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光学元件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光学成像镜头。
背景技术:
2.随着21世纪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适用于便携电子产品如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微型摄像头的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人们对摄像镜头成像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提高竞争力,电子产品厂商往往搭配使用多个摄像头以满足人们在不同场景下的使用要求,如很多手机都采用了双摄、三摄甚至四摄和五摄,这其中一般包含长焦、广角、大像面等镜头。广角镜头具有视角大、景深长的特点,可以在画面中容纳更多的风景,在拍摄广阔的原野或者高大的建筑物等场景时有着难以替代的作用。但是一般的广角镜头畸变较大,在拍摄人像等场景时可能会出现失真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技术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可满足100
°
<fov<140
°
。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tv畸变tvd可满足|tvd|<1.1%。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可满足0.2<epd/imgh<1.0。
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可满足:0.5<ct6/ct5<1.2。
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可满足:0.5≤ct1/t12<1.5。
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沿所述光轴的距离sd与所述光阑至所述成像面沿所述光轴的距离sl可满足:0.5<sd/sl<1.0。
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3456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可满足:
‑
1.0<f3456/f1<
‑
0.5。
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41、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52、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1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12可满足:
‑
1.0<(sag41 sag52)/(sag11 sag12)<
‑
0.5。
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3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2可满足:0.3<dt31/dt12<0.8。
1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34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可满足:
‑
1<f34/f12<0。
1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所述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et4、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与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可满足:0.5<(et3 et4)/(ct3 ct4)<1.0。
1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可满足:0<(r3 r4)/(r2
‑
r1)<1.0。
1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可满足:0<(r11 r12)/(r5
‑
r6)<0.5。
1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可满足:
‑
1.3<r8/r10<
‑
0.3。
1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22、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32、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可满足:0<(dt22 dt32)/(f2
‑
f3)<1.0。
1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光学畸变dist.可满足:|dist.|<2%。
1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1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19.本技术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其物侧面为凹面,像侧面为凹面;具有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四透镜;具有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其像侧面为凸面;以及具有光焦度的第六透镜。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tv畸变tvd可满足|tvd|<1.1%。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与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可满足0.2<epd/imgh<1.0。所述第三透镜、所述第四透镜、所述第五透镜和所述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3456与所述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可满足:
‑
1.0<f3456/f1<
‑
0.5。
2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6与所述第五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可满足:0.5<ct6/ct5<1.2。
2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可满足100
°
<fov<140
°
。
2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距离t12可满足:0.5≤ct1/t12<1.5。
2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包括光阑,所述光阑至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沿所述光轴的距离sd与所述光阑至所述成像面沿所述光轴的距离sl可满足:0.5<sd/sl<1.0。
2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四透镜的物侧
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41、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52、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1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12可满足:
‑
1.0<(sag41 sag52)/(sag11 sag12)<
‑
0.5。
25.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31与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2可满足:0.3<dt31/dt12<0.8。
26.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和所述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34与所述第一透镜和所述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f12可满足:
‑
1<f34/f12<0。
27.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3、所述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et4、所述第三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与所述第四透镜在所述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可满足:0.5<(et3 et4)/(ct3 ct4)<1.0。
28.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3、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4、所述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与所述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可满足:0<(r3 r4)/(r2
‑
r1)<1.0。
29.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1、所述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2、所述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5与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可满足:0<(r11 r12)/(r5
‑
r6)<0.5。
30.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8与所述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可满足:
‑
1.3<r8/r10<
‑
0.3。
31.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22、所述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32、所述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与所述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可满足:0<(dt22 dt32)/(f2
‑
f3)<1.0。
32.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光学畸变dist.可满足:|dist.|<2%。
33.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凸面。
34.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第四透镜的像侧面为凹面;所述第五透镜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六透镜的物侧面为凸面,像侧面为凹面。
35.本技术采用了六片式镜头架构,通过合理分配各镜片光焦度、优化选择各镜片的面型和厚度,可使镜头具有广角、小畸变以及良好的成像质量等至少之一的有益效果。
附图说明
36.结合附图,通过以下非限制性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他特征、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在附图中:
37.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38.图2a至图2e分别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倍率色差曲线以及tv畸变;
39.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40.图4a至图4e分别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倍率色差曲线以及tv畸变;
41.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42.图6a至图6e分别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倍率色差曲线以及tv畸变;
43.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44.图8a至图8e分别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倍率色差曲线以及tv畸变;
45.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46.图10a至图10e分别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倍率色差曲线以及tv畸变;
47.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48.图12a至图12e分别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倍率色差曲线以及tv畸变。
49.图1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以及
50.图14a至图14e分别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象散曲线、畸变曲线、倍率色差曲线以及tv畸变。
具体实施方式
51.为了更好地理解本技术,将参考附图对本技术的各个方面做出更详细的说明。应理解,这些详细说明只是对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描述,而非以任何方式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在说明书全文中,相同的附图标号指代相同的元件。表述“和/或”包括相关联的所列项目中的一个或多个的任何和全部组合。
52.应注意,在本说明书中,第一、第二、第三等的表述仅用于将一个特征与另一个特征区分开来,而不表示对特征的任何限制。因此,在不背离本技术的教导的情况下,下文中讨论的第一透镜也可被称作第二透镜或第三透镜。
53.在附图中,为了便于说明,已稍微夸大了透镜的厚度、尺寸和形状。具体来讲,附图中所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通过示例的方式示出。即,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不限于附图中示出的球面或非球面的形状。附图仅为示例而并非严格按比例绘制。
54.在本文中,近轴区域是指光轴附近的区域。若透镜表面为凸面且未界定该凸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凸面;若透镜表面为凹面且未界定该凹面位置时,则表示该透镜表面至少于近轴区域为凹面。在本文中,每个透镜最靠近被摄物体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物侧面,每个透镜最靠近成像面的表面称为该透镜的像侧面。
55.还应理解的是,用语“包括”、“包括有”、“具有”、“包含”和/或“包含有”,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时表示存在所陈述的特征、元件和/或部件,但不排除存在或附加有一个或多个其它特征、元件、部件和/或它们的组合。此外,当诸如“...中的至少一个”的表述出现在所列特征的列表之后时,修饰整个所列特征,而不是修饰列表中的单独元件。此外,当描述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时,使用“可”表示“本技术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并且,用语“示例性的”旨在指代示例或举例说明。
56.除非另外限定,否则本文中使用的所有用语(包括技术用语和科学用语)均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还应理解的是,用语(例如在常用词典中定义的用语)应被解释为具有与它们在相关技术的上下文中的含义一致的含义,并且将不被以理想化或过度形式化意义解释,除非本文中明确如此限定。
57.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
58.以下对本技术的特征、原理和其他方面进行详细描述。
59.根据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包括例如六片具有光焦度的透镜,即,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这六片透镜沿着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排列。
6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可具有负光焦度;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四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第六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
6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可以是凹面,像侧面可以是凹面。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可以是凸面。通过合理配置各透镜的光焦度和面型,可有利于减小入射光线的倾角,从而对物方大视场实现有效分担,获得更大的视场角范围;并且,可以合理调整光线的入射角度,更加匹配感光芯片,有利于获得更好的成像质量。
6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100
°
<fov<140
°
,其中,fov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通过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在该范围,可增加广角镜头的优势,使其具有更加宽广的成像范围。更具体地,fov可满足110
°
<fov<130
°
。
6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tvd|<1.1%,其中,tvd是光学成像镜头的tv畸变。通过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tv畸变满足|tvd|<1.1%,可在获得更大成像范围的同时减小夸张的形变,减少画面的失真,使成像更加符合景物的原有轮廓比例。
6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2<epd/imgh<1.0,其中,epd是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imgh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通过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与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的比值在该范围,既可以保证像面亮度,使得镜头能够更好地满足例如阴天、黄昏等光线不足时的拍摄需求,实现良好的成像质量,也可以使镜头的整体结构更加合理,使用时更加稳定。更具体地,epd和imgh可满足0.2<epd/imgh<0.5。
6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5<ct6/ct5<1.2,其中,ct6是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5是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通过控制第六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与第五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的比值在该范围,可有助于改善第五和第六透镜成型以及镜头组装等方面的工艺性,也有利于保证镜头的小型化。更具体地,ct6和ct5可满足0.6<ct6/ct5<1.1。
66.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5≤ct1/t12<1.5,其中,ct1是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t12是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通过控制第一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在光轴上的间隔距离的
比值在该范围,可以控制第一透镜的空间占比,有利于保证镜片的组装工艺,并且有利于实现光学镜头的小型化。更具体地,ct1和t12可满足0.5≤ct1/t12<1.3。
6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5<sd/sl<1.0,其中,sd是光学成像镜头的光阑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沿光轴的距离,sl是光学成像镜头的光阑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沿光轴的距离。通过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光阑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沿光轴的距离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光阑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沿光轴的距离的比值在该范围,可使镜头的整体结构更加合理,并可使镜头在组装和使用时更加稳定。更具体地,sd和sl可满足0.6<sd/sl<0.8。
6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
‑
1.0<f3456/f1<
‑
0.5,其中,f3456是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f1是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通过控制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的组合焦距与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的比值在该范围,可有利于矫正光学系统轴外像差,提高成像质量。更具体地,f3456和f1可满足
‑
0.8<f3456/f1<
‑
0.6。
69.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
‑
1.0<(sag41 sag52)/(sag11 sag12)<
‑
0.5,其中,sag41是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52是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11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sag1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通过控制第四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四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之和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和光轴的交点至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有效半径顶点的轴上距离之和的比值在该范围,可避免第一透镜、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过于弯曲,有利于镜片的成型和组装,有利于提高镜头的使用可靠性。更具体地,sag41、sag52、sag11和sag12可满足
‑
0.9<(sag41 sag52)/(sag11 sag12)<
‑
0.5。
7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3<dt31/dt12<0.8,其中,dt31是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1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通过控制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的比值在该范围,可使镜头的尺寸分布更加合理,有利于镜头整体结构的排布,有利于提高镜头的稳定性。更具体地,dt31和dt12可满足0.4<dt31/dt12<0.7。
71.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
‑
1<f34/f12<0,其中,f34是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12是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通过控制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组合焦距的比值在该范围,可以合理地分配系统光焦度,控制第一透镜至第四透镜的球差贡献量在合理的范围,可使得轴上视场获得良好的成像质量。更具体地,f34和f12可满足
‑
1<f34/f12<
‑
0.3。
72.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5<(et3 et4)/(ct3 ct4)<1.0,其中,et3是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et4是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ct3是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是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通过控制第三透镜的边缘厚度与第四透镜的边缘厚度之和与第三透镜在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与第四透镜在光轴上的
中心厚度之和的比值在该范围,可使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结构更加均匀,更加易于注塑成型,可提高成像系统的可加工性与组装良率,同时保证较好的成像质量。更具体地,et3、et4、ct3和ct4可满足0.8<(et3 et4)/(ct3 ct4)<1.0。
73.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r3 r4)/(r2
‑
r1)<1.0,其中,r3是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4是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是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是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通过控制第二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之和与第一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一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之差的比值在该范围,可以控制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的曲率,使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场曲贡献量在合理的范围,有利于降低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光学敏感度,有利于提升系统的组装良率,同时有利于减弱第一透镜和第二透镜的反射鬼影。更具体地,r3、r4、r2和r1可满足0.5<(r3 r4)/(r2
‑
r1)<0.9。
74.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r11 r12)/(r5
‑
r6)<0.5,其中,r11是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2是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5是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6是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通过控制第六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第六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之和与第三透镜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之差的比值在该范围,可保证镜头主光线角度(cra)的匹配,并能有效地矫正镜头的像散和场曲,同时有利于镜片注塑成型,避免镜片外观问题。更具体地,r11、r12、r5和r6可满足0.2<(r11 r12)/(r5
‑
r6)<0.4。
75.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
‑
1.3<r8/r10<
‑
0.3,其中,r8是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是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通过控制第四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与第五透镜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的比值在该范围,可有助于降低轴上色差,保证较好的成像质量,同时有利于减弱和规避部分第四透镜和第五透镜反射产生的鬼影。更具体地,r8和r10可满足
‑
1.1<r8/r10<
‑
0.5。
76.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0<(dt22 dt32)/(f2
‑
f3)<1.0,其中,dt22是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dt32是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f2是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3是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通过控制第二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与第三透镜的像侧面的最大有效半径之和与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与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之差的比值在该范围,可有利于控制第二透镜和第三透镜的球差以及像散的贡献量,有利于提高系统的成像质量。更具体地,dt22、dt32、f2和f3可满足0.3<(dt22 dt32)/(f2
‑
f3)<0.8。
77.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本技术的光学成像镜头可满足条件式|dist.|<2%,其中,dist.是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光学畸变,通过控制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光学畸变满足|dist.|<2%,可以有效地避免广角镜头由于视角过大带来的景物变形与画面失真等问题,有利于提高广角镜头的实用性。更具体地,dist.可满足|dist.|<1.5%。
78.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二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以为凸面,像侧面可以为凹面。第二透镜的这种光焦度和面型的设置,同第一透镜进行组合,有利于在获得大视场角的前提下矫正光学系统轴外像差,提高成像质量。第三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可以为凸面,像侧面可以为凸面。设置第三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物侧面为凸面,可有利于减小前几片镜片所产生的像散,第三透镜的像侧面为凸面的设置有利于色差的校正以及光线
入射角度与芯片的匹配。
79.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第四透镜的像侧面可以为凹面,有利于减小入射光线的倾角,从而对物方大视场实现有效分担,有利于获得更大的视场角范围。第五透镜可具有正光焦度,通过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与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进行组合,有助于平衡控制系统的低阶像差,获得更高的成像质量。第六透镜的物侧面可以为凸面,像侧面可以为凹面,第六透镜这样的面型设置有助于缩短系统总长,实现模组小型化。
80.在示例性实施方式中,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至少一个光阑。光阑可根据需要设置在适当位置处,例如,设置在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之间。可选地,上述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用于校正色彩偏差的滤光片和/或用于保护位于成像面上的感光元件的保护玻璃。
81.根据本技术的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可采用多片镜片,例如上文所述的六片。通过合理分配各透镜的光焦度、面型、各透镜的中心厚度以及各透镜之间的轴上间距等,可使镜头具有广角、小畸变、小型化和轻薄化以及成像质量佳等特点。
82.在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中,各透镜的镜面中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即,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第六透镜的像侧面中至少一个镜面为非球面镜面。非球面透镜的特点是: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曲率是连续变化的。与从透镜中心到透镜周边具有恒定曲率的球面透镜不同,非球面透镜具有更佳的曲率半径特性,具有改善歪曲像差及改善像散像差的优点。采用非球面透镜后,能够尽可能地消除在成像的时候出现的像差,进而改善成像质量。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中的至少一个为非球面镜面。可选地,第一透镜、第二透镜、第三透镜、第四透镜、第五透镜和第六透镜中的每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镜面。
83.然而,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在未背离本技术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情况下,可改变构成光学成像镜头的透镜数量,来获得本说明书中描述的各个结果和优点。例如,虽然在实施方式中以六个透镜为例进行了描述,但是该光学成像镜头不限于包括六个透镜。如果需要,该光学成像镜头还可包括其它数量的透镜。
84.下面参照附图进一步描述可适用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具体实施例。
85.实施例1
86.以下参照图1至图2e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87.如图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和滤光片e7。
88.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成像面s15,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89.表1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mm)。
[0090][0091]
表1
[0092]
在实施例1中,第一透镜e1至第六透镜e6中的任意一个透镜的物侧面和像侧面均为非球面,各非球面透镜的面型x可利用但不限于以下非球面公式进行限定:
[0093][0094]
其中,x为非球面沿光轴方向在高度为h的位置时,距非球面顶点的距离矢高;c为非球面的近轴曲率,c=1/r(即,近轴曲率c为上表1中曲率半径r的倒数);k为圆锥系数;ai是非球面第i
‑
th阶的修正系数。下表2
‑
1和表2
‑
2给出了可用于实施例1中各非球面镜面s1至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a
20
、a
22
、a
24
、a
26
和a
28
。
[0095]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2.6623e
‑
01
‑
2.7625e
‑
012.8353e
‑
01
‑
2.3336e
‑
011.3562e
‑
01
‑
4.6146e
‑
021.8611e
‑
03s23.2149e
‑
01
‑
4.2088e
‑
019.8591e
‑
01
‑
2.4340e 004.6311e 00
‑
6.2097e 005.6959e 00s31.6734e
‑
02
‑
2.4974e
‑
011.3532e 00
‑
7.0799e 002.6168e 01
‑
6.8694e 011.2868e 02s48.4888e
‑
036.9945e
‑
02
‑
1.8469e 001.7119e 01
‑
1.0413e 024.4308e 02
‑
1.3395e 03s5
‑
8.1906e
‑
038.8910e
‑
01
‑
1.6721e 011.9213e 02
‑
1.4514e 037.4855e 03
‑
2.6930e 04s6
‑
1.0551e
‑
018.0954e
‑
02
‑
5.2817e
‑
013.2063e 00
‑
1.4825e 013.9459e 01
‑
3.3120e 01s7
‑
5.0092e
‑
012.3978e 00
‑
2.0547e 011.2941e 02
‑
5.8286e 021.8843e 03
‑
4.3841e 03s8
‑
5.9691e
‑
012.1675e 00
‑
8.0679e 002.3157e 01
‑
5.0312e 018.3253e 01
‑
1.0464e 02s9
‑
4.1096e
‑
011.3891e 00
‑
3.1402e 004.6133e 00
‑
3.7937e 002.2125e
‑
013.5611e 00s10
‑
3.9290e
‑
017.6285e
‑
01
‑
1.1295e 001.4292e 00
‑
1.4586e 001.1693e 00
‑
7.1045e
‑
01s11
‑
2.2369e
‑
011.3835e
‑
01
‑
4.6685e
‑
02
‑
3.1415e
‑
031.1200e
‑
02
‑
5.5568e
‑
031.5197e
‑
03s12
‑
3.5838e
‑
012.4040e
‑
01
‑
1.2919e
‑
015.1434e
‑
02
‑
1.4977e
‑
023.1760e
‑
03
‑
4.8708e
‑
04
[0096]
表2
‑1[0097]
面号a18a20a22a24a26a28s16.7046e
‑
03
‑
3.6407e
‑
031.0058e
‑
03
‑
1.6265e
‑
041.4639e
‑
05
‑
5.6884e
‑
07s2
‑
3.4694e 001.3123e 00
‑
2.5135e
‑
01
‑
2.1586e
‑
031.0033e
‑
02
‑
1.2945e
‑
03s3
‑
1.7167e 021.6127e 02
‑
1.0389e 024.3556e 01
‑
1.0684e 011.1615e 00
s42.8840e 03
‑
4.3818e 034.5829e 03
‑
3.1354e 031.2614e 03
‑
2.2596e 02s56.8131e 04
‑
1.2058e 051.4604e 05
‑
1.1522e 055.3327e 04
‑
1.0978e 04s6
‑
1.2760e 024.9043e 02
‑
8.0025e 027.2256e 02
‑
3.5178e 027.2341e 01s77.3245e 03
‑
8.6861e 037.1226e 03
‑
3.8345e 031.2180e 03
‑
1.7282e 02s89.8734e 01
‑
6.8436e 013.3642e 01
‑
1.1059e 012.1738e 00
‑
1.9274e
‑
01s9
‑
4.7350e 003.3661e 00
‑
1.4924e 004.1303e
‑
01
‑
6.5555e
‑
024.5667e
‑
03s103.1308e
‑
01
‑
9.5492e
‑
021.8956e
‑
02
‑
2.1942e
‑
031.1215e
‑
040.0000e 00s11
‑
2.6205e
‑
042.9181e
‑
05
‑
2.0411e
‑
068.1695e
‑
08
‑
1.4288e
‑
090.0000e 00s125.3217e
‑
05
‑
4.0257e
‑
061.9990e
‑
07
‑
5.8501e
‑
097.6354e
‑
110.0000e 00
[0098]
表2
‑2[0099]
图2a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2b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2c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2d示出了实施例1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2e示出了实施例1的tv畸变,其表示光学镜头对物体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本身而言的失真程度(或变形程度)。根据图2a至图2e可知,实施例1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00]
实施例2
[0101]
以下参照图3至图4e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在本实施例及以下实施例中,为简洁起见,将省略部分与实施例1相似的描述。图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102]
如图3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和滤光片e7。
[0103]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成像面s15,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0104]
表3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4
‑
1和表4
‑
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2中各非球面镜面s1至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a
20
、a
22
、a
24
、a
26
和a
28
,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12]
图4a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4b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4c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4d示出了实施例2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4e示出了实施例2的tv畸变,其表示光学镜头对物体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本身而言的失真程度(或变形程度)。根据图4a至图4e可知,实施例2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13]
实施例3
[0114]
以下参照图5至图6e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图5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115]
如图5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和滤光片e7。
[0116]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凹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成像面s15,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0117]
表5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6
‑
1和表6
‑
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3中各非球面镜面s1至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a
20
、a
22
、a
24
、a
26
和a
28
,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18][0119]
表5
[0120]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1.4724e
‑
01
‑
9.9099e
‑
026.3398e
‑
02
‑
3.2559e
‑
021.2843e
‑
02
‑
3.8113e
‑
038.4183e
‑
04s21.4103e
‑
01
‑
6.9308e
‑
02
‑
9.1202e
‑
023.8154e
‑
01
‑
6.6184e
‑
017.1562e
‑
01
‑
5.1754e
‑
01
s3
‑
1.0498e
‑
02
‑
4.9539e
‑
021.3649e
‑
01
‑
3.4929e
‑
016.2530e
‑
01
‑
7.8038e
‑
016.9040e
‑
01s42.6265e
‑
02
‑
5.6226e
‑
019.0146e 00
‑
8.9695e 015.9679e 02
‑
2.7488e 038.9464e 03s5
‑
3.1879e
‑
036.2795e
‑
01
‑
1.3942e 011.7803e 02
‑
1.4467e 037.8690e 03
‑
2.9459e 04s6
‑
2.1460e
‑
012.3368e
‑
011.3047e 00
‑
2.2287e 011.5003e 02
‑
6.1126e 021.6590e 03s7
‑
3.6096e
‑
011.3857e 00
‑
1.2111e 016.7019e 01
‑
2.5428e 026.8071e 02
‑
1.3005e 03s8
‑
1.3432e
‑
012.9608e
‑
01
‑
1.9405e 006.8764e 00
‑
1.6269e 012.7791e 01
‑
3.4726e 01s9
‑
1.4165e
‑
013.6843e
‑
01
‑
4.3413e
‑
012.9408e
‑
029.1080e
‑
01
‑
1.8311e 002.0410e 00s10
‑
3.3159e
‑
016.6256e
‑
01
‑
1.1319e 001.6195e 00
‑
1.7524e 001.3792e 00
‑
7.6803e
‑
01s11
‑
2.4077e
‑
011.6518e
‑
01
‑
1.0792e
‑
016.7055e
‑
02
‑
3.5602e
‑
021.4477e
‑
02
‑
4.2222e
‑
03s12
‑
3.2083e
‑
011.9998e
‑
01
‑
1.0469e
‑
014.2257e
‑
02
‑
1.2761e
‑
022.8377e
‑
03
‑
4.5869e
‑
04
[0121]
表6
‑1[0122][0123][0124]
表6
‑2[0125]
图6a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6b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6c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6d示出了实施例3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6e示出了实施例3的tv畸变,其表示光学镜头对物体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本身而言的失真程度(或变形程度)。根据图6a至图6e可知,实施例3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26]
实施例4
[0127]
以下参照图7至图8e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图7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128]
如图7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和滤光片e7。
[0129]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成像面s15,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0130]
表7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距离的单
位均为毫米(mm)。表8
‑
1和表8
‑
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4中各非球面镜面s1至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a
20
、a
22
、a
24
、a
26
和a
28
,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31][0132][0133]
表7
[0134]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1.5925e
‑
01
‑
1.0854e
‑
017.3016e
‑
02
‑
4.1274e
‑
021.8369e
‑
02
‑
6.2257e
‑
031.5788e
‑
03s22.0850e
‑
01
‑
1.1906e
‑
019.8736e
‑
02
‑
1.3423e
‑
011.8067e
‑
01
‑
1.7091e
‑
011.0310e
‑
01s32.3884e
‑
023.3860e
‑
02
‑
9.4179e
‑
015.3091e 00
‑
1.8190e 014.0328e 01
‑
6.0775e 01s43.5204e
‑
02
‑
1.6788e
‑
011.7950e 00
‑
1.2550e 015.4605e 01
‑
1.6213e 023.3950e 02s54.0847e
‑
02
‑
8.6869e
‑
011.4211e 01
‑
1.3876e 028.7566e 02
‑
3.7353e 031.1037e 04s6
‑
3.6527e
‑
02
‑
1.3208e 001.3474e 01
‑
8.3178e 013.4124e 02
‑
9.6902e 021.9456e 03s7
‑
5.1544e
‑
014.8207e
‑
011.0437e 00
‑
1.3260e 015.7686e 01
‑
1.5189e 022.6916e 02s8
‑
5.3518e
‑
011.3164e 00
‑
3.4457e 007.0166e 00
‑
1.0459e 011.1510e 01
‑
9.4303e 00s9
‑
1.3496e
‑
014.2104e
‑
01
‑
8.9991e
‑
011.3126e 00
‑
1.3401e 009.8106e
‑
01
‑
5.2172e
‑
01s10
‑
4.0926e
‑
017.9051e
‑
01
‑
1.0535e 001.0532e 00
‑
7.7831e
‑
014.2516e
‑
01
‑
1.7027e
‑
01s11
‑
1.0672e
‑
018.6079e
‑
02
‑
6.0532e
‑
022.8950e
‑
02
‑
9.2567e
‑
032.0190e
‑
03
‑
3.0449e
‑
04s12
‑
2.5273e
‑
011.2646e
‑
01
‑
5.2365e
‑
021.5546e
‑
02
‑
3.1021e
‑
033.8904e
‑
04
‑
2.5093e
‑
05
[0135]
表8
‑1[0136]
面号a18a20a22a24a26a28s1
‑
2.9542e
‑
044.0054e
‑
05
‑
3.8175e
‑
062.4219e
‑
07
‑
9.1738e
‑
091.5686e
‑
10s2
‑
4.0148e
‑
021.0291e
‑
02
‑
1.7377e
‑
031.8764e
‑
04
‑
1.1876e
‑
053.3969e
‑
07s36.3451e 01
‑
4.5734e 012.2258e 01
‑
6.9654e 001.2628e 00
‑
1.0062e
‑
01s4
‑
5.0637e 025.3511e 02
‑
3.9127e 021.8802e 02
‑
5.3331e 016.7558e 00s5
‑
2.2815e 043.2856e 04
‑
3.2267e 042.0587e 04
‑
7.6876e 031.2746e 03s6
‑
2.7823e 032.8162e 03
‑
1.9710e 039.0701e 02
‑
2.4683e 023.0088e 01s7
‑
3.3196e 022.8556e 02
‑
1.6765e 026.3785e 01
‑
1.4096e 011.3631e 00s85.7417e 00
‑
2.5614e 008.1304e
‑
01
‑
1.7397e
‑
012.2523e
‑
02
‑
1.3353e
‑
03s92.0133e
‑
01
‑
5.5596e
‑
021.0670e
‑
02
‑
1.3481e
‑
031.0065e
‑
04
‑
3.3600e
‑
06
s104.8910e
‑
02
‑
9.7217e
‑
031.2616e
‑
03
‑
9.5750e
‑
053.2153e
‑
060.0000e 00s113.1710e
‑
05
‑
2.2311e
‑
061.0060e
‑
07
‑
2.5961e
‑
092.8635e
‑
110.0000e 00s12
‑
2.6249e
‑
071.9276e
‑
07
‑
1.5836e
‑
085.9090e
‑
10
‑
8.7940e
‑
120.0000e 00
[0137]
表8
‑2[0138]
图8a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8b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8c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8d示出了实施例4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8e示出了实施例4的tv畸变,其表示光学镜头对物体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本身而言的失真程度(或变形程度)。根据图8a至图8e可知,实施例4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39]
实施例5
[0140]
以下参照图9至图10e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图9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141]
如图9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和滤光片e7。
[0142]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凹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成像面s15,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0143]
表9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0
‑
1和表10
‑
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5中各非球面镜面s1至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a
20
、a
22
、a
24
、a
26
和a
28
,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44]
[0145]
表9
[0146][0147][0148]
表10
‑1[0149]
面号a18a20a22a24a26a28s1
‑
3.0782e
‑
044.1562e
‑
05
‑
3.9423e
‑
062.4858e
‑
07
‑
9.3408e
‑
091.5810e
‑
10s29.1509e
‑
02
‑
2.5961e
‑
024.8156e
‑
03
‑
5.5520e
‑
043.5586e
‑
05
‑
9.4506e
‑
07s3
‑
9.3482e 018.6649e 01
‑
5.3900e 012.1472e 01
‑
4.9431e 004.9967e
‑
01s4
‑
1.2954e 031.8233e 03
‑
1.7997e 031.1736e 03
‑
4.5309e 027.8385e 01s51.4182e 04
‑
2.5849e 043.1478e 04
‑
2.4467e 041.0942e 04
‑
2.1331e 03s6
‑
2.0303e 032.4052e 03
‑
1.9438e 031.0219e 03
‑
3.1481e 024.3104e 01s7
‑
1.0859e 031.3041e 03
‑
1.0370e 035.2676e 02
‑
1.5491e 022.0068e 01s83.6061e 01
‑
1.9167e 017.1033e 00
‑
1.7413e 002.5364e
‑
01
‑
1.6619e
‑
02s94.3206e
‑
01
‑
1.3846e
‑
013.0785e
‑
02
‑
4.4967e
‑
033.8738e
‑
04
‑
1.4900e
‑
05s109.5571e
‑
02
‑
2.0595e
‑
022.8804e
‑
03
‑
2.3468e
‑
048.4348e
‑
060.0000e 00s113.2300e
‑
07
‑
5.2367e
‑
083.9109e
‑
09
‑
1.4638e
‑
102.1875e
‑
120.0000e 00s12
‑
3.3700e
‑
062.7495e
‑
07
‑
1.3559e
‑
083.7347e
‑
10
‑
4.4133e
‑
120.0000e 00
[0150]
表10
‑2[0151]
图10a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10b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0c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0d示出了实施例5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10e示出了实施例5的tv畸变,其表示光学镜头对物体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本身而言的失真程度(或变形程度)。根据图10a至图10e可知,实施例5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52]
实施例6
[0153]
以下参照图11至图12e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1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154]
如图11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和滤光片e7。
[0155]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
[0161][0162][0163]
表12
‑2[0164]
图12a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12b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2c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2d示出了实施例6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12e示出了实施例6的tv畸变,其表示光学镜头对物体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本身而言的失真程度(或变形程度)。根据图12a至图12e可知,实施例6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65]
实施例7
[0166]
以下参照图13至图14e描述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图13示出了根据本技术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结构示意图。
[0167]
如图13所示,光学成像镜头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序包括:第一透镜e1、第二透镜e2、光阑sto、第三透镜e3、第四透镜e4、第五透镜e5、第六透镜e6和滤光片e7。
[0168]
第一透镜e1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1为凹面,像侧面s2为凹面。第二透镜e2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3为凸面,像侧面s4为凹面。第三透镜e3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5为凸面,像侧面s6为凸面。第四透镜e4具有负光焦度,其物侧面s7为凸面,像侧面s8为凹面。第五透镜e5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9为凸面,像侧面s10为凸面。第六透镜e6具有正光焦度,其物侧面s11为凸面,像侧面s12为凹面。滤光片e7具有物侧面s13和像侧面s14。光学成像镜头具有成像面s15,来自物体的光依序穿过各表面s1至s14并最终成像在成像面s15上。
[0169]
表13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基本参数,其中,曲率半径和厚度/距离的单位均为毫米(mm)。表14
‑
1和表14
‑
2示出了可用于实施例7中各非球面镜面s1至s12的高次项系数a4、a6、a8、a
10
、a
12
、a
14
、a
16
、a
18
、a
20
、a
22
、a
24
、a
26
和a
28
,其中,各非球面面型可由上述实施例1中给出的公式(1)限定。
[0170][0171][0172]
表13
[0173]
面号a4a6a8a10a12a14a16s13.0596e
‑
01
‑
3.4378e
‑
013.7308e
‑
01
‑
3.3713e
‑
012.4176e
‑
01
‑
1.3414e
‑
015.6627e
‑
02s23.3877e
‑
01
‑
3.9200e
‑
017.1968e
‑
01
‑
1.8436e 004.2509e 00
‑
7.1121e 008.2800e 00s32.9849e
‑
03
‑
1.6575e
‑
02
‑
7.5474e
‑
015.1679e 00
‑
2.1957e 016.1712e 01
‑
1.1916e 02s41.2110e
‑
021.8067e
‑
01
‑
3.7164e 003.7119e 01
‑
2.4376e 021.0929e 03
‑
3.4155e 03s51.2811e
‑
021.4573e
‑
01
‑
2.8551e 003.2413e 01
‑
2.4096e 021.2172e 03
‑
4.2688e 03s6
‑
1.0854e
‑
01
‑
1.7834e
‑
021.0634e 00
‑
9.8019e 005.3509e 01
‑
1.9674e 025.0722e 02s7
‑
5.0626e
‑
011.4789e 00
‑
7.8810e 002.9362e 01
‑
6.8471e 017.9284e 013.8900e 01s8
‑
5.5156e
‑
011.9319e 00
‑
7.7855e 002.4764e 01
‑
5.8251e 011.0062e 02
‑
1.2750e 02s9
‑
2.7284e
‑
018.6594e
‑
01
‑
2.1868e 004.3269e 00
‑
6.4329e 007.0867e 00
‑
5.7641e 00s10
‑
4.0957e
‑
018.3737e
‑
01
‑
1.4235e 001.9598e 00
‑
2.0220e 001.5277e 00
‑
8.2985e
‑
01s11
‑
1.9312e
‑
016.1795e
‑
022.4003e
‑
02
‑
3.8908e
‑
022.1741e
‑
02
‑
7.1467e
‑
031.5165e
‑
03s12
‑
3.9927e
‑
012.5725e
‑
01
‑
1.3459e
‑
015.3643e
‑
02
‑
1.5969e
‑
023.5037e
‑
03
‑
5.5870e
‑
04
[0174]
表14
‑1[0175]
面号a18a20a22a24a26a28s1
‑
1.7876e
‑
024.1232e
‑
03
‑
6.7096e
‑
047.2630e
‑
05
‑
4.6738e
‑
061.3469e
‑
07s2
‑
6.7008e 003.7532e 00
‑
1.4268e 003.5157e
‑
01
‑
5.0697e
‑
023.2519e
‑
03s31.6050e 02
‑
1.5029e 029.5866e 01
‑
3.9749e 019.6692e 00
‑
1.0484e 00s47.5000e 03
‑
1.1510e 041.2077e 04
‑
8.2505e 033.3052e 03
‑
5.8885e 02s51.0479e 04
‑
1.7918e 042.0880e 04
‑
1.5792e 046.9828e 03
‑
1.3691e 03s6
‑
9.2916e 021.2043e 03
‑
1.0796e 036.3644e 02
‑
2.2177e 023.4570e 01s7
‑
3.1108e 025.5514e 02
‑
5.4767e 023.2205e 02
‑
1.0597e 021.5072e 01s81.1792e 02
‑
7.8506e 013.6573e 01
‑
1.1300e 012.0782e 00
‑
1.7207e
‑
01s93.4428e 00
‑
1.4905e 004.5539e
‑
01
‑
9.3257e
‑
021.1510e
‑
02
‑
6.4876e
‑
04s103.1742e
‑
01
‑
8.2992e
‑
021.4082e
‑
02
‑
1.3957e
‑
036.1290e
‑
050.0000e 00s11
‑
2.1227e
‑
041.9359e
‑
05
‑
1.0962e
‑
063.4440e
‑
08
‑
4.4511e
‑
100.0000e 00s126.3516e
‑
05
‑
4.9922e
‑
062.5694e
‑
07
‑
7.7733e
‑
091.0461e
‑
100.0000e 00
[0176]
表14
‑2[0177]
图14a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轴上色差曲线,其表示不同波长的光线经由镜头后的汇聚焦点偏离。图14b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象散曲线,其表示子午像面弯曲和弧矢像面弯曲。图14c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畸变曲线,其表示不同视场角对应的畸变大小值。图14d示出了实施例7的光学成像镜头的倍率色差曲线,其表示光线经由镜头后在成像面上的不同的像高的偏差。图14e示出了实施例7的tv畸变,其表示光学镜头对物体所成的像相对于物体本身而言的失真程度(或变形程度)。根据图14a至图14e可知,实施例7所给出的光学成像镜头能够实现良好的成像品质。
[0178]
此外,实施例1至实施例7中,各透镜的焦距值f1至f6、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光学成像镜头的第一透镜的物侧面至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沿光轴的距离ttl、光学成像镜头的成像面上有效像素区域的对角线长的一半imgh、光学成像镜头的有效焦距f与光学成像镜头的入瞳直径epd的比值f/epd、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视场角fov、光学成像镜头的tv畸变tv dist.以及光学成像镜头的最大光学畸变dist.如表15中所示。
[0179]
参数/实施例1234567f1(mm)
‑
4.22
‑
4.38
‑
3.29
‑
3.83
‑
3.49
‑
4.06
‑
4.10f2(mm)7.488.696.096.387.557.528.22f3(mm)3.203.023.253.602.733.072.99f4(mm)
‑
4.03
‑
4.79341.16
‑
5.17
‑
3.42
‑
4.31
‑
4.63f5(mm)4.485.0414.605.855.624.755.04f6(mm)15.80
‑
255.0576.016.735.5116.0020.11f(mm)2.622.622.542.191.982.562.57ttl(mm)6.587.387.437.057.196.586.66imgh(mm)4.004.004.004.004.004.004.00f/epd2.262.382.301.802.312.242.29fov(
°
)114.1114.0115.4122.5127.4114.6114.6tv dist.(%)
‑
1.04
‑
1.02
‑
0.64
‑
0.31
‑
0.27
‑
0.15
‑
0.15dist.(%)
‑
1.38
‑
1.06
‑
0.87
‑
0.35
‑
0.27
‑
0.23
‑
0.19
[0180]
表15
[0181]
实施例1至实施例7中各条件式分别满足表16中所示的条件。
[0182]
条件式/实施例1234567epd/imgh0.290.280.280.300.210.290.28ct6/ct51.010.831.090.650.760.840.71ct1/t120.630.801.260.820.570.550.50sd/sl0.720.740.730.690.700.710.72f3456/f1
‑
0.61
‑
0.61
‑
0.71
‑
0.66
‑
0.67
‑
0.62
‑
0.61(sag41 sag52)/(sag11 sag12)
‑
0.73
‑
0.74
‑
0.52
‑
0.57
‑
0.53
‑
0.78
‑
0.87dt31/dt120.580.450.440.480.410.570.60f34/f12
‑
0.77
‑
0.53
‑
0.44
‑
0.57
‑
0.98
‑
0.68
‑
0.62(et3 et4)/(ct3 ct4)0.870.920.830.860.860.870.88
(r3 r4)/(r2
‑
r1)0.670.540.740.870.830.670.61(r11 r12)/(r5
‑
r6)0.310.350.340.230.290.310.30r8/r10
‑
0.97
‑
0.87
‑
1.01
‑
0.58
‑
0.59
‑
0.90
‑
0.78(dt22 dt32)/(f2
‑
f3)0.440.360.660.780.420.440.37
[0183]
表16
[0184]
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成像装置,其设置有电子感光元件以成像,其电子感光元件可以是感光耦合元件(charge coupled device,ccd)或互补性氧化金属半导体元件(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cmos)。成像装置可以是诸如数码相机的独立成像设备,也可以是集成在诸如手机等移动电子设备上的成像模块。该成像装置装配有以上描述的光学成像镜头。
[0185]
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以及对所运用技术原理的说明。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本技术中所涉及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上述技术特征的特定组合而成的技术方案,同时也应涵盖在不脱离本技术构思的情况下,由上述技术特征或其等同特征进行任意组合而形成的其它技术方案。例如上述特征与本技术中公开的(但不限于)具有类似功能的技术特征进行互相替换而形成的技术方案。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45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