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轮粗糙度自动检测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74



1.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检测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轮粗糙度自动检测设备。


背景技术:

2.车轮是固定轮胎内缘、支持轮胎并与轮胎共同承受负荷的刚性轮。也将组合在一起的轮胎、轮辋与轮辐统称车轮。由车轮和轮胎两大部件组成车轮总成。
3.目前,车轮粗糙度测量仪被广泛用于测量铁道车辆车轮是否存在不圆或者多边形的情况。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将车辆进行定位支撑后由粗糙度测量仪进行检测,检测完成后进行拆装更换,此时检测装置处于停机状态,导致检测效率下降,使用局限性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提高车轮检测效率,增加操作便捷性,提高装置功能多样性,降低使用局限性的一种车轮粗糙度自动检测设备。
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轮粗糙度自动检测设备,包括安装台、机器人本体、粗糙度测量仪和控制柜,机器人本体底端安装在安装台顶端,粗糙度测量仪配合安装在机器人本体输出端,控制柜与机器人本体通过导线电连接;还包括支撑座、支撑滑槽、支撑滑轨、移动台、定位夹具、摆动框、支撑架、第一轴承、传动轴、摆动臂、连接轴和驱动装置,支撑滑槽对称安装在支撑座顶端槽孔内部,支撑滑轨对称安装在移动台左右两端,支撑滑轨与支撑滑槽配合滑动连接,多组定位夹具底端安装在移动台顶端,摆动框顶端安装在移动台底端,第一轴承通过支撑架安装在支撑座槽腔内部,传动轴与第一轴承同轴配合连接,摆动臂底端安装在传动轴顶端,连接轴底端安装在支撑座顶端,连接轴与摆动框滑槽配合滑动连接,驱动装置输出端与传动轴配合连接,驱动装置与控制柜通过导线电连接。
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轮粗糙度自动检测设备,驱动装置包括固定架、第二轴承、蜗杆、涡轮、电机座和伺服电机,固定架顶端安装在支撑架底端,蜗杆通过第二轴承转动安装在固定架底端,涡轮顶端同轴安装在传动轴底端,蜗杆与涡轮啮合传动连接,伺服电机通过电机座安装在支撑架底端,伺服电机前侧输出端与蜗杆后端同轴连接,伺服电机与控制柜通过导线电连接。
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轮粗糙度自动检测设备,还包括导向轴、滑块和螺栓,摆动臂上设置有通槽,导向轴配合安装在摆动臂通槽内部,滑块通孔与导向轴配合滑动连接,滑块前后两端设置有螺纹孔,螺栓穿过摆动臂长槽与滑块螺纹孔配合连接,连接轴底端安装在滑块顶端。
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轮粗糙度自动检测设备,还包括多个调节支脚,多个调节支脚顶端分别安装在支撑座底端。
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轮粗糙度自动检测设备,还包括第三轴承,第三轴承同轴安装在连接轴顶端,第三轴承与摆动框滑槽配合滑动连接。
10.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轮粗糙度自动检测设备,还包括侧挡板,侧挡板分别通过螺钉对称安装在支撑座前后两端。
1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轮粗糙度自动检测设备,还包括限位块,限位块分别对称安装在支撑座前后两端。
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轮粗糙度自动检测设备,还包括调节支脚底端设置有防滑垫。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通过支撑滑槽和支撑滑轨配合使移动台滑动支撑在支撑座顶端,通过移动台使多组定位夹具进行稳定配合支撑,通过支撑架使第一轴承支撑在支撑座槽腔内部,通过第一轴承使传动轴与支撑架配合转动连接,通过摆动臂使连接轴安装在传动轴顶端,通过驱动装置传动轴提供转动动力,通过连接轴转动与摆动框滑槽配合连接使移动台顶端定位夹具进行位置调节,通过定位夹具位置调节使车轮检测的同时其余定位夹具顶端车轮进行拆装更换,提高车轮检测效率,增加操作便捷性,提高装置功能多样性,降低使用局限性。
附图说明
14.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正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是图2中x部俯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17.图4是图2中h部右视放大结构示意图;
18.附图中标记:1、安装台;2、机器人本体;3、粗糙度测量仪;4、控制柜;5、支撑座;6、支撑滑槽;7、支撑滑轨;8、移动台;9、定位夹具;10、摆动框;11、支撑架;12、第一轴承;13、传动轴;14、摆动臂;15、连接轴;16、固定架;17、第二轴承;18、蜗杆;19、涡轮;20、电机座;21、伺服电机;22、导向轴;23、滑块;24、螺栓;25、调节支脚;26、第三轴承;27、侧挡板;28、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实用新型,但不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20.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轮粗糙度自动检测设备,包括安装台1、机器人本体2、粗糙度测量仪3和控制柜4,机器人本体2底端安装在安装台1顶端,粗糙度测量仪3配合安装在机器人本体2输出端,控制柜4与机器人本体2通过导线电连接;还包括支撑座5、支撑滑槽6、支撑滑轨7、移动台8、定位夹具9、摆动框10、支撑架11、第一轴承12、传动轴13、摆动臂14、连接轴15和驱动装置,支撑滑槽6对称安装在支撑座5顶端槽孔内部,支撑滑轨7对称安装在移动台8左右两端,支撑滑轨7与支撑滑槽6配合滑动连接,多组定位夹具9底端安装在移动台8顶端,摆动框10顶端安装在移动台8底端,第一轴承12通过支撑架11安装在支撑座5槽腔内部,传动轴13与第一轴承12同轴配合连接,摆动臂14底端安装在传动轴13顶端,连接轴15底端安装在支撑座5顶端,连接轴15与摆动框10滑槽配合滑动连接,驱动装置输出端与传动轴13配合连接,驱动装置与控制柜4通过导线电连接;通过支撑滑槽6和支撑滑轨7配合使移动台8滑动支撑在支撑座5顶端,通过移动台8使多组定位夹具9进行稳定
配合支撑,通过支撑架11使第一轴承12支撑在支撑座5槽腔内部,通过第一轴承12使传动轴13与支撑架11配合转动连接,通过摆动臂14使连接轴15安装在传动轴13顶端,通过驱动装置传动轴13提供转动动力,通过连接轴15转动与摆动框10滑槽配合连接使移动台8顶端定位夹具9进行位置调节,通过定位夹具9位置调节使车轮检测的同时其余定位夹具9顶端车轮进行拆装更换,提高车轮检测效率,增加操作便捷性,提高装置功能多样性,降低使用局限性。
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轮粗糙度自动检测设备,驱动装置包括固定架16、第二轴承17、蜗杆18、涡轮19、电机座20和伺服电机21,固定架16顶端安装在支撑架11底端,蜗杆18通过第二轴承17转动安装在固定架16底端,涡轮19顶端同轴安装在传动轴13底端,蜗杆18与涡轮19啮合传动连接,伺服电机21通过电机座20安装在支撑架11底端,伺服电机21前侧输出端与蜗杆18后端同轴连接,伺服电机21与控制柜4通过导线电连接;通过固定架16和第二轴承17配合使蜗杆18转动安装在支撑架11底端,通过电机座20使伺服电机21稳定安装在支撑架11底端,通过伺服电机21带动蜗杆18转动与涡轮19啮合连接使传动轴13提供转动动力,通过蜗杆18和涡轮19啮合传动连接使转动单向传动,减少装置惯性造成定位误差,提高装置工作精度,降低使用局限性。
2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轮粗糙度自动检测设备,还包括导向轴22、滑块23和螺栓24,摆动臂14上设置有通槽,导向轴22配合安装在摆动臂14通槽内部,滑块23通孔与导向轴22配合滑动连接,滑块23前后两端设置有螺纹孔,螺栓24穿过摆动臂14长槽与滑块23螺纹孔配合连接,连接轴15底端安装在滑块23顶端;通过多个导向轴22配合使滑块23位于摆动臂14通槽内滑动轨迹进行限位,通过多个螺栓24与滑块23配合使滑块23与摆动臂14连接位置进行固定,增加装置摆动驱动,提高检测车辆尺寸适应性,降低使用局限性。
23.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轮粗糙度自动检测设备,还包括多个调节支脚25,多个调节支脚25顶端分别安装在支撑座5底端;通过调节支脚25配合使装置稳定支撑,提高装置安装场地使用性,增加装置检测精度,降低使用局限性。
24.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轮粗糙度自动检测设备,还包括第三轴承26,第三轴承26同轴安装在连接轴15顶端,第三轴承26与摆动框10滑槽配合滑动连接;通过第三轴承26使连接轴15与摆动框10滑动摩擦力降低,减少装置摩擦损耗,提高装置使用寿命,降低使用局限性。
25.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轮粗糙度自动检测设备,还包括侧挡板27,侧挡板27分别通过螺钉对称安装在支撑座5前后两端;通过侧挡板27使支撑座5槽腔进行封堵,通过螺钉使侧挡板27和支撑座5连接便于拆装,提高装置美观性,增加装置传动稳定性,提高使用安全性。
26.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轮粗糙度自动检测设备,还包括限位块28,限位块28分别对称安装在支撑座5前后两端;通过侧挡板27使移动台8滑动区间进行保护,提高装置使用安全性,降低使用局限性。
2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轮粗糙度自动检测设备,还包括调节支脚25底端设置有防滑垫;通过调节支脚25底端防滑垫使装置安装摩擦力增加,提高装置支撑稳定性,降低使用局限性。
28.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轮粗糙度自动检测设备,其在工作时,首先将车辆分别安装
在定位夹具9顶端,之后通过控制柜4操控机器人本体2由粗糙度测量仪3对定位夹具9顶端车轮进行粗糙度检测,检测完成后通过控制柜4启动伺服电机21转动与摆动臂14带动连接轴15摆动使定位夹具9位置进行调节,然后通过控制柜4再次操控机器人本体2对定位夹具9顶端的车轮进行检测,同时检测完成的车轮进行拆装更换即可。
29.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轮粗糙度自动检测设备,其安装方式、连接方式或设置方式均为常见机械方式,只要能够达成其有益效果的均可进行实施;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车轮粗糙度自动检测设备的伺服电机21为市面上采购,本行业内技术人员只需按照其附带的使用说明书进行安装和操作即可。
30.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455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