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无耗材除voc除味装置
技术领域
1.本实用新型属于环保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无耗材除voc除味装置。
背景技术:
2.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及臭味的工业废气处理是环保领域重要治理方向,目前含voc或臭味的气体处理方式主要有有吸附技术、洗涤技术、冷凝技术、膜分离技术、燃烧技术、光化学技术、等离子技术和生物技术等。各种治理技术适应于不同的vocs及臭气污染情况,冷凝、膜分离和燃烧技术适用于高浓度vocs污染,对低浓度大风量污染的治理效果十分微弱,且
3.投资大、周期长且运行费用高,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对于低浓度vocs的污染,更适合使用吸附、洗涤治理技术,但是吸附或洗涤均需要耗材活性炭或洗涤剂,运行成本较高,更换下来的耗材如处理不当会产生二次污染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耗材除voc除味装置,使用过程无耗材更换,运行能耗低,不产生二次污染。
5.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6.一种无耗材除voc除味装置,包括底座、壳体、等离子装置、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金属催化管、加热装置、风机,所述壳体位于底座上部,壳体包括锥形进气口及出气口,所述等离子装置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及控制器,所述第一电极板及位于壳体内部靠近进气口侧,上下相对安装,所述控制器位于壳体外部,通过导线与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焊接于壳体内部,分别位于进气口及出气口侧,所述金属催化管安装于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棒、加热控制器,所述加热棒安装于金属催化管内部,通过导线与加热控制器连接,所述风机位于出气口内。
7.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设有圆形固定孔,所述金属催化管安装在圆形固定孔上。
8.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催化管外直径为5
‑
10cm,内直径为3
‑
7cm,数量为多根,靠近进气口一端密封,另一端开口,所述加热棒由开口侧插入金属催化管内。
9.进一步的,所述金属催化管为多孔复合结构,其孔径由外向内梯度增加。
10.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无耗材除voc除味装置,首先采用等离子激发voc或臭味分子,对voc或臭味分子进行活化,然后含voc或臭味的气体在风机作用下穿透金属催化管,金属催化管在加热棒作用下保持一定的催化温度,在金属催化管催化作用下,voc分子及臭味分子分解。本实用新型采用等离子及催化分解技术结合,等离子激发voc或臭味分子,使其更加容易催化分解,增加了voc或臭味去除效率,此外,本实新型公开的除voc及除味装置无耗材,使用过程不会产生二次污染物,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11.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无耗材除voc除味装置示意图。
12.其中,1
‑
底座,2
‑
壳体,3
‑
等离子装置,4
‑
第一支撑板,5
‑
第二支撑板,6
‑
金属催化管,7
‑
加热装置,8
‑
风机,201
‑
锥形进气口,202
‑
出气口,301
‑
控制器,302
‑
第一电极板,303
‑
第二电极板,701
‑
加热棒,702
‑
加热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13.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14.如图1所示,一种无耗材除voc除味装置,包括底座1、壳体2、等离子装置3、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5、金属催化管6、加热装置7、风机8,所述壳体2位于底座1上部,壳体2包括锥形进气口201及出气口202,所述等离子装置3包括第一电极板302、第二电极板303及控制器301,所述第一电极板302及位于壳体1内部靠近进气口201侧,上下相对安装,所述控制器301位于壳体1外部,通过导线与第一电极板302、第二电极板303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4、第二支撑板5焊接设于壳体内部,分别位于进气口201及出气口202侧,第一支撑板4及第二支撑板5设有圆形固定孔,金属催化管6安装在圆形固定孔上,位于第一支撑板4及第二支撑板5之间,所述加热装置7包括加热棒701、加热控制器702,所述加热棒701安装于金属催化管6内部,通过导线与加热控制器连接,所述风机8位于出气口202内。金属催化管6靠近进气口201一端密封,另一端开口,所述加热棒701由开口侧插入金属催化管6内,所述金属催化管6为多孔复合结构,其孔径由外向内梯度增加。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金属催化管6外直径为5
‑
10cm,内直径为3
‑
7cm。
16.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上述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无耗材除voc除味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壳体、等离子装置、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金属催化管、加热装置、风机,所述壳体位于底座上部,壳体包括锥形进气口及出气口,所述等离子装置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及控制器,所述第一电极板及位于壳体内部靠近进气口侧,上下相对安装,所述控制器位于壳体外部,通过导线与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焊接于壳体内部,分别位于进气口及出气口侧,所述金属催化管安装于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之间,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棒、加热控制器,所述加热棒安装于金属催化管内部,通过导线与加热控制器连接,所述风机位于出气口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耗材除voc除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设有圆形固定孔,所述金属催化管安装在圆形固定孔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耗材除voc除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催化管外直径为5
‑
10cm,内直径为3
‑
7cm,数量为多根,靠近进气口一端密封,另一端开口,所述加热棒由开口侧插入金属催化管内。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无耗材除voc除味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催化管为多孔复合结构,其孔径由外向内梯度增加。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无耗材除VOC除味装置,包括等离子装置、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金属催化管、加热装置,壳体位于底座上部,壳体包括锥形进气口及出气口,等离子装置包括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及控制器,第一电极板及位于壳体内部靠近进气口侧,上下相对安装,控制器位于壳体外部,通过导线与第一电极板、第二电极板连接,第一支撑板、第二支撑板焊接于壳体内部,分别位于进气口及出气口侧,金属催化管安装于第一支撑板及第二支撑板之间,加热装置包括加热棒、加热控制器,加热棒安装于金属催化管内部,通过导线与加热控制器连接。本实用新型的无耗材除VOC除味装置,使用过程无耗材更换,运行能耗低,不产生二次污染。不产生二次污染。不产生二次污染。
技术研发人员:许铭勋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江苏舒源空调制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4.06
技术公布日:2021/12/3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450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