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插座装置,特别涉及一种多芯插座装置。
背景技术:
2.现有市场小功率伺服电机编码器所用信号连接器大都是7芯信号连接器,其结构为压接式端子压好线以后插入塑料外壳,利用端子上的挂钩与塑料外壳上的弹性臂挂住固定,该端子的固定方式不稳定,存在弹性力臂失效,复位不好挂不住针的情况,另外对端子压线也有较高要求,如外形压接不好,也影响端子插入是否到位,对工人插端子的要求较高,如端子装配不到位同样会产生端子挂不住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缺陷,提供一种多芯插座端子,其结构简单、合理,插座端子限位夹持固定在插座外壳与盖板之间,大大方便的插座端子的安装且安装结构稳定可靠。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芯插座装置,包括插座外壳、盖板和多个插座端子;
5.所述插座外壳的下表面向下延伸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中部向上凹陷形成有第一凹腔,所述第一凹腔的底部开设有数量与插座端子数量相同的第一过孔;
6.所述插座端子包括上连接段、下连接段、以及连接于上连接段和下连接段之间的防脱段,所述插座端子安装在第一凹腔内且其上连接段穿过第一过孔并延伸至插座外壳的上部;
7.所述盖板限位安装在第一凹腔内并盖合在插座端子上,所述盖板上开设有数量与插座端子数量相同且并供插座端子的下连接段穿过并延伸至盖板下部的第二过孔,所述插座端子的防脱段限位夹持于第一凹腔的底部与盖板的上表面之间。
8.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凹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盖板限位卡接的卡块。
9.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凹腔的底部和/或盖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供防脱段容置的容置槽。
10.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防脱段完全容置在第一凹腔底部的容置槽或者完全容置在盖板上表面的容置槽内或者完全容置在第一凹腔底部的容置槽与盖板上表面的容置槽配合形成的腔体内。
11.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插座外壳的上表面向上形成有用于连接插头的连接部,该连接部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有第二凹腔,所述插座端子的上连接段的上端部置于第二凹腔内。
12.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对应每个第二过孔处均设置有向上凹陷的分隔区。
13.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凹腔的底部设置的第一过孔为7个且为两排布置。
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插座端子的上连接段插装在插座外壳的第一凹腔的第一过孔内,盖板盖合在插座端子上并在插座外壳的卡块的作用限位安装在插座外壳的第一凹腔内,如此盖板与第一凹腔的底部相配合以将插座端子的防脱段限位夹持固定在两者之间,插座端子的下连接段通过盖板的第二过孔延伸至盖板的下方,如此实现大大简化了插座端子在插座外壳上的安装且安装更加稳固可靠。
附图说明
15.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芯插座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16.图2是多芯插座装置的爆炸图一;
17.图3是多芯插座装置的爆炸图二。
18.结合附图在其上标记以下附图标记:
19.100、插座外壳;1、凸起部;11、第一凹腔;12、第一过孔;13、卡块;14、容置槽;2、连接部;21、第二凹腔;200、插座端子;201、上连接段;202、下连接段;203、防脱段;300、盖板;301、第二过孔;302、分隔区。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但应当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具体实施方式的限制。
21.本实用新型一种多芯插座装置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插座外壳100、盖板300和若干插座端子200,在本实施例中,该插座端子200为七个且为两排布置。
22.具体如图2和图3所示,插座外壳100的下表面向下延伸设置有凸起部1,该凸起部1的中部向上凹陷形成有第一凹腔11,该第一凹腔11的底部开设有两排七个第一过孔12;插座端子200包括上连接段201、下连接段202、以及连接于上连接段201与下连接段202之间的防脱段203,七个插座端子200安装在插座外壳100的第一凹腔11内且插座端子200的上连接段201分别各自通过对应的第一过孔12延伸至插座外壳100 的上方;盖板300限位安装在插座外壳100的第一凹腔11内且盖合在插座端子200上,该盖板300上设置有两排七个第二过孔301,插座端子200的下连接段202分别各自通过对应的第二过孔301延伸至盖板300的下方,该插座端子200的防脱段203限位夹持于第一凹腔11的底部与盖板300的上表面之间,如此实现插座端子200在插座外壳100上的稳固安装。
23.在上述方案中,插座外壳100对应第一凹腔11开口的两侧均设置有凸起的卡块13,盖板300在卡块13的作用下限位在第一凹腔11内;优选的,第一凹腔11的底部和/或盖板300的上表面设置有供插座端子200的防脱部嵌置的容置槽14,进一步优选的,插座端子200的防脱段203完全容置在第一凹腔11底部的容置槽14内或者盖板300上表面的容置槽14内或者第一凹腔11底部的容置槽14与盖板300上表面的容置槽14配合形成的腔体内,如此能够实现盖板300与第一凹腔11底部的平面配合以使得盖板300与第一凹腔11将插座端子200夹持更加稳定可靠。
24.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盖板300的下表面对应每个第二过孔301处设置有向上凹陷形成的七个分隔302,七个插座端子200的下连接段202对应位于七个分隔302内,如此能够有效增加七个插座端子200之间的爬电距离。
25.在上述方案中,优选的,插座外壳100的上表面向上延伸形成有用于连接插头的连接部2,该连接部2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有第二凹腔21,该第一凹腔11与第二凹腔21之间通过第一过孔12相连通,插座端子200的上连接段201位于第二凹腔21内。
2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插座端子的上连接段插装在插座外壳的第一凹腔的第一过孔内,盖板盖合在插座端子上并在插座外壳的卡块的作用限位安装在插座外壳的第一凹腔内,如此盖板与第一凹腔的底部相配合以将插座端子的防脱段限位夹持固定在两者之间,插座端子的下连接段通过盖板的第二过孔延伸至盖板的下方,如此实现大大简化了插座端子在插座外壳上的安装且安装更加稳固可靠。
27.以上公开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并非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思之的变化都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技术特征:
1.一种多芯插座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插座外壳、盖板和多个插座端子;所述插座外壳的下表面向下延伸设置有凸起部,所述凸起部的中部向上凹陷形成有第一凹腔,所述第一凹腔的底部开设有数量与插座端子数量相同的第一过孔;所述插座端子包括上连接段、下连接段、以及连接于上连接段和下连接段之间的防脱段,所述插座端子安装在第一凹腔内且其上连接段穿过第一过孔并延伸至插座外壳的上部;所述盖板限位安装在第一凹腔内并盖合在插座端子上,所述盖板上开设有数量与插座端子数量相同且并供插座端子的下连接段穿过并延伸至盖板下部的第二过孔,所述插座端子的防脱段限位夹持于第一凹腔的底部与盖板的上表面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芯插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腔的侧壁上设置有与盖板限位卡接的卡块。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芯插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腔的底部和/或盖板的上表面上设置有供防脱段容置的容置槽。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多芯插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脱段完全容置在第一凹腔底部的容置槽或者完全容置在盖板上表面的容置槽内或者完全容置在第一凹腔底部的容置槽与盖板上表面的容置槽配合形成的腔体内。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芯插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座外壳的上表面向上形成有用于连接插头的连接部,该连接部的中部向下凹陷形成有第二凹腔,所述插座端子的上连接段的上端部置于第二凹腔内。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芯插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盖板的下表面对应每个第二过孔处均设置有向上凹陷的分隔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芯插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凹腔的底部设置的第一过孔为7个且为两排布置。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多芯插座装置,包括插座外壳、盖板和多个插座端子;插座外壳的下表面设置有凸起部,凸起部凹陷形成有第一凹腔,第一凹腔的底部开设有第一过孔,插座端子包括上连接段、下连接段和防脱段,插座端子安装在第一凹腔内且其上连接段穿过第一过孔并延伸至插座外壳的上部;盖板限位安装在第一凹腔内并盖合在插座端子上,盖板上开设有数量与插座端子数量相同且并供插座端子的下连接段穿过并延伸至盖板下部的第二过孔,插座端子的防脱段限位夹持于第一凹腔的底部与盖板的上表面之间。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合理,插座端子插接在插座外壳的第一凹腔内并通过盖板盖合限位在第一凹腔内以实现插座端子方便的安装在插座外壳上。在插座外壳上。在插座外壳上。
技术研发人员:李伟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宁波典创线束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7.07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4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