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发明属于气体排放管控领域,具体是基于区块链的温室气体核算系统。
背景技术:
2.区块链是一个信息技术领域的术语,从本质上讲,它是一个共享数据库,存储于其中的数据或信息,具有“不可伪造”、“全程留痕”、“可以追溯”、“公开透明”和“集体维护”等特征,基于这些特征,区块链技术奠定了坚实的“信任”基础,创造了可靠的“合作”机制,具有广阔的运用前景。
3.专利公开号为cn110674982a的发明提供一种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分析和预测的系统、方法和设备,包括有:采集一时间段内温室气体活动水平数据、以及与活动水平数据相对应的排放因子;根据活动水平数据和排放因子计算该时间段内的温室气体总排放量;根据该时间段内的活动水平数据、排放因子和温室气体总排放量建立温室气体排放量预测模型,预测位于该时间段以后的温室气体排放量,该发明直接将钢铁生产企业的统计报表导入系统中即可完成活动水平数据的提取以及相关计算、分析和预测,大大缩短了工作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本发明通过对预测年度中剩余周期排放量的预测,方便钢铁生产企业进行碳排放的管理与核查,还能够辅助钢铁生产企业进行温室气体排放配额量的申报。
4.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能源消费总量和温室气体排放迅速增长,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承担更大责任的要求和期待不断上升,目前温室气体核算系统在操作过程中,因数据采集的不充分,只是单纯的对某一区域的定时排放量的数据进行采集,却未从多方面数据进行采集,对温室气体的核算并不准确,便导致超标气体排放时,不能及时对其进行管控,造成生态环境受到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方案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基于区块链的温室气体核算系统。
6.本发明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基于区块链的温室气体核算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终端、核算终端、预测终端、区块链以及管控终端;
7.数据采集终端内部包括集中采集单元和分散采集单元;
8.核算终端内部包括阈值单元和标记单元,阈值单元由操作人员进行设定,核算终端对所采集到的数据依次计算,并将计算后的均值与内部的阈值单元进行比对,从而判定此类温室气体排放是否超标,标记单元可对超标值进行标记处理。
9.优选的,所述集中采集单元可直接对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能耗消耗数据以及能耗输出数据进行采集,分散采集单元直接对指定区域内的排放时间和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采集。
10.优选的,所述区块链内部设置有存储单元以及追溯单元,存储单元内部存储有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用于向核算终端内提供数据,追溯单元可对标记数据进行追溯。
11.优选的,所述管控终端将超标信息发送到指定企业,并对此类超标信息进行调整,
企业便根据可排放信息对设备进行调整。
12.优选的,所述预测终端可通过计算得到的数据值进行合理预测,可计算出超标含量以及超标指数,对企业的后期排放进行管控。
13.优选的,所述阈值单元的区间值设定在0
‑
1之间。
14.优选的,核算终端对数据的计算处理步骤如下:
15.s1、将集中采集单元采集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记为efc,能耗消耗数据记为nx,能耗输出数据记为ns,采用计算公式计算得集合排放量dpj;
16.s2、将分散采集单元采集的排放时间记为t,其中时间单位为分钟,温室气体排放量记为wp,采用计算公式计算得出分散排放量dpf,其中efg为预设排放因子,α和β均为系数因子;
17.s3、采用计算公式计算得出区域排放均值dpt,再将区域排放均值dpt与阈值单元内部区间值进行比对。
18.优选的,区域排放均值dpt与阈值单元区间值比对方式如下:
19.当dpt>1时,则显示排放值超标,标记单元对此类超标数值进行标记;
20.当0≤dpt≤1时,则显示此类排放值未超标,将未超标数值输送至预测终端内,预测终端则对此类数值进行评估预测处理。
2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数据采集终端内部包括有集中采集单元和分散采集单元,集中采集单元可直接对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能耗消耗数据以及能耗输出数据进行采集,分散采集单元直接对指定区域内的排放时间和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采集,通过采用两种不同的数据采集模块,再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出的超标值相比于正常计算的超标值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同时也便于系统对此类数值进行处理;
22.区块链内部的追溯单元对标记数值进行追踪,追踪到超标值的来源,同时管控终端开始工作,对此类超标值进行处理,并将此类超标数值发送至企业内部,企业内部收到此类数值若不进行处理,再次监测到数值超标时,管控终端则派遣管控人员对该企业进行管控,使超标数值能第一时间得到管控,加快管控效率的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
附图说明
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4.图1为本发明原理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
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6.如图1所示,基于区块链的温室气体核算系统,包括数据采集终端、核算终端、预测终端、区块链以及管控终端;
27.数据采集终端输出端与核算终端输入端电性连接,核算终端与区块链之间双向连接,且核算终端输出端与管控终端输入端电性连接,核算终端输出端与预测终端输入端电性连接;
28.数据采集终端内部数据可输送至核算终端内部,核算终端的内部数据与区块链内部数据相互传输,同时核算终端可向管控终端内发送指令数据,核算终端内部数据也可输送至预测终端内;
29.数据采集终端内部包括有集中采集单元和分散采集单元,集中采集单元可直接对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能耗消耗数据以及能耗输出数据进行采集,分散采集单元直接对指定区域内的排放时间和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采集;
30.核算终端内部设置有阈值单元和标记单元,阈值单元由操作人员进行设定,核算终端对所采集到的数据依次计算,并将计算后得到后数值求出均值,并将此均值与内部的阈值单元进行比对,从而判定此类温室气体排放是否超标,标记单元可对超标值进行标记处理;
31.区块链内部设置有存储单元以及追溯单元,存储单元内部存储有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用于向核算终端内提供数据,追溯单元可对标记数据进行追溯,找到温室气体排放数据的源头;
32.管控终端可将超标信息发送到指定企业内,并对此类超标信息进行调整,同时将调整后的排放信息发送到企业内,企业便根据可排放信息对设备进行调整,达到排放指标,进行合理排放;
33.预测终端可通过计算得到的数据值进行合理预测,从而对企业的排放值进行了解确认,可计算出超标含量以及超标指数,对企业的后期排放进行合理了解,达到提前预警的目的。
34.核算终端对数据的计算处理步骤如下:
35.s1、将集中采集单元采集的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记为efc,能耗消耗数据记为nx,能耗输出数据记为ns,采用计算公式计算得出集中单元采集数据的集合排放量dpj;
36.s2、将分散采集单元采集的排放时间记为t,其中时间单位为分钟,温室气体排放量记为wp,采用计算公式计算得出分散采集单元采集数据的分散排放量dpf,其中efg为预设排放因子,α和β均为系数因子;
37.s3、采用计算公式计算得出区域排放均值dpt,再将区域排放均值dpt与阈值单元内部区间值进行比对,其中阈值单元的区间值设定在0
‑
1之间;
38.s31、当dpt>1时,则显示排放值超标,标记单元对此类超标数值进行标记,并将此
标记值向外部输送;
39.s32、当0≤dpt≤1时,则显示此类排放值未超标,将未超标数值输送至预测终端内,预测终端则对此类数值进行评估预测,预测后期是否有上升的趋势,若存在此趋势,则通过管控终端向企业发送数据信息,对排放数值进行把控。
40.标记单元将标记数值向外部输送过程中,区块链内部的追溯单元则开始进行工作,对标记数值进行追踪,追踪到超标值的来源,同时管控终端开始工作,对此类超标值进行处理,并将此类超标数值发送至企业内部,企业内部收到此类数值若不进行处理,再次监测到数值超标时,管控终端则派遣管控人员对该企业进行管控。
41.上述公式均是去除量纲取其数值计算,公式是由采集大量数据进行软件模拟得到最接近真实情况的一个公式,公式中的预设参数和预设阈值由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定或者大量数据模拟获得。
42.本发明的工作原理:
43.数据采集终端内部包括有集中采集单元和分散采集单元,集中采集单元可直接对温室气体排放因子、能耗消耗数据以及能耗输出数据进行采集,分散采集单元直接对指定区域内的排放时间和温室气体排放量进行采集,通过采用两种不同的数据采集模块,再对数据进行处理,计算得出的超标值相比于正常计算的超标值更准确,更有说服力,同时也便于系统对此类数值进行处理;
44.区块链内部的追溯单元对标记数值进行追踪,追踪到超标值的来源,同时管控终端开始工作,对此类超标值进行处理,并将此类超标数值发送至企业内部,企业内部收到此类数值若不进行处理,再次监测到数值超标时,管控终端则派遣管控人员对该企业进行管控,使超标数值能第一时间得到管控,加快管控效率的同时,保护了生态环境。
45.在本发明所提供的实施例中,应该理解到,所揭露的设备,装置和方法,可以通过其它的方式实现。例如,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例如,所述模块的划分,仅仅为一种逻辑功能划分,实际实现时可以有另外的划分方式;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法的目的。
46.另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发明。
47.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涵括在本发明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关联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48.此外,显然“包括”一词不排除其他单元或步骤,单数不排除复数。系统权利要求中陈述的多个单元或装置也可以由一个单元或装置通过软件或者硬件来实现。第二等词语用来表示名称,而并不表示任何特定的顺序。
49.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法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法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法的精神和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502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