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减震器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检修维护的汽车减震器。
背景技术:
2.汽车悬架系统中广泛采用液力减震器,其原理是,当车架与车桥做往复相对运动儿活塞在减震器的缸筒内往复移动时,减震器壳体内的油液便反复地从内腔通过一些窄小的孔隙流入另一内腔,此时,液体与内壁的摩擦及液体分子的内摩擦便形成对振动的阻尼力,来达到对汽车行驶中的减震缓冲,提升舒适性。
3.现有技术有以下不足:现有的减震器整体安装拆卸复杂,且后续对减震弹簧以及活塞杆检修维护难度较大,拆卸困难,且整体安装稳定性较差,延长了保养周期,同时现有的减震器在运行时无法实现对自身活塞杆的清理,增大了工作人员后续维护强度。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检修维护的汽车减震器,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检修维护的汽车减震器,包括活塞本体、活塞杆、减震弹簧、连接组件以及清理组件,所述活塞杆滑动安装在活塞本体内,所述活塞本体外部顶端固定套设有限位套环,所述活塞杆头端安装有固定套环,所述减震弹簧套设在活塞杆外部,且所述减震弹簧两端分别与限位套环、固定套环贴合接触,所述连接组件对应安装在固定套环、活塞杆之间,所述清理组件通过支架安装在活塞本体一侧,且所述清理组件输出端与活塞杆外表面对应贴合。
6.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限位套环通过螺栓与活塞本体锁合固定,且所述限位套环与减震弹簧卡合固定。
7.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连接组件包括螺纹连接头、螺纹槽以及定位部,所述螺纹槽开设在活塞杆顶部中心处,所述螺纹连接头一体延伸安装在固定套环内壁中心处,且所述螺纹连接头、螺纹槽通过螺纹对应旋合连接,所述定位部穿设在活塞杆头端。
8.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定位部包括贯穿腔、定位腔、定位杆、定位头、挤压板以及多组定位弹簧,所述贯穿腔穿设在活塞杆顶部,且所述贯穿腔对应穿过螺纹槽、螺纹连接头设置,所述定位腔嵌设在活塞杆内且与贯穿腔连通,所述挤压板滑动安装在定位腔内底端,多组所述定位弹簧两端分别与定位腔内底端、挤压板连接,所述定位头固定安装在定位杆头端,且所述定位杆、定位头对应穿过贯穿腔延伸至定位腔内,所述定位头在定位腔内与贯穿腔端口处错位卡合,且所述挤压板上表面与定位头对应贴合。
9.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定位杆以及定位头对应穿过螺纹连接头上的贯穿腔,且所述定位杆整体采用钢材压制而成。
10.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贯穿腔横截面与定位头的横截面相同,且
所述定位头外壁与贯穿腔内壁对应滑动连接。
11.作为本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清理组件包括连接架、固定环、环状清理棉以及多组紧固螺栓,所述连接架固定安装在固定环一侧,且所述固定环匹配套设在活塞杆外部,所述环状清理棉对应贴合安装在固定环内表面,且所述环状清理棉输出端与活塞杆外表面贴合,所述紧固螺栓均匀分布在固定环外表面,且所述紧固螺栓穿过固定环与环状清理棉旋合固定。
1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便于检修维护的汽车减震器,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3.(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连接组件,将固定套环一侧的螺纹连接头与活塞杆顶部的螺纹槽旋合,整体拆卸便捷,便于工作人员后续对减震弹簧以及活塞本体进行维护检修,且在定位部辅助下,工作人员将定位杆以及定位头对应穿过贯穿腔,使得定位头延伸至定位腔内,随后转动定位杆,使得定位头在定位腔内与贯穿腔错位卡合,实现了对螺纹连接头与活塞杆的连接的加固,避免螺纹连接头发生脱落的状况,保证了设备良好检修效果的同时加强了设备运行平稳性。
14.(2)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清理组件,利用固定套环间隔安装在活塞本体一侧且对应套设在活塞杆外部,在进行活塞缓冲时,与活塞杆的往复运行配合下,通过环状清理棉与活塞杆外表面的贴合接触,可对活塞杆外表面进行同步的清理维护,减轻了后续维护强度,避免活塞杆外部残留大量的灰尘杂质等,影响了整体减震效果。
附图说明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活塞杆与活塞本体连接示意图;
1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组件结构示意图;
1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螺纹连接头与螺纹槽连接示意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定位部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清理组件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活塞本体;2、活塞杆;3、减震弹簧;4、连接组件;5、清理组件;6、限位套环;7、固定套环;8、螺纹连接头;9、螺纹槽;10、定位部;11、贯穿腔;12、定位腔;13、定位杆;14、定位头;15、挤压板;16、定位弹簧;17、连接架;18、固定环;19、环状清理棉;20、紧固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3.如图1
‑
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检修维护的汽车减震器,包括活塞本体1、活塞杆2、减震弹簧3、连接组件4以及清理组件5,所述活塞杆2滑动安装在活塞本体1内,所述活塞本体1外部顶端固定套设有限位套环6,所述活塞杆2头端安装有固定套环7,所述减震弹簧3套设在活塞杆2外部,且所述减震弹簧3两端分别与限位套环6、固定套环7贴合接触,所述连接组件4对应安装在固定套环7、活塞杆2之间,所述清理组件5通过支架安装在活塞本体1一侧,且所述清理组件5输出端与活塞杆2外表面对应贴合。
24.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限位套环6通过螺栓与活塞本体1锁合固定,且所述限位
套环6与减震弹簧3卡合固定。
25.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连接组件4包括螺纹连接头8、螺纹槽9以及定位部10,所述螺纹槽9开设在活塞杆2顶部中心处,所述螺纹连接头8一体延伸安装在固定套环7内壁中心处,且所述螺纹连接头8、螺纹槽9通过螺纹对应旋合连接,所述定位部10穿设在活塞杆2头端,利用螺纹连接头8与活塞杆2顶部的螺纹槽9旋合,整体拆卸便捷,便于工作人员后续对减震弹簧3以及活塞本体1进行维护检修。
26.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定位部10包括贯穿腔11、定位腔12、定位杆13、定位头14、挤压板15以及多组定位弹簧16,所述贯穿腔11穿设在活塞杆2顶部,且所述贯穿腔11对应穿过螺纹槽9、螺纹连接头8设置,所述定位腔12嵌设在活塞杆2内且与贯穿腔11连通,所述挤压板15滑动安装在定位腔12内底端,多组所述定位弹簧16两端分别与定位腔12内底端、挤压板15连接,所述定位头14固定安装在定位杆13头端,且所述定位杆13、定位头14对应穿过贯穿腔11延伸至定位腔12内,所述定位头14在定位腔12内与贯穿腔11端口处错位卡合,且所述挤压板15上表面与定位头14对应贴合,将定位杆13以及定位头14对应穿过贯穿腔11,使得定位头14延伸至定位腔12内,随后转动定位杆13,使得定位头14在定位腔12内与贯穿腔11错位卡合,实现了对螺纹连接头8与活塞杆2的连接的加固,避免螺纹连接头8发生脱落的状况。
27.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定位杆13以及定位头14对应穿过螺纹连接头8上的贯穿腔11,且所述定位杆13整体采用钢材压制而成,避免螺纹连接头8发生脱落的状况,保证了设备良好检修效果的同时加强了设备运行平稳性。
28.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贯穿腔11横截面与定位头14的横截面相同,且所述定位头14外壁与贯穿腔11内壁对应滑动连接,确保了定位头14滑动中的稳定性。
29.本实施例中,具体的:所述清理组件5包括连接架17、固定环18、环状清理棉19以及多组紧固螺栓20,所述连接架17固定安装在固定环18一侧,且所述固定环18匹配套设在活塞杆2外部,所述环状清理棉19对应贴合安装在固定环18内表面,且所述环状清理棉19输出端与活塞杆2外表面贴合,所述紧固螺栓20均匀分布在固定环18外表面,且所述紧固螺栓20穿过固定环18与环状清理棉19旋合固定,通过环状清理棉19与活塞杆2外表面的贴合接触,可对活塞杆2外表面进行同步的清理维护,减轻了后续维护强度,避免活塞杆2外部残留大量的灰尘杂质等。
30.工作原理,在使用时,利用减震弹簧3以及活塞本体1与活塞杆2的活塞运动,可稳定的对汽车运行中的冲击力进行缓冲,通过设有清理组件5,利用固定套环7间隔安装在活塞本体1一侧且对应套设在活塞杆2外部,在进行活塞缓冲时,与活塞杆2的往复运行配合下,通过环状清理棉19与活塞杆2外表面的贴合接触,可对活塞杆2外表面进行同步的清理维护,减轻了后续维护强度,避免活塞杆2外部残留大量的灰尘杂质等,极易造成对活塞杆2、活塞本体1连接处的封堵,影响了整体减震效果,通过设有连接组件4,将固定套环7一侧的螺纹连接头8与活塞杆2顶部的螺纹槽9旋合,可对固定套环7进行定位固定,同步实现了对减震弹簧3的加固限位,且整体拆卸便捷,便于工作人员后续对减震弹簧3以及活塞本体1进行维护检修,且在定位部10辅助下,螺纹连接头8旋合至螺纹槽9底部时,工作人员将定位杆13以及定位头14对应穿过贯穿腔11,使得定位头14延伸至定位腔12内,随后转动定位杆13,使得定位头14在定位腔12内与贯穿腔11错位卡合,通过定位弹簧16以及挤压板15可对
定位头14进行定位,避免定位头14发生位移,实现了对螺纹连接头8与活塞杆2的连接的加固,避免螺纹连接头8发生脱落的状况,保证了设备良好检修效果的同时加强了设备运行平稳性,延长了设备的运行周期,后续拆卸时,转动定位杆13,使得定位头14与贯穿腔11内壁对应,后续可快速的对定位杆13以及定位头14抽离实现拆卸。
31.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4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