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旧建筑的加固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94



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旧建筑的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建筑结构的加固工程是建筑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代大部分旧建筑物多采用钢结构框架加混凝土楼板的形式修筑,对于年代久远且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建筑物,需要通过改造加固对建筑物进行维护。经过长时间的沉降变形,原建筑物的钢结构框架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形,现有的房屋平面形状复杂、立面设计不规则、质量刚度分布不均匀,当地震或台风发生时,建筑结构遭受外力荷载,容易在其框架部位产生间隙,严重的话会产生倒塌,因此需要在现有建筑及其它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进行升级和改造。
3.相关技术可参考公告号为cn209413340u的中国专利,其公开了一种旧建筑的加固结构,包括旧建筑墙体、盖合旧建筑墙体的旧建筑盖板,旧建筑墙体的两侧通过固定组件固定有两根可伸缩的预制件,预制件的侧面设有用来伸缩定位的定位组件,预制件置于两旧建筑墙体的垂直交接处,所述预制件垂直于地面且预制件的底部与地面抵触,所述旧建筑墙体两侧的预制件上端至少连接有一根用来承重的承重梁,承重梁的上表面与旧建筑盖板抵触。
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旧建筑的屋顶有多种形式,可能是水平的,也有可能是倾斜的,当屋顶呈倾斜状时,此时预制件的顶部与屋顶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导致预制件对屋顶的支撑效果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预制件对屋顶的支撑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旧建筑的加固结构。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旧建筑的加固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旧建筑的加固结构,包括预制件,所述预制件包括位于屋顶底部的底座、安装在底座上端面的顶座,所述顶座的顶部铰接连接有斜板,所述顶座上设置有对斜板进行支撑的支撑件,所述顶座上设置有驱动支撑件进行竖直移动的驱动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倾斜的屋顶进行支撑时,通过驱动件驱动支撑件上移,此时支撑件在上移时同时对斜板进行顶起,斜板沿顶座进行转动,当斜板的顶面与屋顶的底面抵接时,即可完成对屋顶的支撑,斜板与屋顶的接触面积较大,斜板对屋顶的支撑效果较好。
9.优选的,所述顶座的上端面开设有放置槽,所述支撑件包括通过转动件安装在放置槽的内底面上的螺纹杆、螺纹套设在螺纹杆上的螺纹套管,所述斜板倾斜放置在螺纹套管的顶端;所述螺纹套管上固定套设有导向环,所述导向环的侧壁与放置槽的侧壁抵接,所述驱动件用于驱动螺纹杆进行转动。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斜板的倾斜角度进行调节时,通过驱动件对螺
纹杆进行转动,由于螺纹套管上固定套设有导向环,且导向环与放置槽的内侧壁抵接,螺纹套管只可沿放置槽进行竖直移动,所以当螺纹杆在进行转动时,此时螺纹杆便可带动螺纹套管进行竖直向上移动,从而使得螺纹套管对斜板进行向上顶起,完成斜板倾斜角度的调节。
11.优选的,所述驱动件包括水平穿设在顶座外侧壁上的转动轴,固定套设在转动轴上且位于安装槽内部的第一锥齿轮、固定套设在螺纹杆上且位于导向环底部的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啮合。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对螺纹杆进行转动时,首先对转动轴进行转动,转动轴带动第一锥齿轮进行转动,第一锥齿轮则带动第二锥齿轮进行转动,由于第二锥齿轮固定在螺纹杆上,第二锥齿轮便可带动螺纹杆进行同步转动。
13.优选的,所述支撑件的顶端铰接连接有转动杆,所述斜板的上端面开设有腰形孔,所述腰形孔的延伸方向与斜板的倾斜方向相同,所述转动杆延伸至腰形孔内部,所述转动杆的周面上安装有延伸至斜板底部的限位板。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杆延伸至腰形孔内部,使得斜板与支撑件的位置较为稳定,从而使得减小斜板相对支撑件发生晃动的情况,提高了斜板的稳定性。
15.优选的,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安装有锁定环,所述斜板的上端面开设有与腰形孔连通的滑动槽,所述锁定环滑动放置在滑动槽内部,所述锁定环的上端面低于斜板的上端面。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锁定环的设置,使得顶座在移动时斜板相对顶座的位置较为稳定,减小斜板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晃动的情况,从而使得斜板的稳定性较好。
17.优选的,所述转动件包括安装在螺纹杆底部的圆板,所述圆板的直径大于螺纹杆的直径,所述放置槽的内底面上安装有套设在圆板外侧的圆环,所述圆环的周面上穿设有螺钉,所述圆板的周面上开设有环槽,所述螺钉穿设在环槽内部。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螺纹杆在转动时,此时螺纹杆带动圆板沿圆环进行转动,圆板在转动时,此时圆板上的环槽沿螺钉进行转动,由于圆板受到螺钉的限位,使得圆板与圆环之间的位置较为稳定,从而使得螺纹杆可放置槽进行转动且不会脱离。
19.优选的,所述斜板上开设有多个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均放置有圆形板,所述圆形板的底部均安装有螺杆,所述螺杆螺纹穿设在放置槽的内底面上,且延伸至斜板的底部,所述螺杆的底部位于放置槽内部。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屋顶的底面可能会凹凸不平,导致屋顶底面与斜板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小,而在斜板上设置螺杆以及圆形板,在使用时,通过对螺杆进行转动,此时螺杆即可带动圆形板向屋顶的一侧进行移动,使得圆形板与屋顶的底面抵接,从而使得屋顶底部的支撑效果较好。
21.优选的,所述斜板的上端面涂覆有橡胶层。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层的设置,使得斜板与屋顶之间的弹性较好,从而使得斜板的使用效果较好。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顶座的上端面铰接连接有斜板,通过驱动件驱动支撑件上移,支撑在上移时便可将斜板顶起,斜板对屋顶的支撑效果较好;
25.支撑件的顶端铰接转动杆,转动杆延伸至腰形孔内部,使得转动杆与斜板之间的
连接较为稳定,减小斜板与支撑件之间分离情况的发生,提高了斜板的稳定性;
26.锁定环的设置,使得顶座在移动时斜板相对顶座的位置较为稳定,减小斜板在运输过程中发生晃动的情况,从而使得斜板的稳定性较好。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旧建筑的加固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表示预制件结构示意图。
29.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用于表示支撑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4是图3中a处的结构示意图。
31.图5是图3中b处的结构示意图。
32.附图标记:1、预制件;11、底座;12、顶座;121、放置槽;13、升降件;2、斜板;21、腰形孔;22、滑动槽;23、安装槽;24、圆形板;25、螺杆;251、橡胶层;252、圆孔;3、支撑件;31、螺纹杆;32、螺纹套管;33、导向环;34、转动杆;341、限位板;342、锁定环;35、转动件;351、圆板;352、环槽;353、圆环;354、螺钉;4、驱动件;41、转动轴;42、手柄;43、第一锥齿轮;44、第二锥齿轮。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旧建筑的加固结构。参照图1、图2,旧建筑的加固结构包括预制件1,预制件1包括底座11、顶座12、升降件13。底座11放置在建筑内部,且为竖直设置;顶座12自上而下竖直穿设在底座11内部,且可相对底座11进行竖直方向上的滑动;升降件13安装在底座11的侧壁上,用于驱动顶座12向上移动。
35.参照图3,顶座12的上端面开设有放置槽121,放置槽121的水平截面为方形,顶座12的上端面的一端铰接连接有斜板2,顶座12的上端面安装有对斜板2进行支撑的支撑件3,顶座12的侧壁上安装有驱动支撑件3上移的驱动件4。
36.参照图3,支撑件3包括螺纹杆31、螺纹套管32、导向环33;螺纹杆31竖直放置在放置槽121的内部,螺纹杆31的上端面低于顶座12的上端面,螺纹杆31的底端通过转动件35转动安装在放置槽121的内底面上,螺纹杆31可相对放置槽121进行转动;螺纹套管32螺纹套设在螺纹杆31上,螺纹套管32的竖直高度小于螺纹杆31的竖直高度;导向环33固定套设在螺纹套管32上,导向环33的侧壁与放置槽121的侧壁抵接。
37.参照图4,转动件35包括圆板351、圆环353、螺钉354。圆板351固定连接在螺纹杆31底部,圆板351的直径大于螺纹杆31的直径;圆环353套设在圆板351的外侧,且固定连接在放置槽121的内底面上;螺钉354水平螺纹连接在圆环353的周面上,圆板351的周面上开设有环槽352,螺钉354的尾端延伸至环槽352内部。
38.参照图4,驱动件4用于驱动螺纹杆31进行转动,驱动件4包括转动轴41、手柄42、第一锥齿轮43、第二锥齿轮44。转动轴41转动穿设在顶座12的侧壁上,转动轴41的一端延伸至放置槽121内部,另一端延伸至顶座12的外侧;手柄42固定连接在转动轴41位于顶座12外侧的端部;第一锥齿轮43固定套设在转动轴41上且位于放置槽121内部;第二锥齿轮44固定套设在螺纹杆31上,第一锥齿轮43和第二锥齿轮44啮合。
39.参照图3、图5,螺纹套管32的顶端铰接连接有转动杆34,转动杆34可转动的方向与斜板2可转动的方向相同;斜板2的上端面开设有腰形孔21,腰形孔21的延伸方向与斜板2的倾斜方向相同,转动杆34延伸至腰形孔21的内部,转动杆34的周面上固接有延伸至斜板2底部的限位板341。
40.参照图5,转动杆34的顶端螺纹连接有锁定环342,斜板2的上端面开设有与腰形孔21连通的滑动槽22,滑动槽22的开设宽度大于腰形孔21的开设宽度,锁定环342滑动放置在滑动槽22内部,锁定环342的上端面低于斜板2的上端面。
41.参照图5,斜板2的上端面开设有多个安装槽23,安装槽23内均放置有圆形板24,圆形板24的底部均固接有螺杆25,螺杆25螺纹穿设在放置槽121的内底面上,且延伸至斜板2的底部;当斜板2处于水平状时,此时螺杆25位于放置槽121内部。斜板2的上端面涂覆有橡胶层251。
42.本技术实施例一种旧建筑的加固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首先将预制件1放置在建筑的内部,且呈竖直状,开启升降件13,使得顶座12向上进行移动;然后通过手柄42对转动轴41进行转动,转动轴41带动第一锥齿轮43进行转动,第一锥齿轮43则带动第二锥齿轮44进行转动,由于第二锥齿轮44固定在螺纹杆31上,此时第二锥齿轮44便可带动螺纹杆31进行转动;所以当螺纹杆31在进行转动时,此时螺纹杆31便可带动螺纹套管32进行竖直向上移动,从而使得螺纹套管32即可带动转动杆34沿腰形孔21进行滑动,此时斜板2的倾斜角度便可完成调节。
43.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98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