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锂电池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70



1.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锂电池。


背景技术:

2.锂电池是一种采用锂金属或者锂合金为正负极材料的电池设备,由于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锂电池的比容量、自放电率和性能价格比均具有较高的优异性,使得锂离子电池已经成为现今电能储存的主流;
3.现有技术中的锂电池,由于其通常由多个锂电池节相互串接而成的,在实际使用时,锂电池外侧通常采用绝缘胶布进行包裹,在实际使用时,电池的外部防护结构较弱,当受到外力碰撞撞击时,容易导致锂电池受损破裂,严重时甚至会产生火灾爆炸,造成极大的危害。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锂电池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锂电池,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的锂电池防护结构弱,当受到撞击时容易损坏爆燃擦产生危险事故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锂电池,包括电池主体,所述电池主体包括有铝合金外壳,且铝合金外壳的内部均匀开设有空腔,每个所述空腔的内部均插设有锂电池块,所述锂电池块的外侧均匀涂刷有硅脂层,且硅脂层填充在铝合金外壳内部开设的空腔中,所述铝合金外壳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所述铝合金外壳的顶部固定覆盖有盖板。
6.优选的,所述铝合金外壳的前后两侧外壁上均匀装配有铝制薄片,且铝制薄片呈横条状均匀固定在铝合金外壳的外壁上。
7.优选的,所述铝合金外壳的外侧四个边角位置处均安装有边角防护组件,且边角防护组件包括有弹簧,所述弹簧依次自上而下固定安装在铝合金外壳外侧的边角位置处,且弹簧的外侧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撞条,所述防撞条的截面为“l”形。
8.优选的,所述盖板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接线组件,且接线组件的内部横向插设有抽屉,所述抽屉与防护壳之间滑动连接,所述抽屉的上下两侧为贯穿状,所述防护壳的内部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接电线。
9.优选的,所述抽屉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隔板,且隔板位于两组所述接电线的中间位置。
10.优选的,所述抽屉的内部前后两侧对称状固定有卡扣,且卡扣的外形为“c”字形,所述接电线嵌入在卡扣的内部。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设置铝合金外壳包裹在锂电池块的外侧,并借助于锂电池块的填充,使得铝合金外壳与锂电池块之间紧密接触,从而有效的保障了锂电池块内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
向外传递,便于提升该装置工作时的散热效果,同时,通过设置铝合金外壳、底板和盖板对锂电池块进行包裹防护,避免锂电池块直接受到外界的撞击穿刺,有效的保障了锂电池块使用时的安全性;
13.2.通过设置铝合金外壳的外侧四角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边角防护组件,借助于弹簧的弹性支撑,以及防撞条的硬性防护,有效的提升了铝合金外壳四个边角位置处的防护性,便于进一步对锂电池块进行防护;
14.3.通过设置接线组件安装在盖板的顶部,借助于防护壳和抽屉的配合,对接电线进行遮盖,有效的避免接电线在不使用时直接裸露在外侧,便于保障接电线的使用安全性,同时,通过设置隔板隔离在两个接电线之间,有效的避免两个接电线之间接触,便于保障用电安全性。
15.附图说明:
16.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7.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拆分示意图;
18.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中a处的结构放大示意图;
19.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20.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正视示意图。
21.图中:100、电池主体;101、铝合金外壳;102、锂电池块;103、硅脂层;104、底板;105、盖板;106、铝制薄片;200、边角防护组件;201、弹簧;202、防撞条;300、接线组件;301、防护壳;302、抽屉;303、隔板;304、卡扣;305、接电线。
22.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具有防护机构的锂电池,包括电池主体100,电池主体100包括有铝合金外壳101,且铝合金外壳101的内部均匀开设有空腔,每个空腔的内部均插设有锂电池块102,锂电池块102的外侧均匀涂刷有硅脂层103,且硅脂层103填充在铝合金外壳101内部开设的空腔中,铝合金外壳10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底板104,铝合金外壳101的顶部固定覆盖有盖板105,通过设置铝合金外壳101、底板104和盖板105包裹在锂电池块102的外侧,有效的对锂电池块102进行防护,避免锂电池块102受撞击、穿刺损坏,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的使用安全性,同时,通过设置硅脂层103填充在锂电池块102和铝合金外壳101之间,使得锂电池块102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传导到铝合金外壳101的内部,从而快速向外散出,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的散热性能,避免锂电池块102工作时过热烧毁;
25.进一步的,铝合金外壳101的前后两侧外壁上均匀装配有铝制薄片106,且铝制薄片106呈横条状均匀固定在铝合金外壳101的外壁上,横向设置的铝制薄片106,可以有利于
水平气流穿过,且通过设置有铝制薄片106增大了铝合金外壳101与外界的散热接触面积,进一步提升了该装置的散热快速性;
26.进一步的,铝合金外壳101的外侧四个边角位置处均安装有边角防护组件200,且边角防护组件200包括有弹簧201,弹簧201依次自上而下固定安装在铝合金外壳101外侧的边角位置处,且弹簧201的外侧一端固定连接有防撞条202,防撞条202的截面为“l”形,通过设置有边角防护组件200安装在铝合金外壳101的外侧四角位置处,借助于弹簧201的弹性支持,配合防撞条202的防护,加强了铝合金外壳101四角位置处的防护性能,进一步提升锂电池块102的使用安全性;
27.进一步的,盖板105的顶部固定安装有接线组件300,且接线组件300的内部横向插设有抽屉302,抽屉302与防护壳301之间滑动连接,抽屉302的上下两侧为贯穿状,防护壳301的内部前后两侧固定连接有接电线305,通过设置防护壳301和抽屉302配合将接电线305罩设在内部,使得接电线305与外界隔离,便于对接电线305进行防护,避免其在不使用时裸露在外,有效的提升了该装置的使用安全性;
28.进一步的,抽屉302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隔板303,且隔板303位于两组接电线305的中间位置,通过设置隔板303隔离在两个接电线305之间,有效的避免两个接电线305之间接触,便于保障用电安全;
29.进一步的,抽屉302的内部前后两侧对称状固定有卡扣304,且卡扣304的外形为“c”字形,接电线305嵌入在卡扣304的内部,通过设置卡扣304对接电线305进行夹持,使得抽屉302在抽出时可以带动接电线305同步拉出,便于对接电线305进行连接使用;
30.工作原理:该装置工作时,通过铝合金外壳101、底板104和盖板105的防护,有效的提升了锂电池块102的抗撞击、穿刺性能,通过设置硅脂层103填充在锂电池块102和铝合金外壳101之间,使得锂电池块102和铝合金外壳101之间接触紧密,从而使得锂电池块102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可以快速的传递到铝合金外壳101上向外散出,配合铝制薄片106增大散热接触面积,进一步加强了该装置的散热性能;
31.工作时,通过设置弹簧201对防撞条202进行弹性支持,配合防撞条202的防护,加强了铝合金外壳101外侧边角位置的防撞性能;
32.工作时,工作人员需要使用该装置接线时,工作人员通过抽拉使得抽屉302自防护壳301中向外拉出,在卡扣304的卡合带动下,使得接电线305被拉扯出来,便于进行接线操作,不使用时,抽屉302嵌入在防护壳301的内部,对接电线305进行罩设防护,隔板303隔离在两个接电线305之间,避免接电线305相互误接触,以上为本实用新型的全部工作原理。
33.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441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