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下肢抗阻运动装置。
背景技术:
2.抗阻运动是指短时间内的负重锻炼,如哑铃、弹力带、沙袋等,属于无氧运动。阻力锻炼就是为了保持和提高肌肉的质量,提高肌肉的横断面面积,改善血糖。同时,阻力锻炼也可以使内脏、皮下和腹部脂肪减少。脂肪过多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原因。另外,抗阻运动还可以降低血脂和胆固醇,增加骨密度,减少骨质疏松。
3.对于需长期卧床的患者(产科主要用于卧床保胎的孕妇),长期的卧床会导致血流速度会减缓,下肢血流阻力增大,易形成静脉血栓。而卧床期间的下肢抗阻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合并有血糖高者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血糖。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肢抗阻运动装置,以解决现有的长期卧床患者下肢血流速度减缓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下肢抗阻运动装置佩戴于长期卧床患者的膝盖处使患者进行抗阻运动,能够有效地促进患者下肢的血液循环,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下肢抗阻运动装置,包括弹性支撑体和绑带,所述绑带包括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所述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分别连接于所述弹性支撑体的两侧,所述弹性支撑体的上侧面与下侧面间隙设置并在所述弹性支撑体内部形成空腔,所述弹性支撑体的上侧面在受压时能够产生弹性形变。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弹性支撑体包括弹力带和支撑体,在所述支撑体上设置有贯穿的凹槽,所述弹力带的两端拉紧连接于所述凹槽两侧的所述支撑体上,在所述弹力带与所述凹槽之间形成空腔结构。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支撑体的凹槽内朝向所述弹力带的一侧设置有电子计数器,所述支撑体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显示屏,所述电子计数器与所述显示屏电连接。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在所述第一绑带和所述第二绑带远离所述弹性支撑体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扣和多个连接孔,多个连接孔沿所述第二绑带长度方向均匀设置,所述第一绑带与所述第二绑带通过所述连接扣和所述连接孔可调节连接。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支撑体为其纵截面为圆弧形的弧面板体。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支撑体的弹性模量小于所述弹力带的弹性模量。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支撑体为泡沫板或海绵板,所述电子计数器嵌于所述支撑板上。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弹力带包裹于所述支撑体的外侧,并覆盖于所述支撑体的所述凹槽的槽口上。
1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绑带为松紧带。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个优选方案,所述绑带的宽度为2cm
‑
4cm。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以下积极效果:
16.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下肢抗阻运动装置,通过设置弹性支撑体和绑带,绑带包括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分别连接于弹性支撑体的两侧,弹性支撑体的上侧面与下侧面间隙设置并在弹性支撑体内部形成空腔,弹性支撑体的上侧面在受压时能够产生弹性形变。该下肢抗阻运动装置在使用时,将弹性支撑体置于腘窝处,通过第一绑带和第二绑带固定于膝部。患者在进行下肢抗阻运动时,先将下肢屈曲,然后下肢伸直膝关节下压,从而挤压弹性支撑体,受弹性支撑体的阻力作用,需要加大作用力,膝关节下压时,腿伸直带动肌肉的收缩,从而起到锻炼下肢的作用,患者重复下肢屈曲、伸直的动作来进行抗阻尼运动。
17.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肢抗阻运动装置,通过设置弹力带和支撑体,在支撑体上设置有贯穿的凹槽,弹力带的两端拉紧连接于凹槽两侧的支撑体上,在弹力带与凹槽之间形成空腔结构。患者使用该下肢抗阻运动装置时,弹力带与患者肢体接触,患者在进行抗阻运动时,膝关节将弹力带下压至凹槽中,弹力带为膝关节的下压提供阻力。
附图说明
18.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下肢抗阻运动装置的主视图;
20.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下肢抗阻运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21.图中:1、第一绑带;11、连接扣;2、第二绑带;21、连接孔;3、弹性支撑体;31、弹力带;32、支撑体;321、凹槽;4、电子计数器;5、显示屏。
具体实施方式
22.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说明,“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前端”、“后端”、“头部”、“尾部”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23.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视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2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25.实施例1:
26.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下肢抗阻运动装置,如图1
‑
图2所示,包括弹性支撑体3和绑带,绑带包括第一绑带1和第二绑带2,第一绑带1和第二绑带2分别连接于弹性支撑体3的两侧,弹性支撑体3的上侧面与下侧面间隙设置并在弹性支撑体3内部形成空腔,弹性支撑体3的上侧面在受压时能够产生弹性形变。本实施例的下肢抗阻运动装置在使用时,将弹性支撑体3置于腘窝处,通过第一绑带1和第二绑带2固定于膝部。患者在进行下肢抗阻运动时,先将下肢屈曲,然后下肢伸直膝关节下压,从而挤压弹性支撑体3,使弹性支撑体3的上侧面受力向空腔中延伸变形,重复下肢屈曲、伸直的动作来进行抗阻运动。由于弹性支撑体具有一定的弹性对患者的膝关节下压带来一定的阻力,患者膝关节下压时,受弹性支撑体3的阻力作用,需要加大作用力,患者施加的作用力越大,弹性支撑体的上侧面受力向空腔中产生的形变越大。膝关节下压时,腿伸直带动肌肉的收缩,从而起到锻炼下肢的作用。
27.优选地,弹性支撑体3包括弹力带31和支撑体32,在支撑体32上设置有贯穿的凹槽321,弹力带31的两端拉紧连接于凹槽321两侧的支撑体32上,在弹力带31与凹槽321之间形成空腔结构。弹力带31呈拉直状态。本实施例的下肢抗阻运动装置使用时,通过绑带将弹性支撑体3固定于腘窝处,弹力带31与患者肢体接触,患者在进行抗阻运动时,膝关节将弹力带31下压至凹槽321中,患者每下压一次均会受到弹力带31的阻力,下压程度越大,患者需要施加的作用力越强,患者的抗阻运动越有效。
28.优选地,支撑体的凹槽321内朝向弹力带31的一侧设置有电子计数器4,支撑体32的外侧面上设置有显示屏5,电子计数器4与显示屏5电连接。患者在进行抗阻运动时,膝关节下压的程度不一。在支撑体的凹槽321内设置接触式感应器,使患者的膝关节下压抗击弹力带31的阻力,直至触碰接触式感应器,接触式感应器感应到接触膝关节算作一次有效的抗阻动作。接触式感应器连接电子计数器4,并通过电子计数器4对动作次数进行计量,并通过支撑体32外侧的显示屏5显示有效动作的次数,从而对抗阻运动的动作进行计量,能够对患者的抗阻运动进行量化,帮助医务人员对患者进行康复治疗。
29.优选地,在第一绑带1和第二绑带2远离弹性支撑体3的一端分别设置有连接扣11和多个连接孔21,多个连接孔21沿第二绑带2长度方向均匀设置,第一绑带1与第二绑带2通过连接扣11和连接孔21可调节连接。第一绑带1和第二绑带2通过可调节连接,能够调节该下肢抗阻运动装置在患者肢体上佩戴的松紧度,也使该下肢抗阻运动装置适应于不同肢体大小的病人使用。
30.优选地,支撑体32为其纵截面为圆弧形的弧面板体。支撑体32内为弧形凹槽,患者肢体下压时,肢体容纳于弧形凹槽中。
31.优选地,支撑体32的弹性模量小于弹力带31的弹性模量。支撑体32对弹力带31起到支撑的作用,弹力带31为抗阻运动提供阻力。
32.优选地,支撑体32为泡沫板或海绵板,电子计数器4嵌于支撑板上。泡沫受力后具有有很强的恢复性;海绵主要由纤维构成,具有较好柔软度。泡沫板或海绵板使患者与支撑体32触碰时感觉更舒适,泡沫板或海绵板也能够产生一定的形变,来适应患者肢体的运动的需求。
33.优选地,弹力带31包裹于支撑体32的外侧,并覆盖于支撑体的凹槽321的槽口上。支撑体32被弹力带31包裹于弹力带31的内侧,使支撑体得以保护。另外,当支撑体32为平板
结构时,弹力带31包裹于支撑体32的外侧并拉紧弹力带31,弹力带31的拉力使支撑体32折弯呈弧形。
34.优选地,绑带为松紧带。松紧带使患者佩戴时更舒适,方便患者进行肢体运动。优选地,绑带的宽度为2cm
‑
4cm,绑带不会勒伤患者的肢体,固定更牢靠,也使绑带不会影响患者的肢体运动。
35.对于未在本实用新型中描述的下肢抗阻运动装置的结构部分,均为现有技术。
36.以上所述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都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4502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