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固体蓄能供热装置换热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63



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体蓄能供热装置换热器。


背景技术:

2.申请号为cn200520021905.3的专利,具体为一种固体蓄能供热装置,上述方案中,固体蓄能介质在进行蓄热的过程中,热量需从固体蓄能介质的一侧流向另一侧以达到固体蓄能介质热量的均匀分布,固体蓄能介质一侧热量饱和后吸收的热量减少,多余的热量无法进行吸收易导致热量流失。


技术实现要素:

3.(一)实用新型目的
4.为解决背景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固体蓄能供热装置换热器,具有减少热量散失的特点。
5.(二)技术方案
6.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固体蓄能供热装置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外壳,所述换热器外壳内部下表面中间位置处连接有转轴筒,所述换热器外壳上下表面前方两侧均连接有冷流管,所述换热器外壳上下表面后方两侧均连接有热流管,所述换热器外壳内部中间位置处设有固体蓄能介质,所述转轴筒外侧壁靠近所述固体蓄能介质位置处连接有支撑框架,所述支撑框架内部上表面连接有上转轴,所述支撑框架内部下表面对应所述上转轴位置处连接有下转轴。
7.优选的,换热器外壳外侧壁两侧连接有闸门箱,所述闸门箱外侧壁靠近所述换热器外壳内部的一侧连接有闸门。
8.优选的,支撑框架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内部对应所述转轴筒位置处连接有两个主齿轮,空腔两侧对应所述上转轴位置处连接有从齿轮,所述从齿轮外侧壁连接有铰链。
9.优选的,上转轴下表面中间位置处连接有齿轮柱,所述下转轴上表面开设有内齿环,所述内齿环内部下表面通过转轴连接有三个连接齿轮。
10.优选的,转轴筒内部中间位置处连接有转轴。
11.优选的,转轴外侧壁靠近所述换热器外壳外侧连接有转轮,转轮外侧壁一侧设有电机。
12.优选的,主齿轮的外径大小大于所述从齿轮的外径大小。
13.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的技术效果:
14.通过上转轴、下转轴和连接齿轮的设置,使由一侧热源传递来的热量在固体蓄能介质转动过程中,可加速在固体蓄能介质内部的扩散,且使上转轴和下转轴上的固体蓄能介质可进行反向转动,使两个固体蓄能介质相互之间可进行热量交换,进一步加速热量在固体蓄能介质内部的扩散,使热量在沿固体蓄能介质一侧传递至另一侧的时间缩短,传递过程中造成的热量损耗降低。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换热器外壳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支撑框架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下转轴内部结构示意图。
19.附图标记:
20.1、转轴筒;2、热流管;3、冷流管;4、换热器外壳;5、固体蓄能介质;6、闸门箱;7、上转轴;8、下转轴;9、支撑框架;10、闸门;11、铰链;12、主齿轮;13、从齿轮;14、内齿环;15、齿轮柱;16、连接齿轮;17、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21.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了,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并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详细说明。应该理解,这些描述只是示例性的,而并非要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此外,在以下说明中,省略了对公知结构和技术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实用新型的概念。
22.如图1所示,换热器外壳4内部下表面中间位置处连接有转轴筒1,换热器外壳4上下表面前方两侧均连接有冷流管3,换热器外壳4上下表面后方两侧均连接有热流管2,换热器外壳4内部中间位置处设有固体蓄能介质5。
23.蓄热式换热器在进行工作时,携带热量的热流体从热流管2流经换热器内部,热量在经过固体蓄能介质5时,可将热量存储在换热器外壳4内部的固体蓄能介质5内部,在进行供热时,可通过转轴筒1对存储热量的固体蓄能介质5进行位置的改变,使固体蓄能介质5对准冷流管3流经的位置,使冷流体经过时带走固体蓄能介质5内部存储的热量,达到热交换的效果。
24.如图2所示,转轴筒1外侧壁靠近固体蓄能介质5位置处连接有支撑框架9,支撑框架9内部上表面连接有上转轴7,支撑框架9内部下表面对应上转轴7位置处连接有下转轴8,换热器外壳4外侧壁两侧连接有闸门箱6,闸门箱6外侧壁靠近换热器外壳4内部的一侧连接有闸门10。
25.支撑框架9内部连接的上转轴7和下转轴8大小尺寸相同,且两者外侧壁相互靠近位置处均连接有固体蓄能介质5,两者外侧壁上的固体蓄能介质5分别跟随两者进行对应方向的转动,使上转轴7和下转轴8在转动方向不同时,从侧边传递来的热量传递至固体蓄能介质5上后,在上转轴7和下转轴8交错转动时,一个固体蓄能介质5上吸收热量的部分与另一个固体蓄能介质5上为吸收热量的部分贴合时,两者之间可相互进行热量交换,使传递至固体蓄能介质5上的热量可快速的在固体蓄能介质5内部分布均匀,减少热量在沿固体蓄能介质5内部传递至远离热源位置处过程中,散失至外界的热量损耗。
26.换热器外壳4内部两侧通过闸门10的关闭使换热器外壳4内部空间被分割成两个相互独立的空间,使换热器外壳4内部一侧在进行固体蓄能介质5的蓄能时,不影响另一侧固体蓄能介质5进行供热操作的顺利进行,且闸门10可在支撑框架9进行转动时收缩至闸门箱6内部,不阻碍支撑框架9的转动。
27.如图3所示,支撑框架9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内部对应转轴筒1位置处连接有两个
主齿轮12,空腔两侧对应上转轴7位置处连接有从齿轮13,从齿轮13外侧壁连接有铰链11,转轴筒1内部中间位置处连接有转轴17,转轴17外侧壁靠近换热器外壳4外侧连接有转轮,转轮外侧壁一侧设有电机。
28.转轴筒1内侧转轴17外侧壁上连接的两个主齿轮12在转轴17外侧壁上呈上下分布,转轴17由外界电机通过传动带和转轮进行带动转动,主齿轮12通过铰链11带动空腔内部四个方向上上转轴7外侧从齿轮13进行转动,使上转轴7进行转动。
29.主齿轮12的外径大小大于从齿轮13的外径大小,使紧绷的铰链11连接在主齿轮12和从齿轮13外侧不易发生脱落的情况。
30.如图4所示,上转轴7下表面中间位置处连接有齿轮柱15,下转轴8上表面开设有内齿环14,内齿环14内部下表面通过转轴连接有三个连接齿轮16。
31.上转轴7下方的齿轮柱15和下转轴8上的内齿环14在中间三个连接齿轮16的作用下形成行星齿轮结构,使上转轴7和下转轴8可进行反向转动,使上转轴7和下转轴8上的固体蓄能介质5之间可进行热量的交换。
32.应当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用于示例性说明或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因此,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所做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此外,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范围和边界、或者这种范围和边界的等同形式内的全部变化和修改例。


技术特征:
1.一种固体蓄能供热装置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外壳(4),所述换热器外壳(4)内部下表面中间位置处连接有转轴筒(1),所述换热器外壳(4)上下表面前方两侧均连接有冷流管(3),所述换热器外壳(4)上下表面后方两侧均连接有热流管(2),所述换热器外壳(4)内部中间位置处设有固体蓄能介质(5),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筒(1)外侧壁靠近所述固体蓄能介质(5)位置处连接有支撑框架(9),所述支撑框架(9)内部上表面连接有上转轴(7),所述支撑框架(9)内部下表面对应所述上转轴(7)位置处连接有下转轴(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蓄能供热装置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器外壳(4)外侧壁两侧连接有闸门箱(6),所述闸门箱(6)外侧壁靠近所述换热器外壳(4)内部的一侧连接有闸门(10)。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蓄能供热装置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框架(9)内部开设有空腔,空腔内部对应所述转轴筒(1)位置处连接有两个主齿轮(12),空腔两侧对应所述上转轴(7)位置处连接有从齿轮(13),所述从齿轮(13)外侧壁连接有铰链(1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蓄能供热装置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轴(7)下表面中间位置处连接有齿轮柱(15),所述下转轴(8)上表面开设有内齿环(14),所述内齿环(14)内部下表面通过转轴连接有三个连接齿轮(16)。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固体蓄能供热装置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筒(1)内部中间位置处连接有转轴(17)。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固体蓄能供热装置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7)外侧壁靠近所述换热器外壳(4)外侧连接有转轮,转轮外侧壁一侧设有电机。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固体蓄能供热装置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齿轮(12)的外径大小大于所述从齿轮(13)的外径大小。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固体蓄能供热装置换热器,包括换热器外壳,所述换热器外壳内部下表面中间位置处连接有转轴筒,所述换热器外壳上下表面前方两侧均连接有冷流管,所述换热器外壳上下表面后方两侧均连接有热流管,所述换热器外壳内部中间位置处设有固体蓄能介质;通过上转轴、下转轴和连接齿轮的设置,使由一侧热源传递来的热量在固体蓄能介质转动过程中,可加速在固体蓄能介质内部的扩散,且使上转轴和下转轴上的固体蓄能介质可进行反向转动,使两个固体蓄能介质相互之间可进行热量交换,进一步加速热量在固体蓄能介质内部的扩散,使热量在沿固体蓄能介质一侧传递至另一侧的时间缩短,热量损耗降低。热量损耗降低。热量损耗降低。


技术研发人员:高亮 白东 方海军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方联合电力有限责任公司乌海热电厂
技术研发日:2021.06.28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488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