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供水机构的电蒸箱底座及带有该底座的电蒸箱。
背景技术:
2.现有的蒸锅产品,进水为单边进水,无导流槽控制水流方向,容易出现蒸锅内还有水,但出现干烧的现象。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01510996696.2公开了一种电蒸箱供水结构,包括嵌入电蒸箱背板的进水嘴,所述进水嘴位于所述电蒸箱背板的下部,在所述电蒸箱的内底部形成向下凹陷的发热盘,在所述电蒸箱的内底部上位于所述进水嘴与所述发热盘之间形成供水通道。上述专利中水箱内的水通过供水通道进入加热盘内,即从加热盘的一侧加水,在加热盘工作时,加热盘内积聚较多的水并沸腾产生蒸气,产生蒸汽耗时较长,加热盘内的水持续处于沸腾状态,反复沸腾的水容易溅到食材上,对食材造成污染,同时造成加热盘能耗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产生蒸汽耗时长的缺点,提供了一种产生蒸汽耗时短的带有供水机构的电蒸箱底座及带有该底座的电蒸箱。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5.一种带有供水机构的电蒸箱底座,包括底座本体和设在底座本体上的加热盘,底座本体内设有用于与外接水箱连接的进水接头、与进水接头连接的流量泵、以及与流量泵连接的三通接头,进水接头、流量泵和三通接头均安装在底座本体内;
6.加热盘的两侧分别设有与加热盘内部相通的进水通道,进水通道分别与三通接头的另外两个接头连接。
7.作为优选,进水通道分别设在加热盘左右两侧的下方且由上至下竖直延伸设置,进水通道与三通接头通过第一进水管路连接。
8.作为优选,三通接头位于底座本体内的中部且位于底座本体的一侧,加热盘两侧的进水通道与三通接头连接的第一进水管路的长度相等。
9.作为优选,底座本体内设有进水接头座和流量泵座,进水接头座设置于底座本体内一侧的端部,流量泵座安装在底座本体内且位于进水接头和三通接头之间,进水接头座内穿设有一端与外接水箱连接的第二进水管路,进水接头与第二进水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且安装在进水接头座上,流量泵安装在流量泵座上。
10.作为优选,底座本体的下端面上设有用于收纳第二进水管路的水管收纳槽,水管收纳槽为长条形凹槽,水管收纳槽设置于底座本体的一侧。
11.作为优选,水管收纳槽内设有与底座本体下端面齐平的定位块,定位块为长条形凸块,第二进水管路沿着定位块的侧壁缠绕在水管收纳槽内,水管收纳槽侧壁的下端设有用于固定第二进水管路的固定块,固定块由水管收纳槽侧壁向定位块方向延伸设置。
12.作为优选,加热盘内设有用于水流导向的导流槽。
13.一种电蒸箱,包括以上所述电蒸箱底座,底座本体上设有用于放置食材的蒸隔。
14.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流量泵控制进入三通接头的水量,从流量泵进入三通接头内的水分别从加热盘两侧同时进入加热盘内,提高进水量,流量泵控制进入加热盘内的水量,使水在加热盘上均匀分布,使得在加热盘加热的作用下快速蒸发产生蒸汽,进而提高蒸汽发生的效率。此外,水管收纳槽设置底座本体一侧下端面上,且为长条形凹槽,减少第二进水管收纳时绕圈的数量,方便第二进水管的收纳。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底座本体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3是加热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4是底座本体的底视图。
19.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底座本体、2—加热盘、3—进水接头、4—流量泵、5—三通接头、6—进水通道、7—第一进水管路、8—进水孔、9—水管收纳槽、10—第二进水管路、11—定位块、12—固定块、13—进水接头座、14—流量泵座、15—蒸隔、16—导流槽。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1.实施例1
22.一种带有供水机构的电蒸箱底座,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底座本体1和设在底座本体1上的加热盘2。加热盘2上设有导流槽16,底座本体1内设有用于与外接水箱连接的进水接头3、与进水接头3连接的流量泵4、以及与流量泵4连接的三通接头5,进水接头3与流量泵4通过管路连接。进水接头3、流量泵4、三通接头5均安装在底座本体1上,加热盘2的两侧设有与加热盘2内部相通的进水通道6。加热盘2上端面上的两侧设有与进水通道6相通的进水孔 8,加热盘2两侧的进水通道6分别与三通接头5的另外两个接头连接。流量泵 4通过进水接头3抽取水箱内的水进入三通接头5,水箱内的水经过三通接头5 分别流向加热盘2两侧的进水通道6,并且通过加热盘2两侧的进水孔8同时向加热盘2两侧进水,使加热盘2的导流槽16内上均匀积聚少量的水,在加热盘 2的加热作用下能够快速产生蒸汽。流量泵4用于控制进入通过三通接头5和进水通道6进入加热盘2的水量,使加热盘2能够持续进入少量的水,并且加热盘2同时也能够持续的产生蒸汽,避免加热盘2内积聚大量的水持续沸腾对食材造成污染。
23.进水通道6分别设在加热盘2左右两侧的下方且由上至下竖直延伸设置,进水通道6的上端部与加热盘2的下端面连接,加热盘2两侧的进水通道6与三通接头5另外两个接头分别通过第一进水管路7连接。第一进水管路7套设在进水通道6的外侧壁上,进水通道6竖直设置,方便第一进水管路7连接在进水通道6上,提高第一进水管路7与进水通道6连接的稳定性,
24.三通接头5位于底座本体1内的中部且位于底座本体1的一侧,加热盘2 两侧的进
水通道6与三通接头5连接的第一进水管路7的长度相等。保证水箱内的水通过流量泵4泵入三通接头5后,同步流经第一进水管路7和进水通道6,最后同步进入加热盘2内,使加热盘2两侧的进水孔8进入加热盘2内的水量一致,保证加热盘2内水流经的位置能够同步产生蒸汽。
25.底座本体1内设有进水接头座13和流量泵座14,进水接头座13设置于底座本体1内一侧的端部,流量泵座14安装在底座本体1内且位于进水接头3和三通接头5之间,进水接头座13内穿设有一端与外接水箱连接的第二进水管路 10,进水接头3与第二进水管路10的另一端连接且安装在进水接头座13上,流量泵4安装在流量泵座14上。进水接头座13和流量泵座14分别用于安装进水接头3和流量泵4,提高进水接头座13和流量泵座14的稳定性。
26.底座本体1的下端面上设有用于收纳第二进水管路10的水管收纳槽9,水管收纳槽9为长条形凹槽,可以降低第二进水管路10的绕圈数量,更方便将第二进水管路10收纳在水管收纳槽9内,水管收纳槽9设置于底座本体1的一侧。电蒸箱不使用时,第二进水管路10收纳在水管收纳槽9内,方便了第二进水管路10的收纳。水管收纳槽9加工为长条形凹槽,可以减少第二进水管路10的绕圈数量,更方便将第二进水管路10收纳在水管收纳槽9内。
27.实施例2
28.一种电蒸箱,如图1至图4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水管收纳槽9内设有与底座本体1下端面齐平的定位块11,定位块11为长条形凸块,第二进水管路10沿着定位块11的侧壁缠绕在水管收纳槽9内,水管收纳槽9侧壁的下端设有用于固定第二进水管路10的固定块12,固定块12由水管收纳槽9侧壁向定位块11方向延伸设置,第二进水管路10收纳后,通过固定块12托住第二进水管路10,防止第二进水管路10从水管收纳槽9内脱落,提高第二进水管路 10收纳的稳定性,第二进水管路10收纳在水管收纳槽9内时,第二进水管路 10嵌在定位块11和水管收纳槽9的侧壁之间,方便第二进水管路10沿着定位块11缠绕,对与外接水箱连接的第二进水管路10起到定型的作用。
29.实施例3
30.一种电蒸箱,如图1至图4所示,包括以上所述的电蒸箱底座,底座本体1 上设有用于放置食材的蒸隔15。
31.工作状态时,第二进水管路10与外接水箱连接,在蒸隔15上放置食材,并将蒸隔15放置在底座本体1上,流量泵4内设置相应的流量,加热盘2加热,流量泵4开启并通过进水接头3和第二进水管路10将水箱内的水泵入三通接头 5,再由三通接头5分别沿着第一进水管路7和进水通道6进入加热盘2内,加热盘2的两侧的进水孔8同步进入相等的水量,由进水孔8进入加热盘2内的水,在加热盘2的加热作用下快速蒸发产生蒸汽,进水孔8持续进入相应的水量,加热盘2持续将相应的水量蒸发,以此循环往复。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450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