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镜头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1


摄像镜头
1.本技术是申请日为2019年07月17日,申请号为2019106453173,名称为“摄像镜头”的分案申请。
技术领域
2.本发明涉及一种在摄像装置所使用的ccd传感器或c

mos传感器的在固体摄像元件上成像被摄体的像的摄像镜头,尤其涉及一种在不断小型化、高性能化的智能手机及移动电话、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游戏机、pc、机器人等信息设备等,以及附加有相机功能的家电产品、监视用相机或汽车等上搭载的摄像镜头。


背景技术:

3.近年来,在家电产品、信息终端设备、汽车或公共交通工具中普遍搭载有相机功能。另外,当前对于融合了相机功能的商品的需求不断增高,从而各式各样的商品的开发不断开展。
4.在这样的设备中搭载的摄像镜头,需要小型也需要高分辨率性能。
5.作为现有的以高性能化为目标的摄像镜头,例如已知有以下专利文献1的摄像镜头。
6.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

114803号公报)公开了一种摄像镜头,从物体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第二透镜,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第三透镜,凸面朝向物体侧;第四透镜,具有正的光焦度;第五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以及第六透镜,具有负的光焦度。


技术实现要素:

7.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8.在想要通过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透镜结构来实现广角化、低背化以及低f值化时,非常难以进行周边部的像差校正,不能够获得良好的光学性能。
9.本发明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均衡地满足广角化,低背化以及低f值化的要求,且具备良好地校正各像差的高分辨率的摄像镜头。
10.并且,关于本发明中使用的用语,透镜的面的凸面、凹面、平面是指近轴(光轴附近)的形状。光焦度是指近轴(光轴附近)的光焦度。极点是指切平面与光轴垂直相交的光轴上以外的非球面上的点。光学总长是指,从位于最靠物体侧的光学元件的物体侧的面至摄像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另外,光学总长及后焦距是通过对配置于摄像透镜与摄像面之间的ir截止滤光片或保护玻璃等的厚度进行空气换算而得到的距离。
11.用于解决问题的手段
12.本发明的摄像镜头,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第二透镜,在光轴附近具有负的光焦度;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双面形成为非球面;以及第六透镜,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像侧且具有负的光焦度;
第六透镜的像侧的面形成为在光轴上以外的位置具有极点的非球面。
13.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通过增强第一透镜的光焦度来实现广角化以及低背化。第二透镜良好地校正在第一透镜产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第三透镜维持低背化并且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彗差和畸变。第四透镜维持低背化并且良好地校正像散、场曲和畸变。第五透镜良好地校正周边部的像差。第六透镜良好地校正色像差、像散、场曲和畸变。通过第六透镜的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凹面朝向像侧并且形成为在光轴上以外的位置具有极点的非球面,能够更好地校正场曲和畸变,并且更好地控制光线向摄像元件的入射角。
14.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三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
15.通过第三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能够良好地校正像散和畸变。
16.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三透镜的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像侧。
17.通过第三透镜的像侧的面在光轴附近凸面朝向像侧,能够适当地控制光线向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入射角,并且良好地校正像散、场曲和畸变。
18.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四透镜在光轴附近具有正的光焦度。
19.通过第四透镜的光焦度为正的值,能够更容易地实现低背化。
20.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五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和像侧的面形成为在光轴附近平面的形状。
21.通过第五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和像侧的面形成为在光轴附近平面的形状,而不会影响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光焦度,由于双面的非球面,能够良好地校正周边部的像散、场曲和畸变。
22.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
23.(1)5.00<(d1/f1)
×
100<10.00
24.其中,
25.d1:第一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
26.f1:第一透镜的焦距。
27.条件式(1)将第一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规定在适当的范围。通过小于条件式(1)的上限值,防止第一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变得过厚,易于确保第一透镜的像侧的空气间隔。其结果,能够实现低背化。另一方面,通过大于条件式(1)的下限值,防止第一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变得过薄,使透镜的成型性变得良好。通过满足条件式(1)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差。
28.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2),
29.(2)2.20<(t2/ttl)
×
100<4.70
30.其中,
31.t2:第二透镜的像侧的面至第三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
32.ttl:光学总长。
33.条件式(2)将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光轴上的间隔规定在适当的范围。通过满足条件式(2)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像散和畸变。
34.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3),
35.(3)2.50<(t5/ttl)
×
100<4.70
36.其中,
37.t5:第五透镜的像侧的面至第六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ttl:光学总长。
38.条件式(3)将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的光轴上的间隔规定在适当的范围。通过满足条件式(3)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和畸变。
39.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4),
40.(4)0.15<νd5/νd6<0.55
41.其中,
42.νd5:第五透镜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
43.νd6:第六透镜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
44.条件式(4)将第五透镜及第六透镜各自的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规定在适当的范围。通过满足条件式(4)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色像差。
45.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5),
46.(5)7.80<(d3/f3)
×
100<14.00
47.其中,
48.d3:第三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
49.f3:第三透镜的焦距。
50.条件式(5)将第三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规定在适当的范围。通过小于条件式(5)的上限值,防止第三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变得过厚,易于确保第三透镜的物体侧和像侧的空气间隔。其结果,能够实现低背化。另一方面,通过大于条件式(5)的下限值,防止第三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变得过薄,使透镜的成型性变得良好。通过满足条件式(5)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像散和畸变。
51.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6),
52.(6)

1.15<r8/r11<

0.70
53.其中,
54.r8:第四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55.r11:第六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56.条件式(6)规定第四透镜的像侧的面和第六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关系。通过满足条件式(6),能够抑制第四透镜的像侧的面和第六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光焦度变得过强。其结果,能够良好地校正像散和畸变。
57.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7),
58.(7)5.00<(d4/f4)
×
100<19.00
59.其中,
60.d4:第四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
61.f4:第四透镜的焦距。
62.条件式(7)将第四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规定在适当的范围。通过小于条件式(7)的上限值,防止第四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变得过厚,易于确保第四透镜的物体侧和像侧的空
气间隔。其结果,能够实现低背化。另一方面,通过大于条件式(7)的下限值,防止第四透镜的光轴上的厚度变得过薄,使透镜的成型性变得良好。通过满足条件式(7)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像散和畸变。
63.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8),
64.(8)2.50<(t1/ttl)
×
100<6.50
65.其中,
66.t1: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面至第二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
67.ttl:光学总长。
68.条件式(8)将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的光轴上的间隔规定在适当的范围。通过满足条件式(8)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和畸变。
69.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9),
70.(9)0.20<t2/t3<0.45
71.其中,
72.t2:第二透镜的像侧的面至第三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
73.t3:第三透镜的像侧的面至第四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
74.条件式(9)将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间隔及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间隔规定在适当的范围。通过满足条件式(9),控制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的间隔及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间隔的差变大,能够实现低背化。另外,通过满足条件式(9)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和畸变。
75.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0),
76.(10)0.80<f3/f4<1.65
77.其中,
78.f3:第三透镜的焦距,
79.f4:第四透镜的焦距。
80.条件式(10)将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光焦度规定在适当的范围。通过满足条件式(10)的范围,相对于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能够适当地平衡正的光焦度。其结果,能够实现低背化。另一方面,通过满足条件式(10)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彗差、场曲和畸变。
81.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1),
82.(11)1.70<|r2|/f
83.其中,
84.r2: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85.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86.条件式(11)将第一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规定在适当的范围。通过满足条件式(11)的范围,能够控制在该面产生的球面像差,易于降低制造误差的灵敏度。
87.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2),
88.(12)1.20<r3/f<3.00
89.其中,
90.r3:第二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91.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92.条件式(12)将第二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规定在适当的范围。通过小于条件式(12)的上限值,能够良好地校正像散和彗差。另一方面,通过大于条件式(12)的下限值,能够良好地校正畸变。
93.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3),
94.(13)0.20<r11/f<0.60
95.其中,
96.r11:第六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97.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98.条件式(13)将第六透镜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规定在适当的范围。通过小于条件式(13)的上限值,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差。另一方面,通过大于条件式(13)的下限值,能够良好地校正场曲和畸变。
99.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在光轴附近具有正的合成光焦度,更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4),
100.(14)3.00<f456/f<90.00
101.其中,
102.f456: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的合成焦距,
103.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104.通过以使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的合成光焦度为正的值,有利于低背化。条件式(14)将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的合成光焦度规定在适当的范围。通过小于条件式(14)的上限值,第四透镜、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的正的合成光焦度变为适当的值,并且能够实现低背化。另一方面,通过大于条件式(14)的下限值,能够良好地校正像散、场曲和畸变。
105.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5),
106.(15)4.00<(t3/ttl)
×
100<16.50
107.其中,
108.t3:第三透镜的像侧的面至第四透镜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光轴上的距离,ttl:光学总长。
109.条件式(15)将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的光轴上的间隔规定在适当的范围。通过满足条件式(15)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畸变。
110.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6),
111.(16)

0.90<r5/r6<

0.25
112.其中,
113.r5:第三透镜的物体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114.r6:第三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115.条件式(16)规定第三透镜的物体侧的面和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的关系。通过满足条件式(16)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像散、场曲和畸变。
116.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7),
117.(17)

4.90<r6/f<

0.90
118.其中,
119.r6:第三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120.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121.条件式(17)将第三透镜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规定在适当的范围。通过满足条件式(17)的范围,能够良好地校正彗差、像散、场曲和畸变。
122.另外,在上述结构的摄像镜头中,优选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8),
123.(18)ttl/epd≤3.10
124.其中,
125.ttl:光学总长,
126.epd:入射光瞳直径。
127.条件式(18)规定光学总长和入射光瞳直径的关系。通过满足条件式(18)的范围,能够控制光学总长变短,能够抑制降低周围光量,其结果,从而能够获得从画面中心至周边足够地亮度的画像。
128.发明的效果
129.通过本发明,能够获得一种均衡地满足广角化、低背化以及低f值化的要求,并且良好地校正各像差,且具有高分辨率的摄像镜头。
附图说明
130.图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131.图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132.图3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133.图4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134.图5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135.图6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136.图7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137.图8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138.图9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139.图10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140.图11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的图。
141.图12为表示本发明的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的球面像差、像散、畸变的图。
142.附图标记说明
143.st 孔径光阑
144.l1 第一透镜
145.l2 第二透镜
146.l3 第三透镜
147.l4 第四透镜
148.l5 第五透镜
149.l6 第六透镜
150.ih 最大像高
151.ir 滤光片
152.img 摄像面
具体实施方式
153.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所涉及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154.图1、图3、图5、图7、图9和图11分别示出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实施例1至6所涉及的摄像镜头的概略结构图。
155.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从物体侧朝向像侧依次包括:第一透镜l1,在光轴x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且具有正的光焦度;第二透镜l2,在光轴x附近具有负的光焦度;第三透镜l3;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双面形成为非球面;以及第六透镜l6,在光轴x附近凹面朝向像侧且具有负的光焦度;第六透镜l6的像侧的面形成为在光轴x上以外的位置具有极点的非球面。
156.另外,第六透镜l6与摄像面img(即,摄像元件的摄像面)之间配置有红外截止滤光片或保护玻璃等滤光片ir。另外,能够省略该滤光片ir。
157.孔径光阑st配置在第一透镜l1的物体侧,因此易于校正各像差,并易于控制高像高的光线向摄像元件的入射角。
158.第一透镜l1具有正的光焦度,其形状形成为在光轴x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以及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因此,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像散和畸变。另外,第一透镜l1的形状也可以如图5和图11所示的实施例3和实施例6那样,采用在光轴x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且凸面朝向像侧的双凸形状。此时,通过双面的正的光焦度,有利于低背化。此外,通过使双面形成为凸面,能够抑制变为大的曲率,能够得到降低制造误差的灵敏度的效果。
159.第二透镜l2具有负的光焦度,其形状形成为在光轴x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以及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因此,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色像差、像散和畸变。
160.第三透镜l3具有正的光焦度,其形状形成为在光轴x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且凸面朝向像侧的双凸形状。因此,良好地校正球面像差、彗差、像散、场曲和畸变。此外,通过使双面形成为凸面,能够抑制变为大的曲率,能够降低制造误差的灵敏度。
161.第四透镜l4具有正的光焦度,其形状形成为在光轴x附近凹面朝向物体侧且凸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因此,光线向第四透镜l4的入射角変为适当的值,并且良好地校正像散、场曲和畸变。
162.第五透镜l5的形状形成为在光轴x附近平面朝向物体侧及像侧的形状,并且在光轴x附近实质上不具有光焦度的形状。因此,而不会影响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通过双面形成为非球面,良好地校正周边部的像散、场曲和畸变。
163.第六透镜l6具有负的光焦度,其形状形成为在光轴x附近凸面朝向物体侧及凹面朝向像侧的弯月形状。因此,良好地校正色像差、像散、场曲和畸变。
164.另外,通过第六透镜l6的物体侧的面与像侧的面形成为在光轴x上以外的位置具有极点的非球面。因此,能够更良好地校正场曲和畸变,并且适当地控制光线向摄像元件的入射角。
165.在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中,优选第一透镜l1至第六透镜l6的所有透镜由各自单个透镜构成。仅由单个透镜构成能够更多使用非球面。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全部透镜面形
成为适当的非球面,并且良好地校正各像差。另外,与采用接合透镜时相比,因为能够减少工时,所以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制作。
166.另外,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镜头在所有的透镜中采用塑料材料从而容易进行制造,且能够以低成本进行大批量生产。
167.另外,所采用的透镜材料并不限定于塑料材料。通过采用玻璃材料,能够期待更高性能化。另外,优选将所有的透镜面形成为非球面,但也可以根据所要求的性能而采用容易制造的球面。
168.本实施方式中的摄像镜头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至(18),从而发挥较佳的效果。
169.(1)5.00<(d1/f1)
×
100<10.00
170.(2)2.20<(t2/ttl)
×
100<4.70
171.(3)2.50<(t5/ttl)
×
100<4.70
172.(4)0.15<νd5/νd6<0.55
173.(5)7.80<(d3/f3)
×
100<14.00
174.(6)

1.15<r8/r11<

0.70
175.(7)5.00<(d4/f4)
×
100<19.00
176.(8)2.50<(t1/ttl)
×
100<6.50
177.(9)0.20<t2/t3<0.45
178.(10)0.80<f3/f4<1.65
179.(11)1.70<|r2|/f
180.(12)1.20<r3/f<3.00
181.(13)0.20<r11/f<0.60
182.(14)3.00<f456/f<90.00
183.(15)4.00<(t3/ttl)
×
100<16.50
184.(16)

0.90<r5/r6<

0.25
185.(17)

4.90<r6/f<

0.90
186.(18)ttl/epd≤3.10
187.其中,
188.νd5:第五透镜l5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
189.νd6:第六透镜l6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
190.d1:第一透镜l1的光轴x上的厚度,
191.d3:第三透镜l3的光轴x上的厚度,
192.d4:第四透镜l4的光轴x上的厚度,
193.t1:第一透镜l1的像侧的面至第二透镜l2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光轴x上的距离,
194.t2:第二透镜l2的像侧的面至第三透镜l3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光轴x上的距离,
195.t3:第三透镜l3的像侧的面至第四透镜l4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光轴x上的距离,
196.t5:第五透镜l5的像侧的面至第六透镜l6的物体侧的面为止的光轴x上的距离,
197.ttl:光学总长,
198.epd:入射光瞳直径,
199.f: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
200.f1:第一透镜l1的焦距,
201.f3:第三透镜l3的焦距,
202.f4:第四透镜l4的焦距,
203.f456:第四透镜l4、第五透镜l5与第六透镜l6的合成焦距,
204.r2:第一透镜l1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205.r3:第二透镜l2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206.r5:第三透镜l3的物体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207.r6:第三透镜l3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208.r8:第四透镜l4的像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209.r11:第六透镜l6的物体侧的面的近轴曲率半径。
210.此外,没必要全部满足上述各条件式,通过单独满足每个条件式,能够得到与各条件式相对应的作用效果。
211.并且,本实施方式中摄像镜头满足以下的条件式(1a)至(18a),从而发挥更佳的效果。
212.(1a)6.20<(d1/f1)
×
100<9.70
213.(2a)2.60<(t2/ttl)
×
100<4.10
214.(3a)3.00<(t5/ttl)
×
100<4.40
215.(4a)0.25<νd5/νd6<0.45
216.(5a)8.80<(d3/f3)
×
100<12.00
217.(6a)

1.05<r8/r11<

0.80
218.(7a)7.50<(d4/f4)
×
100<16.00
219.(8a)3.20<(t1/ttl)
×
100<5.70
220.(9a)0.25<t2/t3<0.40
221.(10a)0.95<f3/f4<1.55
222.(11a)1.95<|r2|/f<100.00
223.(12a)1.35<r3/f<2.50
224.(13a)0.35<r11/f<0.50
225.(14a)5.00<f456/f<70.00
226.(15a)6.50<(t3/ttl)
×
100<13.50
227.(16a)

0.80<r5/r6<

0.30
228.(17a)

4.00<r6/f<

1.40
229.(18a)ttl/epd≤2.90
230.其中,各条件式的符号与前段中的说明相同。
231.本实施方式中,在透镜面的非球面上采用的非球面形状在将光轴方向的轴设为z,将与光轴正交的方向的高度设为h,将近轴曲率半径设为r,将圆锥系数设为k,将非球面系数设为a4、a6、a8、a10、a12、a14、a16、a18、a20时,通过数学式1来表示。
232.[数学式1]
[0233][0234]
接着,示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摄像镜头的实施例。各实施例中,f表示摄像镜头整个系统的焦距,fno表示f值,ω表示半视场角,ih表示最大像高,ttl表示光学总长。并且,i表示从物体侧数起的面序号,r表示近轴曲率半径,d表示光轴上的透镜面之间的距离(面间隔),nd表示d线(基准波长)的折射率,νd表示相对于d线的色散系数。另外,关于非球面,在面序号i的后面附加*(星号)符号来表示。
[0235]
[实施例1]
[0236]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1。
[0237]
[表1]
[0238][0239]
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如表7所示,满足条件式(1)至(18)。
[0240]
图2针对实施例1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球面像差图表示相对于f线(486nm)、d线(588nm)、c线(656nm)的各波长的像差量。并且,像散图中分别示出弧矢像面s上的d线的像差量(实线)、及子午像面t上的d线的像差量(虚线)(图4、图6、图8、图10及图12中均相同)。如图2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0241]
[实施例2]
[0242]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2。
[0243]
[表2]
[0244][0245]
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如表7所示,满足条件式(1)至(18)。
[0246]
图4针对实施例2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如图4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0247]
[实施例3]
[0248]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3。
[0249]
[表3]
[0250][0251]
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如表7所示,满足条件式(1)至(18)。
[0252]
图6针对实施例3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如图6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0253]
[实施例4]
[0254]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4。
[0255]
[表4]
[0256][0257]
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如表7所示,满足条件式(1)至(18)。
[0258]
图8针对实施例4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如图8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0259]
[实施例5]
[0260]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5。
[0261]
[表5]
[0262][0263]
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如表7所示,满足条件式(1)至(18)。
[0264]
图10针对实施例5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如图10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0265]
[实施例6]
[0266]
将基本的透镜数据示于以下的表6。
[0267]
[表6]
[0268][0269]
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如表7所示,满足条件式(1)至(18)。
[0270]
图12针对实施例6的摄像镜头,示出球面像差(mm)、像散(mm)、畸变(%)。如图12所示,可知各像差得到了良好的校正。
[0271]
表7示出实施例1至实施例6所涉及的条件式(1)至(18)的值。
[0272]
[表7]
[0273][0274]
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0275]
将本发明所涉及的摄像镜头应用于附设有相机功能的产品的情况下,能够有助于该相机的广角化、低背化以及低f值化,并且能够实现相机的高性能化。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5017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