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土木工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混凝土防渗机构。
背景技术:
2.防渗是指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防止液体渗入的方式,在日常的混凝土结构的建筑中,需要在墙体内一般安装橡胶止水条来吸收渗透到墙体内的水,现有的橡胶止水条固定在墙体里面的,在长时间使用后,若出现损坏失效等情况,需要先破坏墙体并重新在墙体内安装橡胶止水条,然后在将墙体修补好,此既需要大量的工作时间,更换成本也高。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防渗机构,本实用新型装置通过将水槽支撑腿上。本实用新型装置可以有效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为:
5.一种混凝土防渗机构,包括由混凝土砌成的墙体,所述墙体内设置有腔体,所述腔体的内部上下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安装板之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橡胶止水条和内饰板,所述橡胶止水条和内饰板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所述转轴位于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的上方设置有与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相对应且错开的第一圆弧板和第二圆弧板,所述转轴通过第一圆弧板和第二圆弧板与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连接。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圆弧板和第二圆弧板均为四分之一圆弧板,所述第一圆弧板相对第二圆弧板在逆时针90方向上完全重合,在与橡胶止水条连接前,第一圆弧板位于第一象限内,第二圆弧板位于第二象限内,顺时针90度转动转轴,第一圆弧板转入第一圆弧槽内,此时位于第四象限内,而第二圆弧板位于第一象限内,此时第一圆弧板将橡胶止水条固定,再顺时针90度转动转轴,第一圆弧板位于第三象限内,此时第一圆弧板仍与第一圆弧槽连接,从而橡胶止水条仍然被第一圆弧板固定,而第二圆弧板此时在第四象限位置,位于第二圆弧槽内,因此对内饰板进行固定,拆卸时按照上述步骤反向转动即可,方便快捷。
7.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相对第一圆弧板和第二圆弧板的避让槽,方便第一圆弧板和第二圆弧板的转动不受阻。
8.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板位于腔体靠近外侧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位于转轴的外侧,所述螺纹槽上活动连接有盖体,所述盖体的一端外壁与螺纹槽螺纹连接,设置盖体方便对转轴的端部进行保护,防止误触。
9.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位于腔体外部一端设置有防滑纹。
10.进一步的,所述盖体的外部套接有橡胶圈。
11.工作原理:先将转轴上的第一圆弧板和第二圆弧板不漏出安装板外,再将橡胶止水条放置到安装板之间,并贴紧腔体一端内壁,通过将转轴转动90度,使转轴上的第一圆弧板转入橡胶止水条上的第一圆弧槽中,从而完成对橡胶止水条位置固定,之后将内饰板放
置在安装板之间远离橡胶止水条的一端,再将转轴转动90度,使第二圆弧板转入第二圆弧板槽中,从而对内饰板位置进行固定,此时第一圆弧板在转轴再次转动90度后并未转出第一圆弧槽,所以第一圆弧板仍可通过第一圆弧槽对橡胶止水条进行位置固定,此时橡胶止水条和内饰板全部被固定;在拆卸时,通过将转轴反向旋转90度可将内饰板拆卸下来,再反向旋转90度将橡胶止水条拆卸下来进行更换。
12.有益效果:通过对转轴两次转动90度,使第一圆弧板先转入第一圆弧槽内,再使第二圆弧板转入第二圆弧槽内,从而完成对橡胶止水条和内饰板位置的依次固定,方便对橡胶止水条快速拆卸与安装。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腔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a处放大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转轴与第一圆弧板、第二圆弧板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墙体;2腔体;3安装板;4橡胶止水条;5内饰板;6转轴;7第一圆弧板;8第二圆弧板;9避让槽;10第一圆弧槽;11第二圆弧槽;12螺纹槽;13盖体;14防滑纹;15橡胶圈。
具体实施方式
18.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19.如图1
‑
4所示,一种混凝土防渗机构,包括由混凝土砌成的墙体1,所述墙体1内设置有腔体2,所述腔体2的内部上下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板3,所述安装板3内活动连接有转轴6,所述安装板3之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橡胶止水条4和内饰板5,所述橡胶止水条4和内饰板5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弧槽10和第二圆弧槽11,所述转轴6位于第一圆弧槽10和第二圆弧槽11的上方设置有与第一圆弧槽10和第二圆弧槽11相对应且错开的第一圆弧板7和第二圆弧板8,所述转轴6通过第一圆弧板7和第二圆弧板8与第一圆弧槽10和第二圆弧槽11连接。
20.其中,所述第一圆弧板7和第二圆弧板8均为四分之一圆弧板,所述第一圆弧板7相对第二圆弧板8在逆时针90方向上完全重合。
21.其中,所述安装板3上设置有相对第一圆弧板7和第二圆弧板89的避让槽。
22.其中,所述安装板3位于腔体2靠近外侧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槽12,所述螺纹槽12位于转轴6的外侧,所述螺纹槽12上活动连接有盖体13,所述盖体13的一端外壁与螺纹槽12螺纹连接。
23.其中,所述转轴6位于腔体2外部一端设置有防滑纹14。
24.其中,所述盖体13的外部套接有橡胶圈15。
25.实施例:先将转轴6上的第一圆弧板7和第二圆弧板8不漏出安装板3外,再将橡胶止水条4放置到安装板3之间,并贴紧腔体2一端内壁,通过将转轴6转动90度,使转轴6上的第一圆弧板7转入橡胶止水条4上的第一圆弧槽10中,从而完成对橡胶止水条4位置固定,之后将内饰板5放置在安装板3之间远离橡胶止水条4的一端,再将转轴6转动90度,使第二圆
弧板8转入第二圆弧板槽11中,从而对内饰板5位置进行固定,此时第一圆弧板7在转轴6再次转动90度后并未转出第一圆弧槽10,所以第一圆弧板7仍可通过第一圆弧槽10对橡胶止水条4进行位置固定,此时橡胶止水条4和内饰板5全部被固定;在拆卸时,通过将转轴6反向旋转90度可将内饰板5拆卸下来,再反向旋转90度将橡胶止水条4拆卸下来进行更换。
26.以上只通过说明的方式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示范性实施例,毋庸置疑,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所描述的实施例进行修正。因此,上述附图和描述在本质上是说明性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限制。
技术特征:
1.一种混凝土防渗机构,包括由混凝土砌成的墙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墙体内设置有腔体,所述腔体的内部上下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内活动连接有转轴,所述安装板之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橡胶止水条和内饰板,所述橡胶止水条和内饰板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所述转轴位于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的上方设置有与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相对应且错开的第一圆弧板和第二圆弧板,所述转轴通过第一圆弧板和第二圆弧板与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圆弧板和第二圆弧板均为四分之一圆弧板,所述第一圆弧板相对第二圆弧板在逆时针90方向上完全重合。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上设置有相对第一圆弧板和第二圆弧板的避让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位于腔体靠近外侧的一端设置有螺纹槽,所述螺纹槽位于转轴的外侧,所述螺纹槽上活动连接有盖体,所述盖体的一端外壁与螺纹槽螺纹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位于腔体外部一端设置有防滑纹。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混凝土防渗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盖体的外部套接有橡胶圈。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混凝土防渗机构,包括由混凝土砌成的墙体,墙体内设置有腔体,腔体的内部上下端固定设置有安装板,安装板内活动连接有转轴,安装板之间的两端分别安装有橡胶止水条和内饰板,橡胶止水条和内饰板的上下端分别设置有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转轴位于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的上方设置有与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相对应且错开的第一圆弧板和第二圆弧板,转轴通过第一圆弧板和第二圆弧板与第一圆弧槽和第二圆弧槽连接。本实用新型通过对转轴两次转动90度,使第一圆弧板先转入第一圆弧槽内,再使第二圆弧板转入第二圆弧槽内,从而完成对橡胶止水条和内饰板位置的依次固定,方便对橡胶止水条快速拆卸与安装。方便对橡胶止水条快速拆卸与安装。方便对橡胶止水条快速拆卸与安装。
技术研发人员:吴兆财 谭道雨 王海峰 李凯 辛学礼 成义勇 刘永红 杨开放 刘兴亮 李雪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铁十二局集团安徽混凝土制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0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