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化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61



1.本实用新型涉及空气净化领域,主要涉及一种净化装置。


背景技术:

2.空气净化器是由风机使空气循环通过净化模块从而去除空气中的颗粒物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以达到清新空气的设备。
3.为了提高净化效果,一些净化器,配置有静电集尘模块,当空气流经静电集尘模块时,空气中的微粒将会被吸附。这种集尘模块一般需要在靠近空气流入的一侧设有电极,电极向环境中发射自由离子,使空气中的微粒充电,从而在经过静电集尘模块时被吸附,该种充电方式为开放式充电,电极发射的自由离子在充电时向环境中自由扩散,并不能与空气中的微粒充分接触,导致充电效果低下,影响除尘效率。
4.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一些厂家采用了离子箱加ifd集尘滤网的方式,使空气经过离子箱时静电场对空气中的微粒强行充电,使微粒全部带电,从而提高在ifd集尘滤网中的吸附效果。但是,离子箱和ifd集尘滤网是两个分体的装置,空气净化器需要设计两个安装位置,安装占用空间大,装配维护效率低。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净化装置的赋电模块和静电集尘模块分体设计而导致的安装占用空间大和配维护效率低的问题,其通过将赋电模块和静电集尘模块设计成一个集成体来解决。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7.净化装置,其包括框体、电源模块、赋电模块和静电集尘模块,所述框体内部围成有净化室;电源模块安装在框体的侧部;赋电模块安装在净化室内并与电源模块电连接,赋电模块包括沿气流方向相隔设置的零极构件和极针构件,极针构件设有若干个朝向零极构件的极针,极针连接高电压,零极构件连接零极,通电后的每个极针与零极构件之间形成锥形静电场,空气流从零极构件一侧进入并从极针构件一侧流出赋电模块;静电集尘模块安装在净化室极针构件的外侧,静电集尘模块与电源模块电连接。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化装置,其将赋电模块和静电集尘模块安装在一个框体内整合成一个集成体,整体的结构更紧凑,使得空气净化器只需要设置一个安装位置即可,简化了安装结构,且提高了装配和维护效率。
9.优选的,所述极针构件呈长条状,并且间隔地设置有两个以上,极针构件包括护壳和导电件,极针设置在导电件上,护壳设有下侧开口的容纳导电件的容纳槽,护壳上侧设有极针孔,导电件安装在容纳槽内,极针穿过极针孔,护壳的容纳槽通过灌胶密封密封导电件以提高了赋电模块的绝缘性,其中,容纳槽的设计方便导电件的收纳和极针的安装。
10.优选的,导电件为片状导电体,其结构厚度小,占用空间少。
11.优选的,所述零极构件为金属薄板件,其设置有若干金属栅格,其结构简单,加工
容易。
12.优选的,框体两侧开口内侧设置有翻沿,赋电模块和静电集尘模块被限制压紧在翻沿之内,采用这种结构,不需要螺钉等传统的连接,结构简单美观。
13.进一步的,所述框体包括四个边构件,四个边构件通过转角件连接并通过粘接材料固定,框体采用分体结构,方便安装赋电模块和静电集尘模块的;采用转角件和粘接材料的固定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14.优选的,静电集尘模块的两侧设置有若干限位梁,外侧的限位梁的两端安装在框体翻沿上,极针构件安装在内侧的限位梁上,零极构件通过支座安装在极针构件的护壳上,零极构件边沿安装在翻沿上,零极构件、极针构件、静电集尘模块和其两侧的限位梁被压紧固定在框体内;采用这种结构利用部件之间相互限位实现固定,结构简单。
15.优选的,所述支座设于零极构件上并向静电集尘模块方向延伸,支座上设有与所述护壳相适配的压槽,零极构件通过压槽将护壳限制压紧在静电集尘模块上,此外,压槽可对护壳进行限位。
16.进一步的,限位梁与静电集尘模块通过打胶固定形成整体以增强限位梁的结构稳固性。
17.优选的,所述电源模块通过安装结构在框体的侧部,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形成在零极构件端部的第一盖板,以及对应于第一盖板封盖电源模块下方的第二盖板,第一盖板和第二盖板之间形成电源隔室,电源隔室与赋电模块和静电集尘模块密封隔离,电源模块安装至电源隔室后安装第二盖板,第二盖板与静电集尘模块通过胶密封连接。通过安装结构将电源模块固定在净化室一侧,进一步将赋电模块、静电集尘模块和电源模块形成一个整体,使得净化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稳定。
附图说明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除去部分边构件的示意图;
20.图3是图2中a区域的放大图;
21.图4是本实用新型极针构件的局部示意图;
22.图5是本实用新型零极构件的示意图;
23.图6是本实用新型框体的示意图。
24.标号说明:框体1、电源模块2、赋电模块3、静电集尘模块4、第二盖板5、电源隔室6、净化室11、翻沿12、边构件13、转角件14、零极构件31、极针构件32、极针33、第一盖板34、金属栅格311、支座312、压槽313、护壳321、导电件322、容纳槽323、限位梁41。
具体实施方式
25.以下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具体实施方式。
26.参见图1至图6,净化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框体1、电源模块2、赋电模块3和静电集尘模块4,所述框体1内部围成有净化室11;电源模块2安装在框体1的侧部;赋电模块3安装在净化室11内并与电源模块2电连接,赋电模块3包括沿气流方向相隔设置的零极构件31和极针构件32,极针构件32设有若干个朝向零极构件31的极针33,极针33连接高电压,零极
构件31连接零极,通电后的每个极针33与零极构件31之间形成锥形静电场,空气流从零极构件31一侧进入并从极针构件32一侧流出赋电模块3;静电集尘模块4安装在净化室11极针构件32的外侧,静电集尘模块4与电源模块2电连接。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净化装置,其将赋电模块3和静电集尘模块4安装在一个框体1内整合成一个集成体,整体的结构更紧凑,使得空气净化器只需要设置一个安装位置即可,简化了安装结构,且提高了装配和维护效率。
28.参见图4,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极针构件32呈长条状,并且间隔地设置有两个,极针构件32包括护壳321和导电件322,具体的,导电件322为金属片状导电体;极针33设置在导电件322上,护壳321设有下侧开口的容纳导电件322的容纳槽323,护壳321上侧设有极针孔(图中未示出),导电件322安装在容纳槽323内,极针33穿过极针孔,护壳321的容纳槽323通过灌胶密封密封导电件322以提高了赋电模块3的绝缘性,其中,容纳槽323的设计方便导电件322的收纳和极针33的安装。
29.参见图5,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零极构件31为金属薄板件,其设置有若干金属栅格311以方便空气进入。
30.参见图2和图6,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框体1两侧开口内侧设置有翻沿12,赋电模块3和静电集尘模块4被限制压紧在翻沿12之内,采用这种结构,不需要螺钉等传统的连接,结构简单美观。本实施例中,所述框体1包括四个边构件13,四个边构件13通过转角件14连接并通过粘接材料固定,框体1采用分体结构,方便安装赋电模块3和静电集尘模块4的;采用转角件14和粘接材料的固定方式,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31.参见图2,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静电集尘模块4的两侧设置有若干限位梁41,外侧的限位梁41的两端安装在框体1的翻沿12上,极针构件32安装在内侧的限位梁41上,零极构件31通过支座312安装在极针构件32的护壳321上,零极构件31边沿安装在翻沿12上,零极构件31、极针构件32、静电集尘模块4和其两侧的限位梁41被压紧固定在框体1内;采用这种结构利用部件之间相互限位实现固定,结构简单。
32.具体的,支座312设于零极构件31上并向静电集尘模块4方向延伸,支座312上设有与所述护壳321相适配的压槽313,零极构件31通过压槽313将护壳321限制压紧在静电集尘模块4上,其结构简单可靠,压槽313可对护壳321进行限位。
33.本实施例中,为了防止限位梁41与框体1的翻沿12之间发生相对移动,可以在限位梁41与框体1的翻沿12之间采用粘接剂固定,如打胶等方式。此外,限位梁41与静电集尘模块4通过打胶固定形成整体以增强限位梁41的结构稳固性。
34.参见图2、图5和图6,在一种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电源模块2通过安装结构在框体1的侧部,所述安装结构包括形成在零极构件31端部的第一盖板34,以及对应于第一盖板34封盖电源模块2下方的第二盖板5,第一盖板34和第二盖板5之间形成电源隔室6,电源隔室6与赋电模块3和静电集尘模块4密封隔离,电源模块2安装至电源隔室6后安装第二盖板5,第二盖板5与静电集尘模块4通过胶密封连接。通过安装结构将电源模块2固定在净化室11一侧,进一步将赋电模块3、静电集尘模块4和电源模块2形成一个整体,使得净化装置的结构更加紧凑稳定。
35.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静电集尘模块4包括由第一电极(图中未标示)组成的第一电极组和由第二电极(图中未标示)组成的第二电极组,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交
错间隔排列形成电势差,两者之间形成气流通道,由于静电集尘模块4不是本实用新型的改进点,在此不作进一步的描述,具体可参考中国专利申请201720503407.5所提供的一种静电集尘模块中的关于“集尘模块”的描述以及该“集尘模块”与高压发生器之间的密封连接结构。
36.根据上述说明书的揭示和教导,本实用新型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还可以对上述实施方式进行变更和修改。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上面揭示和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修改和变更也应当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内。此外,尽管本说明书中使用了一些特定的术语,但这些术语只是为了方便说明,并不对本实用新型构成任何限制。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474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