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毂节点倒挂结构安装方法与流程

专利检索2022-05-10  20



1.本发明属于倒挂毂节点精准安装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毂节点倒挂结构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对建筑外形要求的提高,常采用倒挂毂节点结构形式来实现水滴形建筑外形,该结构在施工过程中,常采用手拉葫芦高空散装各构件,该安装方式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同时,仅依靠连接构件的端部相贯口尺寸进行连接,容易致使构件连接角度存在误差;满堂脚手架所含立杆临时支撑毂节点,致使毂节点设计角度在施工安装过程中难以实现,若构件连接角度不当,实际安装构件位置产生偏差,容易造成安装过程中的累积误差,致使实际安装成品位置与设计计算成品位置不同而影响结构受力性能。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毂节点倒挂结构安装方法的技术方案,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节点角度调节架确保节毂节点安装过程中的精准就位,而通过弦杆角度调节架实现对弦杆的辅助支撑定位,采用两个架体实现毂节点与弦杆之间的精准就位,提高弦杆与毂节点之间的焊接质量,确保焊接精准度,从而提高焊接后的构件的整体结构承载受力性能,降低安装误差,提高安全性能,并且节点角度调节架和弦杆角度调节架都配有双向移动组件,通过双向移动组件可以实现与脚手架之间的安装,保证两个架体自身的结构稳定性和牢固性,安装施工方便简单,也便于对架体位置的移动调节,整个毂节点倒挂结构的安装过程中,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进行逐层安装,每一层中先进行一个毂节点上所含弦杆的安装,再依次进行同层的其他毂节点上弦杆的安装,直至完成同一层的毂节点所含构件的安装,再进行下一层的安装,整个安装过程合理,便于实际的操作。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毂节点倒挂结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6.(1)根据支撑单元的尺寸及毂节点连接形式搭设满堂脚手架,满堂脚手架搭设好后,从上往下分层安装毂节点构件;采用分层逐层安装,安装过程合理且清洗,便于实际的安装操作;
7.(2)根据毂节点的实际设计位置布设节点角度调节架,节点角度调节架包括支架和顶部调节装置,支架由支撑单元组装而成,根据毂节点的实际设计高度确定支撑单元的拼装个数及支撑单元之间连接螺杆的连接长度,再将支撑单元之间连接组装形成支架,相邻两个支撑单元之间通过连接螺杆连接,并通过固定螺母将连接螺杆与支撑单元之间夹紧固定;通过调节支撑单元的拼装个数和连接螺杆的连接长度可以对节点角度调节架的整体高度进行调整,从而使得节点角度调节架的高度可以满足不同毂节点的安装高度要求,实现对不同毂节点的支撑定位,上下相邻两个支撑单元之间通过连接螺杆连接,并配合固定螺母将支撑单元与连接螺杆夹紧固定,从而保障整体结构稳定性和牢固性;
8.(3)支架组装好后,将顶部调节装置安装在组装好的节点角度调节架的支架的顶部,顶部调节装置包括顶部调节底板、组支撑杆、角度调节板和顶紧装置,组支撑杆通过第一夹紧螺母夹紧固定在顶部调节底板上,角度调节板转动铰接在顶部调节底板上,顶紧装置转动安装在角度调节板上,将顶部调节底板焊接固定在节点角度调节架的支架的顶部;将顶部调节底板与支架的顶部采用焊接固定,确保顶部调节装置与支架之间的安装牢固性,保障节点角度调节架的自身结构稳固性,从而确保后续节点角度调节架对毂节点的稳固支撑就位;
9.(4)在组装好的节点角度调节架的支架的底部焊接固定双向移动组件,双向移动组件包括纵向滑轨、横向滑轨和移动限位组,横向滑轨通过第一调节螺母夹紧固定在纵向滑轨上,移动限位组通过第二调节螺母夹紧固定在横向滑轨上,将纵向滑轨焊接固定在节点角度调节架的支架的底端,接着调节第一调节螺母在纵向滑轨上的位置、第二调节螺母在横向滑轨上的位置,从而实现移动限位组位置的调整,使得移动限位组移动到与脚手架上的脚手杆对应,再将移动限位组与脚手架之间安装固定;将纵向滑轨与支架底部之间采用焊接,确保两者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而通过双向移动组件实现节点角度调节架与脚手架之间的安装固定,从而保障整个架体的牢固性,并且通过对双向移动组件结构的进一步设设计,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螺母、第二调节螺母,最终实现对移动限位组位置的全方位调节,使得双向移动组件可以根据满堂脚手架的横纵向跨度进行调节,实现与脚手架之间的安装固定,从而适用于与各个尺寸的满堂脚手架的横纵向杆之间的连接,便于实际的拆装,适用范围更广泛;
10.(5)根据毂节点的实际设计角度调节角度调节板的角度,角度调节板的两侧通过折型调节块配合紧固螺母限位固定在导向杆上,当调节角度调节板的角度时,拧松紧固螺母,转动角度调节板,角度调节板拉动两侧转动连接的折型调节块同步移动,且折型调节块通过贯穿滑槽始终卡接在对应的导向杆上,而导向杆则通过支撑座固定在顶部调节底板上,当角度调节板的角度调节到位后,拧紧紧固螺母,接着宁松第一夹紧螺母,将组支撑杆往角度调节板方向移动,直至组支撑杆的顶部抵触到角度调节板,再拧紧第一夹紧螺母;通过调节角度调节板的角度可以适用于不同空间角度的毂节点的连接,并且在角度调节板两侧设置了折型调节块,使得角度调节板转动过程中会拉动与之连接的折型调节块的同步移动,而折型调节块移动过程中通过贯穿滑槽始终卡接在导向杆上,保证角度调节板角度调节过程中的平稳性和安全性,并且在角度调节板角度调节好后,通过拧紧紧固螺母使得折型调节块与导向杆之间抵紧固定,使得折型调节块无法移动,从而使得角度调节板无法转动,保证角度调节板转动到位后的整体稳固性,并且采用组支撑杆在角度调节板角度调节好后从角度调节板的下方支撑限位角度调节板,限制角度调节板角度往回转动,从而与紧固螺母配合,保证角度调节板角度后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提高整体操作安全性能;
11.(6)将毂节点临时吊放在顶紧装置中的顶紧底盘上,接着调节顶紧装置中的顶紧件,通过顶紧件将毂节点顶紧固定;顶紧底盘通过旋转轴连接在角度调节板上,并通过限位螺母夹紧固定,采用该固定方式可以轴向转动顶紧底盘,从而对顶紧底盘上的顶紧件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顶紧件对毂节点进行限位固定的同时又不会影响到弦杆与毂节点之间的连接固定,通过顶紧件对毂节点进行压紧固定保证毂节点精准就位后的稳固性,从而便于毂节点与弦杆之间的后续连接固定;
12.(7)毂节点就位后,安装弦杆角度调节架,弦杆角度调节架包括顶部支撑装置和支架,弦杆角度调节架的支架也由支撑单元组装而成,根据弦杆的实际设计高度确定支撑单元的组装个数和支撑单元之间连接螺杆的连接长度,再将支撑单元之间连接组装形成支架,相邻两个支撑单元之间通过连接螺杆连接,并通过固定螺母将连接螺杆与支撑单元之间夹紧固定;毂节点辅助支撑固定后,进行弦杆角度调节架的安装,通过弦杆角度调节架对弦杆进行辅助支撑定位,并且安装过程中对该毂节点所要连接的弦杆依次进行精准就位,从而实现弦杆与毂节点之间的精准就位,提高弦杆与毂节点之间的精准焊接固定,并且弦杆角度调节架中的支架也由支撑单元组装而成,通过调整支撑单元的拼装个数和连接螺杆的连接长度,可以对弦杆角度调节架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满足对不同高度的弦杆的精准就位支撑;
13.(8)将顶部支撑装置安装在组装好的弦杆角度调节架的支架的顶部,顶部支撑装置包括连接底板、调节螺杆和限位组件,调节螺杆通过第二夹紧螺母夹紧固定在连接底板上,限位组件位于调节螺杆上,将连接底板焊接固定在弦杆角度调节架的支架的顶部;通过连接底板与支架之间的焊接固定,实现顶部支撑装置与支架之间的安装固定,有效确保整个弦杆角度调节架的结构强度和稳固性,从而确保对弦杆的稳固支撑;
14.(9)在组装好的弦杆角度调节架的支架的底部焊接固定双向移动组件,将纵向滑轨焊接固定在弦杆角度调节架的支架的底端,焊接完成后,调节第一调节螺母在纵向滑轨上的位置、第二调节螺母在横向滑轨上的位置,从而实现移动限位组位置的调整,使得移动限位组移动到与脚手架上脚手杆对应,再将移动限位组与脚手架之间安装;在弦杆角度调节架的底部也安装双向移动组件,从而便于弦杆角度调节架与脚手架之间的安装固定,也便于后续弦杆角度调节架位置的及时移动调整,从而实现对不同位置的弦杆的辅助支撑,依次将弦杆与对应毂节点之间安装,并且该双向移动组件的适用范围广泛,可以满足与不同尺寸的脚手架之间的连接安装;
15.(10)根据弦杆的实际设计高度调节顶部支撑装置的位置,先拧松第二夹紧螺母,根据需求调节调节螺杆延伸出连接底板的高度,拧紧第二夹紧螺母,接着进一步调节限位组件在调节螺杆上的高度,限位组件包括套筒和支撑杆,套筒通过支撑螺母限位套设在调节螺杆上,支撑杆固定在套筒外侧壁上,拧松支撑螺母,调节套筒在调节螺杆上的高度,直至套筒带动支撑杆移动到位,并根据弦杆的实际设计角度通过转动套筒将支撑杆转动到位,再拧紧支撑螺母;弦杆角度调节架就位后根据弦杆的实际设计高度和角度对顶部支撑装置进行调整,从而确保对弦杆的辅助支撑效果,实际调整时,先通过对调节螺杆延伸出连接底板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对后续限位组件的调节行程范围进行调整,使得限位组件在调节行程范围内可以满足对不同高度、角度弦杆的支撑,再对限位组件的高度进行精准调节,并转动套筒对支撑杆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确保对弦杆的精准定位支撑,整体调节操作过程合理简单,便于操作;
16.(11)吊升弦杆,将弦杆吊升支撑放置在支撑杆上,再将弦杆的端部与毂节点之间焊接固定;通过支撑杆对弦杆下方进行支撑定位,保证弦杆的精准就位,而毂节点又通过节点角度调节架进行精准定位支撑,从而更便于弦杆与毂节点之间的精准焊接固定,提高焊接质量;
17.(12)一根弦杆安装完成后,移动上处弦杆所用弦杆角度调节架至该毂节点下一根
弦杆位置处,并调节弦杆角度调节架,进行弦杆的安装,直至完成该毂节点处其他弦杆构件的连接安装;安装过程合理,在整个安装过程中,节点角度调节架始终对毂节点进行辅助支撑固定,保证安装过程整体结构的稳固性和可靠性,提高施工安全性能,而弦杆角度调节架则进行重复利用,当一处的弦杆与毂节点之间连接固定好后,将该处弦杆的弦杆角度调节架再移动到下一处所需连接的弦杆位置处,并根据下一处弦杆的设计位置要求进行弦杆角度调节架的相应调整,再进行弦杆的安装,以此类推,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将该毂节点处的其他弦杆构件全部安装完成;
18.(13)同一毂节点处的弦杆构件安装完成后,再安装就位下一处毂节点所用节点角度调节架,并调节节点角度调节架,实现下一处毂节点的精准就位,移动上处弦杆所用弦杆角度调节架至下一处毂节点连接弦杆的所需位置,并调节弦杆角度调节架,进行弦杆的安装,直至完成下一处毂节点处其他弦杆构件的连接安装;同一毂节点处的弦杆构件安装完成后,再依次进行该层的其他毂节点处弦杆的安装,根据下一处毂节点设计位置安装就位节点角度调节架,通过节点角度调节架实现毂节点的精准就位,再将上一处的弦杆角度调节架移动到该毂节点所有连接的弦杆的所需位置处,依次进行该处毂节点上弦杆的安装,直至完成该处毂节点处的其他弦杆的构件安装;
19.(14)重复上述步骤(13)的过程,直至完成同一层所有毂节点所含构件的安装,再按照上一层毂节点构件的安装过程进行下一层毂节点构件的安装,直至完成倒挂毂节点结构构件的安装;通过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完成同一层的所有毂节点所含构件的安装后,再进行下一层毂节点构件的安装,从而按照从上往下的步骤,完成整个倒挂毂节点结构构件的安装,安装过程合理且清晰,再整个倒挂毂节点结构构件陆续安装过程中,毂节点处始终受到节点角度调节架的辅助支撑固定,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固性和牢固性,提高实际安装过程中的操作安全性能,降低安全隐患,而弦杆角度调节架则进行重复再利用,实现对不同高度、角度的弦杆的依次辅助支撑,从而便于弦杆与对应毂节点之间连接固定,确保两者连接的精准性和稳固性。
20.进一步,移动限位组包括连接板和移动滑块,移动滑块的调节滑槽内滑动连接有两块连接板,根据脚手架上对应连接的脚手杆的位置,沿着调节滑槽移动两块连接板,使得脚手架上的脚手杆正好卡紧在两块连接板之间,再通过螺栓组件将两个连接板之间连接固定,使得脚手杆正好夹紧限位在两个连接板之间,两个连接板之间间距可调,从而通过两个连接板可以将对应连接的脚手杆夹紧限位,实现移动限位组与不同直径脚手杆之间的夹紧固定,夹紧后再通过螺栓组件将两个连接板之间连接固定,从而有效保证装置在满堂脚手架上的安装牢固性,设计合理,适用范围广泛,实现与不同尺寸的满堂脚手架之间的安装拆卸。
21.进一步,顶紧件的调节步骤如下:拧松定位螺母,将调节杆往毂节点方向移动,调节杆移动时带动与之相连接的顶紧块沿着顶紧底盘表面的调节槽往毂节点方向同步移动,直至顶紧块顶紧抵触到毂节点,且调节杆移动过程中始终贯穿对应的定位板,当顶紧块移动到位时,拧紧定位螺母将调节杆限位固定在定位板上,设计合理,使用调节方便简单,顶紧块沿着调节槽往中心方向移动直至顶紧块抵触在毂节点的外侧面上,实现顶紧块对毂节点的顶紧支撑,再通过调节杆配合定位螺母将顶紧块限位固定,保证顶紧固定效果,并且顶紧底盘上顶紧件设置有至少两个,通过至少两个顶紧件可以从至少两个方位顶紧限位毂节
点,从而有效确保毂节点固定后的整体结构牢固性和稳定性,提高结构安全性,便于后续毂节点与弦杆之间的定位焊接操作。
22.本发明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23.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节点角度调节架确保节毂节点安装过程中的精准就位,而通过弦杆角度调节架实现对弦杆的辅助支撑定位,采用两个架体实现毂节点与弦杆之间的精准就位,提高弦杆与毂节点之间的焊接质量,确保焊接精准度,从而提高焊接后的构件的整体结构承载受力性能,降低安装误差,提高安全性能,并且节点角度调节架和弦杆角度调节架都配有双向移动组件,通过双向移动组件可以实现与脚手架之间的安装,保证两个架体自身的结构稳定性和牢固性,安装施工方便简单,也便于对架体位置的移动调节,整个毂节点倒挂结构的安装过程中,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进行逐层安装,每一层中先进行一个毂节点上所含弦杆的安装,再依次进行同层的其他毂节点上弦杆的安装,直至完成同一层的毂节点所含构件的安装,再进行下一层的安装,整个安装过程合理,便于实际的操作,但是实际安装时,并不局限与一定按照先安装一个毂节点,再对该毂节点周围的弦杆进行依次安装的顺序进行,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一定的适应性调整,从而更便于实际的施工。
24.本发明中通过双向移动组件可以实现节点角度调节架、弦杆角度调节架与满堂架脚手架之间的安装,保证两个架体的安装结构牢固性和可靠性,并且通过对双向移动组件结构的进一步设置,使得双向移动组件可以适用于与不同满堂脚手架之间的连接固定,适用范围广,且也便于节点角度调节架、弦杆角度调节架的安装拆卸,而且节点角度调节架、弦杆角度调节架的支架采用支撑单元进组装连接,从而可以对节点角度调节架、弦杆角度调节架的整体高度进行调整,使得节点角度调节架可以满足对不同高度的毂节点精准支撑就位,弦杆角度调节架可以满足对不同高度的弦杆的辅助支撑托举,从而更便于弦杆与毂节点之间的连接固定,而且通过对节点角度调节架结构的进一步设计,使得节点角度调节架可以根据毂节点实际设计高度、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应用于各个空间角度和高度的毂节点的固定,而通过对弦杆角度调节架结构的进一步设置,通过支撑杆对具有倾斜角度的弦杆进行紧密支撑,并且限位组件一般对称设置两个,从而通过两个支撑杆可以同时支撑托举弦杆,确保对弦杆的支撑效果,并且限位组件也不局限为设置两个,也可以以对称分布的两个限位组件位一个组合,设置多个组合共同支撑,同过节点角度调节架、弦杆角度调节架的巧妙设计,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手拉葫芦高空散装各构件致使连接效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施工难题,降低连接误差,提高焊接后的构件的整体结构承载受力性能。
附图说明
25.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26.图1为本发明毂节点与弦杆焊接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27.图2为本发明中弦杆角度调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3为本发明中顶部支撑装置与支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29.图4为本发明中节点角度调节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为本发明中顶紧件将毂节点顶紧固定时的状态结构示意图;
31.图6为本发明中顶部调节装置与支架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2.图7为本发明中限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3.图8为本发明中顶部支撑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4.图9为本发明中调节螺杆与连接底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5.图10为本发明中顶部调节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6.图11为本发明中顶紧底盘与角度调节板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37.图12为本发明中顶紧件在顶紧底盘上的位置分布结构示意图;
38.图13为本发明中双向移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9.图14为本发明中移动限位组的结构示意图;
40.图15为本发明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
41.图16为本发明中移动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42.图17为本发明中支撑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43.图中:1

节点角度调节支架;2

弦杆角度调节支架;3

顶部调节装置;4

支架;5

顶部调节底板;6

组支撑杆;7

角度调节板;8

顶紧装置;9

第一夹紧螺母;10

顶紧底盘;11

顶紧件;12

旋转轴;13

限位螺母;14

顶紧块;15

调节杆;16

调节槽;17

定位板;18

定位螺母;19

支撑单元;20

连接螺杆;21

固定螺母;22

折型调节块;23

贯穿滑槽;24

支撑座;25

导向杆;26

紧固螺母;27

双向移动组件;28

纵向滑轨;29

横向滑轨;30

移动限位组;31

第一调节螺母;32

第二调节螺母;33

连接板;34

移动滑块;35

调节滑槽;36

螺栓组件;37

顶部支撑装置;38

连接底板;39

调节螺杆;40

限位组件;41

第二夹紧螺母;42

套筒;43

支撑杆;44

支撑螺母;45

毂节点;46

弦杆。
具体实施方式
44.如图1至图17所示,为本发明一种毂节点倒挂结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45.(1)根据支撑单元的尺寸及毂节点连接形式搭设满堂脚手架,满堂脚手架搭设好后,从上往下分层安装毂节点构件;采用分层逐层安装,安装过程合理且清洗,便于实际的安装操作;
46.(2)根据毂节点45的实际设计位置布设节点角度调节架1,节点角度调节架1包括支架4和顶部调节装置3,支架4由支撑单元19组装而成,根据毂节点45的实际设计高度确定支撑单元19的拼装个数及支撑单元19之间连接螺杆20的连接长度,再将支撑单元19之间连接组装形成支架4,相邻两个支撑单元19之间通过连接螺杆20连接,并通过固定螺母21将连接螺杆20与支撑单元19之间夹紧固定;通过调节支撑单元19的拼装个数和连接螺杆20的连接长度可以对节点角度调节架1的整体高度进行调整,从而使得节点角度调节架1的高度可以满足不同毂节点45的安装高度要求,实现对不同毂节点45的支撑定位,上下相邻两个支撑单元19之间通过连接螺杆20连接,并配合固定螺母21将支撑单元19与连接螺杆20夹紧固定,从而保障整体结构稳定性和牢固性;
47.(3)支架4组装好后,将顶部调节装置3安装在组装好的节点角度调节架1的支架4的顶部,顶部调节装置3包括顶部调节底板5、组支撑杆6、角度调节板7和顶紧装置8,组支撑杆6通过第一夹紧螺母9夹紧固定在顶部调节底板5上,角度调节板7转动铰接在顶部调节底板5上,顶紧装置8转动安装在角度调节板7上,将顶部调节底板5焊接固定在节点角度调节架1的支架4的顶部;将顶部调节底板5与支架4的顶部采用焊接固定,确保顶部调节装置3与
支架4之间的安装牢固性,保障节点角度调节架1的自身结构稳固性,从而确保后续节点角度调节架1对毂节点45的稳固支撑就位;
48.(4)在组装好的节点角度调节架1的支架4的底部焊接固定双向移动组件27,双向移动组件27包括纵向滑轨28、横向滑轨29和移动限位组30,横向滑轨29通过第一调节螺母31夹紧固定在纵向滑轨28上,移动限位组30通过第二调节螺母32夹紧固定在横向滑轨29上,将纵向滑轨28焊接固定在节点角度调节架1的支架4的底端,接着调节第一调节螺母31在纵向滑轨28上的位置、第二调节螺母32在横向滑轨29上的位置,从而实现移动限位组30位置的调整,使得移动限位组30移动到与脚手架上的脚手杆对应,再将移动限位组30与脚手架之间安装固定;将纵向滑轨28与支架4底部之间采用焊接,确保两者之间的连接牢固性,而通过双向移动组件27实现节点角度调节架1与脚手架之间的安装固定,从而保障整个架体的牢固性,并且通过对双向移动组件27结构的进一步设设计,通过调节第一调节螺母31、第二调节螺母32,最终实现对移动限位组30位置的全方位调节,使得双向移动组件27可以根据满堂脚手架的横纵向跨度进行调节,实现与脚手架之间的安装固定,从而适用于与各个尺寸的满堂脚手架的横纵向杆之间的连接,便于实际的拆装,适用范围更广泛;
49.移动限位组30包括连接板33和移动滑块34,移动滑块34的调节滑槽35内滑动连接有两块连接板33,根据脚手架上对应连接的脚手杆的位置,沿着调节滑槽35移动两块连接板33,使得脚手架上的脚手杆正好卡紧在两块连接板33之间,再通过螺栓组件36将两个连接板33之间连接固定,使得脚手杆正好夹紧限位在两个连接板33之间,两个连接板33之间间距可调,从而通过两个连接板33可以将对应连接的脚手杆夹紧限位,实现移动限位组30与不同直径脚手杆之间的夹紧固定,夹紧后再通过螺栓组件36将两个连接板33之间连接固定,从而有效保证装置在满堂脚手架上的安装牢固性,设计合理,适用范围广泛,实现与不同尺寸的满堂脚手架之间的安装拆卸;
50.(5)根据毂节点45的实际设计角度调节角度调节板7的角度,角度调节板7的两侧通过折型调节块22配合紧固螺母26限位固定在导向杆25上,当调节角度调节板7的角度时,拧松紧固螺母26,转动角度调节板7,角度调节板7拉动两侧转动连接的折型调节块22同步移动,且折型调节块22通过贯穿滑槽23始终卡接在对应的导向杆25上,而导向杆25则通过支撑座24固定在顶部调节底板5上,当角度调节板7的角度调节到位后,拧紧紧固螺母26,接着宁松第一夹紧螺母9,将组支撑杆6往角度调节板7方向移动,直至组支撑杆6的顶部抵触到角度调节板7,再拧紧第一夹紧螺母9;通过调节角度调节板7的角度可以适用于不同空间角度的毂节点45的连接,并且在角度调节板7两侧设置了折型调节块22,使得角度调节板7转动过程中会拉动与之连接的折型调节块22的同步移动,而折型调节块22移动过程中通过贯穿滑槽23始终卡接在导向杆25上,保证角度调节板7角度调节过程中的平稳性和安全性,并且在角度调节板7角度调节好后,通过拧紧紧固螺母26使得折型调节块22与导向杆25之间抵紧固定,使得折型调节块22无法移动,从而使得角度调节板7无法转动,保证角度调节板7转动到位后的整体稳固性,并且采用组支撑杆6在角度调节板7角度调节好后从角度调节板7的下方支撑限位角度调节板7,限制角度调节板7角度往回转动,从而与紧固螺母26配合,保证角度调节板7角度后的整体结构稳定性,提高整体操作安全性能;
51.(6)将毂节点45临时吊放在顶紧装置8中的顶紧底盘10上,接着调节顶紧装置8中的顶紧件11,通过顶紧件11将毂节点45顶紧固定;顶紧底盘10通过旋转轴12连接在角度调
节板7上,并通过限位螺母13夹紧固定,采用该固定方式可以轴向转动顶紧底盘10,从而对顶紧底盘10上的顶紧件11的位置进行调整,使得顶紧件11对毂节点45进行限位固定的同时又不会影响到弦杆与毂节点45之间的连接固定,通过顶紧件11对毂节点45进行压紧固定保证毂节点45精准就位后的稳固性,从而便于毂节点45与弦杆46之间的后续连接固定;
52.顶紧件11的调节步骤如下:拧松定位螺母18,将调节杆15往毂节点45方向移动,调节杆15移动时带动与之相连接的顶紧块14沿着顶紧底盘10表面的调节槽16往毂节点45方向同步移动,直至顶紧块14顶紧抵触到毂节点45,且调节杆15移动过程中始终贯穿对应的定位板17,当顶紧块14移动到位时,拧紧定位螺母18将调节杆15限位固定在定位板17上,定位板17固定在顶紧底盘10上,设计合理,使用调节方便简单,顶紧块14沿着调节槽16往中心方向移动直至顶紧块14抵触在毂节点45的外侧面上,保证调节过程中的平稳可靠性,实现顶紧块14对毂节点45的顶紧支撑,再通过调节杆15配合定位螺母18将顶紧块14限位固定,保证顶紧固定效果,并且顶紧底盘10上顶紧件11设置有至少两个,通过至少两个顶紧件11可以从至少两个方位顶紧限位毂节点45,从而有效确保毂节点45固定后的整体结构牢固性和稳定性,提高结构安全性,便于后续毂节点45与弦杆46之间的定位焊接操作;
53.(7)毂节点45就位后,安装弦杆角度调节架2,弦杆角度调节架2包括顶部支撑装置37和支架4,弦杆角度调节架2的支架4也由支撑单元19组装而成,根据弦杆46的实际设计高度确定支撑单元19的组装个数和支撑单元19之间连接螺杆20的连接长度,再将支撑单元19之间连接组装形成支架4,相邻两个支撑单元19之间通过连接螺杆20连接,并通过固定螺母21将连接螺杆20与支撑单元19之间夹紧固定;毂节点45辅助支撑固定后,进行弦杆角度调节架2的安装,通过弦杆角度调节架2对弦杆46进行辅助支撑定位,并且安装过程中对该毂节点45所要连接的弦杆46依次进行精准就位,从而实现弦杆46与毂节点45之间的精准就位,提高弦杆46与毂节点45之间的精准焊接固定,并且弦杆角度调节架2中的支架4也由支撑单元19组装而成,通过调整支撑单元19的拼装个数和连接螺杆20的连接长度,可以对弦杆角度调节架2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满足对不同高度的弦杆46的精准就位支撑;
54.(8)将顶部支撑装置37安装在组装好的弦杆角度调节架2的支架4的顶部,顶部支撑装置37包括连接底板38、调节螺杆39和限位组件40,调节螺杆39通过第二夹紧螺母41夹紧固定在连接底板38上,限位组件40位于调节螺杆39上,将连接底板38焊接固定在弦杆角度调节架2的支架4的顶部;通过连接底板38与支架4之间的焊接固定,实现顶部支撑装置37与支架4之间的安装固定,有效确保整个弦杆角度调节架2的结构强度和稳固性,从而确保对弦杆46的稳固支撑;
55.(9)在组装好的弦杆角度调节架2的支架4的底部焊接固定双向移动组件27,将纵向滑轨28焊接固定在弦杆角度调节架2的支架4的底端,焊接完成后,调节第一调节螺母31在纵向滑轨28上的位置、第二调节螺母32在横向滑轨29上的位置,从而实现移动限位组30位置的调整,使得移动限位组30移动到与脚手架上脚手杆对应,再将移动限位组30与脚手架之间安装;在弦杆角度调节架2的底部也安装双向移动组件27,从而便于弦杆角度调节架2与脚手架之间的安装固定,也便于后续弦杆角度调节架2位置的及时移动调整,从而实现对不同位置的弦杆46的辅助支撑,依次将弦杆46与对应毂节点45之间安装,并且该双向移动组件27的适用范围广泛,可以满足与不同尺寸的脚手架之间的连接安装;
56.移动限位组30包括连接板33和移动滑块34,移动滑块34的调节滑槽35内滑动连接
有两块连接板33,根据脚手架上对应连接的脚手杆的位置,沿着调节滑槽35移动两块连接板33,使得脚手架上的脚手杆正好卡紧在两块连接板33之间,再通过螺栓组件36将两个连接板33之间连接固定,使得脚手杆正好夹紧限位在两个连接板33之间,两个连接板33之间间距可调,从而通过两个连接板33可以将对应连接的脚手杆夹紧限位,实现移动限位组30与不同直径脚手杆之间的夹紧固定,夹紧后再通过螺栓组件36将两个连接板33之间连接固定,从而有效保证装置在满堂脚手架上的安装牢固性,设计合理,适用范围广泛,实现与不同尺寸的满堂脚手架之间的安装拆卸;
57.(10)根据弦杆46的实际设计高度调节顶部支撑装置37的位置,先拧松第二夹紧螺母41,根据需求调节调节螺杆39延伸出连接底板38的高度,拧紧第二夹紧螺母41,接着进一步调节限位组件40在调节螺杆39上的高度,限位组件40包括套筒42和支撑杆43,套筒42通过支撑螺母44限位套设在调节螺杆39上,支撑杆43固定在套筒42外侧壁上,拧松支撑螺母44,调节套筒42在调节螺杆39上的高度,直至套筒42带动支撑杆43移动到位,并根据弦杆46的实际设计角度通过转动套筒42将支撑杆43转动到位,再拧紧支撑螺母44;弦杆角度调节架2就位后根据弦杆46的实际设计高度和角度对顶部支撑装置37进行调整,从而确保对弦杆46的辅助支撑效果,实际调整时,先通过对调节螺杆39延伸出连接底板38的高度进行调整,从而对后续限位组件40的调节行程范围进行调整,使得限位组件40在调节行程范围内可以满足对不同高度、角度弦杆46的支撑,再对限位组件40的高度进行精准调节,并转动套筒42对支撑杆43的角度进行调节,从而确保对弦杆46的精准定位支撑,整体调节操作过程合理简单,便于操作;
58.(11)吊升弦杆46,将弦杆46吊升支撑放置在支撑杆43上,再将弦杆46的端部与毂节点45之间焊接固定;通过支撑杆43对弦杆46下方进行支撑定位,保证弦杆46的精准就位,而毂节点45又通过节点角度调节架1进行精准定位支撑,从而更便于弦杆46与毂节点45之间的精准焊接固定,提高焊接质量;
59.(12)一根弦杆46安装完成后,移动上处弦杆46所用弦杆角度调节架2至该毂节点45下一根弦杆46位置处,并调节弦杆角度调节架2,进行弦杆46的安装,直至完成该毂节点45处其他弦杆46构件的连接安装;安装过程合理,在整个安装过程中,节点角度调节架1始终对毂节点45进行辅助支撑固定,保证安装过程整体结构的稳固性和可靠性,提高施工安全性能,而弦杆角度调节架2则进行重复利用,当一处的弦杆46与毂节点45之间连接固定好后,将该处弦杆46的弦杆角度调节架2再移动到下一处所需连接的弦杆46位置处,并根据下一处弦杆46的设计位置要求进行弦杆角度调节架2的相应调整,再进行弦杆46的安装,以此类推,重复上述过程,直至将该毂节点45处的其他弦杆46构件全部安装完成;
60.(13)同一毂节点45处的弦杆46构件安装完成后,再安装就位下一处毂节点45所用节点角度调节架1,并调节节点角度调节架1,实现下一处毂节点45的精准就位,移动上处弦杆46所用弦杆角度调节架2至下一处毂节点45连接弦杆46的所需位置,并调节弦杆角度调节架2,进行弦杆46的安装,直至完成下一处毂节点45处其他弦杆46构件的连接安装;同一毂节点45处的弦杆46构件安装完成后,再依次进行该层的其他毂节点45处弦杆46的安装,根据下一处毂节点45设计位置安装就位节点角度调节架1,通过节点角度调节架1实现毂节点45的精准就位,再将上一处的弦杆角度调节架2移动到该毂节点45所有连接的弦杆46的所需位置处,依次进行该处毂节点45上弦杆46的安装,直至完成该处毂节点45处的其他弦
杆46的构件安装,按照过程合理,便于操作;
61.(14)重复上述步骤(13)的过程,直至完成同一层所有毂节点45所含构件的安装,再按照上一层毂节点45构件的安装过程进行下一层毂节点45构件的安装,直至完成倒挂毂节点45结构构件的安装;通过重复上述步骤,直至完成同一层的所有毂节点45所含构件的安装后,再进行下一层毂节点45构件的安装,从而按照从上往下的步骤,完成整个倒挂毂节点45结构构件的安装,安装过程合理且清晰,再整个倒挂毂节点45结构构件陆续安装过程中,毂节点45处始终受到节点角度调节架1的辅助支撑固定,保证整个结构的稳固性和牢固性,提高实际安装过程中的操作安全性能,降低安全隐患,而弦杆角度调节架2则进行重复再利用,实现对不同高度、角度的弦杆46的依次辅助支撑,从而便于弦杆46与对应毂节点45之间连接固定,确保两者连接的精准性和稳固性。
62.本发明结构设计合理,通过节点角度调节架1确保节毂节点45安装过程中的精准就位,而通过弦杆角度调节架2实现对弦杆46的辅助支撑定位,采用两个架体实现毂节点45与弦杆46之间的精准就位,提高弦杆46与毂节点45之间的焊接质量,确保焊接精准度,从而提高焊接后的构件的整体结构承载受力性能,降低安装误差,提高安全性能,并且节点角度调节架1和弦杆角度调节架2都配有双向移动组件27,通过双向移动组件27可以实现与脚手架之间的安装,保证两个架体自身的结构稳定性和牢固性,安装施工方便简单,也便于对架体位置的移动调节,整个毂节点45倒挂结构的安装过程中,按照从上往下的顺序进行逐层安装,每一层中先进行一个毂节点45上所含弦杆46的安装,再依次进行同层的其他毂节点45上弦杆46的安装,直至完成同一层的毂节点45所含构件的安装,再进行下一层的安装,整个安装过程合理,便于实际的操作,但是实际安装时,并不局限与一定按照先安装一个毂节点45,再对该毂节点45周围的弦杆46进行依次安装的顺序进行,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进行一定的适应性调整,从而更便于实际的施工。
63.本发明中通过双向移动组件27可以实现节点角度调节架1、弦杆角度调节架2与满堂架脚手架之间的安装,保证两个架体的安装结构牢固性和可靠性,并且通过对双向移动组件27结构的进一步设置,使得双向移动组件27可以适用于与不同满堂脚手架之间的连接固定,适用范围广,且也便于节点角度调节架1、弦杆角度调节架2的安装拆卸,而且节点角度调节架1、弦杆角度调节架2的支架4采用支撑单元19进组装连接,从而可以对节点角度调节架1、弦杆角度调节架2的整体高度进行调整,使得节点角度调节架1可以满足对不同高度的毂节点45精准支撑就位,弦杆角度调节架2可以满足对不同高度的弦杆46的辅助支撑托举,从而更便于弦杆46与毂节点45之间的连接固定,而且通过对节点角度调节架1结构的进一步设计,使得节点角度调节架1可以根据毂节点45实际设计高度、角度进行调节,从而可以应用于各个空间角度和高度的毂节点45的固定,而通过对弦杆角度调节架2结构的进一步设置,通过支撑杆43对具有倾斜角度的弦杆46进行紧密支撑,并且限位组件40一般对称设置两个,从而通过两个支撑杆43可以同时支撑托举弦杆46,确保对弦杆46的支撑效果,并且限位组件40也不局限为设置两个,也可以以对称分布的两个限位组件40位一个组合,设置多个组合共同支撑,同过节点角度调节架1、弦杆角度调节架2的巧妙设计,可以有效避免传统手拉葫芦高空散装各构件致使连接效果受人为因素影响较大的施工难题,降低连接误差,提高焊接后的构件的整体结构承载受力性能。
64.以上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发明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发
明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中。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500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