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泛用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新型高效泛用机。
背景技术:
2.pcb生产工艺又称为smt,smt是表面组装技术(表面贴装技术),称为表面贴装或表面安装技术,是目前电子组装行业里最流行的一种技术和工艺,它是一种将无引脚或短引线表面组装元器件(简称smc/smd,中文称片状元器件)安装在印制电路板的表面或其它基板的表面上,通过回流焊或浸焊等方法加以焊接组装的电路装连技术,而运用的主要器械为泛用机。
3.泛用机是将零件利用设备之程式编辑装著于指定之零件位置上,精准度高便是泛用机的特点,目前,大多数的泛用机通过连接真空泵的吸嘴将元器件吸起,再准确地放置pcb焊盘上,但是吸嘴将元器件吸起时,元器件可能会出现一定角度的倾斜,导致其放置pcb焊盘上呈歪斜状,因此,提供一种能够端正摆放元器件的新型高效泛用机就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了。
技术实现要素:
4.(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5.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能够端正摆放元器件的新型高效泛用机。
6.(二)技术方案
7.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主要技术方案包括:
8.一种新型高效泛用机,包括工作台和贴片机构,所述贴片机构安装于y轴移动机构上,y轴移动机构能够驱动其向左或向右移动,所述y轴移动机构安装于x轴移动机构上,所述x轴移动机构能够驱动y轴移动机构向前或向后移动;所述贴片机构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内壁底部安装有真空管,所述真空管的顶部连接有真空电机,所述真空管内壁两侧相对设置有滑槽,两个滑槽间滑动安装有同一个滑板,所述滑板底部安装有升降管,所述升降管的底部设置有贴装头,所述升降管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与所述壳体间设置有气缸,所述连接板内开设有横向贯穿设置的连接槽,所述连接槽内安装有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所述连接板内安装有驱动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向或相背移动的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相互背离的一端分别通过铰接间连接有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所述第一连杆与所述第一挡板间以及所述第二连杆与所述第二挡板间均连接有电动伸缩杆。
9.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轮,所述驱动轮的圆心连接电机的输出端,所述第一连杆和所述第二连杆靠近所述驱动轮的一侧上均设置有与所述驱动轮相适配的齿槽。
10.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杆靠近所述第一挡板一端的底部以及所述第二连杆靠近所述第二挡一端的底部均设置有纵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使得第一连杆与第一挡板间以及第二连杆与第二挡板间的最小夹角为90
°
。
11.优选的,所述y轴移动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移动块,两个所述移动块间通过支杆连接,两个所述移动块上均转动连接有转轮,两个转轮间通过同步带连接,其中一个所述转轮连接马达的输出端;所述壳体上开设有用于支杆和同步带穿过的穿孔,所述穿孔内壁与同步带一处表面固定连接。
12.优选的,所述x轴移动机构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移动组件,所述移动组件包括驱动架,所述驱动架间转动安装有丝杆,所述丝杆其中一端连接伺服电机的输出端,两个所述移动块上均开设有与所述丝杆相适配的螺孔,所述移动块螺纹连接于所述丝杆上。
13.优选的,所述滑槽内竖直设置有竖杆,所述滑板上开设有与所述竖杆相对应的连接孔,所述竖杆上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连接所述滑板,所述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所述滑槽底部内壁。
14.(三)有益效果
15.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贴片机构将元器件吸起后,y轴移动机构与x轴移动机构能够将贴片机构准确对准pcb焊盘,便于将元器件放置在pcb焊盘,真空电机使得真空管内产生负压,通过贴装头能够将贴装元器件进行吸取,气缸能够对升降管进行伸缩,使得升降管底部的一端能够靠近元器件,通过驱动机构调节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相互背离的一端间的间距,使得该间距与元器件的宽度大小相对应,再通过控制电动伸缩杆,驱动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进行摆动,能够对元器件的两侧进行整理,使得元器件能够端正地处于贴装头上,从而提供了一种能够端正摆放元器件的新型高效泛用机。
附图说明
16.图1为一种新型高效泛用机的结构示意图;
17.图2为贴片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8.图3为贴片机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19.【附图标记说明】
[0020]1‑
工作台;2
‑
伺服电机;3
‑
驱动架;4
‑
丝杆;5
‑
移动块;6
‑
转轮;7
‑
壳体;8
‑
同步带;9
‑
支杆;10
‑
贴装头;11
‑
连接板;12
‑
驱动轮;13
‑
连接槽;14
‑
限位块;15
‑
气缸;16
‑
升降管;17
‑
滑槽;18
‑
真空管;19
‑
真空电机;20
‑
滑板;21
‑
竖杆;22
‑
第一连杆;23
‑
电动伸缩杆;24
‑
第一挡板;25
‑
第二连杆;26
‑
第二挡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21]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实用新型,以便于理解,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详细描述。
[0022]
请参照图1至图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高效泛用机,包括工作台1和贴片机构,贴片机构安装于y轴移动机构上,y轴移动机构能够驱动其向左或向右移动,y轴移动机构安装于x轴移动机构上,x轴移动机构能够驱动y轴移动机构向前或向后移动;贴片机构包括壳体7,壳体7内壁底部安装有真空管18,真空管18的顶部连接有真空电机19,真空管18内壁两侧相对设置有滑槽17,两个滑槽17间滑动安装有同一个滑板20,滑板20底部安装有升降管16,升降管16的底部设置有贴装头10,升降管16的表面固定安装有连接板11,连接板11与壳体7间设置有气缸15,连接板11内开设有横向贯穿设置的连接槽13,连接槽13内安装有
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25,连接板11内安装有驱动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25相向或相背移动的驱动机构,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25相互背离的一端分别通过铰接间连接有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6,第一连杆22与第一挡板24间以及第二连杆25与第二挡板26间均连接有电动伸缩杆23;使用时,贴片机构将元器件吸起后,y轴移动机构与x轴移动机构能够将贴片机构准确对准pcb焊盘,便于将元器件放置在pcb焊盘,真空电机19使得真空管18内产生负压,通过贴装头10能够将贴装元器件进行吸取,气缸15能够对升降管16进行伸缩,使得升降管16底部的一端能够靠近元器件,通过驱动机构调节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25相互背离的一端间的间距,使得该间距与元器件的宽度大小相对应,再通过控制电动伸缩杆23,驱动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6进行摆动,能够对元器件的两侧进行整理,使得元器件能够端正地处于贴装头10上,从而提供了一种能够端正摆放元器件的新型高效泛用机。
[0023]
本实施例中,驱动机构包括驱动轮12,驱动轮12的圆心连接电机的输出端,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25靠近驱动轮12的一侧上均设置有与驱动轮12相适配的齿槽,通过转动驱动轮12,能够驱动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25相向或相背移动。
[0024]
本实施例中,第一连杆22靠近第一挡板24一端的底部以及第二连杆25靠近第二挡一端的底部均设置有纵截面呈直角三角形的限位块14,限位块14使得第一连杆22与第一挡板24间以及第二连杆25与第二挡板26间的最小夹角为90
°
,限位块14能够防止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6过度摆动,因此对元器件的两侧进行整理。
[0025]
本实施例中,y轴移动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移动块5,两个移动块5间通过支杆9连接,两个移动块5上均转动连接有转轮6,两个转轮6间通过同步带8连接,其中一个转轮6连接马达的输出端,马达设置在移动块5内(图中未标出);壳体7上开设有用于支杆9和同步带8穿过的穿孔,穿孔内壁与同步带8一处表面固定连接,通过同步带8的移动从而带动壳体7沿支杆9长度方向移动。
[0026]
本实施例中,x轴移动机构包括两组相对设置的移动组件,移动组件包括驱动架3,驱动架3间转动安装有丝杆4,丝杆4其中一端连接伺服电机2的输出端,两个移动块5上均开设有与丝杆4相适配的螺孔,移动块5螺纹连接于丝杆4上,通过伺服电机2带动丝杆4,从而带动移动块5移动,进而控制x轴移动机构移动。
[0027]
本实施例中,滑槽17内竖直设置有竖杆21,滑板20上开设有与竖杆21相对应的连接孔,竖杆21上套设有弹簧,弹簧的一端连接滑板20,弹簧的另一端连接滑槽17底部内壁,弹簧起到缓冲作用。
[0028]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贴片机构将元器件吸起后,y轴移动机构与x轴移动机构能够将贴片机构准确对准pcb焊盘,便于将元器件放置在pcb焊盘,真空电机19使得真空管18内产生负压,通过贴装头10能够将贴装元器件进行吸取,气缸15能够对升降管16进行伸缩,使得升降管16底部的一端能够靠近元器件,通过驱动机构调节第一连杆22和第二连杆25相互背离的一端间的间距,使得该间距与元器件的宽度大小相对应,再通过控制电动伸缩杆23,驱动第一挡板24和第二挡板26进行摆动,能够对元器件的两侧进行整理,使得元器件能够端正地处于贴装头10上,从而提供了一种能够端正摆放元器件的新型高效泛用机。
[0029]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同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相关的技术领域,均
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0030]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44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