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改进型摩托车后平叉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34



1.本技术涉及摩托车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改进型摩托车后平叉。


背景技术:

2.摩托车后平叉是摩托车车辆的重要组成部件,后平叉用于连接车架以及后轮的重要部件,后平叉还对摩托车减震器起支撑作用。
3.后平叉主要是由两个平叉臂以及连接两个平叉臂的连接杆组成,摩托车后减震器普遍是通过螺栓直接安装在两个平叉臂上或者是连接杆上。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摩托车在颠簸的路面上行驶时,当摩托车所产生的冲击力大于后平叉的最大承受力,容易导致后平叉容易发生变形或者断裂。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增强摩托车后平叉的强度,本技术提一种改进型摩托车后平叉。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改进型摩托车后平叉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改进型摩托车后平叉,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平叉臂以及连接两个平叉臂的连接板,两个所述平叉臂相对的侧面分别固定连接在连接板相对的两边,所述连接板上方固定连接有减震安装座,所述减震安装座横截面呈三角形。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减震安装座在连接板上方以及将减震安装座横截面呈三角形设置,能使减震安装座更具有稳定性,使减震安装座在减震器的冲击力下不易发生形变或者断裂,同时将减震安装座固定连接在呈四边形的连接板上,使减震安装座收到的冲击力能在安装座上四处分散,使后平叉不易发生形变或者断裂。
8.优选的,所述减震安装座包括横截面呈三角形设置的支撑块,所述支撑块远离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减震安装筒。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呈三角形块设置支撑块,设置减震安装筒方便减震器的安装,能大大加强支撑块的稳定性,增大后平叉强度,在减震器的冲击力下不易发生变形或者断裂。
10.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一边固定连接有中轴筒,所述中轴筒的两端朝远离所述连接板的方向向外延伸,两个所述平叉臂朝向所述中轴筒方向延伸设置并与所述中轴筒筒壁固定连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中轴筒方便将后平叉安装在摩托车车架上。
12.优选的,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中轴筒一边固定连接有三角块,所述三角块一边与所述平叉臂侧面固定连接,所述三角块另一边与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中轴筒一端的侧面固定连接。
13.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两个三角块在两个平叉臂与连接板之间,使两个平叉臂与连接板在外力的作用下不容易发生变形。
14.优选的,两个所述平叉臂的远离中轴筒一端上均设有轮轴安装筒,两个所述轮轴
安装筒上均设通孔。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轮轴安装筒以及在安装板上设置通孔,方便摩托车后车轮轮轴安装,将摩托车后车轮安装在后平叉上,形成摩托车基本框架。
16.优选的,其中一个所述平叉臂上设有不少于两个的链盒限位块,两个所述链盒限位块上均设有圆孔,两个所述链盒限位块的圆心在同一直线上。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设置链盒限位块方便将链盒安装在后平叉上,用于保护链条。
18.优选的,另一个所述平叉臂内侧壁上设有后制动限位块。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后制动限位块,方便将后制动轴安装在后车架上,同时也方便安装摩托车后制动装置。
20.优选的,所述连接板远离所述支撑块一面上设有挡尘板。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挡尘板能减少摩托车运动时随车轮卷起的泥尘进入到车架内。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把减震安装座设置为三角块和中轴筒能减少摩托车后平叉在减震器对摩托车冲击力下发生变形或者断裂的情况。
24.2.设置挡尘板能减少摩托车运动时随车轮卷起的泥尘进入到车架内。
25.3.设置三角块能增强后平叉强度。
附图说明
26.图1是一种改进摩托车后平叉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不同角度的一种改进摩托车后平叉结构示意图。
28.附图标记说明:1、左平叉臂;2、右平叉臂;3、减震安装座;31、支撑块;32、减震安装筒;4、连接板;5、三角块;6、轮轴安装筒;7、通孔;8、链盒限位块;9、后制动限位块;10、挡尘板;11、中轴筒。
具体实施方式
29.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改进型摩托车后平叉。参照图1,包括两个对称设置的平叉臂以及连接两个平叉臂的连接板4,两个平叉臂分别为左平叉臂1以及右平叉臂2,连接板4上固定连接有减震安装座3。
31.参照图1,减震安装座3包括横截面呈三角形设置的支撑块31,支撑块31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减震器的减震安装筒32。设置呈三角形的支撑块31增加后平叉的强度,使后平叉不易发生变形或者断裂。
32.参照图1,连接板4呈四边形设置,左平叉臂1以及右平叉臂2分别固定在连接板4相对的两侧,连接板4的长度方向与左平叉臂1、右平叉臂2的长度方向一致,连接板4与连接左平叉臂1相邻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摩托车车架中轴的中轴筒11,中轴筒11的两端朝远离连接板4的方向向外延伸,左平叉臂1以及右平叉臂2朝向中轴筒4方向延伸设置并与中轴筒4侧壁固定连接。
33.参照图1,连接板4远离中轴筒11一边与两个平叉臂相对的侧面之间均固定连接有三角块5,其中一个三角块5一边与左平叉臂1固定连接,另一边与连接板4远离中轴筒11一边固定连接,另一个三角块5一边与右平叉臂2固定连接,另一边与连接板4远离中轴筒11一边固定连接,通过设置两个三角块5在两个平叉臂与连接板4之间,使两个平叉臂与连接板4在外力的作用下不容易发生变形,增加后平叉强度。
34.参照图1,左平叉臂1以及右平叉臂2的另一端上均固定连接有轮轴安装筒6,两个轮轴安装筒6上均设通孔7,摩托车后车轮轮轴穿设在两个通孔7之间,使摩托车后车轮与摩托车车架连接。
35.参照图1和图2,左平叉臂1靠近减震安装筒32的侧壁上固定连接有两个链盒限位块8,两个链盒限位块8上均开有圆孔,两个圆孔的圆心在同一高度,两个链盒限位块8方便将摩托车链盒安装在后平叉上,右平叉臂2与左平叉臂1相对一面上固定连接有用于安装摩托车后制动轴的后制动限位块9,后制动限位块9呈长方体设置,后制动限位块9中空设置,后制动限位块9靠近通孔7一端开口设置,后制动限位块9上开有一个u型槽,方便摩托车后制动轴的安装。
36.参照图1,连接板4上与设有减震安装座3相对的一面固定连接有挡尘板10,挡尘板10位于连接板4远离中轴筒11一侧,挡尘板10朝远离中轴筒11方向弯折成弧形设置,挡尘板10能减少摩托车运动时随车轮卷起的泥尘进入到车架内。
37.本实施例中的一种改进型摩托车后平叉的实施例原理如下:
38.参照图1和图2,通过设计左平叉臂1和右平叉臂2以及通过连接板4将两个平叉臂连接形成了后平叉的基础,设置中轴筒11与左平叉臂1、右平叉臂2以及连接板4固定连接,方便后平叉与摩托车车架连接,设置轮轴安装筒6方便轮轴的安装,也将摩托车后轮通过后平叉与摩托车车架连接起来,设置减震安装座3固定连接在连接板4上,方便减震器的安装,减震安装座3的支撑块31设置为三角块,能更稳定的承受摩托车因运动所产生的力,增强后平叉强度,使后平叉不易发生变形或者断裂。设置链盒限位块8在左平叉上能方便链盒安装在后平叉上,更好的保护车链,在右平叉臂2上设置后制动限位块9能限制摩托车后制动轴的移动,同时能让后制动装置的安装更方便,设置挡尘板能减少摩托车运动时随车轮卷起的泥尘进入到车架内。
39.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464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