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0



1.本技术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


背景技术:

2.目前,触控功能已成为多数显示装置的标配之一,其中电容式触控面板应用较为广泛,基本原理是使用手指或触控笔等工具与触控屏产生电容,并利用触控前后电容变化所形成的电信号来确认面板是否被触摸及确认触摸坐标。
3.触控面板的可通过一层或两层金属实现触控功能。其中触控信号线由显示区向下外围区延伸,实现触控感应块和触控集成电路之间的信号传输。
4.以上设计方式,在显示面板的走线区内触控信号线与信号走线存在交叠,两者之间会存在信号干扰,从而导致显示和触控性能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5.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移动终端,改善了触控信号线与信号走线存在交叠,两者之间存在信号干扰,从而导致显示和触控性能下降的问题。
6.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非显示区,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7.阵列基板,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的信号走线层;
8.触控层,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内的触控走线层;
9.其中,所述信号走线层包括第一重叠部,所述触控走线层包括第二重叠部,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重叠部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重叠部的正投影重合,所述第一重叠部和/或所述第二重叠部上开设有降干扰孔。
10.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降干扰孔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降干扰孔和至少一个第二降干扰孔,所述第一降干扰孔设置于所述第一重叠部上,所述第二降干扰孔设置于所述第二重叠部上。
11.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降干扰孔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降干扰孔的正投影在所述显示面板上间隔设置。
12.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一重叠部上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一降干扰孔,所述第二重叠部上包括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降干扰孔,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降干扰孔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降干扰孔的正投影在所述显示面板上交替设置。
13.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降干扰孔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降干扰孔的正投影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相邻接。
14.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走线层包括第一触控走线层和第二触控走线层;所述第二降干扰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层上的多个降干扰子一孔和位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层上的多个降干扰子二孔,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降干扰子一孔的正投影、所述降干扰子二孔的正投影均与所述第一降干扰孔的正投影间隔设置。
15.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触控走线层包括第一触控走线层和第二触控走线
层;所述第二降干扰孔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层上的多个降干扰子一孔和位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层上的多个降干扰子二孔,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层与所述信号走线层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层与所述信号走线层的垂直距离,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降干扰子一孔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降干扰子二孔的正投影面积。
16.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非显示区包括走线非弯折区和与所述走线非弯折区相邻的走线弯折区;所述第一重叠部和所述第二重叠部均位于所述走线非弯折区内;
17.所述第一重叠部包括多个第一重叠子部,所述第一重叠子部上设有抗干扰孔,多个所述第一重叠子部包括多个第一重叠组,每一所述第一重叠组内包括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重叠子部,任一相邻的两所述第一重叠组中,其中一远离所述走线弯折区的所述第一重叠组内的所述降干扰孔的排布密度小于靠近所述走线弯折区的所述第一重叠组内的所述降干扰孔的排布密度。
18.在本技术的显示面板中,所述第二重叠部包括多个第二重叠子部,所述第二重叠子部上设有抗干扰孔,多个所述第二重叠子部包括多个第二重叠组,每一所述第二重叠组内包括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重叠子部,任一相邻的两所述第二重叠组中,其中一远离所述走线弯折区的所述第二重叠组内的所述降干扰孔的排布密度小于靠近所述走线弯折区的所述第二重叠组内的所述降干扰孔的排布密度。
19.此外,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及终端主体,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20.本发明有益效果至少包括:通过在信号走线层的第一重叠部和/或触控层的第二重叠部上设置降干扰孔,使得第一触控走线与信号走线之间的重叠面积有效减少,有效降低了阵列基板的相互之间信号干扰强度,有效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和触控性能,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附图说明
2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2.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触控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23.图2是本技术图1中b处信号走线层和触控走线层重叠区结构放大示意图;
24.图3是本技术图1另一种b处信号走线层和触控走线层重叠区结构放大示意图;
25.图4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图3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6.图5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图4中e

e’处截面图;
27.图6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图3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8.图7是本技术另一实施例的图3中c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29.图8是本技术一实施例的具有两层触控走线层的降干扰孔处截面图;
30.图9是本技术一实施例中降干扰孔具有不同排布密度的信号走线层和触控走线层重叠区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32.目前,触控功能已成为多数显示装置的标配之一,其中电容式触控面板应用较为广泛,基本原理是使用手指或触控笔等工具与触控屏产生电容,并利用触控前后电容变化所形成的电信号来确认面板是否被触摸及确认触摸坐标。
33.电容式触控面板的一种重要触控技术是自容式触控,其可通过一层金属实现触控功能,目前触控设计如图1所示。其中触控信号线由显示区10向下外围区延伸,实现触控感应块101和触控集成电路模块50之间的信号传输。
34.但是,在走线非弯折区30处,触控信号线与信号走线存在交叠,两者之间会存在信号干扰,从而导致显示和触控性能下降,因此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一种技术方案,但是本技术的应用范围不限于上述描述的场景,只要触控信号线和信号走线有因交叠区产生信号干扰的情况均可采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35.本技术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0和非显示区20,所述显示面板包括:
36.阵列基板,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20内的信号走线层103;
37.触控层,与所述阵列基板相对设置,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20内的触控走线层102;
38.其中,所述信号走线层103包括第一重叠部,所述触控走线层102包括第二重叠部,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重叠部的正投影与所述第二重叠部的正投影重合,所述第一重叠部和/或所述第二重叠部上开设有降干扰孔104。
39.具体地,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10和非显示区20,非显示区20包括走线非弯折区30和走线弯折区40,如图1所示,所述走线非弯折区30和所述走线弯折区40位于显示区10下方,所述显示面板实现触控功能的元件包括多个触控感应块101、触控信号线和触控集成电路模块50,多个触控感应块101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显示区10内,触控集成电路模块50可以位于显示面板一端的非显示区20内,用以提供触控驱动信号及检测触控信号,从而实现触控功能,所述触控信号线与触控感应块101可以为同层设计,也可以为不同层设计,触控信号线和触控感应块101之间一一对应,触控信号线在由显示区10至走线区的方向上,跨过弯折区后连接至触控集成电路。
40.具体地,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走线层102,触控走线层102包括多条互相平行的触控信号线,触控信号线在走线非弯折区30与信号走线存在交叠部分,触控信号线上的交叠部分为第一重叠部,信号走线上的重叠部分为第二重叠部,触控信号线和信号走线之间具有一预设交叉角度α,其中0
°
<α<180
°

41.具体地,以图2为例进行说明,所述第一重叠部包含多个菱形的交叠区,每一个交叠区的信号走线上均设置降干扰孔104,降干扰孔104的数量不限定,所述第二重叠部实际上也是包含多个菱形的交叠区,每一个交叠区的触控信号线上均设置降干扰孔104,降干扰孔104的数量不限定,即所述第一重叠部和/或所述第二重叠部上设置降干扰孔104即可,能够达到降低触控信号线和信号走线的重叠面积即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内。
42.具体地,所述第一重叠部和所述第二重叠部上的降干扰孔104可以为通孔,降干扰孔104在垂直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其正投影可以为椭圆形、菱形、三角形、多边形等,其可以通过图案化的刻蚀方法实现,其中,当第一重叠部和第二重叠部上均设置有降干扰孔104时,第一重叠部上的降干扰孔104和第二重叠部上的降干扰孔104在垂直显示面板的方向上的正投影重合、部分重合或者不重合,只要能够使得第一重叠部和第二重叠部的重叠面积减小即可达到本技术的目的。
43.可以理解的是,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中,通过在信号走线层103的第一重叠部和/或触控层的第二重叠部上设置降干扰孔104,使得触控信号线与信号走线之间的重叠面积有效减少,有效降低了阵列基板的相互之间信号干扰强度,有效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和触控性能,提升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4.在一实施例中,所述降干扰孔104包括至少一个第一降干扰孔1041和至少一个第二降干扰孔1042,所述第一降干扰孔1041设置于所述第一重叠部上,所述第二降干扰孔1042设置于所述第二重叠部上,可以理解的是,在第一重叠部上设置第一降干扰孔1041,在第二重叠部上设置第二降干扰孔1042,使得信号走线和触控信号线之间的重叠部分进一步减少,有效降低了触控信号线和信号走线之间的信号干扰强度,有效提高了显示面板的显示和触控功能。
45.在一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降干扰孔1041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降干扰孔1042的正投影在所述显示面板上间隔设置,可以理解的是,将第一降干扰孔1041的正投影和第二降干扰孔1042的正投影在显示面板上间隔设置,能够有效利用信号走线和触控信号线的重叠空间,使得信号走线和触控信号线的重叠区域进一步的降低,也能够减小单一的信号走线和触控信号线上的开孔面积,防止信号走线或触控信号线因开孔面积过大导致使用寿命减少,走线阻抗不至于过低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使用。
4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3和图4所示,其中,图4为图3中c处的放大图,在所述第一重叠部上,所述第一降干扰孔1041至少有两个,在所述第二重叠部上,所述第二降干扰孔1042至少有两个,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降干扰孔1041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降干扰孔1042的正投影在所述显示面板上交替设置。
47.具体地,在所述第一重叠部上,所述第一降干扰孔1041至少有两个,可以理解为在一条触控信号线和一条信号走线的一个交叠区上,对应该处的第一重叠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一降干扰孔1041,在所述第二重叠部上,所述第二降干扰孔1042至少有两个,可以理解为在一条触控信号线和一条信号走线的一个交叠区上,对应该处的第二重叠部上设置有至少两个第二降干扰孔1042。
48.具体地,所述第一降干扰孔1041和所述第二降干扰孔1042交替设置包括,如图7所示,行列之间的交替设置,如图6所示,也包括同一行或者同一列上第一降干扰孔1041和第二降干扰孔1042交替设置,同时,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当多个第一降干扰孔1041和多个第二降干扰孔1042的处置投影呈现非行列排布时,任意相邻的第一降干扰孔1041之间设置第二降干扰孔1042也能够达到交错排列的效果。
49.可以理解的是,如图5所示,图5为图4中e

e’处的截面图,由图可知,显示面板包括基板301、设置在基板上的信号走线层103,设置在信号走线层103上的薄膜封装层302,设置
于薄膜封装层302上的无机绝缘层303,设置于无机绝缘层303上的触控走线层102;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通过将第一降干扰孔1041的投影和所述第二降干扰孔1042的投影交替设置,能够分散信号走线和触控信号线的受力,使得信号走线和触控信号线的结构更均匀,防止走线局部阻抗过高,影响走线的使用寿命,同时也能够保证信号走线和触控信号线之间的重叠面积的处于较低的状态,降低触控信号线和信号走线之间的信号干扰。
50.在一实施例中,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第一降干扰孔1041的正投影和所述第二降干扰孔1042的正投影在所述显示面板上相邻接,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降干扰孔1041的正投影和第二降干扰孔1042的正投影在显示面板上相邻接,使得信号走线和触控信号线之间的重叠面积进一步缩小,信号走线和触控信号线相互之间信号干扰进一步降低。
51.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触控走线层102包括第一触控走线层102a和第二触控走线层102b;所述第二降干扰孔104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层102a上的多个降干扰子一孔1041a和位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层102b上的多个降干扰子二孔1041b,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降干扰子一孔1041a的正投影、所述降干扰子二孔1041b的正投影均与所述第一降干扰孔1041的正投影间隔设置。
52.具体地,所述触控走线层102既可以是自容式触控结构的触控信号线也可以是互容式触控结构的触控信号线,当触控走线层102有两层,包括第一触控走线102a和第二触控走线102b,其中,第一触控走线层102a和第二触控走线层102b之间设置有绝缘层304,在两层触控走线层102的触控信号线上均设置降干扰孔104,即降干扰子一孔1041a和降干扰子二孔1041b,其中,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降干扰子一孔1041a的正投影、所述降干扰子二孔1041b的正投影均与所述第一降干扰孔1041的正投影间隔设置,所述降干扰子一孔1041a的正投影和所述降干扰子二孔1041b的正投影可以重叠也可以不重叠。
53.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第一触控走线层102a上设置降干扰子一孔1041a,在第二触控走线层102b上设置降干扰子二孔1041b,使得触控走线层102与信号走线层103之间的走线的信号干扰得到明显的降低,提高显示面板的触控精度和显示效果。
54.在一实施例中,如图8所示,所述触控走线层102包括第一触控走线层102a和第二触控走线层102b;所述第二降干扰孔1042包括位于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层102a上的多个降干扰子一孔1041a和位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层102b上的多个降干扰子二孔1041b,所述第一触控走线层102a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的垂直距离大于所述第二触控走线层102b与所述信号走线层103的垂直距离,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所述降干扰子一孔1041a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降干扰子二孔1041b的正投影面积;
55.可以理解的是,通过在第一触控走线层102a上设置降干扰子一孔1041a,在第二触控走线层102b上设置降干扰子二孔1041b,由于第一触控走线层102a和第二触控走线层102b距离信号走线层103的垂直间距不同,离信号走线层103越远,触控走线层102和信号走线层103的走线之间的信号干扰越弱,因此,在垂直所述显示面板的方向上,设置所述降干扰子一孔1041a的正投影面积小于所述降干扰子二孔1041b的正投影面积也能够达到降低触控走线层102与信号走线层103之间走线的信号干扰,同时降干扰孔104的开孔的面积越小,走线的阻抗越高,走线的使用寿命越长,在保证信号线之间的信号干扰处于较低水平的同时,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得到有效的延长。
56.在一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所述非显示区20包括走线非弯折区30和与所述走线非弯折区30相邻的走线弯折区40;所述第一重叠部和所述第二重叠部均位于所述走线非弯折区30内;
57.所述第一重叠部包括多个第一重叠子部,所述第一重叠子部上设有抗干扰孔,多个所述第一重叠子部包括多个第一重叠组,每一所述第一重叠组内包括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一重叠子部,任一相邻的两所述第一重叠组中,其中一远离所述走线弯折区40的所述第一重叠组内的所述降干扰孔104的排布密度小于靠近所述走线弯折区40的所述第一重叠组内的所述降干扰孔104的排布密度。
58.具体地,信号走线层103上,相邻的两根信号走线中,靠近所述走线弯折区40的信号走线受到的弯折应力大于远离所述走线弯折区40的信号走线受到的弯折应力,因此将靠近所述走线弯折区40的信号走线上的第一重叠组内降干扰孔104密度设置大于远离所述走线弯折区40的信号走线上的第一重叠组内降干扰孔104密度。
59.可以理解的是,采用上述方案,使得靠近所述走线弯折区40的信号走线的弯折性能更强,能够有效分散靠近所述走线弯折区40的信号走线上受到的弯折应力,有效延长信号走线的使用寿命。
60.在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二重叠部包括多个第二重叠子部,所述第二重叠子部上设有抗干扰孔,多个所述第二重叠子部包括多个第二重叠组,每一所述第二重叠组内包括两个以上的所述第二重叠子部,任一相邻的两所述第二重叠组中,其中一远离所述走线弯折区40的所述第二重叠组内的所述降干扰孔104的排布密度小于靠近所述走线弯折区40的所述第二重叠组内的所述降干扰孔104的排布密度。
61.具体地,触控走线层102上,相邻的两根触控信号线中,靠近所述走线弯折区40的触控信号线受到的弯折应力大于远离所述走线弯折区40的触控信号线受到的弯折应力,因此将靠近所述走线弯折区40的触控信号线上的第二重叠组内降干扰孔104密度设置大于远离所述走线弯折区40的触控信号线上的第二重叠组内降干扰孔104密度。
62.可以理解的是,采用上述方案,使得靠近所述走线弯折区40的触控信号线的弯折性能更强,能够有效分散靠近所述走线弯折区40的触控信号线上受到的弯折应力,有效延长触控信号线的使用寿命。
63.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移动终端,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及终端主体,所述终端主体与所述显示面板组合为一体。
64.以上对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及移动终端进行了详细介绍,本文中应用了具体个例对本技术的原理及实施方式进行了阐述,以上实施例的说明只是用于帮助理解本技术的方法及其核心思想;同时,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依据本技术的思想,在具体实施方式及应用范围上均会有改变之处,综上所述,本说明书内容不应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5007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