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水利工程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水利河道垃圾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2.河道的水面上常常漂浮有水草或人类的生活垃圾,如不进行打捞清理,会影响河流的水质,严重时会导致河道中的鱼类缺氧死亡,从而造成恶性循环。
3.目前,为了对漂浮物进行拦截,通常在河道的水面设置拦截网,为了防止拦截网长时间使用发生堵塞,需要频繁对拦截网表面的漂浮物进行打捞;但是,在水流的作用下,漂浮物紧贴拦截网的表面,增大了工作人员对漂浮物的清理难度较大。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便于对漂浮物进行清理,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利河道垃圾收集装置。
5.本技术提供一种水利河道垃圾收集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水利河道垃圾收集装置,包括用于对漂浮物进行拦截的拦截板,所述拦截板间隔开设有通孔,所述拦截板靠近河道下游的一侧可拆卸设置有收集筐,所述收集筐罩设于通孔的外部,所述拦截板靠近河道上游的一侧设置有用于引导漂浮物进入通孔的导向板,所述导向板远离通孔的一端转动穿设有销轴,相邻两个所述导向板通过销轴铰接相连,所述导向板远离铰接的一端与拦截板滑动配合,所述拦截板设置有用于驱动导向板滑移的驱动组件,导向板的侧壁与拦截板的侧壁相贴合时,导向板可将通孔盖合。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拦截板提供一个安装收集筐和导向板的基础,漂浮物能够进入通孔并收纳于收集筐的内部,从而对漂浮物进行拦截;由于导向板的长度一定,将导向板滑离通孔,能够使导向板铰接的一端向河流上游的方向移动,从而形成引导漂浮物进入收集筐的斜面,进而便于漂浮物的收集和清理;需要拆卸收集筐时,通过驱动组件驱动导向板的侧壁与拦截板的侧壁相贴合,从而将通孔盖合,进而阻止漂浮物通过通孔。
8.可选的,所述驱动组件包括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拦截板螺纹配合,所述驱动杆的其中一端与销轴转动相连,另一端向拦截板靠近河道下游的一侧延伸,所述拦截板于通孔的两侧凸起设置有导向条,两根所述导向条相互平行,所述导向条上滑动设置有滑块,所述导向板远离销轴的一端与滑块转动相连。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驱动杆,驱动杆能够驱动销轴向远离拦截板的方向运动,两个导向板发生相对转动,能够驱使滑块沿拦截板的表面滑离通孔,从而使导向板形成引导漂浮物进入通孔的斜面,方便漂浮物进入收集筐的内部。
10.可选的,所述驱动杆远离销轴的一端固定设置有旋钮。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旋钮的设置,能够便于工作人员转动驱动杆,从而易于对导向板的运动进行控制。
12.可选的,所述拦截板于收集筐的底部凸起设置有安装块,所述收集筐的底部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安装块的顶部开设有供定位块插入的定位槽,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用于限
制收集筐竖直方向位移的锁紧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块将收集筐与拦截板进行连接,通过定位块与定位槽插接配合,能够限制收集筐水平方向的位移;通过锁紧件限制收集筐竖直方向上的位移,从而将收集筐锁紧固定于拦截板上。
14.可选的,所述锁紧件包括锁紧板,所述锁紧板活动穿设于驱动杆上,所述收集筐的两侧凸起设置有延伸块,所述延伸块远离拦截板的一侧开设有供锁紧板的端部卡接的锁紧槽,导向板滑离通孔时,锁紧板的两侧分别与旋钮和锁紧槽的槽底相抵。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锁紧板的端部卡入锁紧槽的内部,能够限制收集筐竖直方向的位移;转动驱动杆,使导向板远离铰接的一端滑离通孔时,锁紧板抵紧于锁紧槽的槽底,从而提升收集筐的稳定性。
16.可选的,所述驱动杆于锁紧板与拦截板之间套设有压缩弹簧。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旋钮使销轴向拦截板靠近时,压缩弹簧能够驱动锁紧板向远离锁紧槽的方向运动,从而驱使锁紧板脱离锁紧槽,进而便于收集筐的拆卸。
18.可选的,所述收集筐的顶部设置有拉环。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环的设置,能够便于工作人员拉动收集筐,从而便于将收集筐进行拆卸,进而便于对漂浮物进行清理。
20.可选的,所述导向板和拦截板上均间隔开设有排水孔。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排水孔的设置,能够减小拦截板和导向板在水中的阻力,从而提升拦截板使用时的稳定性。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效果:
23.1.通过导向板和收集筐的设置,收集筐能够对漂浮物进行收集,导向板能够引导漂浮物进入收集筐的内部,从而方便对漂浮物进行清理;需要将收集筐进行拆卸时,驱动组件能够驱动导向板与拦截板贴合,从而使导向板将通孔盖合,进而阻止漂浮物通过拦截板,提升漂浮物的清理效果;
24.2.通过在拦截板和导向板上开设排水孔,能够减小拦截板和导向板在水中受到的作用力,从而提升拦截板和导向板在使用时的稳定性,进而提升拦截板和导向板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25.图1是本实施例中体现通孔完全开启时的结构示意图;
26.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27.图3是本实施例中体现第一固定杆的剖视示意图;
28.图4是本实施例中体现通孔封闭时的结构示意图;
29.图5是本实施例中体现滑块的剖视示意图;
30.图6是图5中b处的放大示意图;
31.图7是图4中c处的放大示意图;
32.图8是本实施例中体现压缩弹簧的剖视示意图;
33.图9是图8中d处的放大示意图;
34.图10是图5中e处的放大示意图;
35.图11是图8中f处的放大示意图。
36.附图标记说明:1、拦截板;11、通孔;12、安装块;121、定位槽;13、导向条;131、滑槽;14、滑块;15、导向块;2、固定组件;21、固定块;22、第一固定杆;23、第二固定杆;3、收集筐;31、定位块;32、延伸块;321、锁紧槽;33、拉环;4、导向板;41、销轴;42、第一连接凸块;43、第二连接凸块;44、凸柱;5、驱动组件;51、驱动杆;52、延伸环;53、限位块;54、旋钮;6、锁紧件;61、锁紧板;7、压缩弹簧;8、排水孔;9、河道。
具体实施方式
37.以下结合附图1
‑
11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8.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水利河道垃圾收集装置。参照图1和图2,收集装置用于对河道9内的漂浮物进行清理,包括用于对漂浮物进行拦截的拦截板1、用于对漂浮物进行收集的收集筐3以及用于引导漂浮物进入收集筐3的导向板4。本实施例中的拦截板1和导向板4均为矩形板状结构,且拦截板1和导向板4均均匀开设有排水孔8,同时导向板4设置有多个,导向板4设置于拦截板1靠近河道9上游的一侧;拦截板1沿长度方向间隔开设有矩形的通孔11,相邻两个通孔11之间设置两个导向板4,同时相邻两个通孔11之间的中心距等于导向板4的长度;本实施例中的收集筐3为矩形盒体结构,收集筐3的内壁均匀贯通有排水孔8,收集筐3可拆卸设置于拦截板1靠近河道9下游的一侧;收集筐3与通孔11的数量相等,同时收集筐3对应罩设于通孔11的外部。拦截板1的两端设置有用于将拦截板1于河道9两侧的堤岸固定的固定组件2,漂浮物在导向板4的引导下能够收纳于收集筐3的内部,从而便于对漂浮物进行清理。
39.参照图1和图3,固定组件2包括一体成型设置于拦截板1两端的固定块21,本实施例中的固定块21为矩形条状结构,固定块21设置于拦截板1靠近顶端的位置;固定块21上穿设有第一固定杆22,第一固定杆22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一固定杆22的底端呈尖端状,通过将第一固定杆22插入河道9的堤岸而实现对固定块21的固定。固定组件2还包括两根第二固定杆23,两根第二固定杆23分别设置于拦截板1底部靠近两端的位置;第二固定杆23沿竖直方向设置,第二固定杆23的顶端与拦截板1的底端固定相连,第二固定杆23的底端插入河道9的底部。
40.参照图1和图4,拦截板1的两端均固定连接有导向块15,导向块15设置于拦截板1靠近河道9上游的一侧,本实施例中的导向块15为三棱柱结构,导向块15的其中两侧面分别与河道9的侧壁和拦截板1的侧壁相贴合,另一侧面沿靠近河道9中心的方向向通孔11倾斜,从而能够引导漂浮物进入收集筐3。
41.参照图1和图5,相邻两个通孔11之间设置有销轴41,相邻两个通孔11之间的两块导向板4通过销轴41连接;其中一块导向板4的端部一体成型有两个第一连接凸块42,另一块导向板4的端部一体成型设置有两个第二连接凸块43,销轴41转动穿设于第一连接凸块42和第二连接凸块43上。
42.参照图5和图6,拦截板1于通孔11的上下两侧一体成型设置有导向条13,本实施例中的导向条13沿水平方向设置;导向条13靠近通孔11的侧壁开设有矩形的滑槽131,且滑槽131沿水平方向贯通;导向板4的上下两端均凸起设置有凸柱44,凸柱44呈圆柱状结构,且凸柱44设置有导向板4远离销轴41的一端;凸柱44的外部转动套设有滑块14,滑块14与滑槽
131滑动配合。
43.参照图5和图7,拦截板1上设置有用于驱动销轴41向靠近或远离拦截板1方向运动的驱动组件5,当驱动组件5驱动导向板4的侧壁与拦截板1的侧壁相贴合时,导向板4将通孔11盖合,从而能够阻止漂浮物通过通孔11。
44.参照图8和图9,驱动组件5包括驱动杆51,本实施例中的驱动杆51为螺杆,驱动杆51与拦截板1螺纹配合,且驱动杆51的两端向拦截板1的两侧延伸;驱动杆51的其中一端转动穿设于销轴41上,且驱动杆51的端部延伸出销轴41的外部;驱动杆51的侧壁一体成型设置有延伸环52,延伸环52沿驱动杆51的径向延伸;驱动杆51的端部焊接固定有限位块53,销轴41位于限位块53与延伸环52之间,通过限位块53限制销轴41脱离驱动杆51,从而使得在转动驱动杆51时,销轴41能够沿靠近或远离拦截板1的方向进行滑移。
45.参照图5和图10,拦截板1的底端一体成型设置有供收集筐3安装的安装块12,本实施例中的安装块12为矩形条状结构,且安装块12设置于拦截板1靠近河道9下游的一侧;安装块12的顶部开设有矩形的定位槽121,收集筐3的底端一体成型设置有定位块31,定位块31与定位槽121插接配合,从而限制收集筐3沿水平方向进行移动。
46.参照图8和图11,驱动杆51远离销轴41的一端焊接固定有旋钮54,从而便于转动驱动杆51。驱动杆51上设置有锁紧件6,通过锁紧件6限制收集筐3沿竖直方向进行滑移,从而实现收集筐3的锁紧固定。
47.锁紧件6包括锁紧板61,本实施例中的锁紧板61为矩形板状结构,其他实施例中的锁紧板61可为任意形状,锁紧板61活动穿设于驱动杆51上;收集筐3靠近驱动杆51的侧壁一体成型设置有延伸块32,延伸块32呈矩形条状结构,且延伸块32的其中一侧壁与拦截板1的侧壁相贴合;延伸块32远离拦截板1的侧壁开设有供锁紧板61卡接的锁紧槽321;锁紧板61卡入锁紧槽321的内部时,锁紧板61的端部与收集筐3的外侧壁相贴合;通过转动驱动杆51,使锁紧板61的两侧分别与旋钮54和锁紧槽321的槽底相抵,从而限制锁紧板61脱离锁紧槽321,进而能够限制收集筐3沿食指方向进行滑移。
48.驱动杆51于拦截板1和锁紧板61之间套设有压缩弹簧7,锁紧块卡入锁紧槽321时,压缩弹簧7压缩而储存弹性势能,转动驱动杆51使旋钮54向远离拦截板1的方向滑移时,压缩弹簧7能够驱使锁紧板61脱离锁紧槽321,从而便于收集筐3的拆卸。收集筐3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拉环33,从而便于工作人员握持收集筐3,以便对收集筐3进行拆卸,进而便于对漂浮物进行清理。
49.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水利河道垃圾收集装置的实施原理为:
50.收集装置在使用时,首先通过第一固定杆22和第二固定杆23对拦截板1进行固定;然后对收集筐3进行安装,使收集筐3罩设于通孔11上,通过将定位块31插入定位槽121的内部,从而限制收集筐3沿水平方向进行滑移;转动驱动杆51而驱使销轴41向远离拦截板1的方向滑移,通过滑块14沿滑槽131的内部滑移,使导向板4形成用于引导漂浮物进入通孔11的斜面,同时通过将锁紧板61卡入锁紧槽321的内部,从而限制收集筐3沿竖直方向进行滑移,进而使收集筐3锁紧固定于拦截板1上。
51.需要对收集筐3内的漂浮物进行清理时,通过转动驱动杆51,使导向板4的侧壁与拦截板1的侧壁相贴合,从而使导向板4将通孔11盖合,进而能够阻止漂浮物通过通孔11;同时压缩弹簧7能够驱动锁紧板61脱离锁紧槽321,从而便于收集筐3的拆卸。
52.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50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