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冲压设备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异形零件的自动冲压设备。
背景技术:
2.汽车零件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是支撑汽车工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必要因素,在汽车零件生产加工的过程中,需要不断的提高汽车零件加工效率,目前有一种如图1所示的汽车零件,现在在对此零件进行加工时,零件的成型和冲孔是在两台设备上分开进行的,整个加工过程效率低,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异形零件的自动冲压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上述缺陷。
4.一种汽车异形零件的自动冲压设备,包括
5.工作架;
6.辅助模具,设于工作架上,辅助模具上设有成型槽,成型槽与待加工的零件形状相同,成型槽中设有一大一小两个落料孔,辅助模具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排料道,两个排料道分别与两个落料孔连通;
7.边缘阻挡机构,设于工作架的左侧;
8.卸料机构,设于工作架的右侧;
9.立板,设于工作架的后侧;
10.冲压头,冲压头的工作面与零件的形状相同,冲压头的工作面处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多个工业吸盘;
11.成型冲压机构,设于立板的前侧并位于工作架的上方,冲压头设于成型冲压机构的输出端上;
12.防跳料组件,设于成型冲压机构的输出端上;
13.孔冲压组件,设于成型冲压机构的非工作端,当孔冲压组件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其输出端位于冲压头的上方。
14.优选的,所述边缘阻挡机构包括:
15.背板,固定于工作架的后侧;
16.翻转板,设于背板的左侧并与其铰接,翻转板的外侧设有连杆;
17.第一气缸,第一气缸的固定端与背板铰接,第一气缸的活塞杆与连杆铰接。
18.优选的,所述卸料机构包括:
19.固定板,固定于工作架的右侧;
20.第二气缸,设于固定板的外侧;
21.推板,位于固定板的内侧,第二气缸的活塞杆贯穿固定板与推板连接,推板上对称
设有第一导向杆,第一导向杆与固定板滑动连接。
22.优选的,所述成型冲压机构包括:
23.顶板,垂直固定于立板的前侧;
24.纵移架,冲压头设置于纵移架的底部,纵移架的顶部对称设有第二导向杆,第二导向杆与顶板滑动连接,防跳料组件设置于纵移架的底部;
25.第三气缸,设于顶板的底部,第三气缸的活塞杆与纵移架的顶部连接。
26.优选的,所述防跳料组件包括:
27.压板,位于纵移架的底部,压板上设有贯穿口,贯穿口用于冲压头穿过;
28.限位杆,设有四个并分别设于压板的四个角,限位杆贯穿纵移架并与其滑动连接,每个限位杆在压板与纵移架之间均套设有弹簧。
29.优选的,所述孔冲压组件包括:
30.第四气缸,设于纵移架中;
31.滑动板,设于第四气缸的活塞杆上,且滑动板的两端分别与纵移架的左右内侧滑动连接;
32.冲孔杆,设有两个且两个一大一小的冲孔杆设于滑动板的底部。
33.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34.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零件的成型和冲孔能够在同一台设备上进行,加工前通过边缘阻挡机构能够对板材的边缘进行阻挡防止移动,在进行冲压时通过防跳料组件能够对板材的顶面进行预压紧,完成加工后通过工作架侧面设置的卸料机构可以将废料进行推离工作架,整个过程能够大大提高零件的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35.图1为零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6.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辅助模具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8.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冲压头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工作架、辅助模具、边缘阻挡机构和卸料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0.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立板、成型冲压机构、防跳料组件和孔冲压组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41.其中:
[0042]1‑
工作架;
[0043]2‑
辅助模具;2a
‑
成型槽;2b
‑
落料孔;2c
‑
排料道;
[0044]3‑
边缘阻挡机构;3a
‑
背板;3b
‑
翻转板;3b1
‑
连杆;3c
‑
第一气缸;
[0045]4‑
卸料机构;4a
‑
固定板;4b
‑
第二气缸;4c
‑
推板;4c1
‑
第一导向杆;
[0046]5‑
立板;
[0047]6‑
冲压头;6a
‑
工业吸盘;
[0048]7‑
成型冲压机构;7a
‑
顶板;7b
‑
纵移架;7b1
‑
第二导向杆;7c
‑
第三气缸;
[0049]8‑
防跳料组件;8a
‑
压板;8b
‑
限位杆;8c
‑
弹簧;
[0050]9‑
孔冲压组件;9a
‑
第四气缸;9b
‑
滑动板;9c
‑
冲孔杆;
[0051]
10
‑
零件。
具体实施方式
[0052]
下面对照附图,通过对实施例的描述,对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0053]
如图1
‑
6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汽车异形零件的自动冲压设备,包括
[0054]
工作架1;
[0055]
辅助模具2,设于工作架1上,辅助模具2上设有成型槽2a,成型槽2a与待加工的零件形状相同,成型槽2a中设有一大一小两个落料孔2b,辅助模具2的两侧分别设有两个排料道2c,两个排料道2c分别与两个落料孔2b连通;
[0056]
边缘阻挡机构3,设于工作架1的左侧;
[0057]
卸料机构4,设于工作架1的右侧;
[0058]
立板5,设于工作架1的后侧;
[0059]
冲压头6,冲压头6的工作面与零件的形状相同,冲压头6的工作面处设有环形槽,环形槽内设有多个工业吸盘6a;
[0060]
成型冲压机构7,设于立板5的前侧并位于工作架的上方,冲压头6设于成型冲压机构7的输出端上;
[0061]
防跳料组件8,设于成型冲压机构7的输出端上;
[0062]
孔冲压组件9,设于成型冲压机构7的非工作端,当孔冲压组件9处于非工作状态时其输出端位于冲压头6的上方。
[0063]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边缘阻挡机构3包括:
[0064]
背板3a,固定于工作架1的后侧;
[0065]
翻转板3b,设于背板3a的左侧并与其铰接,翻转板3b的外侧设有连杆3b1;
[0066]
第一气缸3c,第一气缸3c的固定端与背板3a铰接,第一气缸3c的活塞杆与连杆3b1铰接。
[0067]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卸料机构4包括:
[0068]
固定板4a,固定于工作架1的右侧;
[0069]
第二气缸4b,设于固定板4a的外侧;
[0070]
推板4c,位于固定板4a的内侧,第二气缸4b的活塞杆贯穿固定板4a与推板4c连接,推板4c上对称设有第一导向杆4c1,第一导向杆4c1与固定板4a滑动连接。
[0071]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成型冲压机构7包括:
[0072]
顶板7a,垂直固定于立板5的前侧;
[0073]
纵移架7b,冲压头6设置于纵移架7b的底部,纵移架7b的顶部对称设有第二导向杆7b1,第二导向杆7b1与顶板7a滑动连接,防跳料组件8设置于纵移架7b的底部;
[0074]
第三气缸7c,设于顶板7a的底部,第三气缸7c的活塞杆与纵移架7b的顶部连接。
[007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防跳料组件8包括:
[0076]
压板8a,位于纵移架7b的底部,压板8a上设有贯穿口,贯穿口用于冲压头6穿过;
[0077]
限位杆8b,设有四个并分别设于压板8a的四个角,限位杆8b贯穿纵移架7b并与其滑动连接,每个限位杆8b在压板8a与纵移架7b之间均套设有弹簧8c。
[0078]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孔冲压组件9包括:
[0079]
第四气缸9a,设于纵移架7b中;
[0080]
滑动板9b,设于第四气缸9a的活塞杆上,且滑动板9b的两端分别与纵移架7b的左右内侧滑动连接;
[0081]
冲孔杆9c,设有两个且两个一大一小的冲孔杆9c设于滑动板9b的底部。
[0082]
具体实施方式及原理:
[0083]
本实用新型在实际应用时,首先通过工作人员或者自动上料机构将一块矩形板材推送至于工作架1的顶部,启动第一气缸3c,第一气缸3c的活塞杆带动翻转板3b转动,此时板材的三条侧边分别被背板3a、翻转板3b和推板4c进行限位,成型冲压机构7开始工作,第三气缸7c的活塞杆推动纵移架7b下降,纵移架7b带动冲压头6和防跳料组件8随其下降,先是压板8a通过弹簧8c将板材的顶面压紧,然后冲压头6继续下降将板材冲压成外形板,外形板的形状与零件10一致,但是上面还需要进行打孔,此时外形板位于辅助模具2的成型槽2a内,孔冲压组件9开始工作,第四气缸9a的输出端推动滑动板9b下降,滑动板9b通过两个冲孔杆9c贯穿冲压头6将外形板上冲出一大一小两个孔,孔处的废料进入落料孔2b再由排料道2c排出,此时零件10加工完毕,工作人员通过气泵驱动工业吸盘6a将零件10吸附,孔冲压组件9和成型冲压机构7依次进行复位,成型冲压机构7带动个冲压头6上升的过程中零件随其带出,位于工作架1顶部的废料板此时需要清理,边缘阻挡机构3开始工作,第一气缸3c的活塞杆通过连杆3b1拉动翻转板3b进行翻转,翻转板3b脱离对废料板一边的限制,卸料机构4开始工作,第二气缸4b的活塞杆通过推板4c推动位于工作架1顶部的废料板,废料板被推离工作架1。
[0084]
上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实用新型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