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漏电断路器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56



1.本实用新型涉及漏电断路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漏电断路器。


背景技术:

2.漏电断路器,简称漏电开关,又叫漏电保护器,主要是用来在设备发生漏电故障时以及对有致命危险的人身触电保护,具有过载和短路保护功能,可用来保护线路或电动机的过载和短路,亦可在正常情况下作为线路的不频繁转换启动之用。
3.中国专利文献cn107146745b公开了一种电子式漏电断路器,包括外壳,设置在外壳内的隔板将外壳分隔形成两层空腔,两层空腔为用于布设l极断路模块的第一空腔,以及用于布设n极断路模块和电子式漏电断路器的漏电保护模块的第二空腔;所述l极断路模块包括操作手柄、操作机构和l极触头装置,所述的漏电保护模块包括零序互感器、电子组件板、漏电脱扣装置和漏电动作机构;所述n极断路模块包括n极触头装置,所述n极触头装置包括n极动触头和n极静触头,n极动触头通过安装轴穿过隔板与第一空腔内的l极断路模块的操作机构联动,漏电动作机构位于漏电脱扣装置和n极断路模块之间,并与l极断路模块的操作机构联动。
4.但是这种电子式漏电断路器在实际使用时存在以下问题:
5.1.在断路器发生漏电脱扣时,漏电脱扣装置通过漏电动作机构驱动操作机构使l极触头装置断开,且所述操作机构还会通过安装轴带动n极触头装置断开,漏电传动链较长,参与传动的部件多,以致生产组装较为麻烦,费时费力,且这种漏电传动结构只能保证l极触头结构先于n极触头装置分闸,无法保证l极触头结构晚于n极触头结构合闸,在使用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要素:

6.因此,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漏电断路器利用漏电动作机构作为中间传动部件,导致整体的传动过程较为复杂,且参与的传动部件多,生产装配速度慢的问题,从而提供一种传动过程简单,参与传动的部件少,生产装配速度快的漏电断路器。
7.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漏电断路器,包括分隔设置在壳体结构内的l极单元和n极单元,所述l极单元包括操作机构以及受所述操作机构的驱动执行分合闸动作的l极触头结构,所述n极单元包括漏电脱扣装置和n极触头结构;
8.所述操作机构通过联动结构驱动所述n极触头结构的n极动触头与n极静触头接触或断开,所述联动结构包括连接所述操作机构与所述n极动触头的传动杆,以及连接在所述n极动触头与所述传动杆之间的偏压件,所述偏压件在所述传动杆带动所述n极动触头合闸运动时受所述传动杆的挤压弹性形变,并对所述n极动触头施加趋向其合闸运动方向的偏压力,以及在所述传动杆带动所述n极动触头分闸运动时逐渐恢复形变;
9.所述操作机构包括活动穿设在所述n极单元内的漏电脱扣板,所述漏电脱扣装置
具有被触发时推动所述漏电脱扣板动作的驱动结构,所述操作机构在所述漏电脱扣板被所述驱动结构推动时脱扣分闸动作,并带动所述l极触头结构和n极触头结构执行分闸动作。
10.在上述的漏电断路器中,所述l极单元和所述n极单元分别包括对合形成所述壳体结构的l极壳体和n极壳体,所述l极壳体和所述n极壳体之间设有可供所述漏电脱扣板穿过的第一通孔,以及可供所述传动杆另一端穿过连接所述操作机构的第二通孔。
11.在上述的漏电断路器中,所述传动杆和所述偏压件分别连接于所述n极动触头的两侧侧面,所述n极动触头上设置有驱动槽孔,所述传动杆的一端滑动穿设在所述驱动槽孔,所述偏压件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驱动槽孔的端口处与所述传动杆的一端相抵配合。
12.在上述的漏电断路器中,所述n极动触头通过转轴转动设置在所述n极壳体内,所述偏压件为套设在所述转轴上的扭簧,所述偏压件的另一端呈弯钩状卡抵所述n极动触头背对所述n极静触头的一侧侧壁上。
13.在上述的漏电断路器中,所述漏电脱扣装置包括与所述漏电脱扣板相对设置的漏电线圈,所述驱动结构为穿设在所述漏电线圈上的驱动杆,所述驱动杆在所述漏电线圈通电产生的磁场作用下会伸出所述漏电线圈的一端抵推所述漏电脱扣板,以带动所述操作机构执行分闸动作。
14.在上述的漏电断路器中,所述漏电脱扣装置还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漏电线圈的另一端的指示滑块,和连通所述n极壳体外部的指示通孔,以及对所述指示滑块施加朝向所述指示通孔移动的复位弹簧,所述指示滑块上设有容置所述复位弹簧的容置槽,所述n极壳体上对应设置有穿伸至所述容置槽内的限位板,所述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容置槽的上端和所述限位板上,所述指示滑块具有受所述复位弹簧驱动其一端从所述指示通孔伸出所述n极壳体外的第一位置,和完全插入到所述指示通孔内与所述n极壳体表面平齐的第二位置。
15.在上述的漏电断路器中,所述指示滑块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驱动杆的锁定槽,所述驱动杆在所述漏电线圈未通电时穿伸在所述锁定槽内,将所述指示滑块锁定在第二位置,以及在所述漏电线圈通电时推出所述锁定槽,使所述指示滑块在所述复位弹簧的驱动下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
16.在上述的漏电断路器中,所述操作机构包括转动设置在l极壳体内的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上设有适合所述传动杆另一端插入的传动孔,所述漏电脱扣板一体成型在所述转动块的侧壁。
17.在上述的漏电断路器中,所述l极单元内还设有短路脱扣装置和过载脱扣装置,所述转动块上设有与所述短路脱扣装置传动配合的短路脱扣板,所述短路脱扣板与所述漏电脱扣板分设在所述转动块的两侧,所述短路脱扣装置被触发时驱动所述短路脱扣板以带动所述转动块分闸转动,以驱使所述操作机构执行分闸动作。
18.在上述的漏电断路器中,所述过载脱扣装置和所述转动块之间设有跳闸杆,所述跳闸杆的一端卡抵在所述过载脱扣装置的双金属片弯曲面上,其另一端穿设在所述转动块的安装孔内,所述过载脱扣装置上的双金属片热过载变形时拉动所述跳闸杆带动所述转动块分闸转动,从而驱动所述操作机构执行分闸动作。
19.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具有如下优点:
20.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在漏电断路器进行合闸操作时,所述操作机构
驱动所述l极触头结构合闸,并通过传动杆带动所述n极动触头与所述n极静触头接合,通过所述传动杆和所述偏压件的挤压配合,使所述n极动触头在所述偏压件的偏压力作用下快速与所述n极静触头接合,以致n极触头结构先于l极触头结构合闸,以及在漏电断路器出现漏电分闸时,所述漏电脱扣装置上的驱动结构会抵推所述漏电脱扣板驱动所述操作机构分闸转动,所述操作机构带动所述n极触头结构和所述l极触头结构分闸,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所述漏电脱扣装置直接与所述操作机构形成传动配合,无需再设置中转传动部件,结构更为紧凑,布局合理,简化了传动流程,同时也简化了装配难度,提高了产品生产时的装配速度,同时通过所述偏压件施加的偏压力提高所述n极动触头的合闸速度,使n极触头结构先于l极触头结构合闸,从而避免l极触头结构接合先合导致的设备烧毁问题,提高了产品使用时的安全性。
21.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通过设置所述驱动槽孔,使所述传动杆在所述n极触头结构合闸后还能沿所述驱动槽孔滑动,避免所述传动杆出现卡死导致l极触头结构无法合闸问题发生,同时在所述操作机构进行分闸操作时,所述传动杆可沿所述驱动槽孔滑动一段距离后再拉动所述n极动触头与所述n极静触头分离,确保所述n极触头结构晚于所述l极触头结构分闸,实现漏电断路器的n相先合后分的功能,提高了产品使用时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2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3.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漏电断路器的结构示意图;
24.图2为图1所示的漏电断路器的l极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5.图3为图2所示的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26.图4为图1所示的漏电断路器的n极单元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7.图5为图4所示的漏电脱扣装置在漏电脱扣时的结构示意图;
28.图6为图4所示的指示滑块的结构示意图;
29.图7为图4所示的n极触头结构在合闸时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说明:
[0031]1‑
壳体结构;11

l极壳体;12

n极壳体;13

第一通孔;14

第二通孔;
[0032]2‑
l极单元;21

l极触头结构;22

短路脱扣装置;23

过载脱扣装置;24

双金属片;
[0033]3‑
n极单元;31

n极触头结构;32

n极动触头;33

n极静触头;34

驱动槽孔;35

转轴;
[0034]4‑
操作机构;41

漏电脱扣板;42

转动块;43

传动孔;44

短路脱扣板;45

跳闸杆;46

安装孔;
[0035]5‑
漏电脱扣装置;51

漏电线圈;52

驱动杆;53

指示滑块;54

指示通孔;55

复位弹簧;56

容置槽;57

限位板;58

锁定槽;
[0036]6‑
联动结构;61

传动杆;62

偏压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37]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0038]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39]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0040]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0041]
实施例1
[0042]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施例进行具体说明:
[0043]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图1

7所示的一种漏电断路器,包括分隔设置在壳体结构1内的l极单元2和n极单元3,所述l极单元2包括操作机构4以及受所述操作机构4的驱动执行分合闸动作的l极触头结构21,所述n极单元3包括漏电脱扣装置5和n极触头结构31;
[0044]
所述操作机构4通过联动结构6驱动所述n极触头结构31的n极动触头32与n极静触头33接触或断开,所述联动结构6包括连接所述操作机构4与所述n极动触头32的传动杆61,以及连接在所述n极动触头32与所述传动杆61之间的偏压件62,所述偏压件62在所述传动杆61带动所述n极动触头32合闸运动时受所述传动杆61的挤压弹性形变,并对所述n极动触头32施加趋向其合闸运动方向的偏压力,以及在所述传动杆61带动所述n极动触头32分闸运动时逐渐恢复形变;
[0045]
所述操作机构4包括活动穿设在所述n极单元3内的漏电脱扣板41,所述漏电脱扣装置5具有被触发时推动所述漏电脱扣板41动作的驱动结构,所述操作机构4在所述漏电脱扣板41被所述驱动结构推动时脱扣分闸动作,并带动所述l极触头结构21和n极触头结构31执行分闸动作。
[0046]
上述实施方式是本实施例的核心技术方案,在漏电断路器进行合闸操作时,所述操作机构4驱动所述l极触头结构21合闸,并通过传动杆61带动所述n极动触头32与所述n极静触头33接合,通过所述传动杆61和所述偏压件62的挤压配合,使所述n极动触头32在所述偏压件62的偏压力作用下快速与所述n极静触头33接合,以致n极触头结构31先于l极触头结构21合闸,以及在漏电断路器出现漏电分闸时,所述漏电脱扣装置5上的驱动结构会抵推所述漏电脱扣板41驱动所述操作机构4分闸转动,所述操作机构4带动所述n极触头结构31和所述l极触头结构21分闸,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所述漏电脱扣装置5直接与所述操作机
构4形成传动配合,无需再设置中转传动部件,结构更为紧凑,布局合理,简化了传动流程,同时也简化了装配难度,提高了产品生产时的装配速度,同时通过所述偏压件62施加的偏压力提高所述n极动触头32的合闸速度,使n极触头结构31先于l极触头结构21合闸,从而避免l极触头结构21接合先合导致的设备烧毁问题,提高了产品使用时的安全性。
[0047]
作为一种具体结构设置,所述l极单元2和所述n极单元3分别包括对合形成所述壳体结构1的l极壳体11和n极壳体12,所述l极壳体11和所述n极壳体12之间设有可供所述漏电脱扣板41穿过的第一通孔13,以及可供所述传动杆61另一端穿过连接所述操作机构4的第二通孔14,利用所述第一通孔13和所述第二通孔14为所述传动杆61和所述漏电脱扣板41提供安装通道,以使所述操作机构4在进行分合闸操作时,所述传动杆61的另一端在所述第一通孔13内滑动,所述漏电脱扣板41在所述第二通孔14内滑动,使二者不会与所述壳体结构1发生碰撞出现卡死问题。
[0048]
如图4所示,所述传动杆61和所述偏压件62分别连接于所述n极动触头32的两侧侧面,所述n极动触头32上设置有驱动槽孔34,所述传动杆61的一端滑动穿设在所述驱动槽孔34,通过设置所述驱动槽孔34,使所述传动杆61在所述n极触头结构31合闸后还能沿所述驱动槽孔34滑动,避免所述传动杆61出现卡死导致l极触头结构21无法合闸的问题发生,同时在所述操作机构4进行分闸操作时,所述传动杆61可沿所述驱动槽孔34滑动一段距离后再拉动所述n极动触头32与所述n极静触头33分离,确保所述n极触头结构31晚于所述l极触头结构21分闸,实现漏电断路器的n相先合后分的功能,提高了产品使用时的安全性。
[0049]
作为一种具体结构设置,所述n极动触头32通过转轴35转动设置在所述n极壳体12内,所述偏压件62为套设在所述转轴35上的扭簧,所述n极动触头32背对所述n极静触头33的一侧设有定位凸台,所述偏压件62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驱动槽孔34的端口处与所述传动杆61的一端相抵配合,所述偏压件62的另一端呈弯钩状卡抵所述定位凸台一侧侧壁上,通过设置所述定位凸台为所述偏压件62起到快速定位安装的作用,所述偏压件62的另一端在所述偏压件62形变时与所述定位凸台相抵配合不会发生位移,从而使所述偏压件62对所述n极动触头32施加的偏压力能可靠的作用在所述n极动触头32上,从而增大所述n极动触头32与所述n极静触头33的接触压力,确保所述n极动触头32紧密贴合在所述n极静触头33上,避免出现接触不良问题,提高产品使用时的稳定性。
[0050]
下面结合图4

6对所述漏电脱扣装置5的具体结构做详细说明:
[0051]
所述漏电脱扣装置5包括与所述漏电脱扣板41相对设置的漏电线圈51,所述漏电线圈51设有中部空腔,所述驱动结构为穿设在所述中部空腔上的驱动杆52,所述驱动杆52在所述漏电线圈51通电产生的磁场作用下会伸出所述漏电线圈51的一端抵推所述漏电脱扣板41,以带动所述操作机构4执行分闸动作,且所述中部空腔内还设有驱动所述驱动杆52伸出漏电线圈51另一端的驱动弹簧,所述驱动杆52在所述驱动弹簧的偏压力和所述漏电线圈51的磁场力作用下沿所述中部空腔做直线往复运动,即在所述漏电线圈51通电时伸出其一端,以及在所述漏电线圈51断电时伸出其另一端。
[0052]
为了实现漏电断路器的漏电指示功能,所述漏电脱扣装置5还包括滑动设置在所述漏电线圈51的另一端的指示滑块53,和连通所述n极壳体12外部的指示通孔54,以及对所述指示滑块53施加朝向所述指示通孔54移动的复位弹簧55,所述指示滑块53上设有容置所述复位弹簧55的容置槽56,所述n极壳体12上对应设置有穿伸至所述容置槽56内的限位板
57,所述复位弹簧55的两端分别抵接在所述容置槽56的上端和所述限位板57上,由于所述限位板57是插入到所述容置槽56内的,所述容置槽56会随所述指示滑块53移动时会改变与所述限位板57之间距离,从而挤压所述复位弹簧55使其变形,所述指示滑块53具有受所述复位弹簧55驱动其一端从所述指示通孔54伸出所述n极壳体12外的第一位置,和完全插入到所述指示通孔54内与所述n极壳体12表面平齐的第二位置,即在所述指示滑块53处于第一位置时,漏电断路器处于漏电状态,所述指示滑块53处于第二位置时,漏电断路器处于正常工作状态,当所述指示滑块53处于第一位置时,所述限位板57会与所述容置槽56底端相抵,以限制所述指示滑块53继续移动,起到限位作用,确保所述指示滑块53与所述n极壳体12保持相对位置固定。
[0053]
作为一种具体结构设置,所述指示滑块53上设有开口朝向所述驱动杆52的锁定槽58,所述驱动杆52在所述漏电线圈51未通电时穿伸在所述锁定槽58内,对所述指示滑块53起到锁定作用,确保所述指示滑块53锁定在第二位置,同时所述复位弹簧55受到所述指示滑块53挤压处于形变蓄力状态,以及在所述漏电线圈51通电时推出所述锁定槽58,使所述指示滑块53在所述复位弹簧55的驱动下由第二位置移动至第一位置,使所述指示滑块53达到第一位置时带动其一端从所述指示通孔54处伸出所述n极壳体12外部,提醒用户该断路器出现漏电问题。
[0054]
如图3所示,所述操作机构4包括转动设置在l极壳体11内的转动块42,所述转动块42上设有适合所述传动杆61另一端插入的传动孔43,所述漏电脱扣板41一体成型在所述转动块42的侧壁,所述l极触头结构21包括l极动触头和l极静触头,所述l极动触头和所述转动块42都安装在触头座,使所述转动块42受力转动时会通过所述触头座带动所述l极动触头与所述l极静触头接合或分离。
[0055]
作为一种具体结构设置,所述l极单元2内还设有短路脱扣装置22和过载脱扣装置23,所述转动块42上设有与所述短路脱扣装置22传动配合的短路脱扣板44,所述短路脱扣板44与所述漏电脱扣板41分设在所述转动块42的两侧,所述短路脱扣装置22被触发时驱动所述短路脱扣板44以带动所述转动块42分闸转动,从而驱动所述操作机构4执行分闸动作,从而实现漏电断路器的短路脱扣功能,进一步设置的,所述过载脱扣装置23和所述转动块42之间设有跳闸杆45,所述跳闸杆45的一端卡抵在所述过载脱扣装置23的双金属片24弯曲面上,其另一端穿设在所述转动块42的安装孔46内,所述过载脱扣装置23上的双金属片24热过载变形达到一定程度时拉动所述跳闸杆45带动所述转动块42分闸转动,从而驱动所述操作机构4执行分闸动作,从而实现漏电断路器的过载脱扣功能,这样设计的好处在于,漏电脱扣动作、短路脱扣动作和过载脱扣动作都通过所述转动块42带动所述l极触头结构21和n极触头结构31进行分闸操作,传动结构简单,参与传动部件少,提高生产组装效率。
[0056]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48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