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屏蔽线缆和屏蔽网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85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屏蔽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屏蔽线缆和屏蔽网。


背景技术:

2.电磁屏蔽线缆是电子产业里较为常用的信号传输线材。现有的电磁屏蔽线缆的内部设有用于传输信号的导体内芯,导体内芯采用单股或多股导线制成,在工作时电磁屏蔽线缆内的导线会发热,但现有的导线的散热度不够好,可能使电磁屏蔽线缆的温度过高,严重时造成电磁屏蔽线缆的损坏。本领域技术人员希望有一种可以提高散热能力的屏蔽线缆。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屏蔽线缆和屏蔽网,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屏蔽线缆散热不够好的技术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屏蔽线缆,包括导体内芯,所述导体内芯设于所述屏蔽线缆的最内侧,所述导体内芯为可流动的液态金属,所述导体内芯的外周包裹有绝缘包裹层,所述绝缘包裹层为绝缘材质,所述绝缘包裹层的外周包裹有屏蔽层,所述屏蔽层用于屏蔽电磁波,所述屏蔽层的外周包裹有外保护层。
5.导体内芯采用液态金属,由于液态金属具有流动性,设置绝缘包裹层包裹在液态金属外,绝缘包裹层可限制液态金属的形态和保护液态金属,并把液态金属与屏蔽层间隔开;屏蔽层可屏蔽电磁波,外保护层设置在最外层可对屏蔽线缆作保护。本技术中导体内芯采用液态金属,液态金属有利于热量的传递和散发,相比于现有的导线具有较好的散热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屏蔽线缆的散热能力。
6.优选地,所述屏蔽层包括铁氧体层和金属网栅层,所述铁氧体层包裹于所述绝缘包裹层的外周,所述金属网栅层包裹于所述铁氧体层的外周。
7.铁氧体层具有较大的磁损耗以及介质损耗,可以吸收一定频率范围的电磁波;金属网栅层一方面是起到保护作用,延长整个线缆的耐用度,一方面是实现一定程度的电磁波反射作用。铁氧体层加上金属网栅层具有良好的屏蔽电磁波的作用,可以屏蔽导体内芯的电磁波向外部发射,又可以屏蔽外部电磁波影响到导体内芯。
8.优选地,所述绝缘包裹层的材质为柔性聚合物胶体。柔性聚合物胶体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可折叠弯曲不易破损,可较好地保护导体内芯。
9.优选地,所述绝缘包裹层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或硅橡胶。聚四氟乙烯或硅橡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而且与物质的粘附性较弱,对液态金属流动影响较小。
10.优选地,所述外保护层为碳纤维层。碳纤维层是整个屏蔽线缆的最外表面层,一方面碳纤维材料起到吸波作用,一方面是防水和绝缘的作用,以及增加线缆的柔韧度。
11.优选地,所述导体内芯的材质为镓铟锡合金。镓铟锡合金的熔点较低,在使用温度为液态,适用于导体内芯。
12.优选地,所述屏蔽层包括铁氧体层和金属网栅层,所述铁氧体层包裹于所述绝缘包裹层的外周,所述金属网栅层包裹于所述铁氧体层的外周,所述外保护层为碳纤维层,所述导体内芯、所述绝缘包裹层、所述铁氧体层、所述金属网栅层和所述碳纤维层同轴设置,所述绝缘包裹层、所述铁氧体层、所述金属网栅层和所述碳纤维层的厚度比为(0.18~0.22):(0.9~1.1):(0.9~1.1):(0.25~0.31)。
13.绝缘包裹层、铁氧体层、金属网栅层和碳纤维层的厚度比在(0.18~0.22):(0.9~1.1):(0.9~1.1):(0.25~0.31)的比例时,屏蔽线缆的屏蔽效果较好。
14.优选地,所述导体内芯的直径为1至2毫米。
15.本实用新型另一方面,还提出一种具有上述屏蔽线缆的屏蔽网,多个所述屏蔽线缆交错设置形成屏蔽网。通过采用上述的屏蔽线缆,有利于提高屏蔽网的散热能力。
16.优选地,多个所述屏蔽线缆交织设置。多个屏蔽线缆相互交织,可使多个屏蔽线缆相互限制移动,使屏蔽网的结构更稳定。
附图说明
17.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18.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屏蔽线缆的横向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19.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屏蔽线缆的纵向截面的结构示意图;
20.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屏蔽网的结构示意图。
21.附图中:1

屏蔽线缆、2

导体内芯、3

绝缘包裹层、4

屏蔽层、41

铁氧体层、42

金属网栅层、5

外保护层。
22.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23.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4.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25.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26.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屏蔽线缆1,包括导体内芯2,导体内芯2设于屏蔽线缆1的最内侧,导体内芯2为可流动的液态金属,导体内芯2的外周包裹有绝缘包裹层3,绝缘包裹层3为绝缘材质,绝缘包裹层3的外周包裹有屏蔽层4,屏蔽层4用于屏蔽电磁波,屏蔽层4的外周包裹有外保护层5。
27.导体内芯2采用液态金属,液态金属是一种流动性极强的非晶体合金。由于液态金属具有流动性,设置绝缘包裹层3包裹在液态金属外,缘包裹层3成长条管状,液态金属可在绝缘包裹层3的内孔内自由流动,绝缘包裹层3可限制液态金属的形态和保护液态金属,并把液态金属与屏蔽层4间隔开。在屏蔽线缆的端部可采用接口封闭,用接头的导针插入到绝缘包裹层的内孔并通过粘接或焊接密封,可以堵塞液态金属不流出。屏蔽层4可屏蔽电磁波,外保护层5设置在最外层可对屏蔽线缆1作保护。
28.本技术中导体内芯2采用液态金属,液态金属具有较好的散热度,而且液态金属能够流动,液态金属在流动过程中能够加快热交换,热量能够快速地向外传递和散发,相比于现有的导线具有较好的散热度,从而有利于提高屏蔽线缆1的散热能力。另外,液态金属的柔性较好,液态金属能保持通电,在折弯较大时也不会断开,而现有的导线在折弯较大后可能会断开不能保持通电。
29.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导体内芯2的材质为镓铟锡合金。镓铟锡合金的熔点较低,在使用温度为液态,适用于导体内芯2。
30.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绝缘包裹层3的材质为柔性聚合物胶体。柔性聚合物胶体具有很好的柔韧性,可折叠弯曲不易破损,可较好地保护导体内芯2。
31.进一步地,绝缘包裹层3的材质为聚四氟乙烯或硅橡胶。聚四氟乙烯或硅橡胶具有良好的柔韧性,而且与物质的粘附性较弱,对液态金属流动影响较小。绝缘包裹层3还可以采用其他柔性聚合物胶体。
32.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屏蔽层4包括铁氧体层41和金属网栅层42,铁氧体层41包裹于绝缘包裹层3的外周,金属网栅层42包裹于铁氧体层41的外周。
33.铁氧体层41具有较大的磁损耗以及介质损耗,可以吸收一定频率范围的电磁波;铁氧体层41中可以设置为铁氧体颗粒或粉末均匀分布在柔性基材中,实现屏蔽的同时具有柔性。金属网栅层42一方面是起到保护作用,延长整个线缆的耐用度,一方面是实现一定程度的电磁波反射作用;金属网栅层42可以采用金属丝缠绕而成。铁氧体层41加上金属网栅层42具有良好的屏蔽电磁波的作用,可以屏蔽导体内芯2的电磁波向外部发射,又可以屏蔽外部电磁波影响到导体内芯2。
34.在一些具体实施例中,外保护层5为碳纤维层。碳纤维层是整个屏蔽线缆1的最外表面层,一方面碳纤维材料起到吸波作用,一方面是防水和绝缘的作用,以及增加线缆的柔韧度。在一些实施例中,外保护层5还可以采用塑胶材料,也能起到保护线缆的作用。
35.进一步地,绝缘包裹层3、铁氧体层41、金属网栅层42和碳纤维层的厚度比为(0.18~0.22):(0.9~1.1):(0.9~1.1):(0.25~0.31)。
36.绝缘包裹层3、铁氧体层41、金属网栅层42和碳纤维层的厚度比在(0.18~0.22):(0.9~1.1):(0.9~1.1):(0.25~0.31)的比例时,屏蔽线缆1的屏蔽效果较好。具体地,导体内芯2的直径即绝缘包裹层3的内孔直径为1至2毫米,对应绝缘包裹层3、铁氧体层41、金属网栅层42和碳纤维层的厚度分别为0.2毫米、1毫米、1毫米和0.28毫米,屏蔽电磁波的效
果较好
37.另一方面,如图3,一种具有上述屏蔽线缆1的屏蔽网,多个屏蔽线缆1交错设置形成屏蔽网,屏蔽网成网状薄层结构。通过采用上述的屏蔽线缆1,有利于提高屏蔽网的散热能力。
38.屏蔽线缆1的密度与屏蔽效能直接相关,在频率为0.8

50ghz范围内,优选地,导体内芯2的直径为1.2mm,绝缘包裹层3、铁氧体层41、金属网栅层42和碳纤维层各层厚度为0.2mm、1mm、1mm和0.28mm时,屏蔽线缆1的间距w为1.8mm时,屏蔽效能可达84db。
39.多个屏蔽网可以叠加到任意层厚度,厚度越厚,屏蔽效应越好。屏蔽网可以夹在布料、塑料或木材等基材中,可以用于不同的屏蔽场合。
40.进一步地,多个屏蔽线缆1交织设置。多个屏蔽线缆1相互交织,可使多个屏蔽线缆1相互限制移动,使屏蔽网的结构更稳定。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发明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42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