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污水处理供水设备。
背景技术:
2.随着近年来环境、生态一系列的的问题,很多城市和地区城市的浇灌绿化,冲洗马路等公益用水及洗车等新兴的用水行业又进一步加重了自来水供应的负担,可是每年的雨水季节,大量的雨水同污水一同排放,造成了雨污合流的问题,也增加了污水处理的压力,由此可见,可以把污水收集过滤用于日常生活,如洗衣洗车,浇灌绿化,消防灭火等,但是污水随着灰尘泥土流入下水管,长期会造成堵塞下水管和污水无法过滤利用的问题,同时容易滋生细菌,造成严重的污染。
3.因此,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以进行污水过滤出理且进行蓄水收集的污水处理供水设备是本实用新型亟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污水处理供水设备,该污水处理供水设备解决了现有污水随着灰尘泥土流入下水管,长期会造成堵塞下水管和污水无法过滤利用的问题,同时容易滋生细菌,造成严重的污染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供水设备,所述污水处理供水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蓄水箱和第二蓄水箱;
6.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一端连接有泵体进水管,所述泵体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蓄水箱相连通,所述抽水泵另一端连接有泵体出水管,所述泵体出水管与过滤筒的上端相连通;
7.所述过滤筒内置有滤桶,所述过滤筒的下端通过导水管与沉淀筒的下端相连通,出水管一端与所述沉淀筒的上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蓄水箱相连通;
8.所述滤桶内自上而下分别设有鹅卵石层、活性炭层和石英砂层。
9.优选地,所述第一蓄水箱的侧壁还固定有与所述第一蓄水箱内腔相连通的进水口。
10.优选地,所述第一蓄水箱内置有滤网,所述滤网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进水口下方。
11.优选地,所述第二蓄水箱的侧壁还固定有与所述第二蓄水箱内腔相连通的出水口。
12.优选地,所述活性炭层由多个活性炭包堆叠形成。
13.优选地,所述滤桶位于所述泵体出水管的下方。
14.优选地,所述过滤筒的内壁向内延伸形成有环形延伸部,所述滤桶的上端固定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通过螺丝组件锁紧在所述环形延伸部上。
15.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污水处理供水设备,所述污水处理供水设备包括底板,所述底板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蓄水箱和第二蓄水箱;所述底板上还设置有抽水泵,所述抽水泵
一端连接有泵体进水管,所述泵体进水管与所述第一蓄水箱相连通,所述抽水泵另一端连接有泵体出水管,所述泵体出水管与过滤筒的上端相连通;所述过滤筒内置有滤桶,所述过滤筒的下端通过导水管与沉淀筒的下端相连通,出水管一端与所述沉淀筒的上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蓄水箱相连通;所述滤桶内自上而下分别设有鹅卵石层、活性炭层和石英砂层;该污水处理供水设备解决了现有污水随着灰尘泥土流入下水管,长期会造成堵塞下水管和污水无法过滤利用的问题,同时容易滋生细菌,造成严重的污染的问题。
16.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予以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17.附图是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下面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图中:
18.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供水设备整体结构示意图;
19.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供水设备整体平面示意图;
20.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污水处理供水设备内部剖视图。
21.附图标记说明
[0022]1‑
底板
ꢀꢀꢀꢀꢀꢀꢀꢀꢀꢀꢀꢀꢀꢀꢀꢀꢀ2‑
第一蓄水箱
[0023]3‑
第二蓄水箱
ꢀꢀꢀꢀꢀꢀꢀꢀꢀꢀꢀ4‑
过滤筒
[0024]5‑
沉淀筒
ꢀꢀꢀꢀꢀꢀꢀꢀꢀꢀꢀꢀꢀꢀꢀ6‑
滤网
[0025]7‑
抽水泵
ꢀꢀꢀꢀꢀꢀꢀꢀꢀꢀꢀꢀꢀꢀꢀ8‑
泵体进水管
[0026]9‑
泵体出水管
ꢀꢀꢀꢀꢀꢀꢀꢀꢀꢀꢀ
10
‑
导水管
[0027]
11
‑
出水管
ꢀꢀꢀꢀꢀꢀꢀꢀꢀꢀꢀꢀꢀꢀ
12
‑
进水孔
[0028]
13
‑
出水孔
ꢀꢀꢀꢀꢀꢀꢀꢀꢀꢀꢀꢀꢀꢀ
14
‑
滤桶
[0029]
15
‑
鹅卵石层
ꢀꢀꢀꢀꢀꢀꢀꢀꢀꢀꢀꢀ
16
‑
活性炭层
[0030]
17
‑
石英砂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31]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
[0032]
如图1
‑
3所示,一种污水处理供水设备,所述污水处理供水设备包括底板1,所述底板1上分别设置有第一蓄水箱2和第二蓄水箱3;所述底板1上还设置有抽水泵7,所述抽水泵7一端连接有泵体进水管8,所述泵体进水管8与所述第一蓄水箱2相连通,所述抽水泵7另一端连接有泵体出水管9,所述泵体出水管9与过滤筒4的上端相连通;所述过滤筒4内置有滤桶14,所述过滤筒4的下端通过导水管10与沉淀筒5的下端相连通,出水管11一端与所述沉淀筒5的上端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蓄水箱3相连通;所述滤桶14内自上而下分别设有鹅卵石层15、活性炭层16和石英砂层17;在实际操作中,将污水导入所述第一蓄水箱2内进行初步处理,通过所述抽水泵7将所述污水抽取至所述过滤筒4中,通过所述滤桶14内自上而下分别设有鹅卵石层15、活性炭层16和石英砂层17进行过滤,过滤好的污水通过所述导水管10导入所述所述沉淀筒5中进行沉淀,随后通过出水管11进入所述第二蓄水箱3中即可;该污水处理供水设备解决了现有污水随着灰尘泥土流入下水管,长期会造成堵塞下水
管和污水无法过滤利用的问题,同时容易滋生细菌,造成严重的污染的问题。
[0033]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污水能够进入所述第一蓄水箱2,所述第一蓄水箱2的侧壁还固定有与所述第一蓄水箱2内腔相连通的进水口12。
[0034]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所述污水进入所述第一蓄水箱2后进行初步处理,将大块杂质进行过滤,所述第一蓄水箱2内置有滤网6,所述滤网6至少部分位于所述进水口12下方。
[0035]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处理好的污水能够从所述第一蓄水箱2中排出,所述第二蓄水箱3的侧壁还固定有与所述第二蓄水箱3内腔相连通的出水口13。
[0036]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可以达到更好的过滤效果,且方便更换,所述活性炭层16由多个活性炭包堆叠形成。
[0037]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使所述污水能够通过所述泵体出水管9进入所述滤桶14中,所述滤桶14位于所述泵体出水管9的下方。
[0038]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方便拆装所述滤桶14,且方便更换所述滤桶14内的滤材,所述过滤筒4的内壁向内延伸形成有环形延伸部,所述滤桶14的上端固定有连接耳,所述连接耳通过螺丝组件锁紧在所述环形延伸部上。
[0039]
以上结合附图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但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具体细节,在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构思范围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0040]
另外需要说明的是,在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个具体技术特征,在不矛盾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任何合适的方式进行组合,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复,本实用新型对各种可能的组合方式不再另行说明。
[0041]
此外,本实用新型的各种不同的实施方式之间也可以进行任意组合,只要其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样应当视为本实用新型所公开的内容。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40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