而在观看视频时则可以将显示屏幕2转变为横屏姿态,如图6所示。此外,第一转轴机构还可以以其他方式设置以实现显示屏幕2的其他方式的调节,例如令第一转轴机构的轴线平行于显示屏幕2设置,从而使得显示屏幕2可以绕平行其自身的轴线转动,此时就能够实现显示屏幕2俯仰角度的调节。主机1的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通过使用第二转轴机构实现转动连接,且第二转轴机构的轴线与显示屏满足平行条件,此满足平行条件指的是第二转轴机构的轴线与显示屏所在的平面(或者说与显示屏幕2的显示面)平行或者可视为平行的近似平行,如此就能够使得显示屏幕2在主机1的带动下绕与其平行的轴线移动和/或转动,从而令显示屏幕2所处的位置可以发生改变。此第一转轴机构和第二转轴机构的具体结构,在不存在其他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令第一转轴机构和第二转轴机构均为现有的转轴机构,其结构可以参考现有技术。
[0036]
进一步的,如图3所示,优选第一转轴机构可以包括转轴3和限位件4,限位件4通过对转轴3的转动角度进行限制以使显示屏幕2能够相对主机1在预设角度范围内转动,其中,限位件4对转轴3的限制和/或第一转轴机构给显示屏幕2提供的扭力使得显示屏幕2能够相对主机1在预设角度停留。也就是说,本技术中的第一转轴机构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之上进行了改进,以使显示屏幕2仅能够在预设的角度范围内转动,具体的是,第一转轴机构在现有结构的基础之上增设了对现有转轴3进行转动限制的限位件4,该限位件4的设置方式、结构以及对转轴3的限制方式可以有多种选择,例如限位件4可以设置在第一转轴机构的不随转轴3转动的固定部件上,也可以固定设置在主机1或显示屏幕2上,限位件4的结构可以为如图3所示的挡块,并且如图3所示,转轴3上固定设置有随同转轴3同步转动的第一卡止件5和第二卡止件6,第一卡止件5和第二卡止件6在转轴3的周向上间隔分布,此时第一卡止件5和第二卡止件6与转轴3圆心连线的夹角即为预设角度范围的最大角度值,同时令挡块位于第一卡止件5和第二卡止件6之间,当转轴3正向转动以使第一卡止件5向挡块靠近并与挡块接触时,如图3所示,挡块会对第一卡止件5进行阻挡而使得转轴3无法再继续正向转动,同理,当转轴3反向转动以使第二卡止件6向挡块靠近并与挡块接触时,挡块会对第二卡止件6进行阻挡而使得转轴3无法再继续反向转动,如此就实现了显示屏幕2相对主机1在预设角度范围内的转动,或者,限位件4也可以为能够在转轴3的径向上伸缩的销轴,而转轴3上则开设有能够允许销轴伸入并可与销轴卡止的两个凹槽,两个凹槽之间的轴心夹角即为预设角度范围的最大角度值,当转轴3正向转动以使销轴与其中一个凹槽对正并进入到该凹槽时,销轴会与凹槽卡止而使得转轴3无法再继续正向转动,同理,当转轴3反向转动以使销轴与另一个凹槽对正并进入到其中时,销轴会与此凹槽卡止而使得转轴3无法再继续反向转动,如此也能够实现显示屏幕2相对主机1在预设角度范围内的转动。而在转轴3被阻挡或卡止而停止转动后,转轴3以及与转轴3连接的显示屏幕2在该角度的停留,可以通过限制力(此限制力指的是挡块和卡止件之间的阻挡力、销轴和凹槽之间的卡止力)实现,也可以通过转轴机构自身给显示屏幕2提供的扭力实现。而预设角度范围的取值,本技术优选为0度~90度,即令显示屏幕2在90度的角度范围内转动,并且还优选显示屏幕2处于横屏姿态时角度取值为0度,显示屏幕2处于竖屏姿态时角度取值为90度,如此就使得横屏姿态和竖屏姿态
分别为预设角度范围的两个极限值所对应的位置,且显示屏幕2为横屏姿态和竖屏姿态时转轴3被阻挡件阻挡,这有利于显示屏幕2在这两个位置的找准和停留,给用户的操作提供了便利。此外,预设角度范围的取值也可以为大于90度或小于90度的其他数值,以使显示屏幕2可以进行更大角度或仅能够进行更小角度的转动,本技术对此不做限定。
[0037]
优选的,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令第二转轴机构连接在第一本体101的第一边缘和第二本体102的第二边缘之间,以使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之间的夹角能够改变。其中,优选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均为板状结构,第一边缘为第一本体101的靠近第二本体102的边缘,而第二边缘则为第二本体102的靠近第一本体101的边缘,通过将第二转轴机构设置在此两个边缘之间,能够通过第二转轴机构的转动连接而实现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类似于笔记本电脑的开合,即令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之间的夹角可以发生改变,如此就可以通过改变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之间的夹角最大程度的提升显示屏幕2升降以及前后移动的行程,令主机1对显示屏幕2的支撑效果、位置调节效果得到进一步的提升。此外,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的连接方式也可以为第一本体101通过第二转轴机构转动连接在第二本体102的中心线上(即两个本体呈t型或y型连接),或者第二转轴机构转动连接第一本体101的中心线和第二本体102的中心线(即两个本体呈x型连接)。
[0038]
在第二转轴机构设置在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之间的基础之上,第一转轴机构的设置位置可以有多种选择,第一转轴机构可以如图1、图2和图4所示设置在显示屏幕2与第一本体101之间,或,第一转轴机构可以设置在显示屏幕2与第二本体102之间,或,第一转轴机构设置在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的连接部位。其中,当第一转轴机构设置在显示屏幕2和第一本体101之间时,即显示屏幕2转动的设置在第一本体101上时,为了保证显示屏幕2在其所处平面内的转动不被第一本体101干涉,如图1、图2和图4所示,令板状的第一本体101和显示屏幕2平行设置,从而使得显示屏幕2平行于第一本体101转动,由于将显示屏幕2设置在第一本体101上能够通过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的相对转动最大程度的提升显示屏幕2升降以及前后移动的行程,令电子设备的调节性能更加突出,所以本技术优选显示屏幕2通过第一转轴机构设置在第一本体101上,并使第二本体102与显示屏幕2配合形成人字形支撑结构,如图2所示;而当第一转轴机构设置在显示屏幕2和第二本体102之间时,则显示屏幕2转动的设置在了第二本体102上,此时显示屏幕2被第二本体102支撑;而当第一转轴机构设置在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的连接部位时,则显示屏幕2设置在了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之间,其具体可以通过第一转轴机构连接在第二转轴机构上,即将第一转轴机构和第二转轴机构集成为一体,此时显示屏幕2可以被第二本体102单独支撑或者被呈人字形的两个本体共同支撑。
[0039]
另外,在一种连接方式中,可以令第一转轴机构和第二转轴机构联动,以在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之间夹角改变的同时使显示屏幕2发生转动,或,显示屏幕2相对主机1转动使得第一本体101或第二本体102之间的夹角改变。即令第一转轴机构转动以带动第二转轴机构转动,或者令第二转动机构转动以带动第一转轴机构转动,如此就可以实现显示屏幕2位置和姿态的同时调节,不仅方便了用户的使用,而且在设计制造时可以预先设定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之间的夹角与显示屏幕2转动角度的对应关系,例如在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之间的夹角为120度时令显示屏幕2处于竖屏姿态,在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之间的夹角转变为150度时显示屏幕2则自动转变为横屏姿态,如此就使得主机1
能够以更加适合的受力姿态承重显示屏幕2,令电子设备的支撑稳定性得到优化。在具体结构中,由于第一转轴机构和第二转轴机构的轴线相互垂直设置,所以第一转轴机构和第二转轴机构的联动可以通过采用锥齿轮传动的方式实现。
[0040]
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主机1上设置主机出声口,显示屏幕2上设置有屏幕出声口,主机出声口和屏幕出声口呈环形阵列排布或以其他阵列方式排布。令主机1和显示屏幕2上的出声口呈环形阵列排布,可以提升电子设备的出声效果,使得电子设备具有例如立体音效、环绕音效等声音输出效果。具体的,显示屏幕2的出声口可以设置在其底部或顶部,此底部指的是显示屏幕2处于竖屏姿态时其靠近支撑面的端部,而顶部则为显示屏幕2的与底部相对另一端部,显示屏幕2在转换为横屏姿态时,此底部或顶部会与第一本体101的一侧靠近,如果在第一本体101的此侧设置主机出声口,则无法形成环形阵列,因此在设置主机出声口时不将其设置在第一本体101的此侧,基于此,主机出声口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一本体101的另一侧或第二本体102上。同时,主机1还能够控制主机出声口和屏幕出声口工作状态的切换,例如当用户对声音的输出效果要求不高时,如在使用电子设备上网课时,课程内容的语音讲解可以在主机1的控制下仅使用主机出声口或屏幕出声口进行输出,而当电子设备播放音乐时,由于用户对声音的输出效果要求相对较高,所以主机1可以控制主机出声口和屏幕出声口同时输出声音以形成立体音效和/或环绕音效。
[0041]
此外,主机1上设置有散热口,显示屏幕2上设置有音频采集模组,散热口远离音频采集模组设置。因为在一些使用场景中,用户需要和电子设备进行交互,例如在上网课时学生需要回答问题,所以本技术提供的电子设备上设置有音频采集模组,例如麦克风,同时为了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散热,需要在主机1上开设散热口,如果显示屏幕2上的音频采集模组在显示屏幕2处于特定的姿态和/或位置时与散热口靠近,散热口中排出的气流会对音频采集模组的声音采集效果产生影响,所以本技术优选令散热口远离音频采集模组设置,以避免上述情况的发生。具体的,在显示屏幕2设置于第一本体101的基础上,音频采集模组可以设置在上述的显示屏幕2的顶部,而散热口则可以开设在第二本体102的远离第一本体101的端部且位于该端部的远离显示屏幕2的一侧表面。
[0042]
进一步的,令第一本体101位于第二本体102的顶部,并与显示屏幕2连接,第一本体101内至少设置有电池和扬声器,第二本体102内至少设置有主板、风扇。在本技术中,由于将主机1分为了两部分,所以需要对主机1内设置的电子器件在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之间进行分配,本技术优选将电池和扬声器设置在位于顶部的第一本体101内,而主板、风扇、硬盘、wifi模组等其他电子器件则设置在位于底部的第二本体102内。此种分配方式能够使得各电子器件更加合理的在主机1内布置,并且还能够合理的分配第一本体101和第二本体102的重量,使得主机1具有更加稳定的支撑效果。此外,设置于第二本体102内的例如硬盘、wifi模组等部分电子器件也可以设置在后述的底座7中。
[0043]
如图4

图6所示,本技术中的电子设备还包括底座7,第二本体102通过设置于底座7实现对第一本体101和显示屏幕2的支撑。通过增设底座7,并将第二本体102设置在底座7上,能够进一步提升对显示屏幕2的支撑稳定性,使得显示屏幕2可以更加可靠的进行位置改变以及姿态切换。具体的,底座7可以包括底板701以及设置在底板701顶部的连接体702,第二本体102通过与连接体702可拆卸连接而实现主机1和显示屏幕2在底座7上的设置,其中,底板701为用于与支撑面(此支撑面例如为桌面、地面等)接触的部件,由于其为板状结
构,所以和支撑面具有更大的接触面积,能够使主机1和显示屏幕2在底座上得到稳定的支撑;连接体702为将主机1和显示屏幕2支撑起一定高度的部件,其外形可以为如图4

图6所示的椭圆柱状,同时如图4所示,优选其在底板701上相对于底板701倾斜设置,例如令椭圆柱的轴线和底板701之间具有45度、60度等角度的夹角,如此就能够提升主机1和显示屏幕2在底座上设置的便捷性、用户使用的舒适性以及底座对主机1和显示屏幕2支撑的稳定性等。
[0044]
同时,还优选底座7上设置有电子器件,第二本体102与底座7通过机械连接结构可拆卸连接,并在机械连接的同时通过电连接部件与电子器件电连接。通过如此设置,能够使得底座7除了起到稳定支撑的作用以外,还能够辅助主机1和/或显示屏幕2工作,丰富了电子设备的功能和/或优化了电子设备的性能。其中,机械连接结构优选为开设在底座7上的插槽,第二本体102通过插入到插槽中实现与底座7的机械连接,在底座7上设置插槽时,优选将此插槽设置在连接体702的相对于底板701倾斜的顶壁上,从而方便用户对主机1和显示屏幕2进行插拔操作。而电连接部件则为设置在插槽内的弹簧针(pogo pin),第二本体102在插槽中插入到位后能够与弹簧针接触并电导通,进而使得底座7中设置的电子器件可以进行辅助工作。另外,底座7和第二本体102也能够仅用于实现主机1和底座7的机械连接,即底座7上仅设置有插槽而不包括电连接部件,第二本体102和底座7中电子器件的电连接、通信连接可以通过无线连接的方式实现,即可以进行无线充电和/或无线通信。具体的,底座7上设置的电子器件包括图像采集模组、容置槽、功能调节按键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的图像采集模组可以用于拍摄习题或用户,容置槽可以用于容纳触摸显示屏幕2的触摸笔,而功能调节按键则为开关按键、音量调节按键和/或灯光亮度调节按键中的一种或多种。
[0045]
本说明书中对各部分结构采用递进的方式描述,每个部分的结构重点说明的都是与现有结构的不同之处,电子设备的整体及部分结构可通过组合上述多个部分的结构而得到。
[0046]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技术。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技术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503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