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防汛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8



1.本发明涉及防汛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防汛系统。
2.被景技术结合国家电网公司电力生产相关要求,大量的生产场站实行无人值守或少人值守的运维值班模式,这一模式为电力公司的减员增效和提质增效带来了助力。但也存在一定缺陷,例如在特殊天气环境下会使得应急防汛能力下降,并且在夜间人员休息和无人值守的情况下,无法实时感知汛情,导致在洪灾发生时,救援人力不足。在电力生产生活的实际场所,主要是以物理遮挡型实现电力场所防汛防洪生产需求。而变电站大门是防汛的重大突破口和隐患点(其他区域由围墙阻挡,相对而言较为稳固),现有的沙袋和物理性防洪挡板对人工投入及应急响应效率的作业强度有严格要求,在此背景下,无法对洪水进行物理性遮挡,不能满足变电站实际需求。因此需要设计出一种与汛情联动实时进行相关水位自动感知并报警以及防御洪水的装置。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防汛系统,降低变电站因突发特大暴雨对设备造成故障与损失的风险。
4.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防汛系统,包括均设置于地下的进水槽和积水槽,所述进水槽和积水槽的槽口处分别设置有过滤网,所述进水槽内设置有可随进水槽内的水位上升并露出槽口的水浮挡板,且当所述水浮挡板上升到设定位置时可被进水槽的槽壁卡住而不能继续上升,所述进水槽内设置有水压传感器,水压传感器连接有报警器。
5.突发暴雨一般会导致快速积水,积水进入进水槽内,其压强一般比较大,因此通过水压传感器可以自动监测水压进而触发报警,使得工作人员可以有时间做好防汛准备,但是又可以避免因正常下雨而触发误报警。上述方案中,过滤网的设置,不仅可以过滤掉垃圾等杂质,避免堵住进水槽和积水槽的槽口,而且可以使得行人车辆等正常通行而不至于掉进槽内。以大门为分界线,进水槽设置于大门外侧,积水槽设置于大门内侧,当洪水进入进水槽后,水浮挡板会因为水的浮力而上升,继而顶开过滤网,水浮挡板起到墙的作用,加强门的挡水能力,可以将洪水挡在门外,避免洪水直接进入防护区域内而损坏设备(除门以外的其他区域由防护区的围墙阻挡)。由于水浮挡板与进水槽之间始终会存在间隙,进而水会通过间隙进入防护区,通过积水槽的设置,水溢出后进入积水槽内,积水槽起到蓄水的作用,继而防止水继续进入渗入而损坏设备。上述方案通过多重手段可以有效地阻止洪水进入防护区对设备造成损坏。
6.进一步优化地,所述积水槽内设置有水泵,所述水泵连接有抽水管。本方案中,通过设置水泵,可以将积水槽内的水抽取,进一步增强防汛效果。
7.作为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进水槽的截面为第一梯形,所述水浮挡板的截面为第二梯形,且第二梯形的长底边的长度小于第一梯形的长底边的长度,但大于第一梯形的短底
边的长度。
8.作为另一种实施方式,所述进水槽的截面为矩形,所述水浮挡板的截面为工字型,水浮挡板的宽度小于进水槽的宽度,进水槽槽壁邻近槽口的位置设置有网状支撑件,水浮挡板与所述网状支撑件挂接。
9.上述两个方案中的截面都是指纵向截面。上述方案中,只是通过水浮挡板形状的设计即可实现水浮挡板既能上浮又能被进水槽卡住,结构异常简单,且无需动力以及其他复杂结构设计。
10.进一步优化地,所述进水槽的截面为u型,进水槽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二区域邻近积水槽,水浮挡板设置于进水槽的第二区域。
11.上述方案中,进水槽分为两个区域,安装水浮挡板的第二区域更靠近积水槽,此时水会先进入第一区域,然后通过第一区域的底部进入第二区域,第二区域底部注水后推动水浮挡板上升,此时第一区域具有导向的作用,更有利于水浮挡板快速上升继而阻挡水继续进入防护区内。
12.进一步优化地,所述水浮挡板的底部外周设置有弹性密封圈。通过设置密封圈增强水浮挡板与进水槽之间的密封性,继而减少水进入积水槽的量及降低进水速度。
13.进一步优化地,所述积水槽为环形结构,围绕防护区的外围布置。通过在防护区的外周布置一圈积水槽,可以进一步增强积水槽的蓄水效果,再通过水泵及时排出,继而进一步增强防汛效果。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技术优势:(1)通过过滤网的设置,且水浮挡板平时位于进水槽的内部,因此不影响行人或车辆正常通行。
15.(2)基于水压传感器及报警器,可以实现汛情及时自动报警,在无人值守的情况下也能及时感知汛情。
16.(3)水浮挡板能起到防汛墙的作用,而且结构极其简单,且利用浮力上升避免了动力设备的使用,利用进水槽卡住水浮挡板避免继续上升而移出进水槽,避免了其他固定结构的设计,在简化整体结构的同时还降低了成本。
17.(4)利用水浮挡板进行挡水,同时又利用积水槽进行蓄水,避免溢出的水直接进入防护区内而损坏设备,多种手段增强防汛效果。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发明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19.图1为实施例1中提供的新型防汛系统的示意图。
20.图2为实施例2中提供的新型防汛系统的示意图。
21.图3为实施例3中提供的新型防汛系统的示意图。
22.图4为实施例4中提供的新型防汛系统的示意图。
23.图5为实施例4中提供的新型防汛系统的平面示意图。
24.图6为当水浮挡板上浮后的状态示意图。
25.图中标记:11

过滤网;12

进水槽;13

积水槽;14

水浮挡板;15

水泵;16

网状支撑件;17

防护区的边界线。
具体实施方式
26.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器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27.实施例1请参阅图1,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新型防汛系统,包括进水槽12和积水槽13,以门为分界线,进水槽12设置于们外侧,积水槽13设置于门内侧,进水槽12和积水槽13都是设置于地下的地下槽,进水槽12和积水槽13的槽口处分别设置有过滤网11,过滤网11的作用是阻挡垃圾等较大的杂质进入进水槽12和积水槽13,用时又允许水进入进水槽12和积水槽13内,而且过滤网11封住槽口也可以保障行人或车辆可以正常通行。
28.进水槽12内设置有水浮挡板14,水浮挡板14可以为空心塑料箱体结构。进水槽12的截面(纵向截面)为第一梯形,水浮挡板14的截面为第二梯形,且第二梯形的长底边的长度小于第一梯形的长底边的长度,但大于第一梯形的短底边的长度。此处的第一第二仅用于区分,没有先后顺序或重要程度的区别。
29.水浮挡板14是活动地放置于进水槽12内,平时状态下,水浮挡板14位于进水槽12内部,当进水槽12内进水后,水的浮力使得水浮挡板14上升。本新型防汛系统主要是用于防止特大暴雨引起的洪水进入防护区内,因此水的冲力相对比较大,可以使得水浮挡板14顶开过滤网11而露出槽口。由于第二梯形的长底边的长度大于第一梯形的短底边的长度,因此当水浮挡板14上升到一定程度后会被进水槽12的槽壁卡住,使得水浮挡板14不能继续上升,而此时水浮挡板14与进水槽12槽底之间已经灌满了水,因此在水的浮力作用下水浮挡板14也不会往下掉,即能够使水浮挡板14起到稳定作用,如图6所示。此时,水浮挡板14犹如一面城墙可以阻挡水进入防护区。
30.进水槽12内设置有水压传感器,水压传感器连接有报警器,当洪水灌入进水槽12时对水压传感器有冲击作用,继而水压传感器触发报警器报警。
31.积水槽13的作用主要是蓄水。虽然进水槽12的槽壁能够卡住水浮挡板14,但是两者之间仍然是存在缝隙的,因此即使水浮挡板14可以挡住最主要的水进入防护区,但是仍存在少量的水会进入,尤其是当进水槽12灌满水后。此时基于积水槽13的存在,进入防护区的水会进入积水槽13,继而可以有效阻止水进一步向防护区内的设备区域流动,可靠地保护设备不被水淹。
32.为了增强积水槽13的蓄水能力,也可以在积水槽13内安装水泵15,水泵15连接抽水管,当积水一定程度后利用水泵15将水抽出。
33.实施例2
请参阅图2,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新型防汛系统,与实施例1相比,区域在于进水槽12和水浮挡板14的形状不同。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进水槽12的截面为矩形,水浮挡板14的截面为工字型,水浮挡板14的宽度小于进水槽12的宽度,进水槽12槽壁邻近槽口的位置设置有网状支撑件16,水浮挡板14与网状支撑件16挂接。
34.平时状态下,水浮挡板14的上端横梁挂在网状支撑件16上,当有洪水时水可以从网状支撑件16的网孔中进入进水槽12,在水的浮力作用下水浮挡板14上升,直至水浮挡板14的下端横梁接触网状支撑件16,在网状支撑件16的限制下,水浮挡板14不能继续上升。水浮挡板14由上端横梁、下端横梁和中间立柱构成工字型结构,优选水浮挡板14一体成型。需要注意的是,本实施例中,水浮挡板14的上端横梁和下端横梁为板状结构。
35.网状支撑件16可以是两个,对称地设置于进水槽12的两侧。网状支撑件16也可以是环状结构,围绕进水槽12的槽壁一周设置。网状支撑件16也可以只是一个,或者只沿进水槽12的槽壁的一段设置,而进水槽12的另一侧则为由地下材料(泥土或泥土与碎石的混合物)形成的凸起,如图2所示。
36.实施例3请参阅图3,本实施例中提供的新型防汛系统,与实施例1相比,区别在于进水槽12的形状不同。具体的,本实施例中,进水槽12的截面为u型,进水槽12包括相互连通的第一区域121和第二区域122,第二区域122邻近积水槽13。其中,第一区域121的截面为矩形,第二区域122的截面为第一梯形,水浮挡板14设置于进水槽12的第二区域122。
37.水主要通过第一区域121进入进水槽12,然后进入第二区域122,直至水浮挡板14被卡住。此种结构下第一区域121具有导流的作用,可以使得水浮挡板14快速上升至设定位置而被卡住,水浮挡板14被卡住后水就很不容易进入到第二区域122,继而更不容易进入积水槽13,具有更有的阻水效果。
38.实施例4请参阅图4,与实施例3相比,区域在于进水槽12和水浮挡板14的形状不同。具体的,本实施例中,第二区域122的截面为矩形,水浮挡板14的截面为工字型,水浮挡板14的宽度小于第二区域122的宽度,第二区域122对应的槽口的宽度小于水浮挡板14的上端横梁的宽度。
39.平常状态下,水浮挡板14的上端横梁横挂在第二区域122对应的槽口上,当第二区域122进水后,水浮挡板14上升,当上升到设定位置后,基于槽口的限制,水浮挡板14不能继续上升。
40.容易理解的是,可以参考图2所示的结构,也可以在第二区域122的槽壁邻近槽口的位置设置有网状支撑件16,水浮挡板14与网状支撑件16挂接。
41.另外,如图5所示,积水槽13为环形结构,围绕防护区的外围布置,图中黑色粗实线为防护区的边界线17(实际为墙体),这样可以增强积水槽13的蓄水能力,起到更好的防汛效果。
42.上述各个实施例仅是几种可实施方式的举例,对于实施例中没有描述的结构,或者简要描述的结构,各个实施例间可以相互借鉴查阅。
43.另外,对于系统中各部件的具体结构可以有更多的实施方式,简单而言,本发明提供的新型防汛系统,包括均设置于地下的进水槽12和积水槽13,所述进水槽12和积水槽13
的槽口处分别设置有过滤网11,所述进水槽12内设置有可随进水槽12内的水位上升并露出槽口的水浮挡板14,且当所述水浮挡板14上升到设定位置时可被进水槽12的槽壁卡住而不能继续上升,所述进水槽12内设置有水压传感器,水压传感器连接有报警器。
44.另外,可以在水浮挡板14的底部外周设置弹性密封圈,以增强水浮挡板14与进水槽12之间的密封性,继而减少水通过水浮挡板14与进水槽12之间的缝隙进入防护区。
45.另外,还可以在进水槽12中的某个位置安装水位传感器,水位传感器与报警器连接,当进水槽12中的水位达到预警位置后即触发报警。或者是水位与水压联合触发报警器报警,以避免误报警的情况。
46.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5018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