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合构造、接合构造的制造方法以及车身与流程

专利检索2022-05-10  62



1.本发明涉及接合构造、接合构造的制造方法以及车身。


背景技术:

2.例如,汽车的车身盖板通过设于该车身盖板的凸缘和设于与该车身盖板相邻的其他车身构件的凸缘的接合从而安装于车身构件。这些凸缘有时在相互之间涂敷有粘接剂的状态下通过相互点焊而接合(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专利文献1所述的结构中,车身盖板的凸缘与车身构件的凸缘通过在相互之间涂敷有粘接剂的状态下对接,从而使粘接剂介于彼此相对的面的整个面,使用该粘接剂强力地进行接合而一体化。
3.现有技术文献
4.专利文献
5.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

13910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6.发明要解决的问题
7.另外,在构成汽车的车身的钢板中,推进兼顾由高拉伸强度化实现的碰撞安全性的提高以及由薄化实现的轻量化。然而,如果构成车身的钢板的板厚变薄,则nv性能(对抗噪音性能和对抗振动性能)会降低。即,如果构成车身构件的钢板的板厚变薄,则在输入振动时振动会变大,车厢内的噪音也会变大。
8.然而,在专利文献1中,对提高像这样的对抗噪音性能和对抗振动性能的观点没有任何启示。另外,提高对抗噪音性能和对抗振动性能的要求不限定于车身,也存在于承受振动的其他的一般接合构造。
9.鉴于上述的情况,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在包括将两个凸缘彼此接合的构造的接合构造和包括该接合构造的车身中,即使在使板厚较薄的情况下也能够确保充分的对抗噪音性能和对抗振动性能。
10.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11.本发明将下述的接合构造、接合构造的制造方法以及车身作为主旨。
12.(1)一种接合构造,其中,该接合构造具备:
13.第1凸缘;
14.第2凸缘,其与所述第1凸缘相对地配置;
15.接合部,其通过使所述第1凸缘与所述第2凸缘在至少一者向另一者的所在侧被压变形的状态下相互接合而形成;以及
16.接触部,其通过在与所述接合部分离开的位置处使所述第1凸缘与所述第2凸缘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接触而形成,
17.在所述接合部与所述接触部之间的位置处,所述第1凸缘与所述第2凸缘相互分离开,从而在所述第1凸缘与所述第2凸缘之间形成有空隙。
18.(2)根据所述(1)所述的接合构造,其中,
19.所述第1凸缘包括以随着从所述接触部远离而使与所述第2凸缘之间的距离增大的方式延伸的弯曲部,
20.在所述弯曲部的一端设有所述接触部。
21.(3)根据所述(1)所述的接合构造,其中,
22.在所述第1凸缘的边缘部配置有所述接触部。
23.(4)根据所述(3)所述的接合构造,其中,
24.所述第1凸缘包括以随着从所述接触部远离而使与所述第2凸缘之间的距离增大的方式延伸的弯曲部,
25.在所述接触部与所述弯曲部之间配置有所述接合部。
26.(5)根据所述(1)~(4)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构造,其中,
27.各所述凸缘在预定的长度方向上延伸,
28.在两个所述接合部之间配置有所述接触部。
29.(6)根据所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构造的制造方法,其中,
30.准备作为所述第1凸缘的原材料的第1凸缘原材料和作为所述第2凸缘的原材料的第2凸缘原材料,
31.在所述第1凸缘原材料和所述第2凸缘原材料中的至少一者设置在使所述第1凸缘原材料与所述第2凸缘原材料抵接时成为所述第1凸缘原材料与所述第2凸缘原材料分离开的部分的凹部,
32.在所述凹部处使所述第1凸缘原材料与所述第2凸缘原材料相互对接,从而使所述凹部变形,
33.将所述对接的部分接合来形成所述接合部,并且在从所述接合部分离开的位置处的所述接触部处使所述第1凸缘原材料与所述第2凸缘原材料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接触。
34.(7)一种车身,其中,该车身具备:
35.所述(1)~(5)中任一项所述的接合构造;
36.盖板,其设有所述第1凸缘;以及
37.骨架构件,其设有所述第2凸缘。
38.(8)根据所述(7)所述的车身,其中,
39.所述骨架构件具有:
40.第1半部,其设有所述第2凸缘;
41.第2半部,其具有与所述第2凸缘相对地配置的第3凸缘并且与所述第1半部组合;以及
42.半部接合部,其通过使所述第2凸缘与所述第3凸缘相互接合而形成,并且限制所述第1凸缘与所述第3凸缘的相对滑动。
43.(9)根据所述(8)所述的车身,其中,
44.在所述第1凸缘、所述第2凸缘以及所述第3凸缘叠合的部位形成有所述接合部和所述半部接合部,从而使所述接合部与所述半部接合部在所述盖板的厚度方向上重叠地配置。
45.(10)根据所述(8)或所述(9)所述的车身,其中,
46.各所述凸缘在预定的长度方向上延伸,
47.在两个所述半部接合部之间的位置处所述第2凸缘与所述第3凸缘相互分离开,从而在所述第2凸缘与所述第3凸缘之间形成有作为空隙的半部空隙。
48.发明的效果
49.根据本发明,在包括将两个凸缘彼此接合的构造的接合构造中,即使在使板厚较薄的情况下,也能够在例如在车身中不妨碍驾驶员的转向时的刚度感的前提下确保充分的对抗噪音性能和对抗振动性能。
附图说明
50.图1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接合构造的汽车车身的局部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51.图2是表示车身的局部的剖视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观察到的状态。
52.图3的(a)和图3的(b)是用于说明通过接合将车身的第1凸缘与第2凸缘接合的工序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53.图4的(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观察到的截面。图4的(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观察到的截面。
54.图5的(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观察到的截面。图5的(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观察到的截面。
55.图6的(a)和图6的(b)是用于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中将第1凸缘与第2凸缘接合的工序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56.图7的(a)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观察到的截面。图7的(b)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观察到的截面。
57.图8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7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观察到的截面。
58.图9是表示第1实施方式的第8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宽度方向观察到的截面。
59.图10是用于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8变形例中将第1凸缘与第2凸缘接合的工序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60.图11的(a)和图11的(b)是用于说明在第1实施方式的第8变形例中将第1凸缘与第2凸缘接合的工序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61.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汽车车身的局部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62.图13是表示图12的车身的局部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观察到的状态。
63.图14是用于说明将车身的第1凸缘与第2凸缘接合的工序的示意图。
64.图15的(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观察到的状态。图15的(b)是用于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中将第1凸缘与第2凸缘接合的工序的示意图。
65.图16的(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观察到的图。图16的(b)是用于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中将第1凸缘与第2凸缘接合的工序的示意性的图。
66.图17的(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观察到的图。图17的(b)是用于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中将第1凸缘与第2凸缘接合的工序
的示意性的图。
67.图1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x观察到的图。
68.图19的(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x观察到的图。图19的(b)是用于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中将第1凸缘与第2凸缘接合的工序的示意性的图。
69.图20的(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观察到的图。图20的(b)是用于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中将第1凸缘与第2凸缘接合的工序的示意性的图。
70.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汽车车身的局部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71.图2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车身的局部的剖视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观察到的状态。
72.图23的(a)和图23的(b)是用于说明在第3实施方式中将车身的第1凸缘与第2凸缘接合的工序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73.图24的(a)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观察到的截面。图24的(b)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观察到的截面。
74.图25的(a)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观察到的截面。图25的(b)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观察到的截面。
75.图26的(a)和图26的(b)是用于说明在第3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中将第1凸缘与第2凸缘接合的工序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76.图27的(a)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观察到的截面。图27的(b)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观察到的截面。
77.图2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第7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观察到的截面。
78.图2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第8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宽度方向观察到的截面。
79.图30是用于说明在第3实施方式的第8变形例中将第1凸缘与第2凸缘接合的工序的示意性的立体图。
80.图31的(a)和图31的(b)是用于说明在第3实施方式的第8变形例中将第1凸缘与第2凸缘接合的工序的示意性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81.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82.<第1实施方式>
83.图1是表示包括本发明的第1实施方式的接合构造30的汽车车身100(以下也简称为“车身100”。)的局部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车身100的局部的剖视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x观察到的状态。参照图1和图2,车身100是汽车的车身。
84.此外,以下,将图1所示的接合构造30的长度方向称为长度方向x。长度方向x将图2的纸面进深侧设为正方向。另外,将接合构造30的宽度方向称为宽度方向y。宽度方向y是图
1和图2的左右方向,将纸面左方向设为正方向。另外,将与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这两者正交的方向称为高度方向z。高度方向z将图1和图2的纸面上侧设为正方向。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高度方向z可以分别与车身100的车长方向、车宽方向、车高方向一致,也可以不一致。以下,将宽度方向y的一侧称为“一端侧”,将另一侧称为“另一端侧”。
85.车身100具有第1构件1和第2构件2。
8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构件1例如是车身100的外装构件,不是承受汽车的自重和来自悬架的外力的骨架构件。作为像这样的外装构件,能够例示出汽车的蒙皮、后侧围板、顶板、门板(门内板、门外板)、发动机罩(发动机罩内板、发动机罩外板)。此外,第1构件1也可以是上述例示的构件以外的构件。
87.第2构件2例如是车身100的外装构件或骨架构件。作为像这样的骨架构件,能够例示出前纵梁、a柱、b柱、c柱、下边梁、后纵梁、横梁。此外,第2构件2只要是构成车身100的构件即可,也可以是上述例示的构件以外的构件。
88.通过对薄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将第1构件1形成为薄板状。构成第1构件1的薄板例如是软钢板。构成第1构件1和第2构件2的材料是钢、铝、镁以及包括纤维强化的材料在内的树脂制的板和管,第1构件1与第2构件2的材质、形状也可以不同。第1构件1和第2构件2均是既可以由单一材料形成也可以由复合材料形成。第1构件1与第2构件2的接合方法包括点焊、激光焊接、电弧焊、缝焊等焊接、铆合、铆接、螺栓紧固等机械接合以及由粘接剂等实现的粘接。
89.第1构件1具有第1主体11、第1纵壁12以及第1凸缘13。
90.第2构件2具有第2主体21、第2纵壁22以及第2凸缘23。
91.第1纵壁12从第1主体11延伸。第1主体11与第1纵壁12的另一端连续,第1凸缘13与第1纵壁12的一端连续。第1凸缘13与第2构件2的第2凸缘23接合。
92.在第2构件2中,第2纵壁22从第2主体21延伸。第2主体21与第2纵壁22的另一端连续,第2凸缘23与第2纵壁22的一端连续。第1凸缘13与第2凸缘23在高度方向z上相对地配置。
93.在车身100设有包括第1凸缘13和第2凸缘23的接合构造30。
94.接合构造30具有第1凸缘13、第2凸缘23、空隙形成部31、接合部32以及接触部33。
95.第1凸缘13具有第1弯曲部41、第1接触部45、第1空隙形成部42以及第1边缘部43。
96.第1弯曲部41从长度方向x观察时形成为弯曲的形状,并且形成为朝向第2构件2成为凸起的圆弧状。第1弯曲部41以随着从接触部33向另一端侧远离而使与第2凸缘23之间的距离增大的方式向高度方向z的一侧延伸。第1弯曲部41的另一端与第1纵壁12连续,第1弯曲部41的一端借助第1接触部45而与第1空隙形成部42连续。
97.第1空隙形成部42与第2凸缘23的后述的第2空隙形成部52协作而形成空隙34。由第1空隙形成部42和第2空隙形成部52形成空隙形成部31。第1空隙形成部42从长度方向x观察时例如形成为大致u字形。第1空隙形成部42的宽度方向y上的一端和另一端与第2凸缘23接触,另一方面,第1空隙形成部42的中间部与第2凸缘23分离开。在作为该分离开的部分的第1空隙形成部42的中间部与第2凸缘23的第2空隙形成部52之间形成空隙34。第1空隙形成部42的一端与第1边缘部43连续。
98.第1边缘部43是第1构件1的宽度方向y上的边缘部(端缘部分)。第1边缘部43也是
第1凸缘13的宽度方向y上的顶端部。第1边缘部43的另一端(基端)与第1空隙形成部42连续。第1边缘部43的一端(顶端)是自由端。
99.第2凸缘23具有第2弯曲部51、第2接触部55、第2空隙形成部52以及第2边缘53。
100.第2弯曲部51从长度方向x观察时形成为弯曲的形状,并且形成为朝向第1构件1成为凸起的圆弧状。第2弯曲部51以随着从接触部33向另一端侧远离而使与第1凸缘13之间的距离增大的方式向高度方向z上的另一侧延伸。第2弯曲部51的另一端与第2纵壁22连续,第2弯曲部51的一端借助第2接触部55而与第2空隙形成部52连续。
101.第2空隙形成部52从长度方向x观察时例如形成为大致u字形。第2空隙形成部52的宽度方向y上的一端52a和另一端52b与第1空隙形成部42接触,另一方面,第2空隙形成部52的中间部与第1凸缘13分离开。像前述那样,在接合部32与接触部33之间的位置,通过使第1凸缘13与第2凸缘23(第1空隙形成部42与第2空隙形成部52)相互分离开,从而在该第1凸缘13与第2凸缘23之间形成空隙34。空隙34的宽度和高度根据凸缘13、23在接触部33的彼此的目标摩擦力等而适当设定。第2空隙形成部52的一端与第2边缘53连续。
102.第2边缘53是第2构件2的宽度方向y上的边缘部分(端缘部分)。第2边缘53也是第2凸缘23的宽度方向y上的顶端部。第2边缘53的一端(基端)与第2空隙形成部52连续,第2边缘53的一端(顶端)是自由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边缘53沿着宽度方向y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第1边缘部43与第2边缘部53之间形成有间隙。
103.通过使第1凸缘13与第2凸缘23(后述的第1凸缘原材料与第2凸缘原材料)在至少一者向另一者的所在侧被压变形的状态下相互接合而形成接合部3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1凸缘13向第2凸缘23侧被压变形且第2凸缘23向第1凸缘13侧被压变形的状态下使该凸缘13、23相互接合而形成接合部32。作为该情况下的接合,能够例示点焊。例如通过在长度方向x上间歇地实施点焊而形成接合部32。此外,也可以通过在长度方向x的整个区域的范围使第1凸缘13与第2凸缘23在相互压靠的状态下进行接合而形成接合部32。
104.接合部32具有形成于第1凸缘13的第1接合部44和形成于第2凸缘23的第2接合部54。
10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接合部44设于第1空隙形成部42中的靠近第1边缘部43的一端42a并且沿宽度方向y延伸。通过将作为第1凸缘13的原材料的第1凸缘原材料向作为第2凸缘23的原材料的第2凸缘原材料侧压变形而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形成第1空隙形成部42,将第1空隙形成部42的另一端42b(第1接触部45)向第2凸缘23的第2接触部55侧推压。第2接合部54是第2凸缘23中的通过接合而与第1接合部44接合在一起的部分,形成于第2空隙形成部52中的靠近第2边缘53的一端52a并且沿宽度方向y延伸。通过将作为第2凸缘23的原材料的第2凸缘原材料向作为第1凸缘13的原材料的第1凸缘原材料侧压变形而使其发生变形,从而形成第2空隙形成部52,将第2空隙形成部52的另一端52(第2接触部55)向第1凸缘13的第1接触部45侧推压。
106.通过在与接合部32分离开的位置处使第1凸缘13与第2凸缘23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接触,从而形成接触部33。
107.接触部33具有形成于第1凸缘13的第1接触部45和形成于第2凸缘23的第2接触部55。
10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接触部45设于第1空隙形成部42中的第1弯曲部41侧的另一
端42b并且沿宽度方向y延伸。也可以说第1接触部45形成于第1弯曲部41的一端。像前述那样,第1接触部45被向第2凸缘23的第2接触部55侧压靠。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接触部55设于第2空隙形成部52中的第2弯曲部51侧的另一端52b侧并且沿宽度方向y延伸。也可以说第2接触部55设于第2弯曲部51的另一端。第2接触部55是第2凸缘23中的与第1接触部45压靠在一起的部分,通过与第1接触部45摩擦从而将振动能量转换为热能而使其衰减。第1接触部45与第2接触部55不借助粘接剂而是直接接触。该情况下的“直接”是指:构成第1凸缘13的钢板、形成于该钢板的表面的涂装层、形成于该钢板的表面的镀层以及形成于该镀层的表面的涂料层中的任一者与构成第2凸缘23的钢板、形成于该钢板的表面的涂装层、形成于该钢板的表面的镀层以及形成于该镀层的表面的涂料层中的任一者相互接触。
109.包括具有上述的结构的接合构造30的车身100会因来自引擎的振动、来自悬架的振动、在车辆表面的空气的压力变动的作用下产生的振动,而被输入起振力。该起振力会在车身100的骨架中传输并且向接合构造30传递。在接合构造30中,第1接触部45与第2接触部55在该起振力的作用下相互滑动,使振动衰减。即,通过使第1接触部45相对于第2接触部55滑动,从而使上述的起振力作为热能被消耗而衰减。其结果为,能够抑制振动音(盖板振动音)。像这样,利用由接合的凸缘13、23的板间摩擦实现的振动能量衰减效果,即使在使第1构件1和第2构件2的板厚较薄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车身振动并且能够抑制汽车产生的噪音。
110.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弯曲部41、51的一端设有接触部33。在该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在凸缘13、23彼此的接触力特别高的部位即弯曲部41、51的一端设有接触部45、55,从而能够使由第1接触部45与第2接触部55的摩擦滑动实现的能量衰减量进一步增多。
111.以上是车身100的概略结构。接着,对车身100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112.图3的(a)和图3的(b)是用于说明通过接合而将车身100的第1凸缘13与第2凸缘23接合的工序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在将第1凸缘13与第2凸缘23接合时,首先,准备图3的(a)所示的第1凸缘原材料61和第2凸缘原材料62。第1凸缘原材料61是第1凸缘13的原材料,第2凸缘原材料62是第2凸缘23的原材料。
113.第1凸缘原材料61除了第1凸缘13中的从第1空隙形成部42的中间部起位于宽度方向y上的一端侧的部分形成为平板状这一点以外,形成为与第1构件1大致相同的形状。即,第1凸缘原材料61具有第1主体11、第1纵壁12以及第1凸缘预定部71。第1凸缘预定部71具有第1弯曲部41、第1接触部45、第1空隙形成部42的另一端42b以及从第1空隙形成部42的中间部向宽度方向y的一端侧延伸的第1平板部72。并且,由第1空隙形成部42的另一端42b和第1平板部72形成第1凹部73。在使第1凸缘原材料61与第2凸缘原材料62抵接时,该第1凹部73成为第1凸缘原材料61与第2凸缘原材料62分离开的部分。
114.同样地,第2凸缘原材料62除了第2凸缘23中的从第2空隙形成部52的中间部起位于宽度方向y上的一端侧的部分形成为平板状这一点以外,形成为与第2构件2大致相同的形状。即,第2凸缘原材料62具有第2主体21、第2纵壁22以及第2凸缘预定部81。第2凸缘预定部81具有第2弯曲部51、第2接触部55、第2空隙形成部52的另一端52b以及从第2空隙形成部52的中间部向宽度方向y的一端侧延伸的第2平板部82。并且,由第2空隙形成部52的另一端52b和第2平板部82形成第2凹部83。在使第1凸缘原材料61的第1接触部45与第2凸缘原材料62的第2接触部55抵接时,该第2凹部83成为第1凸缘原材料61与第2凸缘原材料62分离开的
部分。
115.在准备了第1凸缘原材料61和第2凸缘原材料62之后,使上述第1凸缘原材料61的第1接触部45与第2凸缘原材料62的第2接触部55相对。此时,平板部72、82彼此平行,或者以彼此的间隙随着朝向对应的边缘部43、53侧去而变宽的方式相互不平行地配置。然后,在凹部73、83处使第1凸缘原材料61与第2凸缘原材料62相互对接,从而使凹部73、83如图3的(b)所示地变形。具体来说,点焊焊枪90的夹具以使凹部73、83中的作为接合部32的部位相互接触的方式将凸缘原材料61、62夹入。由此,使凸缘原材料61、62中的成为接合部32的部分对接,并且利用点焊等将该对接的部分接合,从而形成接合部32。此时,在从接合部32分离开的位置处的接触部33处,由于平板部72、82的变形,使第1接触部45与第2接触部55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压靠在一起。
116.像这样,以在点焊前在成为接合部32的部分的附近形成间隙(凹部73、83)的方式成形凸缘原材料61、62,利用点焊焊枪90夹着该凸缘原材料61、62并且强制性地使凸缘原材料61、62接触并进行接合。由此,第1接触部45与第2接触部55会在作为接合部32以外的部位的接触部33处强力地接触。
117.通过上述的工序形成第1凸缘13并且形成第2凸缘23,并且使该凸缘13、23在接合部32相互接合。此外,也可以不具有凸缘原材料61的凹部73和凸缘原材料62的凹部83中的任一者。不设置凹部的凸缘原材料的凸缘预定部形成为平坦。
118.像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用点焊焊枪90的夹具夹着凹部73、83来进行接合的这样的简单作业,从而能够形成接合部32和能够使振动能量衰减的接触部33。
119.此外,在上述的方式中,以接触部33设于弯曲部41、51的一端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像这样。此外,以下主要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在图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有时会省略详细的说明。
120.<第1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
121.图4的(a)是表示第1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x观察到的截面。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以在第2构件2形成有弯曲部(第2弯曲部51)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像这样。如图4的(a)所示,也可以代替第2构件2而设有不设置弯曲部的第2构件2a。第2构件2a的第2凸缘23a例如形成为平板状。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第2凸缘23的第2空隙形成部52在从长度方向x观察时形成为u字形。另一方面,在第1变形例的接合构造30a中,第2构件2a的第2凸缘23a的第2空隙形成部52形成为沿着宽度方向y笔直地延伸的平板状。
122.<第1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
123.图4的(b)是表示第2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x观察到的截面。在上述第1变形例中,在第2凸缘23a未设置弯曲部。另一方面,在第2变形例的接合构造30b中,在第2凸缘23b设有第2弯曲部51和第2纵壁22。
124.<第1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
125.图5的(a)是表示第3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x观察到的截面。在第2变形例中,以在第1构件1设有第1弯曲部41和第1纵壁12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像这样。如图5的(a)所示,也可以代替第1构件1而设有不设置弯曲部和纵壁的第1构件1c。在该接合构造30c中,第1构件1c的第1主体11与第1接触部45直接连续。
126.<第1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
127.图5的(b)是表示第4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x观察到的截面。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沿着从宽度方向y的另一端向一端的方向依次排列有弯曲部41、51、接触部33、空隙形成部31、接合部32。然而,也可以不像这样。在图5的(b)所示的第4变形例的接合构造30d中,沿着从宽度方向y的另一端向一端的方向依次配置有弯曲部41、51、接合部32、空隙形成部31、接触部33。在该第4变形例中,接触部33配置于凸缘13d、23d的边缘部43、53。接触部33的宽度方向y上的长度根据第1接触部45与第2接触部55之间的目标摩擦阻力的压力等而适当设定。另外,在接触部33与弯曲部41、51之间配置有接合部32。
128.以上是第4变形例的概略结构。接着,对该第4变形例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129.图6的(a)和图6的(b)是用于说明将第1凸缘13d与第2凸缘23d接合的工序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在将第1凸缘13d与第2凸缘23d接合时,首先,准备如图6的(a)所示的第1凸缘原材料61d和第2凸缘原材料62d。
130.第1凸缘原材料61d是第1凸缘13d的原材料,第2凸缘原材料62d是第2凸缘23d的原材料。第1凸缘原材料61d除了第1凸缘13d中的从第1空隙形成部42的中间部到第1弯曲部41的部分形成为平板状这一点以外,形成为与第1构件1d相同的形状。即,第1凸缘原材料61d具有第1主体11、第1纵壁12以及第1凸缘预定部71d。第1凸缘预定部71d具有第1空隙形成部42的一端42a、形成于该一端42a(第1边缘部43)的第1接触部45、从第1空隙形成部42的中间部向宽度方向y的另一端侧延伸的第1平板部72d、以及第1弯曲部41。并且,由第1空隙形成部42的一端42a和第1平板部72d形成第1凹部73d。在使第1凸缘原材料61d与第2凸缘原材料62d抵接时,该第1凹部73d成为第1凸缘原材料61d与第2凸缘原材料62d分离开的部分。
131.同样地,第2凸缘原材料62d除了第2凸缘23d中的从第2空隙形成部52的中间部到第2弯曲部51的部分形成为平板状这一点以外,形成为与第2构件2d相同的形状。即,第2凸缘原材料62d具有第2主体21、第2纵壁22以及第2凸缘预定部81d。第2凸缘预定部81d具有第2空隙形成部52的一端52a、形成于该一端52a(第2边缘部53)的第2接触部55、从第2空隙形成部52的中间部向宽度方向y的另一端侧延伸的第2平板部82d、以及第2弯曲部51。并且,由第2空隙形成部52的一端52a和第2平板部82d形成第2凹部83d。在使第1凸缘原材料61d与第2凸缘原材料62d抵接时,该第2凹部83d成为第1凸缘原材料61d与第2凸缘原材料62d分离开的部分。
132.在准备了第1凸缘原材料61d和第2凸缘原材料62d之后,使该第1凸缘原材料61d的第1接触部45与第2凸缘原材料62d的第2接触部55相对。此时,平板部72d、82d彼此平行,或者以彼此的间隙随着朝向对应的边缘部43、53侧去而变窄的方式相互不平行,或者以在边缘部43、53的附近形成弯曲部的状态配置。并且,如图6的(b)所示,通过在凹部73d、83d处使第1凸缘原材料61d与第2凸缘原材料62d相互对接,从而使凹部73d、83d变形。具体来说,点焊焊枪90的夹具以使作为接合部32的部位相互接触的方式将凸缘原材料61d、62d夹入。由此,使凸缘原材料61d、62d中的成为接合部32的部分对接并且对该对接的部分进行点焊,从而形成接合部32。此时,在从接合部32分离开的位置处的接触部33处,第1凸缘原材料61d与第2凸缘原材料62d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彼此推压。
133.像这样,以在点焊前在成为接合部32的部分的附近形成间隙(凹部73d、83d的间隙)的方式成形凸缘原材料61d、62d,利用点焊焊枪90夹着凸缘原材料61d、62d并且强制性
地使凸缘原材料61d、62d接触来进行接合。由此,第1接触部45与第2接触部55会在接合部32以外的部位处强力地接触。
134.<第1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
135.图7的(a)是表示第5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x观察到的截面。在上述的第4变形例中,以在第2构件2d形成有弯曲部(第2弯曲部51)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像这样。如图7的(a)所示,也可以代替第2构件2d而在接合构造30e设有不设置弯曲部的平板状的第2构件2e。
136.<第1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
137.图7的(b)是表示第6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x观察到的截面。在上述的第5变形例中,第2构件2e是未形成弯曲部和纵壁的平坦的构件。另一方面,在第6变形例的接合构造30f的第2构件2f设有第2弯曲部51和第2纵壁22。
138.<第1实施方式的第7变形例>
139.图8是表示第7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x观察到的截面。在上述的第6变形例中,第1构件1d具有第1弯曲部41和第1纵壁12。另一方面,在第7变形例的接合构造30g的第1构件1g中未设置弯曲部和纵壁。在第1构件1g中,在第1接合部44的另一端侧形成有随着沿宽度方向y向另一端侧前进而向高度方向z上的一侧稍微上升的倾斜部,并且第1主体11与该倾斜部的另一端连续。
140.<第1实施方式的第8变形例>
141.图9是表示第8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宽度方向y观察到的截面。在图9所示的第8变形例中,代替接合构造30而设有接合构造30h。在第1凸缘13h和第2凸缘23h设置多个相互对称的形状的压花形状部并使该压花形状部的间隙变窄而进行接合,从而形成接合构造30h。
142.接合构造30h具有第1凸缘13h、第2凸缘23h、接合部32、夹着接合部32地配置的一对空隙形成部31、31以及接触部33。
143.第1凸缘13h和第2凸缘23h以长度方向x为长度方向延伸,并且在高度方向z上相对地配置。在该第8变形例中,在长度方向x上,在两个接合部32、32之间配置有接触部33。另外,在长度方向x的端部也配置有接触部33。第1纵壁12与第1凸缘13h的宽度方向y上的端部连续。同样地,第2纵壁22与第2凸缘23h的宽度方向y上的端部连续。
144.在本实施方式中,从长度方向x的另一端侧到一端侧,将接触部33、一个空隙形成部31、接合部32以及另一个空隙形成部31作为一组,配置有多个该组。
145.第1凸缘13h具有第1接触部45、一对第1空隙形成部42、42以及配置于该第1空隙形成部42、42之间的第1接合部44。
146.第2凸缘23h具有第2接触部55、一对第2空隙形成部52、52以及配置于该第2空隙形成部52、52之间的第2接合部54。
147.通过使第1凸缘13h与第2凸缘23h在至少一者向另一者的所在侧被压变形的状态下相互接合而形成接合部3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1凸缘13h向第2凸缘23h侧被压变形且第2凸缘23h向第1凸缘13h侧被压变形的状态下使该凸缘13h、23h相互接合从而形成接合部32。
148.与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地,通过原材料的变形而形成第1空隙形成部42,由此将第
1接触部45向第2凸缘23h侧推压。另外,通过原材料的变形而形成第2空隙形成部52,由此将第2接触部55向第2凸缘23h侧推压。根据这样的结构,第1接触部45通过与第2接触部55摩擦而使振动能量转换为热能并衰减。
149.接着,对凸缘13h、23h的接合方法(车身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150.图10是用于说明将第1凸缘13h与第2凸缘23h接合的工序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11的(a)和图11的(b)是用于说明将第1凸缘13h与第2凸缘23h接合的工序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在将第1凸缘13h与第2凸缘23h接合时,首先,准备如图10和图11的(a)所示的第1凸缘原材料61h和第2凸缘原材料62h。第1凸缘原材料61h是第1凸缘13h的原材料,第2凸缘原材料62h是第2凸缘23h的原材料。
151.第1凸缘原材料61h在除了第1凸缘13h中的形成有一对第1空隙形成部42、42和第1接合部44的部分整体地相对于第1接触部45凹陷以外的方面形成为与第1凸缘13h相同的形状。即,第1凸缘原材料61h具有第1接触部45和第1凹部73h。第1接触部45与第1凹部73在长度方向x上交替地配置。在使第1凸缘原材料61h与第2凸缘原材料62h抵接时,该第1凹部73h成为第1凸缘原材料61h与第2凸缘原材料62h分离开的部分。
152.同样地,第2凸缘原材料62h在除了第2凸缘23h中的形成有一对第2空隙形成部52、52和第2接合部54的部分整体地相对于第2接触部55凹陷以外的方面形成为与第2凸缘23h相同的形状。即,第2凸缘原材料62h具有第2接触部55和第2凹部83h。第2接触部55与第2凹部83h在长度方向x上交替地配置。在使第1凸缘原材料61h与第2凸缘原材料62h抵接时,该第2凹部83h成为第1凸缘原材料61h与第2凸缘原材料62h分离开的部分。
153.在准备了第1凸缘原材料61h和第2凸缘原材料62h之后,使该第1凸缘原材料61h的第1接触部45与第2凸缘原材料62h的第2接触部55接触,并且在凹部73h、83h处使第1凸缘原材料61h与第2凸缘原材料62h相互对接。由此,如图11的(b)所示,使凹部73h、83h变形。具体来说,点焊接合焊枪90的夹具以使凹部73h、83h中的作为接合部32的部位相互接触的方式将凸缘原材料61h、62h夹入。由此,使凸缘原材料61h、62h中的成为接合部32的部分对接,利用点焊等将该对接的部分接合,从而形成接合部32。此时,在从接合部32分离开的位置处的接触部33处,第1凸缘原材料61h与第2凸缘原材料62h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彼此推压。
154.像这样,以在点焊接合前在成为接合部32的部分形成间隙(凹部73h、83h)的方式成形凸缘原材料61h、62h,利用点焊接合焊枪90夹着凸缘原材料61h、62h并且强制性地使凸缘原材料61h、62h接触来进行接合。由此,第1接触部45与第2接触部55会在接合部32以外的部位(接触部33)处强力地接触。
155.通过上述的工序,形成第1凸缘13h并且形成第2凸缘23h,并且该凸缘13h、23h相互接合。
156.此外,在上述的第8变形例中,既可以在宽度方向y上的整个区域形成接合部32,也可以仅在局部形成接合部32。在凸缘13h、23h的长度方向x上的局部形成接合部32的情况下,在利用点焊接合焊枪90将第1凸缘原材料61h与第2凸缘原材料62h接合时,仅使凹部73h、83h的长度方向x上的局部变形和接合。
157.<第2实施方式>
158.图12是表示本发明的第2实施方式的汽车车身600(以下也简称为“车身600”。)的局部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13是表示车身600的局部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x观察到的
状态。
159.此外,在第2实施方式中,将图12所示的车身600的接合构造570的长度方向称为长度方向x。长度方向x将图13的纸面进深侧设为正方向。另外,将接合构造570的宽度方向称为宽度方向y。宽度方向y是图12和图13的左右方向,将纸面左方向设为正方向。另外,将与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这两者正交的方向称为高度方向z。高度方向z将图12和图13的纸面上侧设为正方向。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高度方向z可以分别与车身600的车长方向、车宽方向、车高方向一致,也可以不一致。以下,将宽度方向y的一侧称为“一端侧”,将另一侧称为“另一端侧”。
160.车身600具有盖板501和骨架构件504。
161.在本实施方式中,盖板501例如是车身600的外装构件,不是承受盖板501以外的汽车的自重和来自悬架的外力的骨架构件。作为像这样的外装构件,能够例示出汽车的蒙皮、顶板、后侧围板、发动机罩(发动机罩内板、发动机罩外板)、门板(门内板、门外板)。此外,盖板501也可以是上述例示的构件以外的外装构件。通过对薄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将盖板501形成为薄板状。
162.骨架构件504作为车身600的骨架构件而设置。作为像这样的骨架构件504,能够例示出前纵梁、a柱、b柱、c柱、下边梁、后纵梁、横梁。此外,骨架构件504只要是承受汽车600中的除该骨架构件504以外的部件的重量和来自悬架的载荷的构件即可,也可以是上述例示的构件以外的构件。
163.盖板501具有盖板主体511、盖板纵壁512以及第1凸缘513。
164.骨架构件504具有第1半部502和与该第1半部502组合的第2半部503。
16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半部502具有曲柄状截面,并且具有第1主体521、第1纵壁522以及第2凸缘523。
166.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半部503具有曲柄状截面,并且具有第2主体531、第2纵壁532以及第3凸缘533。
167.构成盖板501的薄板例如是软钢板。作为构成盖板501、第1半部502以及第2半部503的材料,能够例示出钢、铝、镁以及包括纤维强化的材料在内的树脂制的板和管,盖板501、第1半部502以及第2半部503的材质、形状也可以不同。盖板501、第1半部502以及第2半部503均是既可以由单一材料形成也可以由复合材料形成。盖板501与第1半部502的接合方法以及第1半部502与第2半部503的接合方法分别包括点焊、激光焊接、电弧焊、缝焊等焊接、铆合、铆接、螺栓紧固等机械接合以及由粘接剂等实现的粘接。
168.盖板纵壁512从盖板主体511延伸。盖板主体511与盖板纵壁512的另一端连续,第1凸缘513与盖板纵壁512的一端连续。第1凸缘513与第1半部502的第2凸缘523接合。
169.在第1半部502中,第1纵壁522从第1主体521延伸。第1主体521与第1纵壁522的另一端连续,第2凸缘523与第1纵壁522的一端连续。第1凸缘513与第2凸缘523在高度方向z上相对地配置。
170.在车身600设有包括第1凸缘513、第2凸缘523以及第3凸缘533在内的接合构造570。接合构造570是为了将盖板501与骨架构件504接合而设置的。
171.接合构造570具有:第1凸缘513;第2凸缘523:盖板空隙形成部571、盖板接合部572以及盖板接触部573,它们利用上述凸缘513、523而形成;第3凸缘533;以及半部接合部575,
其利用第2凸缘523和第3凸缘533而形成。
172.第1凸缘513具有盖板弯曲部540、盖板侧空隙形成部541、盖板侧接合部542、盖板侧接触部543以及盖板边缘部544。
173.盖板弯曲部540从长度方向x观察时形成为弯曲的形状,并且形成为朝向第1半部502成为凸起的圆弧状。盖板弯曲部540以随着从盖板接触部573向另一端侧远离而使与第2凸缘523之间的距离增大的方式向高度方向z的另一侧延伸。盖板弯曲部540的另一端与盖板纵壁512连续,盖板弯曲部540的一端借助盖板侧接触部543而与盖板侧空隙形成部541连续。
174.盖板侧空隙形成部541与第2凸缘523的后述的第1空隙形成部551协作而形成空隙574。由盖板侧空隙形成部541和第1空隙形成部551形成盖板空隙形成部571。盖板侧空隙形成部541从长度方向x观察时例如形成为大致u字形。盖板侧空隙形成部541的宽度方向y上的一端541a和另一端541b与第2凸缘523接触,另一方面,盖板侧空隙形成部541的中间部与第2凸缘523分离开。在作为该分离开的部分的盖板侧空隙形成部541的中间部与第2凸缘523的第1空隙形成部551之间形成空隙574。盖板侧空隙形成部541的一端541a借助盖板侧接合部542而与盖板边缘部544连续。
175.盖板边缘部544是盖板501的宽度方向y上的边缘部(端缘部分)。盖板边缘部544也是第1凸缘513的宽度方向y上的顶端部。盖板边缘部544的一端(顶端)是自由端。
176.第2凸缘523具有第1弯曲部550、第1空隙形成部551、第1接合部552、第1接触部553以及第1边缘554。
177.第1弯曲部550从长度方向x观察时形成为弯曲的形状,并且形成为朝向第2半部503成为凸起的圆弧状。第1弯曲部550以随着从盖板接触部573向另一端侧远离而使与第3凸缘533之间的距离增大的方式向高度方向z上的另一侧延伸。第1弯曲部550的另一端与第1纵壁522连续,第1弯曲部550的一端借助第1接触部553而与第1空隙形成部551连续。
178.第1空隙形成部551形成为平坦的形状。第1空隙形成部551的宽度方向y上的一端551a和另一端551b与盖板侧空隙形成部541接触,另一方面,第1空隙形成部551的中间部与第1凸缘513分离开。像前述那样,在盖板接合部572与盖板接触部573之间的位置,通过使第1凸缘513与第2凸缘523(盖板侧空隙形成部541与第1空隙形成部551)相互分离开,从而在该第1凸缘513与第2凸缘523之间形成空隙574。空隙574的宽度和高度根据凸缘513、523在盖板接触部573的彼此的目标摩擦压力等而适当设定。第1空隙形成部551的一端551a借助第1接合部552而与第1边缘554连续。
179.第1边缘554是第1半部502的宽度方向y上的边缘部分(端缘部分)。第1边缘554也是第2凸缘523的宽度方向y上的顶端部。第1边缘554的一端(顶端)是自由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边缘554沿着宽度方向y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盖板边缘部544与第1边缘部554之间形成有间隙。
180.通过使第1凸缘513与第2凸缘523(后述的第1凸缘原材料与第2凸缘原材料)在至少一者向另一者的所在侧被压变形的状态下相互接合而形成盖板接合部57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1凸缘513向第2凸缘523侧被压变形的状态下使该凸缘513、523相互接合而形成盖板接合部572。作为该情况下的接合,能够例示点焊。例如通过在长度方向x上间歇地实施点焊而形成盖板接合部572。此外,也可以通过在长度方向x的整个区域的范围使第1凸
缘513与第2凸缘523在相互压靠的状态下进行接合而形成盖板接合部572。
181.盖板接合部572具有形成于第1凸缘513的盖板侧接合部542和形成于第2凸缘523的第1接合部552。
182.在本实施方式中,盖板侧接合部542设于盖板侧空隙形成部541中的靠近盖板边缘部544的一端541a并且沿宽度方向y延伸。通过将作为第1凸缘513的原材料的第1凸缘原材料向作为第2凸缘523的原材料的第2凸缘原材料侧压变形而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形成盖板侧空隙形成部541,将盖板侧空隙形成部541的另一端541b(盖板侧接触部543)向第2凸缘523的第1接触部553侧推压。第1接合部552是第2凸缘523中的通过接合而与盖板侧接合部542接合在一起的部分,形成于第1空隙形成部551中的靠近第1边缘554的一端551a侧并且沿宽度方向y延伸。
183.通过在与盖板接合部572分离开的位置处使第1凸缘513与第2凸缘523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接触,从而形成盖板接触部573。
184.盖板接触部573具有形成于第1凸缘513的盖板侧接触部543和形成于第2凸缘523的第1接触部553。
185.在本实施方式中,盖板侧接触部543设于盖板侧空隙形成部541中的盖板弯曲部540侧的另一端541b并且沿宽度方向y延伸。也可以说盖板侧接触部543形成于盖板弯曲部540的一端。像前述那样,盖板侧接触部543向第2凸缘523的第1接触部553侧被压靠。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接触部553设于第1空隙形成部551中的第1弯曲部550侧的另一端551b侧并且沿宽度方向y延伸。也可以说第1接触部553设于第1弯曲部550的一端。第1接触部553是第2凸缘523中的与盖板侧接触部543压靠在一起的部分,通过与盖板侧接触部543摩擦从而将振动能量转换为热能而使其衰减。盖板侧接触部543与第1接触部553不借助粘接剂而是直接接触。该情况下的“直接”是指:构成第1凸缘513的钢板、形成于该钢板的表面的镀层、形成于该钢板的表面的涂装层以及形成于该镀层的表面的涂料层中的任一者与构成第2凸缘523的钢板、形成于该钢板的表面的涂装层、形成于该钢板的表面的镀层以及形成于该镀层的表面的涂料层中的任一者相互接触。另外,盖板部件对给操纵稳定性带来影响的车身刚度几乎没有帮助,能够忽略上述接触所引起的车身的构造滞后,因此上述的接合凸缘处的接触不会使操纵稳定性、驾驶员的感官评价恶化。
186.接着,对骨架构件504的更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
187.在骨架构件504中,第1半部502构成骨架构件504的高度方向z上的另一侧部分,第2半部503构成骨架构件504的高度方向z上的一侧部分。
188.像前述那样,骨架构件504承受汽车的自重和来自悬架的载荷。因此,第1半部502和第2半部503优选为由钢板形成。在第1半部502和第2半部503由钢板形成的情况下,通过对钢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将第1半部502和第2半部503分别形成为薄板状。该钢板优选为高强度钢板,该钢板的拉伸强度优选为440mpa以上。该钢板更优选为超高强度钢板,该情况下的拉伸强度优选为590mpa以上,更优选为780mpa以上。
189.第1半部502通过与第2半部503协作从而在沿长度方向x观察时形成闭合截面(在图12和图13中图示了闭合截面中的局部)。该闭合截面在沿长度方向x观察时可以形成为u字形,也可以形成为梯形或矩形等形状。另外,该闭合截面可以像本实施方式这样形成于长度方向x上的全部,也可以形成于骨架构件504的长度方向x上的局部。根据像这样的结构,
骨架构件504是中空构件。
190.第2半部503的第2主体531例如是平板状的部分并且沿着宽度方向y延伸。第2纵壁532从第2主体531延伸。第2主体531与第2纵壁532的另一端连续,第3凸缘533与第2纵壁532的一端连续。
191.第3凸缘533与第2凸缘523在高度方向z上相对地配置。第2凸缘523和第3凸缘533通过在与盖板接合部572在高度方向z(盖板501的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位置相互接合,从而形成半部接合部575。即,通过在第1凸缘513、第2凸缘523以及第3凸缘533叠合的部位形成盖板接合部572和半部接合部575,从而将盖板接合部572与半部接合部575在盖板501的厚度方向上重叠地配置。像这样,在骨架构件504中设有半部接合部575。
192.半部接合部575的接合方法与上述的接合方法相同。半部接合部575具有形成于第2凸缘523的第1半部接合部561和形成于第3凸缘533的第2半部接合部562。第2半部接合部562形成于第3凸缘533中的向第2凸缘523侧凹陷的部位。在半部接合部575的宽度方向y上的两侧,通过将第2凸缘523与第3凸缘533分离开地配置从而形成有凸缘空隙580、580。
193.第2凸缘523和第3凸缘533利用半部接合部575而牢固地固定。该半部接合部575在向骨架构件504输入起振力时也限制第2凸缘523与第3凸缘533的相对移动(相对滑动)。另外,第2凸缘523与第3凸缘533在接合的半部接合部575以外的范围不接触。因此,在对给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带来影响的车身刚度有较大帮助的车身骨架(骨架构件504)中,通过在半部接合部575处进行接合来确保刚度,并且能抑制在接合凸缘523、533处产生摩擦,因此能够抑制构造滞后。
194.包括具有上述的结构的接合构造570的车身600会因来自引擎的振动、来自悬架的振动、在车辆表面的空气的压力变动的作用下产生的振动而被输入起振力。该起振力会在车身600的骨架构件504中传输并且向接合构造570传递。在接合构造570中,盖板接触部573的盖板侧接触部543与第1接触部553在该起振力的作用下相互滑动,使振动衰减。即,通过使盖板侧接触部543相对于第1接触部553滑动,从而使上述的起振力作为热能被消耗而衰减。其结果为,能够抑制振动音(盖板振动音)。像这样,利用由接合的凸缘513、523的板间摩擦实现的振动能量衰减效果,即使在使盖板501和骨架构件504的板厚较薄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车身振动并且能够抑制汽车产生的噪音。
195.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骨架构件504中,利用半部接合部575限制第2凸缘523与第3凸缘533的相对位移。由此,即使上述的起振力作用于骨架构件504,也能够抑制骨架构件504的第1半部502与第2半部503的相对位移。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骨架构件504的刚度。其结果为,能够抑制车身600(骨架构件504)的构造滞后。其中,构造滞后是指在承受周期性的载荷而变形或移位的机械构造体中常见的、在载荷与位移的关系中加载与卸载描绘出不同的路径的现象。例如,在汽车从直行状态转弯并且再次返回直行状态时,如果方向盘的转向角度与车身600的行为的关系在直行

转弯时与转弯

直行时之间的差较小,则可以说构造滞后较小。若构造滞后较小,则能够进一步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驾驶员的感官评价。像这样,在骨架构件504的第1半部502与第2半部503的接合部分(半部接合部575)处,通过提高该半部502、503彼此的结合力,从而能抑制由上述的起振力引起的相对位移并且抑制构造滞后,另一方面,在盖板501与骨架构件504的接合部分处,通过设置盖板接触部573,从而能够利用盖板接触部573使车身600的振动衰减。其结果为,能够兼顾汽车的操纵稳定
性和驾驶员的感官评价与无噪音。
19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弯曲部540、550的一端设有盖板接触部573。在该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在凸缘513、523彼此的接触力特别高的部位即弯曲部540、550的一端设有接触部543、553,从而能够使由盖板侧接触部543与第1接触部553的摩擦滑动实现的能量衰减量进一步增多。
197.以上是车身600的概略结构。接着,对车身600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198.图14是用于说明将车身600的第1凸缘513与第2凸缘523接合的工序的示意图。参照图13和图14,在将第1凸缘513与第2凸缘523接合时,首先,准备图14所示的第1凸缘原材料601、第2凸缘原材料602以及第3凸缘原材料603。第1凸缘原材料601是第1凸缘513的原材料,第2凸缘原材料602是第2凸缘523的原材料,第3凸缘原材料603是第3凸缘533的原材料。
199.第1凸缘原材料601除了第1凸缘513中的从盖板侧空隙形成部541的中间部起位于宽度方向y的一端侧的部分形成为平板状这一点以外,形成为与盖板501大致相同的形状。即,第1凸缘原材料601具有盖板主体511、盖板纵壁512以及第1凸缘预定部611。第1凸缘预定部611具有盖板弯曲部540、盖板侧接触部543、盖板侧空隙形成部541的另一端541b以及从盖板侧空隙形成部541的中间部向宽度方向y的一端侧延伸的盖板平板部612。并且,由盖板侧空隙形成部541的另一端541b和盖板平板部612形成盖板凹部613。在使第1凸缘原材料601与第2凸缘原材料602抵接时,该盖板凹部613成为第1凸缘原材料601与第2凸缘原材料602分离开的部分。
200.第2凸缘原材料602和第3凸缘原材料603形成为与对应的第1半部502和第2半部503相同的形状。在使第1凸缘原材料601的盖板侧接触部543与第2凸缘原材料602的第1接触部553抵接时,第2凸缘原材料602的第2凸缘523的局部成为第2凸缘原材料602与第3凸缘原材料603分离开的部分。
201.在准备了第1凸缘原材料601、第2凸缘原材料602以及第3凸缘原材料603之后,使该第1凸缘原材料601的盖板侧接触部543与第2凸缘原材料602的第1接触部553相对。而且,使第2凸缘原材料602的第2凸缘523与第3凸缘原材料603的第3凸缘533相对。
202.然后,通过在配置有盖板凹部613的部位处使第1凸缘原材料601与第2凸缘原材料602相互对接,从而使盖板凹部613变形。具体来说,点焊焊枪90的夹具将第1凸缘原材料601、第2凸缘原材料602以及第3凸缘原材料603夹入。即,点焊焊枪90以使凹部613中的作为盖板接合部572的部位相互接触的方式将凸缘原材料601、602、603夹入。由此,使凸缘原材料601、602中的成为盖板接合部572的部分对接,利用点焊等将该对接的部分接合,从而形成盖板接合部572和半部接合部575。此时,在从盖板接合部572分离开的位置处的盖板接触部573处,由于盖板平板部612的变形,使盖板侧接触部543与第1接触部553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压靠在一起。
203.像这样,以在点焊前在成为盖板接合部572的部分的附近形成间隙(凹部613)的方式成形凸缘原材料601、602,利用点焊焊枪90夹着该凸缘原材料601、602并且强制性地使凸缘原材料601、602接触来进行接合。由此,盖板侧接触部543与第1接触部553会在作为盖板接合部572以外的部位的盖板接触部573处强力地接触。
204.通过上述的工序形成第1凸缘513并且形成第2凸缘523,并且使该第1凸缘513与第2凸缘523在盖板接合部572相互接合。另外,使第2凸缘523与第3凸缘533在半部接合部575
相互接合。此外,除了第1凸缘原材料601的盖板凹部613以外,也可以在第2凸缘原材料602中的与盖板凹部613在高度方向z上相对的部位形成第1凹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不设置盖板凹部613。不设置凹部的凸缘原材料的凸缘预定部形成为平坦。
205.像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用点焊焊枪90的夹具夹着凹部613和第2凸缘原材料602来进行接合的这样的简单作业,从而能够形成盖板接合部572和能够使振动能量衰减的盖板接触部573。
20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1凸缘513、第2凸缘523以及所述第3凸缘533叠合的部位形成盖板接合部572和半部接合部575,从而将盖板接合部572与半部接合部575在盖板501的厚度方向上重叠地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第1凸缘原材料601的盖板凹部613、第2凸缘原材料602的第2凸缘523以及第3凸缘原材料603的第3凸缘533叠合地被点焊焊枪90夹着。因此,能够一并进行第1凸缘513与第2凸缘523的接合作业和第2凸缘523与第3凸缘533的接合作业。
207.此外,在上述的方式中,以盖板接触部573设于弯曲部540、550的一端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像这样。此外,以下主要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在图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有时会省略详细的说明。
208.图15的(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x观察到的状态。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沿着从宽度方向y的另一端向一端的方向依次排列有弯曲部540、550、盖板接触部573、盖板空隙形成部571、盖板接合部572。然而,也可以不像这样。在图15的(a)所示的第1变形例中,沿着从宽度方向y的另一端向一端的方向依次配置有弯曲部540、550、盖板接合部572、盖板空隙形成部571、盖板接触部573。在该第1变形例中,盖板接触部573配置于凸缘513a、523a的边缘部544、554。盖板接触部573的宽度方向y上的长度根据盖板侧接触部543与第1接触部553之间的目标摩擦阻力的压力等而适当设定。另外,在盖板接触部573与弯曲部540、550之间配置有盖板接合部572。
209.在该第1变形例中,在将第1凸缘513a与第2凸缘523a接合时,如图15的(b)所示,准备第1凸缘原材料601a、第2凸缘原材料602a以及第3凸缘原材料603a。第1凸缘原材料601a除了从盖板侧接触部543的另一端延伸的部分的局部在以从第2凸缘原材料602a远离的方式倾斜之后平坦地延伸到盖板弯曲部540这一点以外,具有与盖板501a相同的形状。第2凸缘原材料602a和第3凸缘原材料603a形成为与对应的第1半部502a和第2半部503a相同的形状。然后,使第1凸缘原材料601a与第2凸缘原材料602a的接触部543、553接触,并且使第2凸缘原材料602a的第1半部接合部561与第3凸缘原材料603a的第2半部接合部562接触。在该状态下,利用点焊焊枪90的夹具夹着形成盖板接合部572的部位。由此,形成盖板接合部572和半部接合部575。
210.图16的(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x观察到的图。图16的(b)是用于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中将第1凸缘513与第2凸缘523接合的工序的示意性的图。在第2变形例中,针对第2半部503b而言,第2半部接合部562以外的一端侧部分形成为平板状。除此以外的方面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
211.图17的(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x观察到的图。图17的(b)是用于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中将第1凸缘513与第2凸缘523接合
的工序的示意性的图。在第3变形例中,第1半部502c的一端侧部分的整体使用平坦的板而形成。除此以外的方面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
212.图18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x观察到的图。在第4变形例中,第2半部503d的第3凸缘533d整体形成为平板状。除此以外的方面与第2实施方式相同。
213.图19的(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x观察到的图。图19的(b)是用于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中将第1凸缘513e与第2凸缘523e接合的工序的示意性的图。在第5变形例中,设有一对盖板接触部573。在该第5变形例中,从宽度方向y的另一端向一端依次排列有一个盖板接触部573、一个盖板空隙形成部571、盖板接合部572、盖板空隙形成部571以及另一个盖板接触部573。第1凸缘513e中的宽度方向y上的中间部形成为朝向形成于第2凸缘523e的凹陷部成为凸起的形状,在该部分形成有盖板侧接合部542。在与盖板侧接合部542在高度方向z上并列的位置设有第1半部接合部561和第2半部接合部562。
214.在将第1凸缘513e与第2凸缘523e接合时,准备第1凸缘原材料601e、第2凸缘原材料602e以及第3凸缘原材料603e。第1凸缘原材料601e的成为第1凸缘513e的凸缘部分是平坦的。第2凸缘原材料602e和第3凸缘原材料603e是与对应的第1半部502e和第2半部503e相同的形状。然后,使第1凸缘原材料601e的凸缘部分与第2凸缘原材料602e的第2凸缘523e叠合,并且使第2凸缘523e与第3凸缘533e叠合。在该状态下,点焊焊枪90夹着形成盖板接合部572和半部接合部575的部位来进行接合作业。由此,如图19的(a)所示,将第1凸缘513e与第2凸缘523e接合。
215.图20的(a)是表示第2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x观察到的图。图20的(b)是用于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中将第1凸缘513e与第2凸缘523e接合的工序的示意性的图。在第6变形例中,第3凸缘533f的整体形成为平坦。除了这点以外与第5变形例相同。
216.<第3实施方式>
217.图21是表示本发明的第3实施方式的汽车车身800(以下也简称为“车身800”)的局部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图22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车身800的局部的剖视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x观察到的状态。
218.此外,在第3实施方式中,将图21所示的车身800的接合构造770的长度方向称为长度方向x。长度方向x将图22的纸面进深侧设为正方向。另外,将接合构造770的宽度方向称为宽度方向y。宽度方向y是图21和图22的左右方向,将纸面左方向设为正方向。另外,将与长度方向x和宽度方向y这两者正交的方向称为高度方向z。高度方向z将图21和图22的纸面上侧设为正方向。长度方向x、宽度方向y以及高度方向z可以分别与车身800的车长方向、车宽方向、车高方向一致,也可以不一致。以下,将宽度方向y的一侧称为“一端侧”,将另一侧称为“另一端侧”。
219.车身800具有盖板701和骨架构件704。
220.在本实施方式中,盖板701例如是车身800的外装构件,不是承受汽车的自重和来自悬架的外力的骨架构件。作为像这样的外装构件,能够例示出汽车的蒙皮、后侧围板、顶板、门板(门内板、门外板)、发动机罩(发动机罩内板、发动机罩外板)。此外,盖板701也可以
是上述例示的构件以外的外装构件。通过对薄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将盖板701形成为薄板状。
221.骨架构件704作为车身800的骨架构件而设置。作为像这样的骨架构件704,能够例示出前纵梁、a柱、b柱、c柱、下边梁、后纵梁。此外,骨架构件704只要是承受汽车800中的除该骨架构件704以外的部件的重量和来自悬架的载荷的构件即可,也可以是上述例示的构件以外的构件。
222.盖板701具有盖板主体711、盖板纵壁712以及第1凸缘713。
223.骨架构件704具有第1半部702和与该第1半部702组合的第2半部703。
224.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半部702具有帽形截面,并且具有第1主体721、一对第1纵壁722、724以及一对第2凸缘723、725。
225.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半部703具有帽形截面,并且具有第2主体731、一对第2纵壁732、734以及一对第3凸缘733、735。
226.构成盖板701的薄板例如是软钢板。作为构成盖板701、第1半部702以及第2半部703的材料,能够例示出钢、铝、镁以及包括纤维强化的材料在内的树脂制的板和管,盖板701、第1半部702以及第2半部703的材质、形状也可以不同。盖板701、第1半部702以及第2半部703均是既可以由单一材料形成也可以由复合材料形成。盖板701与第1半部702的接合方法以及第1半部702与第2半部703的接合方法分别包括点焊、激光焊接、电弧焊、缝焊等焊接、铆合、铆接、螺栓紧固等机械接合以及由粘接剂等实现的粘接。
227.盖板纵壁712从盖板主体711延伸。盖板主体711与盖板纵壁712的另一端连续,第1凸缘713与盖板纵壁712的一端连续。第1凸缘713与第1半部702的第2凸缘723接合。
228.在第1半部702中,一对第1纵壁722、724从第1主体721延伸。第1主体721与一个第1纵壁722的另一端连续,一个第2凸缘723与第1纵壁722的一端连续。第1主体721与另一个第1纵壁724的一端连续,另一个第2凸缘725与第1纵壁724的另一端连续。第1凸缘713与第2凸缘723在高度方向z上相对地配置。
229.在车身800设有包括第1凸缘713、第2凸缘723以及第3凸缘733在内的接合构造770。接合构造770是为了将盖板701与骨架构件704接合而设置的。
230.接合构造770具有:第1凸缘713;第2凸缘723;盖板空隙形成部771、盖板接合部772以及盖板接触部773,它们利用上述凸缘713、723而形成;第3凸缘733;以及一个半部接合部775,其利用第2凸缘723和第3凸缘733而形成。
231.第1凸缘713具有盖板弯曲部740、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盖板侧接合部742、盖板侧接触部743以及盖板边缘部744。
232.盖板弯曲部740从长度方向x观察时形成为弯曲的形状,并且形成为朝向第1半部702成为凸起的圆弧状。盖板弯曲部740以随着从盖板接触部773向另一端侧远离而使与第2凸缘723之间的距离增大的方式向高度方向z的一侧延伸。盖板弯曲部740的另一端与盖板纵壁712连续,盖板弯曲部740的一端借助盖板侧接触部743而与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连续。
233.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与第2凸缘723的后述的第1空隙形成部751协作而形成空隙774。由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和第1空隙形成部751形成盖板空隙形成部771。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从长度方向x观察时例如形成为大致u字形。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的宽度方向y上的一端741a和另一端741b与第2凸缘723接触,另一方面,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的中间部与
第2凸缘723分离开。在作为该分离开的部分的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的中间部与第2凸缘723的第1空隙形成部751之间形成空隙774。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的一端741a借助盖板侧接合部742而与盖板边缘部744连续。
234.盖板边缘部744是盖板701的宽度方向y上的边缘部(端缘部分)。盖板边缘部744也是第1凸缘713的宽度方向y上的顶端部。盖板边缘部744的一端(顶端)是自由端。
235.一个第2凸缘723具有第1弯曲部750、第1空隙形成部751、第1接合部752、第1接触部753以及第1边缘754。
236.第1弯曲部750从长度方向x观察时形成为弯曲的形状,并且形成为朝向盖板701成为凸起的圆弧状。第1弯曲部750以随着从盖板接触部773向另一端侧远离而使与第1凸缘713之间的距离增大的方式向高度方向z上的另一侧延伸。第1弯曲部750的另一端与第1纵壁722连续,第1弯曲部750的一端借助第1接触部753而与第1空隙形成部751连续。
237.第1空隙形成部751从长度方向x观察时例如形成为大致u字形。第1空隙形成部751的宽度方向y上的一端751a和另一端751b与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接触,另一方面,第1空隙形成部751的中间部与第1凸缘713分离开。像前述那样,在盖板接合部772与盖板接触部773之间的位置,通过使第1凸缘713与第2凸缘723(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与第1空隙形成部751)相互分离开,从而在该第1凸缘713与第2凸缘723之间形成空隙774。空隙774的宽度和高度根据凸缘713、723在盖板接触部773的彼此的目标摩擦压力等而适当设定。第1空隙形成部751的一端751a借助第1接合部752而与第1边缘754连续。
238.第1边缘754是第1半部702的宽度方向y上的边缘部分(端缘部分)。第1边缘754也是第2凸缘723的宽度方向y上的顶端部。第1边缘754的一端(顶端)是自由端。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边缘754沿着宽度方向y延伸。在本实施方式中,在盖板边缘部744与第1边缘部754之间形成有间隙。
239.通过使第1凸缘713与第2凸缘723(后述的第1凸缘原材料与第2凸缘原材料)在至少一者向另一者的所在侧被压变形的状态下相互接合而形成盖板接合部77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1凸缘713向第2凸缘723侧被压变形并且第2凸缘723向第1凸缘713侧被压变形的状态下使该凸缘713、723相互接合而形成盖板接合部772。作为该情况下的接合,能够例示点焊。例如通过在长度方向x上间歇地实施点焊而形成盖板接合部772。此外,也可以通过在长度方向x的整个区域的范围使第1凸缘713与第2凸缘723在相互压靠的状态下进行接合而形成盖板接合部772。
240.盖板接合部772具有形成于第1凸缘713的盖板侧接合部742和形成于第2凸缘723的第1接合部752。
241.在本实施方式中,盖板侧接合部742设于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中的靠近盖板边缘部744的一端741a并且沿宽度方向y延伸。通过将作为第1凸缘713的原材料的第1凸缘原材料向作为第2凸缘723的原材料的第2凸缘原材料侧压变形而使其发生塑性变形,从而形成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将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的另一端741b(盖板侧接触部743)向第2凸缘723的第1接触部753侧推压。第1接合部752是第2凸缘723中的通过接合而与盖板侧接合部742接合在一起的部分,形成于第1空隙形成部751中的靠近第1边缘754的一端751a并且沿宽度方向y延伸。通过将作为第2凸缘723的原材料的第2凸缘原材料向作为第1凸缘713的原材料的第1凸缘原材料侧压变形而使其变形,从而形成第1空隙形成部751,将第1空隙形
成部751的另一端751b(第1接触部753)向第1凸缘713的盖板侧接触部743侧推压。
242.通过在与盖板接合部772分离开的位置处使第1凸缘713与第2凸缘723以能够滑动的方式接触从而形成盖板接触部773。
243.盖板接触部773具有形成于第1凸缘713的盖板侧接触部743和形成于第2凸缘723的第1接触部753。
244.在本实施方式中,盖板侧接触部743设于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中的盖板弯曲部740侧的另一端741b并且沿宽度方向y延伸。也可以说盖板侧接触部743形成于盖板弯曲部740的一端。像前述那样,盖板侧接触部743向第2凸缘723的第1接触部753侧被压靠。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接触部753设于第1空隙形成部751中的第1弯曲部750侧的另一端751b侧并且沿宽度方向y延伸。也可以说第1接触部753设于第1弯曲部750的一端。第1接触部753是第2凸缘723中的与盖板侧接触部743压靠在一起的部分,通过与盖板侧接触部743摩擦从而将振动能量转换为热能而使其衰减。盖板侧接触部743与第1接触部753不借助粘接剂而是直接接触。该情况下的“直接”是指:构成第1凸缘713的钢板、形成于该钢板的表面的镀层、形成于该钢板的表面的涂装层以及形成于该镀层的表面的涂料层中的任一者与构成第2凸缘723的钢板、形成于该钢板的表面的涂装层、形成于该钢板的表面的镀层以及形成于该镀层的表面的涂料层中的任一者相互接触。另外,盖板部件对给操纵稳定性带来影响的车身刚度几乎没有帮助,能够忽略上述接触所引起的车身的构造滞后,因此上述的接合凸缘处的接触不会使操纵稳定性、驾驶员的感官评价恶化。
245.接着,对骨架构件704的更详细的结构进行说明。
246.在骨架构件704中,第1半部702构成骨架构件704的高度方向z上的一侧部分,第2半部703构成骨架构件704的高度方向z上的另一侧部分。
247.像前述那样,骨架构件704承受汽车的自重和来自悬架的载荷。因此,第1半部702和第2半部703优选为由钢板形成。在第1半部702和第2半部703由钢板形成的情况下,通过对钢板进行冲压加工而将第1半部702和第2半部703分别形成为薄板状。该钢板优选为高强度钢板,该钢板的拉伸强度优选为440mpa以上。该钢板更优选为超高强度钢板,该情况下的拉伸强度优选为590mpa以上,更优选为780mpa以上。
248.第1半部702通过与第2半部703协作从而在沿长度方向x观察时形成闭合截面。在本实施方式中,该闭合截面在沿长度方向x观察时形成为u字形,但也可以形成为梯形或矩形等形状。另外,该闭合截面可以像本实施方式那样形成于长度方向x上的全部,也可以形成于骨架构件704的长度方向x上的局部。根据像这样的结构,骨架构件704是中空构件。
249.第2半部703的第2主体731例如是平板状的部分并且沿着宽度方向y延伸。一对第2纵壁732、734从第2主体731延伸。第2主体731与一个第2纵壁732的另一端连续,一个第3凸缘733与一个第2纵壁732的一端连续。第2主体731与另一个第2纵壁734的一端连续,另一个第3凸缘735与另一个第2纵壁734的另一端连续。
250.一对第3凸缘733、735与一对第2凸缘723、725在高度方向z上相对地配置。一个第2凸缘723和一个第3凸缘733通过在与盖板接合部772在高度方向z(盖板701的厚度方向)上重叠的位置相互接合,从而形成一个半部接合部775。即,通过在第1凸缘713、一个第2凸缘723以及一个第3凸缘733叠合的部位形成盖板接合部772和一个半部接合部775,从而将盖板接合部772与半部接合部775在盖板701的厚度方向上重叠地配置。另外,另一个第2凸缘
725与另一个第3凸缘735通过相互接合从而形成另一个半部接合部776。像这样,在骨架构件704中设有一对半部接合部775、776。
251.一对半部接合部775、776各自的接合方法与上述的接合方法相同。一个半部接合部775具有形成于一个第2凸缘723的一个第1半部接合部761和形成于一个第3凸缘733的一个第2半部接合部762。另一个半部接合部776具有形成于另一个第2凸缘725的另一个第1半部接合部763和形成于另一个第3凸缘735的另一个第2半部接合部764。
252.一对第2凸缘723、725和一对第3凸缘733、735利用一对半部接合部775、776而牢固地固定。该一对半部接合部775、776在向骨架构件704输入起振力时也限制一对第2凸缘723、725与一对第3凸缘733、735的相对移动(相对滑动)。另外,第2凸缘723、725与第3凸缘733、735在接合的半部接合部775、776以外的范围实质上不接触。因此,在对给车辆的操纵稳定性带来影响的车身刚度有较大帮助的车身骨架(骨架构件704)中,通过在半部接合部775、776处进行接合来确保刚度,并且能尽可能地抑制在接合凸缘723、733和725、735处产生摩擦滑动,因此能够抑制构造滞后。
253.包括具有上述的结构的接合构造770的车身800会因来自引擎的振动、来自悬架的振动、在车辆表面的空气的压力变动的作用下产生的振动而被输入起振力。该起振力会在车身800的骨架构件704中传输并且向接合构造770传递。在接合构造770中,盖板接触部773的盖板侧接触部743与第1接触部753在该起振力的作用下相互滑动,使振动衰减。即,通过使盖板侧接触部743相对于第1接触部753滑动,从而使上述的起振力作为热能被消耗而衰减。其结果为,能够抑制振动音(盖板振动音)。像这样,利用由接合的凸缘713、723的板间摩擦实现的振动能量衰减效果,即使在使盖板701和骨架构件704的板厚较薄的情况下,也能够抑制车身振动并且能够抑制汽车产生的噪音。
254.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在骨架构件704中,利用一对半部接合部775、776限制一对第2凸缘723、725与一对第3凸缘733、735的相对位移。由此,即使上述的起振力作用于骨架构件704,也能够抑制骨架构件704的第1半部702与第2半部703的相对位移。因此,能够进一步提高骨架构件704的刚度。其结果为,能够抑制车身800(骨架构件704)的构造滞后。其中,构造滞后是指在承受周期性的载荷而变形或移位的机械构造体中常见的、在载荷与位移的关系中加载与卸载描绘出不同的路径的现象。例如,在汽车从直行状态转弯并且再次返回直行状态时,如果方向盘的转向角度与车身800的行为的关系在直行

转弯时与转弯

直行时之间的差较小,则可以说构造滞后较小。若构造滞后较小,则能够进一步提高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驾驶员的感官评价。像这样,在骨架构件704的第1半部702与第2半部703的接合部分(半部接合部775、776)处,通过提高该半部702、703彼此的结合力,从而能抑制由上述的起振力引起的相对位移并且抑制构造滞后,另一方面,在盖板701与骨架构件704的接合部分处,通过设置盖板接触部773,从而能够利用盖板接触部773使车身800的振动衰减。其结果为,能够兼顾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和驾驶员的感官评价与无噪音。
255.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弯曲部740、750的一端设有盖板接触部773。在该结构的情况下,通过在凸缘713、723彼此的接触力特别高的部位即弯曲部740、750的一端设有接触部745、755,从而能够使由盖板侧接触部743与第1接触部753的摩擦滑动实现的能量衰减量进一步增多。
256.以上是车身800的概略结构。接着,对车身800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257.图23的(a)和图23的(b)是用于说明在第2实施方式中将车身800的第1凸缘713与第2凸缘723接合的工序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在将第1凸缘713与第2凸缘723接合时,首先,准备如图23的(a)所示的第1凸缘原材料801、第2凸缘原材料802以及第3凸缘原材料803。第1凸缘原材料801是第1凸缘713的原材料,第2凸缘原材料802是第2凸缘723的原材料,第3凸缘原材料803是第3凸缘733的原材料。
258.第1凸缘原材料801除了第1凸缘713中的从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的中间部起位于宽度方向y的一端侧的部分形成为平板状这一点以外,形成为与盖板701大致相同的形状。即,第1凸缘原材料801具有盖板主体711、盖板纵壁712以及第1凸缘预定部811。第1凸缘预定部811具有盖板弯曲部740、盖板侧接触部743、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的另一端741b以及从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的中间部向宽度方向y的一端侧延伸的盖板平板部812。并且,由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的另一端741b和盖板平板部812形成盖板凹部813。在使第1凸缘原材料801与第2凸缘原材料802抵接时,该盖板凹部813成为第1凸缘原材料801与第2凸缘原材料802分离开的部分。
259.同样地,第2凸缘原材料802除了第2凸缘723中的从第1空隙形成部751的中间部起位于宽度方向y的一端侧的部分形成为平板状这一点以外,形成为与第1半部702相同的形状。即,第2凸缘原材料802具有第1主体721、一对第1纵壁722、724(第1纵壁724在图23的(a)、图23的(b)中未图示)、第2凸缘预定部821以及另一个第2凸缘725。第2凸缘预定部821具有第1弯曲部750、第1接触部753、第1空隙形成部751的另一端751b以及从第1空隙形成部751的中间部向宽度方向y的一端侧延伸的第1平板部822。并且,由第1空隙形成部751的另一端751b和第1平板部822形成第1凹部823。在使第1凸缘原材料801的盖板侧接触部743与第2凸缘原材料802的第1接触部753抵接时,该第1凹部823成为第1凸缘原材料801与第2凸缘原材料802分离开的部分。
260.第3凸缘原材料803具有与第3凸缘733相同的形状。即,第3凸缘原材料803具有第2主体731、一对第2纵壁732、734以及一对第3凸缘733、735。此外,在图23的(a)和图23的(b)中,省略了第2主体731与第2纵壁734的图示。
261.在准备了第1凸缘原材料801、第2凸缘原材料802以及第3凸缘原材料803之后,使该第1凸缘原材料801的盖板侧接触部743与第2凸缘原材料802的第1接触部753相对。此时,平板部812、822彼此平行,或者以彼此的间隙随着朝向对应的边缘部744、754侧去而变宽的方式相互不平行地配置。并且,使第2凸缘原材料802的平板部822与第3凸缘原材料803的一个第3凸缘733相对,并且使第2凸缘原材料802的另一个第2凸缘725与第3凸缘原材料803的第3凸缘735相对。
262.然后,通过在配置有凹部813、823的部位处使第1凸缘原材料801与第2凸缘原材料802相互对接,从而使凹部813、823如图23的(b)所示地变形。具体来说,点焊焊枪790的夹具将第1凸缘原材料801、第2凸缘原材料802以及第3凸缘原材料803夹入。即,点焊焊枪790以使凹部813、823中的作为盖板接合部772的部位相互接触的方式将凸缘原材料801、802、803夹入。由此,使凸缘原材料801、802中的成为盖板接合部772的部分对接,利用点焊等将该对接的部分接合,从而形成盖板接合部772和半部接合部775。此时,在从盖板接合部772分离开的位置处的盖板接触部773处,由于平板部812、822的变形,使盖板侧接触部743与第1接触部753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压靠在一起。
263.像这样,以在点焊前在成为盖板接合部772的部分的附近形成间隙(凹部813、823)的方式成形凸缘原材料801、802,利用点焊焊枪790夹着该凸缘原材料801、802并且强制性地使凸缘原材料801、802接触来进行接合。由此,盖板侧接触部743与第1接触部753会在作为盖板接合部772以外的部位的盖板接触部773处强力地接触。
264.通过上述的工序形成第1凸缘713并且形成第2凸缘723,并且使该第1凸缘713与第2凸缘723在盖板接合部772相互接合。另外,使第2凸缘723与第3凸缘733在半部接合部775相互接合,并且使凸缘725、735在半部接合部776相互接合。此外,也可以不具有凸缘原材料801的凹部813和凸缘原材料802的凹部823中的任一者。不设置凹部的凸缘原材料的凸缘预定部形成为平坦。
265.像以上说明的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通过用点焊焊枪790的夹具夹着凹部813、823来进行接合的这样的简单作业,从而能够形成盖板接合部772和能够使振动能量衰减的盖板接触部773。
266.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1凸缘713、第2凸缘723以及第3凸缘733叠合的部位形成盖板接合部772和半部接合部775,从而将盖板接合部772与半部接合部775在盖板701的厚度方向上重叠地配置。根据该结构,能够使第1凸缘原材料801的盖板凹部813、第2凸缘原材料802的第1凹部823以及第3凸缘原材料803的第3凸缘733叠合地被点焊焊枪790夹着。因此,能够一并进行第1凸缘713与第2凸缘723的接合作业和第2凸缘723与第3凸缘733的接合作业。
267.此外,在上述的方式中,以盖板接触部773设于弯曲部740、750的一端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像这样。此外,以下主要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同的结构进行说明,对与上述的实施方式相同的结构在图上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且有时会省略详细的说明。
268.图24的(a)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第1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x观察到的截面。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以在第1半部702形成有弯曲部(第2弯曲部752)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像这样。如图24的(a)所示,也可以代替第1半部702而设有不设置弯曲部的第1半部702a。第1半部702a的第2凸缘723a例如形成为平板状。另外,在上述的第2实施方式中,第2凸缘723的第2间隙形成部752在从长度方向x观察时形成为u字形。另一方面,在第1变形例的接合构造770a中,第1半部702a的第2凸缘723a的第2间隙形成部752形成为沿着宽度方向y笔直地延伸的平板状。
269.图24的(b)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第2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x观察到的截面。在上述第1变形例中,在第2凸缘723a未设置弯曲部。另一方面,在本第2变形例的接合构造770b中,在第2凸缘723b设有第1弯曲部750和第1纵壁722。
270.图25的(a)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第3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x观察到的截面。在第2变形例中,以在盖板701设有盖板弯曲部740和盖板纵壁712的方式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像这样。如图25的(a)所示,也可以代替盖板701而设有不设置弯曲部和纵壁的盖板701c。在该接合构造770c中,盖板701c的盖板主体711与盖板侧接触部743直接连续。
271.图25的(b)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x观察到的截面。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沿着从宽度方向y的另一端向一端的方向依次排列有弯曲部
740、750、盖板接触部773、盖板空隙形成部771、盖板接合部772。然而,也可以不像这样。在图25的(b)所示的第4变形例的接合构造770d中,沿着从宽度方向y的另一端向一端的方向依次配置有弯曲部740、750、盖板接合部772、盖板空隙形成部771、盖板接触部773。在该第4变形例中,盖板接触部773配置于凸缘713d、723d的边缘部744、754。盖板接触部773的宽度方向y上的长度根据盖板侧接触部743与第1接触部753之间的目标摩擦阻力的压力等而适当设定。另外,在盖板接触部773与弯曲部740、750之间配置有盖板接合部772。
272.以上是第3实施方式的第4变形例的概略结构。接着,对该第4变形例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273.图26的(a)和图26的(b)是用于说明将第1凸缘713d与第2凸缘723d接合的工序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在将第1凸缘713d与第2凸缘723d接合时,首先,准备如图26的(a)所示的第1凸缘原材料801d、第2凸缘原材料802d以及第3凸缘原材料803。
274.第1凸缘原材料801d是第1凸缘713d的原材料,第2凸缘原材料802d是第2凸缘723d的原材料。第1凸缘原材料801d除了第1凸缘713d中的从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的中间部到盖板弯曲部740的部分形成为平板状这一点以外,形成为与盖板701d相同的形状。即,第1凸缘原材料801d具有盖板主体711、盖板纵壁712以及第1凸缘预定部811d。第1凸缘预定部811d具有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的一端741a、形成于该一端741a(盖板边缘部744)的盖板侧接触部743、从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的中间部向宽度方向y的另一端侧延伸的盖板平板部812d、以及盖板弯曲部740。并且,由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的一端741a和盖板平板部812d形成盖板凹部813d。在使第1凸缘原材料801d与第2凸缘原材料802d抵接时,该盖板凹部813d成为第1凸缘原材料801d与第2凸缘原材料802d分离开的部分。
275.同样地,第2凸缘原材料802d除了第2凸缘723d中的从第1空隙形成部751的中间部到第1弯曲部750的部分形成为平板状这一点以外,形成为与第1半部702d相同的形状。即,第2凸缘原材料802d具有第1主体721、一对第1纵壁722、724、第2凸缘预定部821d以及另一个第2凸缘725(在图26的(a)和图26的(b)中省略第1纵壁724的图示)。第2凸缘预定部821d具有第1空隙形成部751的一端751a、形成于该一端751a(第2边缘部754)的第1接触部753、从第1空隙形成部751的中间部向宽度方向y的另一端侧延伸的第1平板部822d、以及第1弯曲部750。并且,由第1空隙形成部751的一端751a和第1平板部822d形成第1凹部823d。在使第1凸缘原材料801d与第2凸缘原材料802d抵接时,该第1凹部823d成为第1凸缘原材料801d与第2凸缘原材料802d分离开的部分。
276.在准备了第1凸缘原材料801d、第2凸缘原材料802d以及第3凸缘原材料803之后,使该第1凸缘原材料801d的盖板侧接触部743与第2凸缘原材料802d的第1接触部753相对。此时,平板部812d、822d彼此平行,或者以彼此的间隙随着朝向对应的边缘部744、754侧去而变窄的方式相互不平行,或者以在边缘部744、754的附近形成弯曲部的状态配置。并且,使第2凸缘原材料802d的平板部822d与第3凸缘原材料803的一个第3凸缘733相对,并且使第2凸缘原材料802d的另一个第2凸缘725与第3凸缘原材料803的第3凸缘735相对。
277.然后,通过在配置有凹部813d、823d的部位处使第1凸缘原材料801d与第2凸缘原材料802d相互对接,从而使凹部813d、823d如图26的(b)所示地变形。具体来说,点焊焊枪790的夹具以使作为盖板接合部772的部位相互接触的方式将凸缘原材料801d、802d、803夹入。由此,使凸缘原材料801d、802d中的成为盖板接合部772的部分对接,并且对该对接的部
分进行点焊,从而形成盖板接合部772和一个半部接合部775。此时,在从盖板接合部772分离开的位置处的盖板接触部773处,第1凸缘原材料801d与第2凸缘原材料802d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彼此按压。
278.像这样,以在点焊前在成为盖板接合部772的部分的附近形成间隙(凹部813d、823d的间隙)的方式成形凸缘原材料801d、802d,利用点焊焊枪790夹着凸缘原材料801d、802d并且强制性地使凸缘原材料801d、802d接触来进行接合。由此,盖板侧接触部743与第1接触部753会在盖板接合部772以外的部位处强力地接触。
279.通过上述的工序形成第1凸缘713d并且形成第2凸缘723d,并且使该第1凸缘713d与第2凸缘723d在盖板接合部772相互接合。另外,使第2凸缘725与第3凸缘735在半部接合部775、776相互接合。此外,也可以不具有凸缘原材料801d的凹部813d和凸缘原材料802d的凹部823d中的任一者。不设置凹部的凸缘原材料的凸缘预定部形成为平坦。
280.图27的(a)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第5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x观察到的截面。在上述的第4变形例中,以在第1半部702d形成有弯曲部(第1弯曲部750)的结构为例进行了说明,但也可以不像这样。如图27的(a)所示,也可以代替第1半部702d而在接合构造770e中设有不设置弯曲部的平板状的第1半部702e。
281.图27的(b)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第6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x观察到的截面。在上述的第5变形例中,第1半部702e是不形成弯曲部和纵壁的平坦的构件。另一方面,在第6变形例的接合构造770f的第1半部702f设有第1弯曲部750和第1纵壁722。
282.图28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第7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长度方向x观察到的截面。在上述的第6变形例中,盖板701d具有盖板弯曲部740和盖板纵壁712。另一方面,在第7变形例的接合构造770g的盖板701g中不设置弯曲部和纵壁。在盖板701g中,在盖板侧接合部742的另一端侧形成有随着沿宽度方向y向另一端侧前进而向高度方向z上的一侧稍微上升的倾斜部,并且盖板主体711与该倾斜部的另一端连续。
283.图29是表示第3实施方式的第8变形例的图,并且表示从宽度方向y观察到的截面。图30是用于说明将第1凸缘713h与第2凸缘723h接合的工序的示意性的立体图。参照图29和图30,在第3实施方式的第8变形例中,代替接合构造770而设有接合构造770h。在第1凸缘713h和第2凸缘723h设置多个相互对称形状的压花形状部并使该压花形状部的间隙变窄而进行接合,从而形成接合构造770h。此外,图29所示的盖板701h、第1半部702h以及第2半部703h和图30所示的第1凸缘原材料801h、第2凸缘原材料802h以及第3凸缘原材料803h除了第1凸缘713h侧的构造(图30的左侧的构造)以外具有彼此相同的形状。
284.车身800h具有盖板701h和骨架构件704h。
285.盖板701h具有盖板主体711、盖板纵壁712以及第1凸缘713h。
286.骨架构件704h具有第1半部702h和与该第1半部702h组合的第2半部703h。
287.在本变形例中,第1半部702h具有帽形截面,并且具有第1主体721、一对第1纵壁722、724以及一对第2凸缘723h、725。
288.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半部703h具有帽形截面,并且具有第2主体731、一对第2纵壁732、734以及一对第3凸缘733h、735。
289.接合构造770h具有:第1凸缘713h;第2凸缘723h;盖板接合部772,其利用该凸缘713h、723h而形成;一对盖板空隙形成部771、771,它们利用第1凸缘713h和第2凸缘723h而
形成并且在长度方向x上夹着盖板接合部772地配置;盖板接触部773,其利用第1凸缘713h和第2凸缘723h而形成;第3凸缘733h;以及一个半部接合部775,其利用第2凸缘23h和第3凸缘33h而形成。
290.第1凸缘713h、第2凸缘723h以及第3凸缘733h以长度方向x为长度方向而延伸并且在高度方向z上相对地配置。在该第8变形例中,在长度方向x上,在两个盖板接合部772、772之间配置有盖板接触部773。另外,在长度方向x上的端部也配置有盖板接触部773。盖板纵壁712与第1凸缘713h的宽度方向y上的端部连续。同样地,一个第1纵壁722与第2凸缘723h的宽度方向y上的端部连续。
291.在本实施方式中,从长度方向x的另一端侧到一端侧,将盖板接触部773、一个盖板空隙形成部771、盖板接合部772以及另一个盖板空隙形成部771作为一组,配置有多个该组。根据该结构,在两个盖板接合部772、772之间配置有盖板接触部773。
292.第1凸缘713h具有盖板侧接触部743、一对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41以及配置于该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741之间的盖板侧接合部742。
293.第2凸缘723h具有第1接触部753、一对第1空隙形成部751、751以及配置于该第1空隙形成部751、751之间的第1接合部752。
294.通过使第1凸缘713h与第2凸缘723h在至少一者向另一者的所在侧被压变形的状态下相互接合而形成盖板接合部772。在本实施方式中,通过在第1凸缘713h向第2凸缘723h侧被压变形且第2凸缘723h向第1凸缘713h侧被压变形的状态下使该凸缘713h、723h相互接合从而形成盖板接合部772。
295.与实施方式的结构相同地,通过原材料的变形而形成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由此将盖板侧接触部743向第2凸缘723h侧推压。另外,通过原材料的变形而形成第1空隙形成部751,由此将第1接触部753向第2凸缘723h侧推压。根据这样的结构,盖板侧接触部743通过与第1接触部753摩擦而使振动能量转换为热能并衰减。
296.第3凸缘732h具有第3凸缘平坦部736和从第3凸缘平坦部736向与第2凸缘723h所在侧相反的那一侧(图29的下侧)突出的第3凸缘凸部737。
297.第3凸缘平坦部736与第3凸缘凸部737在长度方向x上交替地配置。第3凸缘凸部737与第2凸缘723h在高度方向z上分离开地配置。第3凸缘凸部737在沿宽度方向y观察时形成为帽形。在第3凸缘凸部737的基端设有第3凸缘平坦部736。
298.第3凸缘平坦部736沿着长度方向x平坦地延伸,并且具有第2半部接合部762。该第2半部接合部762与第2凸缘723h的第1接合部752在盖板701h的厚度方向上重叠地配置。并且,在第2凸缘723h中的与第2半部接合部762相对的部位(第1接合部752)设有第1半部接合部761。在长度方向x上,在一对盖板空隙形成部771之间配置有第2半部接合部762。
299.根据上述的结构,在沿长度方向x彼此相邻的两个半部接合部775、775之间的位置,第2凸缘723h与第3凸缘733h相互分离开。由此,在第2凸缘723h与第3凸缘733h之间形成有作为空隙的半部空隙778。
300.接着,对凸缘713h、723h、733h的接合方法(车身800h的制造方法)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301.图31的(a)和图31的(b)是用于说明在第3实施方式的第8变形例中将第1凸缘713h与第2凸缘723h接合的工序的示意性的剖视图。在将第1凸缘713h与第2凸缘723h接合时,首
先,准备如图30和图31的(a)所示的第1凸缘原材料801h、第2凸缘原材料802h以及第3凸缘原材料803h。第1凸缘原材料801h是第1凸缘713h的原材料,第2凸缘原材料802h是第2凸缘723h的原材料,第3凸缘原材料803h是第3凸缘733h的原材料,第3凸缘原材料803h是第3凸缘733h的原材料。
302.更具体地说明,第1凸缘原材料801h在除了第1凸缘713h中的形成有一对盖板侧空隙形成部741、741和盖板侧接合部742的部分整体相对于盖板侧接触部743凹陷以外的方面形成为与盖板701h相同的形状。即,第1凸缘原材料801h具有盖板侧接触部743和盖板凹部813h。盖板侧接触部743与盖板凹部813h在长度方向x上交替地配置。在使第1凸缘原材料801h与第2凸缘原材料802h抵接时,该盖板凹部813h成为第1凸缘原材料801h与第2凸缘原材料802h分离开的部分。
303.同样地,第2凸缘原材料802h在除了第2凸缘723h中的形成有一对第1空隙形成部751、751和第1接合部752的部分整体相对于第1接触部753凹陷以外的方面形成为与第1半部702h相同的形状。即,第2凸缘原材料802h具有第1接触部753和第1凹部823h。第1接触部753与第1凹部823h在长度方向x上交替地配置。在使第1凸缘原材料801h与第2凸缘原材料802h抵接时,该第1凹部823h成为第1凸缘原材料801h与第2凸缘原材料802h分离开的部分。
304.第3凸缘原材料803h除了第2半部接合部762、764与第1半部接合部761、763分离开这一点以外,具有与第3凸缘733h相同的形状。
305.在准备了第1凸缘原材料801h、第2凸缘原材料802h以及第3凸缘原材料803h之后,将该凸缘原材料801h、802h、803h在高度方向z上排列。
306.然后,在配置有凹部813h、823h的部位处使第1凸缘原材料801h与第2凸缘原材料802h相互对接。由此,如图31的(b)所示,使凹部813h、823h变形。具体来说,点焊接合焊枪790的夹具将第1凸缘原材料801h、第2凸缘原材料802h以及第3凸缘原材料803h夹入。此时,上述夹具以使凹部813h、823h中的作为盖板接合部772的部位相互接触的方式将凸缘原材料801h、802h夹入。由此,使凸缘原材料801h、802h中的成为盖板接合部772的部分对接,利用点焊等将该对接的部分接合,从而形成盖板接合部772和半部接合部775。此时,在从盖板接合部772分离开的位置处的盖板接触部773处,第1凸缘原材料801h与第2凸缘原材料802h以能够滑动的方式压靠在一起。
307.像这样,以在点焊接合前在成为盖板接合部772的部分形成间隙(凹部813h、823h)的方式成形凸缘原材料801h、802h,利用点焊接合焊枪790夹着凸缘原材料801h、802h并且强制性地使凸缘原材料801h、802h接触来进行接合。由此,盖板侧接触部743与第1接触部753会在盖板接合部772以外的部位(盖板接触部773)处强力地接触。
308.通过上述的工序形成第1凸缘713h并且形成第2凸缘723h,并且使该凸缘713h、723h在盖板接合部772相互接合。另外,使一个第2凸缘723h与一个第3凸缘733h在一个半部接合部775接合,使另一个第2凸缘725与另一个第3凸缘735在另一个半部接合部776接合。
309.此外,在上述的第8变形例中,既可以在宽度方向y上的整个区域形成盖板接合部772,也可以仅在局部形成盖板接合部772。在凸缘713h、723h的长度方向x上的局部形成盖板接合部772的情况下,在利用点焊接合焊枪790将第1凸缘原材料801h与第2凸缘原材料802h接合时,仅使凹部813h、823h的长度方向x上的局部变形和接合。
310.基于以上内容,根据第3实施方式的第8变形例,在两个半部接合部775、775之间,
在第2凸缘723h与第3凸缘733h之间形成有半部空隙778。根据该结构,在将第1半部702h与第2半部703h接合的半部接合部775处,能够在使第1半部接合部761与第2半部接合部762彼此更强力地接触的状态下将第2凸缘723h与第3凸缘733h接合。
311.此外,也可以对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两种以上的构造进行组合。
312.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以本发明应用于汽车的车身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不像这样。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铁道车辆的车身等其他车辆的车身。
313.此外,也可以对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的两种以上的构造进行组合。
314.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和变形例中,以本发明应用于汽车的车身的情况为例进行了说明。然而,也可以不像这样。本发明也可以应用于铁道车辆和建筑物的外装构件等汽车以外的构造体。
315.产业上的可利用性
316.本发明能够作为接合构造、接合构造的制造方法以及车身而广泛地应用。
317.附图标记说明
318.13、13d、13h、513、513a、513e、713、713d、713h、第1凸缘;23、23a、23b、23d、23h、523、523a、523e、723、723b、723d、723h、第2凸缘;30、30a、30b、30c、30d、30e、30f、30g、30h、570、770、770a、770b、770c、770d、770e、770f、770g、770h、接合构造;32、572、772、接合部;33、573、773、接触部;34、574、774、空隙;41、540、740、第1弯曲部(弯曲部);43、544、744、第1边缘部(第1凸缘的边缘部);61、61d、61h、601、601a、601e、801、801d、801h、第1凸缘原材料;62、62d、62h、602、602a、602e、802、802d、802h、第2凸缘原材料;73、73d、73h、613、813、813d、813h、第1凹部(凹部);83、83d、83h、823、823d、823h、第2凹部(凹部);502、502a、502c、502e、702、702a、702b、702d、702e、702f、702h、第1半部;503、503a、503b、503d、503e、703、703h、第2半部;533、533d、533e、533f、733、733h、第3凸缘;575、775、半部接合部;778、半部空隙。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426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