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尾水处理领域,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尾水处理过滤装置。
背景技术:
2.各种水产养殖业近些年来发展迅速,养殖规模日益扩大。为节约水资源和污水处理成本,发展养殖水体循环养殖是近年来的趋势。养殖水体在养殖后其内存在有大量的残饵、粪便、脱落的生物膜、高浓度的氨氮和亚硝酸盐等,这样的水体是不能直接进行循环养殖,需要经过处理。常规的处理方式有生物处理或物理处理,即通过培养菌分解有机物或通过过滤设备进行过滤。现有技术中,因水体中含有大量的残饵、粪便等,极易造成过滤设备的堵塞,在过滤设备堵塞后需要进行及时的清理和更换,一方面影响过滤的正常进行,另一方面维护维修成本较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尾水处理过滤装置,通过改变滤芯中滤筒结构,一方面增加过滤次数,提高过滤效果,另一方面本技术方案中的滤筒结构,在滤筒局部发生堵塞后能够利用局部的水压差进行反冲洗,使得堵塞部位复通,继续进行过滤,避免了高频次的更换滤筒等,降低成本。
4.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尾水处理过滤装置,包括滤芯,所述滤芯主要由若干形状规则且依次排列的滤筒组成,所述滤筒包括套设的内筒和外筒,所述内筒与外筒之间设置有若干连接滤面,所述连接滤面两端分别与内筒和外筒连接,连接滤面将内筒与外筒之间区域分隔为若干独立区,一独立区至少有三侧面。
5.优选地,所述内筒、外筒和连接滤面一体成型。
6.优选地,所述滤芯的上、下两端均密封。
7.优选地,所述内筒、外筒和连接滤面上过滤的孔径一致,所述滤芯在过滤水流方向上过滤的孔径一直或逐渐减小。
8.优选地,所述外筒为圆柱或正多边形柱体,所述内筒为圆柱体或多边形柱体。
9.优选地,所述外筒为正六边形柱体或正四边形柱体。
10.优选地,还包括过滤箱,所述滤筒置于所述过滤箱内,所述过滤箱的侧面上设置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分别靠近过滤箱的顶面和底面设置,所述进水口与所述出水口之间距离为过滤箱上任一两点之间距离的最大值。
11.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尾水处理过滤装置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改变过滤箱内滤芯、滤筒结构,一方面增加过滤次数,提高过滤效果,另一方面本技术方案中的滤筒结构,在滤筒局部发生堵塞后能够利用局部的水压差进行反冲洗,使得堵塞部位复通,继续进行过滤,避免了高频次的更换滤筒等,降低成本。
附图说明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一种尾水处理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也即过滤装置的实施例一结构示意图,
13.图2为本技术方案的尾水处理过滤装置的实施例二示意图,
14.图3为本技术方案的尾水处理过滤装置的实施例三示意图,
15.图4为本技术方案的尾水处理过滤装置的实施例四示意图,
16.图5为滤芯用于大面积水域拦截过滤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17.为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现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说明。
18.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一种尾水处理过滤装置,包括过滤箱1,过滤箱1上设置有进水口3和出水口4,过滤箱1内设置有滤芯100,滤芯100主要由若干形状规则且依次排列的滤筒2组成。滤筒2包括套设的内筒23和外筒21,内筒23与外筒21之间设置有若干连接滤面22。连接滤面22两端分别与内筒23和外筒22连接。连接滤面22将内筒23与外筒21之间区域分隔为若干独立区20,一独立区20至少有三侧面。
19.基于上述技术方案,需要进行过滤处理的尾水经过进水口3进入过滤箱1内,通过滤筒2组成的滤芯100进行过滤,滤筒2将残饵、粪便、脱落的生物膜等固相物质进行阻拦实现过滤,然后经过滤筒2过滤后的循环水经过出水口4排出,进行下一步处理或循环养殖。
20.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形状规则的滤筒2依次紧贴排列放置在过滤箱1内,增加过滤箱1内滤筒2数量,增大滤芯100过滤面积和有效过滤次数,提高过滤效果,改善循环水质,实现绿色循环养殖,节约水资源或降低后续水处理的压力。
21.基于上述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在滤筒过滤中,若出现局部堵塞,如图1中标出的5位置,可以是外筒、内筒或连接滤面中任一局部堵塞。因堵塞,原正常过滤时的水流就需要改变位置由旁边的有效过滤位置流过过滤,这样在堵塞部5位置的后一区域53位置就会出现水压降低的问题,然后,在53位置的周边和后面部位52因内筒、外筒和连接滤面的多处过滤,52位置的水压较53位置高,这样,在水压差的作用下,水流由52位置流入53位置,然后再由53位置流至通过堵塞部5流入51位置,这样就实现了对堵塞部5位置进行反向冲洗,实现原堵塞部5位置的复通,使得本部位又能够进行中正常的过滤。所以,本技术方案中的滤筒结构的设置,能够有效的实现对堵塞部位进行反冲洗,实现堵塞部位的复通,延长滤筒使用寿命,避免高频次的对滤筒进行维修、更换或清洗,提高过滤效率,降低水处理成本。
22.本技术方案中,内筒、外筒和连接滤面一体成型。避免在内筒、外筒和连接滤面之间形成较大的缝隙,避免影响过滤效果,改善过滤效果,提高过滤效率。
23.本技术方案中,滤芯100的上下两端均密封,避免在过滤时水流没过滤芯100的上端,或水流由滤芯100的上下两端进入滤筒,减少过滤次数,影响过滤效果。滤筒2上、下两端分别与过滤箱1顶面和底面接触,过滤箱1在尾水水流方向(过滤水流方向)上的两侧面均分别有若干外筒与其接触。本技术方案的设置,避免出现过滤盲区,确保过滤效过。
24.本技术方案中进水口3和出水口4分别靠近过滤箱1的顶面和底面设置。进水口3与出水口4之间距离为过滤箱1上任一两点之间距离的最大值。本技术方案的设置,确保尾水
在过滤箱内经过较长的过滤路径,提高过滤效果,使得每一滤筒均为有效的过滤筒。
25.本技术方案中,内筒、外筒和连接滤面上过滤的孔径一致,即在过滤水流方向上,滤芯100的过滤孔径一致,或在沿着过滤水水流方向上,滤芯100的过滤孔径逐渐减小,实现多级过滤,提高过滤效果。
26.本技术方案中,外筒21为圆柱或正多边形柱体,内筒为圆柱体或多边形柱体。正多边形柱体主要包括有正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八边形等等。经过验证,外筒为正六边形柱体和正四边形柱体最佳,便于滤芯100的滤筒2依次排列规则排列放置,在相同空间的过滤箱内,能够放置的外筒数量较多,滤芯100较大,且在相邻滤筒之间可以没有较大间隙存在,过滤效果好。
27.本技术方案中的滤芯100还能够单独使用,如图5所示,滤芯100用于在两相邻水域之间进行拦截和过滤。如图5中,左侧水域经过本滤芯100进行过滤后,进入右侧水域,右侧水域水质明显较左侧水域佳。利用本技术思想,可以实现相邻水域的循环养殖和水处理。
28.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在上面结合附图对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改进,或未经改进将实用新型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45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