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器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蒸烤一体烹饪器具。
背景技术:
2.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电烤箱在炊具领域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传统家用电蒸箱和电烤箱是分开的两台机,在家居的有限空间里占用空间大,浪费空间资源,而市场上很好的将蒸烤合二为一的产品较少,市场上较少的家用嵌入式电蒸烤箱一般内胆摆放在左侧,其水箱均摆放在内胆的右侧,在外观尺寸相同的情况下,其内胆使用容积小,难以满足家庭需要,由于水箱隐藏在柜门后面,在工作过程中,如果水箱水量不够,则必须停止工作,打开柜门才能加水,容易造成蒸汽和热量散失,同时也增大烫伤的危险几率。如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01520375632.6公开了种多功能烤盘,包括底部设有支撑脚的盘体、设于盘体两端的隔热手柄及发热管,所述盘体包括煎烤区和蒸煮区,所述盘体的下表面设有与所述发热管适配的安装槽,该安装槽的侧壁向上延伸形成若干限位凸部。上述专利中的烤盘由两个独立的煎烤区和蒸煮区组成,其所占空间较大,同时增加产品的整体成本。又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cn201510996696.2公开了一种电蒸箱供水结构,包括嵌入电蒸箱背板的进水嘴,所述进水嘴位于所述电蒸箱背板的下部,在所述电蒸箱的内底部形成向下凹陷的发热盘,在所述电蒸箱的内底部上位于所述进水嘴与所述发热盘之间形成供水通道。上述专利中水箱内的水通过供水通道进入加热盘内,即从加热盘的一侧加水,在加热盘工作时,加热盘内积聚较多的水并沸腾产生蒸气,产生蒸汽耗时较长,加热盘内的水持续处于沸腾状态,反复沸腾的水容易溅到食材上,对食材造成污染,同时造成加热盘能耗增加。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针对现有技术中产生蒸汽速度慢、容易对食材造成污染的缺点,提供了一种蒸汽产生速度快、不容易对食材造成污染的蒸烤一体烹饪器具。
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解决:
5.一种蒸烤一体烹饪器具,包括底座和设在底座上的加热盘,加热盘的下方设有与加热盘连接且用于为加热盘加热的加热管,加热盘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槽,凹槽的底部开设有导流槽和烤盘,烤盘位于导流槽内;加热盘的两侧设有与加热盘连接的进水通道,加热盘内的两侧设有进水槽,进水通道通过进水槽与导流槽相通;底座内设有与进水通道连接并通过进水通道向加热盘供水的供水机构。
6.作为优选,导流槽包括外导流槽和设置于外导流槽内的内导流槽,内导流槽为方形闭环,加热盘上一侧的进水槽与内导流槽的一侧相通,加热盘上另一侧的进水槽与外导流槽的一侧相通,外导流槽包括首部和尾部,首部和尾部分别位于加热盘上一侧的进水槽的两侧。
7.作为优选,烤盘的形状为方形且设置于内导流槽内,烤盘上设有多条在加热盘一侧至加热盘另一侧均布设置的凸条,加热盘的下端面上设有与加热管配合的感温探头,感
温探头用于检测加热盘的温度。
8.作为优选,加热盘的下端面上设有与加热管相适配的加热管槽,加热管槽设置于外导流槽和内导流槽之间,加热管槽的外侧壁与外导流槽的侧壁为一体式结构,加热管槽的内侧壁与内导流槽的侧壁为一体式结构。
9.作为优选,供水机构包括与外接水箱连接的进水接头、与进水接头连接的流量泵、以及与流量泵连接的三通接头,进水接头、流量泵和三通接头均安装在底座内。
10.作为优选,进水通道分别设在加热盘左右两侧的下方且由上至下竖直延伸设置,加热盘两侧的进水通道与三通接头的另外两个接头通过第一进水管路连接。
11.作为优选,三通接头位于底座内的中部且位于底座的一侧,加热盘两侧的进水通道与三通接头连接的第一进水管路的长度相等。
12.作为优选,底座内设有进水接头座和流量泵座,进水接头座设置于底座内一侧的一端,流量泵座安装在底座内且位于进水接头和三通接头之间,进水接头座内穿设有一端与外接水箱连接的第二进水管路,进水接头与第二进水管路的另一端连接且安装在进水接头座上,流量泵安装在流量泵座上。
13.作为优选,底座的下端面上设有用于收纳第二进水管路水管收纳槽,水管收纳槽为长条形凹槽,水管收纳槽设置于底座的后侧。
14.作为优选,水管收纳槽内设有与底座下端面齐平的定位块,定位块为长条形凸块,第二进水管路沿着定位块的侧壁缠绕在水管收纳槽内,水管收纳槽侧壁的下端设有用于固定第二进水管路的固定块,固定块由水管收纳槽侧壁向定位块方向延伸设置。
15.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以上技术方案,具有显著的技术效果:使用蒸锅功能时,加热管工作对加热盘进行加热,供水机构通过进水通道向加热盘两侧同时供水,保证水均匀分布在加热盘上,随后水进入导流槽,由于导流槽内积聚少量的水,在加热管的加热作用下能够快速产生蒸汽,对蒸隔上食材进行烹饪;使用烤煎烤功能时,加热管工作对加热盘加热,供水机构不向加热盘供水,此时烤盘在加热管的加热作用下温度变高,即可将食材放置在烤盘上进行煎烤,或供水机构向加热盘2少量供水,导流槽6内也可少量进水,产生少量蒸汽,对食材的煎烤起到辅助作用,将蒸和烤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加热盘上,并通过一个加热管加热,使加热盘的结构设计更加紧凑,提高了加热盘内空间的利用率。
附图说明
16.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7.图2是加热盘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8.图3是加热盘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19.图4是底座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20.图5是底座的底部结构示意图。
21.附图中各数字标号所指代的部位名称如下:1—底座、2—加热盘、3—蒸隔、4—加热管、5—凹槽、6—导流槽、7—烤盘、8—进水通道、9—进水槽、10—进水孔、11—首部、12—尾部、13—凸条、14—加热管槽、15—外侧壁、16—内侧壁、17—进水接头、18—流量泵、19—三通接头、20—第一进水管路、21—水管收纳槽、22—第二进水管路、23—定位块、24—固定块、25—进水接头座、26—流量泵座、27—外导流槽、28—内导流槽、29—感温探头。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23.实施例1
24.一种蒸烤一体烹饪器具,如图1至图5所示,包括底座1和设在底座1上的加热盘2,底座1上放置有蒸隔3,加热盘2的下方设有与加热盘2连接且用于为加热盘2加热的加热管4,加热盘2的上端面上开设有向下凹陷的凹槽5,凹槽5的底部开设有导流槽6和烤盘7,烤盘7位于导流槽6内。加热盘2的两侧设有与加热盘2连接的进水通道8,进水通道8与导流槽6相通,加热盘2内的两侧设有进水槽9,进水通道8通过进水槽9与导流槽6相通,加热盘2的上端面两侧开设有与进水通道8相通的进水孔10,水流经进水通道8后通过进水孔10进入进水槽9并流向导流槽6内。底座1内设有与进水通道8连接并通过进水通道8向加热盘2供水的供水机构。使用蒸锅功能时,加热管4工作对加热盘2进行加热,供水机构通过进水通道8向加热盘2两侧同时供水,保证水均匀分布在加热盘2上,随后水进入导流槽6,由于导流槽6内积聚少量的水,在加热管4的加热作用下能够快速产生蒸汽,对蒸隔3上食材进行烹饪;使用煎烤功能时,加热管4工作对加热盘2加热,供水机构不向加热盘2供水,此时烤盘7在加热管4的加热作用下温度变高,即可将食材放置在烤盘上进行煎烤,或供水机构向加热盘2少量供水,导流槽6内也可少量进水,产生少量蒸汽,对食材的煎烤起到辅助作用。将蒸和烤的功能集成在一个加热盘2上,并通过一个加热管4加热,使加热盘2的结构设计更加紧凑,提高了加热盘2内空间的利用率。
25.导流槽6包括外导流槽27和设置于外导流槽27内的内导流槽28,内导流槽28为方形闭环,加热盘2上一侧的进水槽9与内导流槽28的一侧相通,加热盘2上另一侧的进水槽9与外导流槽27的一侧相通,外导流槽27包括首部11和尾部12,首部11和尾部12分别位于加热盘2上一侧的进水槽9的两侧。通过一根加热管4同时对外导流槽27和内导流槽28内的水进行加热,简化了加热的结构,且增加产生的蒸汽量,提高对食材加热的效率,外导流槽27以及与外导流槽27相通的进水槽9和内导流槽28以及与内导流槽28相通的进水槽9相互独立,确保外导流槽27和内导流槽28内进入相应的水量的水并及时产生蒸汽,提高蒸汽产生的速度,避免外导流槽27和内导流槽28内由于积蓄较多水量产生水垢。
26.烤盘7的形状为方形且设置于内导流槽28内,烤盘7上设有多条在加热盘2一侧至加热盘2另一侧均布设置的凸条13,加热盘2的下端面上设有与加热管4配合的感温探头29,感温探头29用于检测加热盘2的温度。通过凸条13支撑食材,降低食材与烤盘7的接触面积,在食材进行煎烤时,避免食材粘在烤盘7上;当蒸功能时,感温探头29检测到加热盘2温度在130℃以上时,定义成干烧,加热管4停止工作,流量泵18按程序正常工作;当感温探头29重新检测到加热盘2温度在130℃以下时,加热管4恢复加热工作;当烤功能时,感温探头29检测到加热盘2温度在200℃以下时加热管4正常工作,当感温探头29检测到加热盘2温度在200℃以上时,加热管3功率调节到300w(进入保温模式),当感温探头29检测到加热盘2温度低于180℃时,加热管4重新按相应挡位功率工作,加热管4和感温探头29均与设有控制程序的控制器连接,控制器根据感温探头29检测到到的参数对加热管4的工作状态进行相应调整。
27.加热盘2的下端面上设有与加热管4相适配的加热管槽14,加热管槽14设置于外导流槽27和内导流槽28之间,加热管槽14的外侧壁15与外导流槽27的侧壁为一体结构,加热
管槽14的内侧壁16与内导流槽28的侧壁为一体式结构。增加加热管4与外导流槽27和内导流槽28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管4工作时传导的热量,提高加热管4对外导流槽27和内导流槽28的加热效率。
28.供水机构包括与水箱连接的进水接头17、与进水接头17连接的流量泵18、以及与流量泵18连接的三通接头19,进水接头17、流量泵18和三通接头19均安装在底座1内。流量泵18通过进水接头17抽取水箱内的水进入三通接头19,水箱内的水经过三通接头19分别流向加热盘2两侧的进水通道8,并且通过进水孔10同时向加热盘2两侧进水,使加热盘2的导流槽6内上均匀积聚少量的水,在加热盘2的加热作用下能够快速产生蒸汽,流量泵18用于控制进入通过三通接头19和进水通道8进入加热盘2的水量,使加热盘2能够持续进入少量的水,并且加热盘2同时也能够持续的产生蒸汽,避免加热盘2内积聚大量的水持续沸腾对食材造型污染。
29.进水通道8分别设在加热盘2左右两侧的下方且由上至下竖直延伸设置,进水通道8的上端部与加热盘2的下端面连接,加热盘2两侧的进水通道8与三通接头19的另外两个接头通过第一进水管路20连接。第一进水管路20套设在进水通道8的外侧壁上,进水通道8竖直设置,方便第一进水管路20连接的进水通道8上,提高第一进水管路20与进水通道8连接的稳定性,
30.三通接头19位于底座1内的中部且位于底座1的一侧,加热盘2两侧的进水通道8与三通接头19连接的第一进水管路20的长度相等。保证水箱内的水通过流量泵18泵入三通接头19后,同步流经第一进水管路20和进水通道8,最后同步进入加热盘2内,使加热盘2两侧的进水孔10进入加热盘2内的水量一致,保证加热盘2内水流经的位置能够同步产生蒸汽。
31.底座1内设有进水接头座25和流量泵座26,进水接头座25设置于底座1内一侧的一端,流量泵座26安装在底座1内且位于进水接头17和三通接头19之间,进水接头座25内穿设有一端与外接水箱连接的第二进水管路22,进水接头17与第二进水管路22的另一端连接且安装在进水接头座25上,流量泵18安装在流量泵座26上。进水接头座25和流量泵座26分别用于安装进水接头17和流量泵18,提高进水接头座25和流量泵座26的稳定性。
32.实施例2
33.一种蒸烤一体烹饪器具,如图1至图5所示,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底座1的下端面上设有水管收纳槽21,水管收纳槽21为长条形凹槽,水管收纳槽21设置于底座1的一侧。电蒸箱不使用时,第二进水管路22收纳在水管收纳槽21内,方便了第二进水管路22的收纳,水管收纳槽21加工为长条形凹槽,可以减少第二进水管路22的绕圈数量,更方便将第二进水管路22收纳在水管收纳槽21内。
34.实施例3
35.一种蒸烤一体烹饪器具,如图1至图5所示,在实施例2的基础上,水管收纳槽21内设有与底座1下端面齐平的定位块23,定位块23为长条形凸块,第二进水管路22沿着定位块23的侧壁缠绕在水管收纳槽21内,水管收纳槽21侧壁的下端设有用于固定第二进水管路22的固定块24,固定块24由水管收纳槽21侧壁向定位块23方向延伸设置,固定块24的下端面与底座1的下端面齐平。第二进水管路22收纳后,通过固定块24托住第二进水管路22,防止第二进水管路22从水管收纳槽21内脱落,提高第二进水管路22收纳的稳定性,第二进水管路22收纳在水管收纳槽21内时,第二进水管路22嵌在定位块23和水管收纳槽21的侧壁之
间,方便第二进水管路22沿着定位块23缠绕,对第二进水管路22起到定型的作用。
36.蒸锅状态下工作时,在蒸隔3上放置需要烹饪的食材,第二进水管路22与外接水箱连接,开启加热管4,通过加热管4对加热盘2进行加热,流量泵18开启,流量泵18内根据加热盘2的进水量进行相应的设置,流量泵18通过进水接头17和第二进水管路22向水箱抽取水并通过三通接头19和第一进水管路20泵入加热盘2两侧的进水通道8,随后通过进水孔10和进水槽9流入内导流槽28内和外导流槽27内,内导流槽28和外导流槽27内水在加热管4的加热作用下快速产生蒸汽对蒸隔3上的食材进行烹饪;煎烤状态下工作时,取下蒸隔3,并断开第二进水管路22和水箱的连接,开启加热管4,加热管4对加热盘2进行加热,将需要煎烤的食材放置在凸条13上,食材在烤盘7的加热作用下进行煎烤,或继续连接第二进水管路22和水箱的连接,流量泵18开启,流量泵18内根据加热盘2的进水量进行相应的设置,流量泵18通过进水接头17和第二进水管路22向水箱抽取水并通过三通接头19和第一进水管路20泵入加热盘2两侧的进水通道8,随后通过进水孔10和进水槽9流入内导流槽28内和外导流槽27内,内导流槽28内和外导流槽27内产生少量蒸汽,对食材的煎烤起到辅助作用。
37.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蒸烤一体烹饪器具的特点及优点是:
38.一、该一种蒸烤一体烹饪器具通过在加热盘2上开设内导流槽28和外导流槽27,并将烤盘7设置于内导流槽28内,通过一根加热管4加热,再根据蒸或烤的需要开启或关闭供水机构,即可实现蒸或烤的切换,充分利用率加热盘2内的空间利用率。
39.二、加热管槽14的内外侧壁分别与内导流槽28和外导流槽27的侧壁为一体式结构,大大增加了加热管4与内导流槽28和外导流槽27的接触面积,在加热管4加热时,极大的提高了加热管的热量利用率,有效提高蒸汽产生的效率。
40.三、三通接头19分别与加热盘2两侧的进水通道8进水,一方面可以增加加热盘2的进水量,另一方面使进入加热盘2的水能够均匀分布在加热盘2上,充分利用加热管4的热量,并快速产生蒸汽。
41.四、在底座1下端面上设置水管收纳槽21,在不需要外接水水箱时,方便第二进水管路22的收纳。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4503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