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高频逆变电源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正弦波高频逆变电源。
背景技术:
2.正弦波高频逆变电源是一种dc/ac的转换器,它将电池组的直流电源转化成输出电压和频率稳定的交流电源,
技术实现要素:
发明人经研究发现,现有的正弦波高频逆变电源大多体积较大且笨重,在需要搬运的时候,正弦波高频逆变电源容易发生磕碰,可能会对正弦波高频逆变电源内部的元器件造成损坏,因此亟需一种正弦波高频逆变电源,如何发明一种正弦波高频逆变电源来改善这些问题,成为了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3.为了弥补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正弦波高频逆变电源,旨在改善高频逆变器电源容易发生磕碰的问题。
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正弦波高频逆变电源,包括卡箍机构、逆变电源本体和缓冲机构。
5.所述卡箍机构包括上卡壳、下卡壳、第一锁紧件和第二锁紧件,所述上卡壳侧壁四角均开设有纵向螺纹通孔,所述下卡壳侧壁四角均开设有与所述螺纹通孔螺纹相反的纵向螺纹凹槽,所述第一锁紧件包括螺纹杆和管套,所述螺纹杆两端设置有相反的螺纹丝,所述螺纹杆中部光滑设置,所述管套连接于所述螺纹杆中部,所述螺纹杆一端螺纹连接于所述螺纹凹槽内,所述螺纹杆另一端螺接于所述螺纹通孔并延伸出所述上卡壳,延伸出所述上卡壳的所述螺纹杆通过所述第二锁紧件拧紧固定;
6.所述逆变电源本体底部与顶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凸块,所述凸块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逆变电源本体的底部与顶部;
7.所述逆变电源本体通过所述缓冲机构分别连接于所述上卡壳和所述下卡壳,所述缓冲机构分别连接在所述上卡壳和所述下卡壳的内侧,所述缓冲机构包括缓冲件和支板,所述缓冲件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上卡壳和所述下卡壳内侧,所述支板固定连接于所述缓冲件另一端,所述支板接触所述逆变电源本体的一侧均匀开设有凹槽,所述凸块插入在所述凹槽内。
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由于正弦波高频逆变电源容易发生磕碰,可能会对正弦波高频逆变电源内部的元器件造成损坏,通过将逆变电源本体顶部与底部凸块,分别插入到上卡壳与下卡壳内侧的缓冲机构的凹槽内,从而完成了对逆变电源本体的第一层固定作用,当转动管套时,管套能够驱动螺纹杆转动,使得螺纹杆一端的螺纹丝螺接到螺纹凹槽内,螺纹杆另一端的螺纹丝螺接于螺纹通孔并延伸处上卡壳,并利用第二锁紧件将上卡壳与下卡壳拧紧固定于螺纹杆上,从而起到第二层的固定作用,当发生磕碰时,卡箍机构能够起到对逆变电源本体的第一层保护作用,通过缓冲件的设置,使得逆变电源本体没有与上卡壳或下卡壳直接接触,使得当发生碰撞时,缓冲件能够起到缓冲的效果,从而起到第二层的保护
作用,进而改善高频逆变器电源容易发生磕碰的问题。
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每组所述缓冲机构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缓冲件。
1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每组缓冲机构至少设置有两个缓冲件的设计,使得支板能够更加稳固。
1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缓冲件包括套筒、弹簧、滑板和支杆,所述套筒内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所述套筒一端固定于所述上卡壳,所述弹簧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套筒内侧一端,所述弹簧另一端连接于所述滑板一侧,所述滑板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所述支杆连接于所述滑板另一侧,所述支杆连接于所述支板顶部。
1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发生磕碰时,支板能够驱动支杆沿着滑槽的方向移动,支杆能够驱动滑板沿着滑槽的方向移动,滑板能够驱动弹簧沿着套筒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进而起到缓冲力的作用。
1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滑板包括滑板本体和滑块,所述滑块设置有两个,所述滑块分别固定连接于所述滑板本体两侧,所述滑块滑动连接于所述滑槽内。
1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滑块设置有两个的设计,使得滑块能够稳定的在滑槽滑动。
1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凸块至少设置有两个,所述凹槽至少设置有两个。
1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凸块至少设置有两个,且凹槽至少设置有两个的设计,使得逆变电源本体能够更稳定的固定在两个支板之间。
17.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凸块的纵截面呈缩锥状,所述凸块与所述凹槽对应设置。
18.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凸块的纵截面呈缩锥状,且凸块与凹槽对应设置,使得凸块能够更方便的插入到凹槽内。
19.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管套上还设置有正六角螺母,所述正六角螺母设置有两个,所述正六角螺母分别焊接固定于所述管套两端。
20.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当转动管套过于费力时,通过管套上还设置有正六角螺母的设计,可以利用工具来转动管套,工具能够驱动正六角螺母转动,正六角螺母能够驱动管套转动,进而使得转动管套时,更加的省力。
21.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管套上设置有防滑条纹。
22.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管套上设置有防滑条纹,能够增大手与管套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起到防滑的效果。
23.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下卡壳底部还连接有地脚,所述地脚至少设置有四个。
24.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下卡壳底部还连接有地脚,且地脚至少设置有四个,使得下卡壳能够更好地放置在地上。
25.在一种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第二锁紧件为螺母。
26.在上述实现过程中,通过第二锁紧件为螺母的设计,使得当拧紧螺母,能够将上卡壳与下卡壳拧紧固定在螺纹杆上。
附图说明
2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方式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28.图1是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正弦波高频逆变电源内部结构示意图;
29.图2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卡箍机构结构示意图;
30.图3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上卡壳俯视结构示意图;
31.图4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下卡壳俯视结构示意图;
32.图5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第一锁紧件结构示意图;
33.图6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逆变电源本体结构示意图;
34.图7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缓冲机构结构示意图;
35.图8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缓冲件结构示意图;
36.图9为本技术实施方式提供的滑板结构示意图。
37.图中:10
‑
卡箍机构;110
‑
上卡壳;120
‑
下卡壳;130
‑
第一锁紧件;131
‑
螺纹杆;132
‑
管套;133
‑
正六角螺母;140
‑
螺纹通孔;150
‑
螺纹凹槽;160
‑
第二锁紧件;170
‑
地脚;20
‑
逆变电源本体;210
‑
凸块;30
‑
缓冲机构;310
‑
缓冲件;311
‑
套筒;312
‑
弹簧;313
‑
滑板;3130
‑
滑板本体;3131
‑
滑块;314
‑
支杆;315
‑
滑槽;320
‑
支板;330
‑
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38.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描述。
39.为使本技术实施方式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方式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方式,而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0.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方式。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方式,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41.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42.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长度”、“宽度”、“厚度”、“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设备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43.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
隐含地包括一个或者更多个该特征。在本技术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44.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
45.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46.请参阅图1
‑
图9,本技术提供一种正弦波高频逆变电源,包括卡箍机构10、逆变电源本体20和缓冲机构30。
47.在本技术中,由于现有的正弦波高频逆变电源容易发生磕碰,可能会对正弦波高频逆变电源内部的元器件造成损坏,通过卡箍机构10能够将逆变电源本体20包裹起来,进而能够对逆变电源本体20的外层起到保护作用,又通过缓冲机构30的设置,使得逆变电源本体20没有与卡箍机构10直接接触,当发生碰撞时,缓冲机构30能够起到缓冲的效果,从而进一步对逆变电源本体20进行了保护,进而改善高频逆变器电源容易发生磕碰的问题。
48.请参阅图1
‑
图5、图7和图8,卡箍机构10包括上卡壳110、下卡壳120、第一锁紧件130和第二锁紧件160,需要说明的是,上卡壳110侧壁四角均开设有纵向螺纹通孔140(请参阅图3),下卡壳120侧壁四角均开设有与螺纹通孔140螺纹相反的纵向螺纹凹槽150(请参阅图4),第一锁紧件130包括螺纹杆131和管套132(请参阅图5),螺纹杆131两端设置有相反的螺纹丝,螺纹杆131中部光滑设置,管套132连接于螺纹杆131中部,在具体设置时,管套132上设置有防滑条纹,通过管套132上设置有防滑条纹,能够增大手与管套132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起到防滑的效果,管套132上还设置有正六角螺母133,正六角螺母133设置有两个,正六角螺母133分别焊接固定于管套132两端,当转动管套132过于费力时,通过管套132上还设置有正六角螺母133的设计,可以利用工具来转动管套132,工具能够驱动正六角螺母133转动,正六角螺母133能够驱动管套132转动,进而使得转动管套132时,更加的省力。
49.在本技术中,螺纹杆131一端螺纹连接于螺纹凹槽150内,螺纹杆131另一端螺接于螺纹通孔140并延伸出上卡壳110,延伸出上卡壳110的螺纹杆131通过第二锁紧件160拧紧固定,需要说明的是,第二锁紧件160为螺母(请参阅图2),通过第二锁紧件160为螺母的设计,使得当拧紧螺母,能够将上卡壳110与下卡壳120拧紧固定在螺纹杆131上。在本实施例中,下卡壳120底部还连接有地脚170,地脚170至少设置有四个,通过下卡壳120底部还连接有地脚170,且地脚170至少设置有四个,使得下卡壳120能够更好地放置在地上。
50.在本技术中,当转动管套132时,管套132能够驱动螺纹杆131转动,使得螺纹杆131一端的螺纹丝螺接到螺纹凹槽150内,螺纹杆131另一端的螺纹丝螺接于螺纹通孔140并延伸处上卡壳110,并利用第二锁紧件160将上卡壳110与下卡壳120拧紧固定于螺纹杆131上,
从而起到固定作用,当发生磕碰时,卡箍机构10能够起到对逆变电源本体20的保护作用。
51.请参阅图1、图6和图7,逆变电源本体20底部与顶部均匀设置有若干个凸块210(请参阅图6),凸块210分别固定连接于逆变电源本体20的底部与顶部。
52.请参阅图1
‑
图3、图6
‑
图9,逆变电源本体20通过缓冲机构30分别连接于上卡壳110和下卡壳120,缓冲机构30分别连接在上卡壳110和下卡壳120的内侧(请参阅图1),缓冲机构30包括缓冲件310和支板320,缓冲件310一端固定连接于上卡壳110和下卡壳120内侧,支板320固定连接于缓冲件310另一端。
53.在本技术中,每组缓冲机构30至少设置有两个缓冲件310(请参阅图7),通过每组缓冲机构30至少设置有两个缓冲件310的设计,使得支板320能够更加稳固,缓冲件310包括套筒311、弹簧312、滑板313和支杆314(请参阅图8),套筒311内部两侧均开设有滑槽315,套筒311一端固定于上卡壳110,弹簧312一端固定连接于套筒311内侧一端,弹簧312另一端连接于滑板313一侧,滑板313滑动连接于滑槽315内,需要说明的是,滑板313包括滑板本体3130和滑块3131(请参阅图9),滑块3131设置有两个,滑块3131分别固定连接于滑板本体3130两侧,滑块3131滑动连接于滑槽315内,通过滑块3131设置有两个的设计,使得滑块3131能够稳定的在滑槽315滑动,支杆314连接于滑板313另一侧,支杆314连接于支板320顶部,当发生磕碰时,支板320能够驱动支杆314沿着滑槽315的方向移动,支杆314能够驱动滑板313沿着滑槽315的方向移动,滑板313能够驱动弹簧312沿着套筒311的方向发生弹性形变,进而起到缓冲力的作用。
54.在本技术中,支板320接触逆变电源本体20的一侧均匀开设有凹槽330,凸块210插入在凹槽330内,在具体设置时,凸块210的纵截面呈缩锥状,凸块210与凹槽330对应设置,通过凸块210的纵截面呈缩锥状,且凸块210与凹槽330对应设置,使得凸块210能够更方便的插入到凹槽330内,需要说明的是,凸块210至少设置有两个,凹槽330至少设置有两个,通过凸块210至少设置有两个,且凹槽330至少设置有两个的设置,使得逆变电源本体20能够更稳定的固定在两个支板320之间。
55.在本技术中,通过将逆变电源本体20顶部与底部凸块210,分别插入到上卡壳110与下卡壳120内侧的缓冲机构30的凹槽330内,从而完成了对逆变电源本体20的固定作用,通过缓冲件310的设置,使得逆变电源本体20没有与上卡壳110或下卡壳120直接接触,当发生碰撞时,缓冲件310能够起到缓冲的效果,从而起到第二层的保护作用,进而改善高频逆变器电源容易发生磕碰的问题。
56.该正弦波高频逆变电源的工作原理:安装时,先将逆变电源本体20通过底部的凸块210插入到下卡壳120内侧的缓冲机构30的凹槽330内,然后将逆变电源本体20顶部的凸块210插入到上卡壳110内侧的缓冲机构30的凹槽330内,从而完成了对逆变电源本体20的第一层的固定,当转动管套132时,管套132能够驱动螺纹杆131转动,使得螺纹杆131一端的螺纹丝螺接到螺纹凹槽150内,螺纹杆131另一端的螺纹丝螺接于螺纹通孔140并延伸处上卡壳110,并利用第二锁紧件160将上卡壳110与下卡壳120拧紧固定于螺纹杆131上,从而使得逆变电源本体20起到第二层的固定作用,当发生磕碰时,卡箍机构10能够起到对逆变电源本体20的第一层保护作用,通过缓冲件310的设置,使得逆变电源本体20没有与上卡壳110或下卡壳120直接接触,当发生碰撞时,缓冲件310能够起到缓冲的效果,从而起到第二层的保护作用,进而改善高频逆变器电源容易发生磕碰的问题。
57.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58.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所述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46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