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混凝土支模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93



1.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支模。


背景技术:

2.模板工程在施工前,应对模板支撑系统进行设计,并进行计算,画出支撑节点。常见支模有垫层支模、高大支模、硬架支模等。
3.例如目前公告号为cn207131070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公开了一种混凝土双墙支模工艺改进构造,属于建筑工程技术领域。所述的挤塑聚苯板固定于两道混凝土结构墙体之间,双f卡钢筋固定于混凝土墙体水平钢筋之上,所述混凝土垫块固定于两道混凝土墙体竖向钢筋两侧,所述的两道混凝土墙体竖向钢筋外侧通过对拉螺栓固定安装有模板加固体系,本实用新型的混凝土双墙支模工艺改进构造,利用与墙体间宽度同厚度的挤塑聚苯板作为分隔模板代替墙体间模板支撑体系,减少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双墙间缝隙处理不当,对混凝土材料的浪费。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存在有缺陷:当需要固定模板时,工作人员需要先将各个模板沿竖直方向放置,进而再在相对的两块模板之间安装模板加固体系;在安装模板加固体系的过程中,因为外部作用力的原因,模板容易发生偏移,进而影响后期混凝土的成型。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少模板的放置位置出现偏移的情况发生,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筋混凝土支模。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筋混凝土支模,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钢筋混凝土支模,包括安装平台、放置于安装平台的模板、固定安装于模板的模板加固体系以及可拆卸安装于安装平台的抵紧机构,所述抵紧机构用于活动抵紧于所述模板侧壁;所述抵紧机构包括活动抵紧于所述模板的抵紧块以及活动安装于安装平台并与所述抵紧块固定连接的推动组件,所述推动组件用于推动所述抵紧块滑移。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安装模板加固体系时,先利用推动组件,使得抵紧块抵紧于模板,进而工作人员再在呈相对设置的两块模板处安装模板加固体系,利用抵紧块抵紧于模板时所产生的抵紧力,进而可与模板所承受的部分外部作用力相抵消,进而减少了模板的放置位置出现偏移的情况发生,进而减少混凝土成型后出现变形的情况发生;当完成模板加固体系的安装后,利用推动组件,使得抵紧块滑移并远离模板,后期完成混凝土的成型后,便于工作人员拆卸模板拆卸模板。
9.优选的,所述推动组件包括可拆卸安装于安装平台的固定套筒、转动连接于固定套筒内的丝杆以及滑移配合于所述固定套筒内的活动套筒,所述活动套筒内设置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与所述丝杆之间螺纹连接,所述活动套筒与所述抵紧块之间固定连接。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抵紧块滑移时,工作人员转动丝杆,利用丝杆与活
动套筒之间的螺纹连接,进而活动套筒与丝杆之间相对转动,同时活动套筒沿丝杆的长度方向相对滑移,进而活动套筒带动抵紧块同向滑移。
11.优选的,所述固定套筒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安装平台设置有供固定块插接配合的固定孔。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安装固定套筒时,工作人员将固定块插接固定孔内,进而使得固定套筒与安装平台之间相连接,便于后期活动套筒滑移;当需要拆卸移动抵紧时,工作人员直接将固定块自固定孔内抽离出来即可。
13.优选的,所述活动套筒固定连接有导向块,所述固定套筒设置有供所述导向块插接并滑移配合的导向槽。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活动套筒滑移时,进而活动套筒带动导向块同向滑移,利用导向块与导向槽之间的插接配合,进而导向块与导向槽之间滑移配合,进而减少了活动套筒与丝杆相对转动的过程中出现周向摆动的情况发生,进而对活动套筒实现导向作用。
15.优选的,所述抵紧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活动套筒与所述固定套筒的限位组件,所述限位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固定套筒的抵块以及固定连接于活动套筒的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抵块之间可抵接配合。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活动套筒滑移时,活动套筒带动限位块同向滑移,进而限位块向抵块的方向滑移,直至抵块与限位块之间相抵接,进而活动套筒滑移,进而减少了活动套筒因滑移过度而导致脱离固定套筒的情况发生。
17.优选的,所述丝杆固定连接有供工作人员转动的转动块,所述转动块位于所述固定套筒的外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转动丝杆时,利用转动块,进而便于工作人员控制丝杆转动。
19.优选的,所述转动块周向设置有防滑纹。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转动转动块时,利用防滑纹,进而提高工作人员与转动块相接触时的摩擦力,进而便于工作人员转动转动块。
21.优选的,所述抵紧块固定连接有可与所述模板相抵紧的橡胶垫。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抵紧块与模板相抵紧时,利用橡胶垫,进而减少抵紧块与模板相接触的两侧面所受到的损害。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通过先利用推动组件,使得抵紧块抵紧于模板,进而工作人员再在呈相对设置的两块模板处安装模板加固体系,利用抵紧块抵紧于模板时所产生的抵紧力,进而可与模板所承受的部分外部作用力相抵消,进而减少了模板的放置位置出现偏移的情况发生,进而减少混凝土成型后出现变形的情况发生;当完成模板加固体系的安装后,利用推动组件,使得抵紧块滑移并远离模板,后期完成混凝土的成型后,便于工作人员拆卸模板拆卸模板;
25.2.通过工作人员转动丝杆,利用丝杆与活动套筒之间的螺纹连接,进而活动套筒与丝杆之间相对转动,同时活动套筒沿丝杆的长度方向相对滑移,进而活动套筒带动抵紧块同向滑移;
26.3.通过工作人员将固定块插接固定孔内,进而使得固定套筒与安装平台之间相连
接,便于后期活动套筒滑移;当需要拆卸移动抵紧时,工作人员直接将固定块自固定孔内抽离出来即可。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实施例中一种钢筋混凝土支模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实施例中抵紧机构的部分结构剖视图。
29.图中,1、模板;11、腔体;2、抵紧块;21、橡胶垫;3、推动组件;31、丝杆;32、活动套筒;321、螺纹孔;322、导向块;33、固定套筒;331、固定块;332、导向槽;4、限位组件;41、抵块;42、限位块;5、转动块;51、防滑纹;6、固定孔;7、安装平台;8、模板加固体系。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2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钢筋混凝土支模。参照图1,混凝土支模包括沿水平方向设置的安装平台7、沿竖直方向可固定安装于安装平台7的模板1、固定安装于模板1的模板加固体系8(模板加固体系8与模板1之间的安装方式为现有技术,本实施例不再详细阐述)以及可固定于安装平台7的抵紧机构。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模板1的数量为多块,多块模板1之间相互围合并形成用于成型混凝土的腔体11。模板1呈长方体设置,模板1长度方向的一端可放置于安装平台7。优选的,在本实施例中,抵紧于同一块模板1处的抵紧机构的数量为若干组,若干组抵紧机构分别沿模板1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若干组抵紧机构用于抵紧模板1。
32.当需要在模板1处安装模板加固体系8时,工作人员将若干块模板1沿竖直方向安装于安装平台7,若干块模板1之间相互围合并形成腔体11,进而工作人员再将若干组抵紧机构安装于安装平台7,利用抵紧机构抵紧于模板1,进而减少模板1因承受其他外部作用力而出现偏移的情况发生,进而可减少混凝土冷却成型后出现变形的情况发生。
33.参照图1和图2,具体的,抵紧机构包括抵紧块2以及与抵紧块2相连接的推动组件3。抵紧块2呈圆柱状设置,抵紧块2的长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相平行,抵紧块2长度方向的一端用于抵紧于模板1背离墙体的侧壁,抵紧块2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推动组件3相连接。抵紧块2朝向模板1侧壁的一端粘接固定有橡胶垫21,进而可减缓抵紧块2与模板1侧壁之间出现刚性碰撞的情况发生。
34.参照图1和图2,具体的,推动组件3包括固定套筒33、活动套筒32以及丝杆31。活动套筒32呈圆柱状设置,活动套筒32长度方向的一端设置有用于与丝杆31螺纹连接的螺纹孔321。丝杆31的长度方向与活动套筒32的长度方向相平行,丝杆31长度方向的一端与螺纹孔321之间螺纹连接,丝杆31与螺纹孔321之间可相对转动,进而便于实现活动套筒32沿丝杆31的长度方向滑移配合。活动套筒32的长度方向与抵紧块2的长度方向相平行。活动套筒32长度方向的另一端与抵紧块2长度方向背离模板1的一端焊接固定,进而活动套筒32与抵紧块2之间可同向移动。
35.参照图1和图2,固定套筒33呈圆柱状设置,固定套筒33可固定安装于安装平台7。固定套筒33外侧壁朝向安装平台7的一侧沿竖直方向焊接固定有固定块331。安装平台7朝向固定块331的一侧设置有用于供固定块331插接配合的固定孔6。利用固定块331与固定孔
6之间的插接配合,进而使得固定套筒33可固定安装于安装平台7。当需要搬离固定套筒33时,工作人员将固定块331抽离出固定孔6内,进而使得固定套筒33与安装平台7之间相分离。
36.参照图1和图2,固定套筒33的长度方向与丝杆3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固定套筒33长度方向的相对两端分别与丝杆31、活动套筒32套接配合。丝杆31背离螺纹孔321的一端贯穿并延伸出固定套筒33背离活动套筒32的一端,便于工作人员转动丝杆31。丝杆31侧壁背离螺纹孔321的一端与固定套筒33背离活动套筒32的一端轴承连接,利用固定套筒33固定安装于安装平台7,进而固定套筒33对丝杆31实现支撑作用之间,同时使得固定套筒33与丝杆31之间可相对转动。活动套筒32沿水平方向贯穿并延伸出固定套筒33长度方向背离丝杆31的一端,活动套筒32与固定套筒33之间可滑移配合,使得活动套筒32可带动抵紧块2滑移。活动套筒32与抵紧块2相连接的端部始终位于固定套筒33的外部,使得抵紧块2与模板1相接触。
37.参照图1和图2,活动套筒32外侧壁沿竖直方向焊接固定有导向块322,固定套筒33内侧壁沿其长度方向设置有供导向块322插接并滑移配合的导向槽332。导向槽332的长度方向与丝杆3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进而便于活动套筒32滑移。导向槽332与活动套筒32相连通,进而便于导向块322与导向槽332之间插接配合。
38.当需要抵紧块2抵紧于模板1背离腔体11的侧壁时,工作人员将固定块331与固定孔6之间插接配合,使得固定套筒33固定安装于安装平台7,进而工作人员转动丝杆31背离活动套筒32的一端,利用丝杆31与固定套筒33之间的轴承连接以及导向块322和导向槽332之间的插接配合,进而丝杆31与螺纹孔321之间可相对转动,使得活动套筒32可沿丝杆31的长度方向滑移,以及活动套筒32出现周向转动的情况发生,进而活动套筒32滑移并带动抵紧块2同向滑移,使得抵紧块2可抵紧于模板1。
39.当完成模板加固体系8的安装时,工作人员反向转动丝杆31,活动套筒32与丝杆31之间相对滑移,进而活动套筒32滑移并带动抵紧块2向背离模板1的方向延伸。
40.参照图1和图2,抵紧机构还包括设置在活动套筒32和固定套筒33处的限位组件4。具体的,限位组件4包括抵块41以及限位块42。抵块41焊接固定于固定套筒33内侧壁长度方向上朝向活动套筒32的一端,抵块41位于导向槽332的上方。抵块41固定于固定套筒33的端面呈圆弧设置,并且抵块41的弧度与固定套筒33内侧壁的弧度相配合。限位块42焊接固定于活动套筒32外侧壁,限位块42位于活动套筒32长度方向上背离抵紧块2的一端,进而活动套筒32可带动限位块42同向滑移。限位块42沿竖直方向焊接固定于活动套筒32的端面呈圆弧设置,限位块42端面的弧度与活动套筒32侧壁弧度相配合。限位块42与抵块41之间沿活动套筒32或固定套筒33的长度方向呈相对设置,限位块42与抵块41之间可抵接配合。
41.当需要抵紧块2抵紧于模板1侧壁时,活动套筒32滑移并带动抵紧块2向模板1的方向滑移,进而活动套筒32带动限位块42向抵块41的方向滑移,直至抵块41与限位块42之间相抵接,进而活动套筒32停止滑移,进而减少活动套筒32因滑移过度而导致脱离固定套筒33的情况发生。
42.参照图1和图2,具体的,抵紧机构还包括转动块5。转动块5呈圆柱状设置,转动块5的长度方向与丝杆31的长度方向相平行,转动块5长度方向的一端沿水平方向焊接固定于丝杆31背离螺纹孔321的一端。转动块5周向设置有用于增大摩擦力的防滑纹51。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钢筋混凝土支模的实施原理为:
44.当需要转动丝杆31时,工作人员握持并转动转动块5,进而转动块5转动带动丝杆31周向转动,使得丝杆31与活动套筒32之间可相对转动,利用防滑纹51,进而可提高工作人员与转动块5之间的摩擦力,进而提高工作人员对转动块5的转动效率。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40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