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属于二沉池出水堰自动清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二沉池内圈三角堰的清洁机构。
背景技术:
2.二沉池的水中一般都含有少量的氮磷,二沉池内很容易生长出大量的附着在池壁上尤其是溢流堰壁上的青苔及水藻,这些青苔及水藻需要定期的进行清理。特别是夏季大量藻类等附着在三角堰上,长期不清理会影响出水水质。而目前传统的清理方式为人工清理。人工清理需时间长,费用高,且为高温室外作业和高处作业、带水作业,危险性较大。人工清理二沉池期间,藻类随着二沉池出水流出,也不利于出水的稳定达标。二沉池的出水堰包括同心设置的内圈堰壁和外圈堰壁,内圈堰壁是封闭圆环形结构。另外,由于二沉池的出水堰的内外环的两侧堰壁不是严格的圆环形结构,这就使得利用现有技术中的刷扫装置进行三角堰堰齿清洁时,其两侧的毛刷不能与池壁或者堰壁完全贴合,影响清洁的效果。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上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用于二沉池内圈三角堰的清洁机构,本装置借助桥架转动,对三角堰堰壁上的青苔进行清理,不用借助人力,实现自动化清理。
4.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二沉池内圈三角堰的清洁机构,包括固定架、转动架和清洁组件,所述清洁组件通过转动架安装在固定架的下端,固定架包括立杆和短臂组ⅰ,所述立杆上端与二沉池桥架连接,短臂组ⅰ设置于立杆下端,清洁组件包括清洁架、竖直刷组和滚轮组件,所述清洁架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立框,两个立框之间通过横梁连接,其中一侧立框上设置有与转动架连接的短臂组ⅱ,竖直刷组安装在远离固定架一侧的立框内,竖直刷组包括两个刷毛相对的清洁刷;滚轮组件位于两个立框之间,滚轮组件包括安装梁和行走轮,安装梁分别连接在两个立框两侧,每侧安装梁设置有上下两根且相互平行,行走轮转动安装在上下两根安装梁之间。
5.进一步改进本方案,所述转动架包括转轴ⅰ、转轴ⅱ和连接杆,连接杆的两端用于连接转轴ⅰ和转轴ⅱ,转轴ⅰ两端分别与短臂组ⅰ转动连接,转轴ⅱ的两端分别与短臂组ⅱ转动连接。
6.进一步改进本方案,所述立框的下端一侧设置有横向刷组,用于清理三角堰堰壁外侧的台阶,包括固定横杆和设置在固定横杆上的清洁刷。
7.进一步改进本方案,所述滚轮组件设置有两组相对设置的行走轮,两组行走轮沿安装梁的长度方向布置。
8.有益效果
9.1、本实用新型,对二沉池中内圈堰壁上的三角堰堰齿的清洁机构进行改进,将本清洁机构通过固定架固定在二沉池桥架下方,借助桥架的转动力带动,对三角堰堰齿上的
青苔进行清理,不用借助人力,能够实现自动化清理,同时本清洁机构不用另外单独设置驱动机构,通过桥架自身的转动,即可实现对三角堰的清理,具体分析如下:本清洁机构包括固定架、转动架和清洁组件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固定架用于将本清洁机构固定在桥架上,转动架能够实现清洁组件的摆动,由于整个溢流三角堰是不严格规则圆环形结构,因此清洁组件根据局部溢流堰的形状微小的变动,可以进行适应性摆动调整,刷组一的两个清洁刷能够有效地对溢流堰的内外环面进行清理,滚轮组件设置在立框之间,内外行走轮分别与溢流三角堰的内外环面接触,一方面行走轮结合转动架,可以对清洁架的位置状态进行微调,另一方面,行走轮设置可以保证两侧清洁刷的末端与溢流堰堰壁实现接触时,减缓刷毛的折弯变形,延长其使用寿命。
10.2、本实用新型,考虑到内圈三角堰的外侧形成有台阶,横向刷组用于清洁横向台阶的青苔,使得整个清洁位置不留死角。另外,设置有前后两组行走轮,使得整个装置的运行过程更加稳定。
附图说明
11.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2.图1为本实用新型清洁机构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13.图2为本实用新型清洁机构另一个视角的立体图;
14.图中标记:1、固定架,2、转动架,201、转轴ⅰ,202、转轴ⅱ,203、连接杆,3、清洁组件,3
‑
1、清洁架,3
‑
2、竖直刷组,3
‑
3、滚轮组件,331、安装梁,332、行走轮,3
‑
4、横向刷组,341、固定横杆,3
‑
5、横梁。
具体实施方式
15.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
16.如图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二沉池内圈三角堰的清洁机构,包括固定架1、转动架2和清洁组件3,本装置通过固定架1、转动架2和清洁组件3三大部分结构配合,其中固定架1上端通过螺栓固定件将本清洁机构固定在桥架4两端的下方,转动架2设置能够实现清洁组件3的摆动,根据三角堰的局部形状进行适应性微调。
17.清洁组件3通过转动架2安装在固定架1的下端一侧,固定架1包括立杆和短臂组ⅰ,立杆上端与二沉池桥架连接,短臂组ⅰ垂直于立杆设置,清洁组件3包括清洁架3
‑
1、竖直刷组3
‑
2和滚轮组件3
‑
3,清洁架3
‑
1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立框,两个立框之间通过横梁3
‑
5连接,其中一侧立框上设置有与转动架2连接的短臂组ⅱ,竖直刷组3
‑
2安装在远离固定架1一侧的立框内,竖直刷组3
‑
2包括两个刷毛相对的清洁刷,在两个清洁刷之间形成有容纳三角堰堰壁通过的缝隙;滚轮组件3
‑
3位于两个立框之间,滚轮组件3
‑
3包括安装梁331和行走轮332,安装梁331分别连接在两个立框两侧,每侧安装梁331设置有上下两根且相互平行,行走轮332安装在上下两根安装梁331之间,其中一侧安装梁331的行走轮332与三角堰堰壁内
环面接触,另一侧安装梁331的行走轮332与三角堰堰壁外环面接触。滚轮组件3
‑
3设置有两组相对设置的行走轮332,两组行走轮332沿安装梁331的长度方向布置。
18.转动架2包括转轴ⅰ201、转轴ⅱ202和连接杆203,连接杆203设置有上下两根,其两端用于连接转轴ⅰ201和转轴ⅱ202,转轴ⅰ201两端突出部分分别与固定架1的短臂组ⅰ转动连接,转轴ⅱ202两端突出部分分别与清洁组件3的短臂组ⅱ转动连接。
19.本方案中,在远离固定架1一侧的立框的下端一侧设置有横向刷组3
‑
4,用于清理三角堰溢出侧的台阶,也即内圈三角堰外环面侧的台阶,包括固定横杆341和设置在固定横杆341上的清洁刷,固定横杆341与立框在同一平面上,且与三角堰外的台阶基本平行。
20.本方案中,清洁刷可进行拆卸更换,根据使用情况可数月或半年进行更换一次,从而提高整个部件的重复使用率,本方案中的整个结构框架采用不锈钢材质,避免使用过程中发生锈蚀。
21.本方案的工作原理如下:将固定架1的上端通过螺栓等紧固件牢固固定在二沉池上方的旋转桥架上,竖直刷组3
‑
2的两侧刷毛缝隙中夹持三角堰堰壁两侧,两侧的行走轮332分别与三角堰堰壁的内外环面接触,横向刷组3
‑
4与内圈三角堰的外侧台阶接触,水流经过二沉池中心向外经过三角溢流堰,然后经过三角堰外台阶流入环形槽内。清洁机构随桥架转动进行三角堰堰壁的清理,其中清洁组件3随转动架2在行进转动过程中,进行适应性微调,竖直刷组3
‑
2清洁三角堰的内外环面上的青苔,横向刷组3
‑
4用于清洁台阶上的青苔,行走轮332在整个机构运行过程中,与三角堰堰壁滚动接触,控制整个机构的行走轨迹,对刷毛形成有效保护,防止刷毛严重变形。
22.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较佳实施例揭露如上,然而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内,当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作出些许更动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但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450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