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换卷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自动换盘收线机。
背景技术:
2.收线机是和拉丝机配套使用的,拉丝机将线拉成理想的丝径后,收线机把线进行绕制。
3.相关技术中,收线机的自动化程度低,单次只能进行一盘线的工作,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认为,收线机收线完成后需要手动更换以进行下一盘的收线,导致工作不连续,存在有降低设备利用率,增大人工成本,缺乏市场竞争力的缺陷。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达到自动换盘的效果,本技术提供一种自动换盘收线机。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自动换盘收线机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自动换盘收线机,包括机架,所述机架设置有收线装置、牵引装置和换盘装置;
7.所述收线装置包括收线盘、装夹机构、第一直线驱动机构和第一旋转驱动机构,所述收线盘装夹于所述装夹机构,所述装夹机构设置有两组,两组所述装夹机构左右间隔设置,所述装夹机构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以及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连接,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控制所述装夹机构进行装夹,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控制所述装夹机构旋转;
8.所述牵引装置包括牵引轮机构、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和线性滑道,所述牵引轮机构连接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和所述线性滑道,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控制所述牵引轮机构前后移动,所述线性滑道控制所述牵引轮机构左右移动;
9.所述换盘装置包括压轮机构、绕制块和刀片,所述压轮机构连接有第三直线驱动机构,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机构控制所述压轮机构上下移动,所述绕制块和所述刀片均设置于所述装夹机构,所述绕制块和所述刀片可与所述装夹机构同步旋转,在换盘时,空载的所述收线盘开始旋转,所述绕制块将线绕制于空载的所述收线盘,满线的所述收线盘停止旋转,所述刀片将两个所述收线盘之间的线剪断。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先是其中一个收线盘旋转以进行收线工作,牵引轮机构通过前后移动使线均匀绕制在该收线盘,该收线盘满线后,牵引轮机构通过左右方向的移动靠近另一空载的收线盘,以将线牵引至空载的收线盘进行换盘工作,换盘时,压轮通过上下方向的移动将线下压,以将线压紧靠近空载的收线盘,随后空载的收线盘转动,通过绕制块将线绕制在新的收线盘上,满线的收线满紧接着停止转动,并通过刀片将两个收线盘之间的线剪断,以使满线的收线盘停止收线,空载的收线盘开始收线,从而达到自动换盘的效果。
11.优选的,所述装夹机构包括第一装夹盘和第二装夹盘,所述第一装夹盘和所述第二装夹盘前后间隔设置;
12.所述第一直线驱动机构为第一气缸和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连接在所述第一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第一装夹盘之间,所述第一气缸控制所述第一装夹盘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二装夹盘;
13.所述第一旋转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带轮、第二带轮和第一传送带,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二带轮与所述第二装夹盘连接,所述第一传送带张紧于所述第一带轮与所述第二带轮之间。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装夹盘和第二装夹盘相互靠近,能够使收线盘装夹于第一装夹盘和第二装夹盘之间,通过将第一装夹盘和第二装夹盘相互远离,能够卸下收线盘,当收线盘装夹于第一装夹盘和第二装夹盘之间时,第一电机驱动第一带轮转动,第一带轮通过第一传送带带动第二带轮,第二带轮再带动第二装夹盘旋转,从而实现收线盘的旋转。
15.优选的,所述牵引轮机构包括第一安装板、第一牵引轮和第二牵引轮,所述第一牵引轮和所述第二牵引轮均转动设置于所述第一安装板;
16.所述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包括动力组件、丝杆组件和导向组件,所述动力组件包括第二电机、第三带轮、第四带轮和第二传送带,所述丝杆组件包括螺纹连接的螺杆和螺块,所述导向组件包括导向块、导向杆和连杆,所述第三带轮与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轴连接,所述第四带轮与所述螺杆连接,所述第二传送带张紧于所述第三带轮与所述第四带轮之间,所述螺块与所述导向块连接,所述导向杆贯穿所述导向块,所述连杆连接于所述导向块与所述牵引轮机构的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
17.所述线性滑道包括滑轨、安装台、第三电机、齿轮和齿条,所述安装台滑移于所述滑轨,所述安装台安装第二直线驱动机构和第三电机,所述齿轮连接于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轴,所述齿条平行于所述滑轨,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啮合。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线通过第一牵引轮和第二牵引轮牵引至收线盘,当需要前后移动牵引轮机构时,通过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第三带轮转动,第三带轮通过第二传送带带动第四带轮转动,第四带轮再带动螺杆转动,以使得螺块带动导向块滑移,从而使得导向块通过连杆带动牵引轮机构前后移动,当需要左右移动牵引轮组件时,通过启动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带动齿轮转动,以使齿轮沿齿条移动,从而带动安装台沿滑轨滑移,进而带动牵引轮组件左右移动。
19.优选的,所述压轮机构包括第二安装板,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所述第一压轮和所述第二压轮均转动设置于第二安装板,所述第一压轮和所述第二压轮左右间隔排列,所述第三直线驱动机构为第三气缸,所述第三气缸的伸缩杆上下伸缩,所述第三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第二安装板连接。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三气缸控制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上下移动,从而在换盘过程中控制第一压轮和第二压轮将线压到空载的收线盘上,以实现压轮机构的压线过程。
21.优选的,所述绕制块设置于所述第二装夹盘朝向所述第一装夹盘的端面,在线靠近空载的所述收线盘和靠近装夹有该所述收线盘的所述第二装夹盘的过程中,所述绕制块在其旋转路径上能够碰线以将线绕制到所述收线盘上。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绕制块配合牵引轮组件和压轮组件将线绕制到空载的
收线盘。
23.优选的,所述刀片设置于所述绕制块远离第二装夹盘的一端,所述刀片在所述绕制块的旋转过程中将线切断。
2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绕制块将线绕制到收线盘的过程中,牵引轮通过前后方向移动逐渐将线牵引远离第二装夹盘,从而使线逐渐脱离绕制块,在脱离前,线会经过刀片,从而使线被刀片割断,以在换盘过程中实现刀片将两个收线盘之间的线进行割断的过程。
25.优选的,所述第一装夹盘朝向所述第二装夹盘的一端和所述第二装夹盘朝向所述第一装夹盘的一端均设置有装夹头,所述装夹头伸入所述收线盘的端面中心。
2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装夹头的设置提高第一装夹盘和第二装夹盘的对收线盘的装夹稳定性,从而提高收线盘的收线稳定性。
27.优选的,所述机架设置有控制台,所述控制台控制所述收线盘的收线和换盘。
2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台的设置供人们操控该自动换盘收线机。
29.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30.1.换盘时,压轮通过上下方向的移动将线下压,以将线压紧靠近空载的收线盘。绕制块和刀片均连接于装夹机构,绕制块和刀片可与装夹机构同步旋转,在换盘时,空载的收线盘开始旋转,旋转的绕制块将线绕制于空载的收线盘,随后,满线的收线盘停止旋转,旋转的刀片将两个收线盘之间的线剪断,以使满线的收线盘停止收线,空载的收线盘开始收线,从而达到自动换盘的效果;
31.2.通过将第一装夹盘和第二装夹盘相互靠近,能够使收线盘装夹于第一装夹盘和第二装夹盘之间,通过将第一装夹盘和第二装夹盘相互远离,能够卸下收线盘,当收线盘装夹于第一装夹盘和第二装夹盘之间时,第一电机驱动第一带轮转动,第一带轮通过第一传送带带动第二带轮,第二带轮再带动第二装夹盘旋转,从而实现收线盘的旋转;
32.3.线通过第一牵引轮和第二牵引轮牵引至收线盘,当需要前后移动牵引轮机构时,通过启动第二电机,第二电机带动第三带轮转动,第三带轮通过第二传送带带动第四带轮转动,第四带轮再带动螺杆转动,以使得螺块带动导向块滑移,从而使得导向块通过连杆带动牵引轮机构前后移动,当需要左右移动牵引轮组件时,通过启动第三电机,第三电机带动齿轮转动,以使齿轮沿齿条移动,从而带动安装台沿滑轨滑移,进而带动牵引轮组件左右移动。
附图说明
33.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自动换盘收线机的整体示意图;
34.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收线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5.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装夹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36.图4是本技术实施例中牵引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7.图5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换盘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8.附图标记说明:1、机架;11、工作台;12、器件箱;121、第一条形口;122、第二条形口;13、控制台;2、收线装置;21、收线盘;22、装夹机构;221、第一装夹盘;222、第二装夹盘;223、装夹头;23、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31、第一气缸;232、第一连接板;233、套筒;24、第一旋
转驱动机构;241、第一电机;242、第一带轮;243、第二带轮;244、第一传送带;3、牵引装置;31、牵引轮机构;311、第一安装板;312、第一牵引轮;313、第二牵引轮;32、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21、第二电机;322、第三带轮;323、第四带轮;324、第二传送带;325、螺杆;326、螺块;327、导向块;328、导向杆;329、连杆;33、线性滑道;331、滑轨;332、安装台;333、第三电机;334、齿轮;335、齿条;4、换盘装置;41、压轮机构;411、第二安装板;412、第一压轮;413、第二压轮;42、绕制块;43、刀片;44、第三直线驱动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39.以下结合附图1
‑
5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40.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自动换盘收线机。参照图1,自动换盘收线机包括机架1,机架1设置有收线装置2、牵引装置3和换盘装置4。机架1包括相互连接的工作台11和器件箱12,工作台11具有矩形台面,器件箱12大体呈矩形箱状,工作台11固定连接在器件箱12的一面面积较大的侧壁,工作台11和器件箱12的底部均与地面接触,在本实施例中,以工作台11至器件箱12之间的排列方向为前后方向,即工作台11在前,器件箱12在后。另外,器件箱12内具有上下排列的上箱体和下箱体,其中,收线装置2设置于工作台11和下箱体,牵引装置3设置于上箱体内外,换盘装置4设置于下箱体内外。
41.参照图2和图3,收线装置2包括收线盘21、装夹机构22、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3和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4,其中,收线盘21和装夹机构22位于机架1的工作台11上,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3和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4位于器件箱12的下箱体。收线盘21装夹于装夹机构22,而装夹机构22设置有两组,即收线盘21对应有两个,两组装夹机构22左右间隔设置。进一步的,装夹机构22与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3以及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4连接,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3控制装夹机构22进行装夹,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4控制装夹机构22旋转。
42.参照图1和图4,牵引装置3包括牵引轮机构31、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2和线性滑道33,其中,牵引轮机构31位于器件箱12的上箱体外,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2和线性滑道33均位于器件箱12的上箱体内。牵引轮机构31连接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2和线性滑道33,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2控制牵引轮机构31前后移动,线性滑道33控制牵引轮机构31左右移动。收线时,牵引轮机构31通过前后移动使线均匀绕制在收线盘21,该收线盘21满线后,牵引轮机构31通过左右方向的移动靠近另一空载的收线盘21,以将线牵引至空载的收线盘21进行换盘工作。
43.参照图1和图5,换盘装置4包括压轮机构41、绕制块42和刀片43,其中,压轮机构41、绕制块42和刀片43均位于器件箱12的下箱体外。压轮机构41连接有第三直线驱动机构44,第三直线驱动结构位于器件箱12的下箱体内,第三直线驱动机构44控制压轮机构41上下移动,换盘时,压轮通过上下方向的移动将线下压,以将线压紧靠近空载的收线盘21。绕制块42和刀片43均连接于装夹机构22,绕制块42和刀片43可与装夹机构22同步旋转,在换盘时,空载的收线盘21开始旋转,旋转的绕制块42将线绕制于空载的收线盘21,随后,满线的收线盘21停止旋转,旋转的刀片43将两个收线盘21之间的线剪断,以使满线的收线盘21停止收线,空载的收线盘21开始收线,从而达到自动换盘的效果。
44.参照图2和图3,装夹机构22包括第一装夹盘221和第二装夹盘222,第一装夹盘221和第二装夹盘222均为圆盘,第一装夹盘221的直径小于第二装夹盘222,第一装夹盘221和
第二装夹盘222前后间隔设置,即第一装夹盘221与第二装夹盘222之间往依次靠近器件箱12的方向间隔排列。并且,第一装夹盘221和第二装夹盘222均可转动,第二装夹盘222与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3具有连接关系,第一装夹盘221和第二装夹盘222的轴线共线。
45.参照图2和图3,第一直线驱动机构23为第一气缸231和第一连接板232,工作台11的顶部沿左右方向间隔固定设置有两个安装座,安装座呈矩形座状,第一气缸231固定设置在安装座背离器件箱12的一面,第一气缸231的伸缩杆朝向器件并前后伸缩,第一连接板232固定连接在第一气缸231的伸缩杆与第一装夹盘221之间,以使得第一气缸231控制第一装夹盘221靠近或远离第二装夹盘222。另外,安装座背离器件的一面还设置有套筒233,第一装夹盘221背离第二装夹盘222的一面固定连接有筒柱,筒柱滑伸入套筒233内,从而使第一装夹盘221可前后滑移,通过将第一装夹盘221和第二装夹盘222相互靠近,能够使收线盘21装夹于第一装夹盘221和第二装夹盘222之间,通过将第一装夹盘221和第二装夹盘222相互远离,能够卸下收线盘21。
46.参照图2和图3,第一旋转驱动机构24包括第一电机241、第一带轮242、第二带轮243和第一传送带244,第一电机241固定设置在器件箱12的下箱体的内底面,第一带轮242、第二带轮243和第一传送带244均位于器件箱12的下箱体内,第一带轮242与第一电机241的输出轴同轴连接,即第一带轮242的轴线与第一电机241的输出轴的轴线共线,第二带轮243与第二装夹盘222同轴连接,即第二带轮243的轴线与第二装夹盘222的轴线共线,第二带轮243位于第一带轮242的正上方,在本实施例中,第一传送带244为皮带,第一传送带244张紧于第一带轮242与第二带轮243之间。当收线盘21装夹于第一装夹盘221和第二装夹盘222之间时,第一电机241驱动第一带轮242转动,第一带轮242通过第一传送带244带动第二带轮243,第二带轮243再带动第二装夹盘222旋转,从而实现收线盘21的旋转,以进行收线工作。
47.参照图2和图3,第一装夹盘221朝向第二装夹盘222的一端和第二装夹盘222朝向第一装夹盘221的一端均设置有装夹头223,两个装夹头223分别构造于第一装夹盘221和第二装夹盘222的端面中心,当第一装夹盘221和第二装夹盘222对收线盘21进行装夹时,两个装夹头223分别伸入收线盘21的两端端面中心,以进一步稳定装夹收线盘21,从而提高收线盘21的收线稳定性。
48.参照图1和图4,牵引轮机构31包括第一安装板311、第一牵引轮312和第二牵引轮313,第一安装板311呈矩形板状,第一安装板311位于器件箱12的上箱体的外壁,第一牵引轮312和第二牵引轮313均转动设置于第一安装板311背离器件箱12的一面,第一牵引轮312和第二牵引轮313的直径大小一致,第一牵引轮312和第二牵引轮313左右间隔设置,收线时,线由第一牵引轮312与第二牵引轮313之间经过,以使得第一牵引轮312和第二牵引轮313对线进行牵引。
49.参照图1和图4,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2包括动力组件、丝杆组件和导向组件,动力组件、丝杆组件和导向组件均位于器件箱12的上箱体内,动力组件包括第二电机321、第三带轮322、第四带轮323和第二传送带324,丝杆组件包括螺纹连接的螺杆325和螺块326,导向组件包括导向块327、导向杆328和连杆329。其中,第三带轮322的直径小于第四带轮323的直径,第三带轮322位于第四带轮323的正上方,第三带轮322与第二电机321的输出轴同轴连接,即第三带轮322的轴线与第二电机321的输出轴的轴线共线,第四带轮323与螺杆325同轴连接,即第四带轮323的轴线与螺杆325的轴线共线,而螺杆325的轴线与前后方向平
行。在本实施例中,第二传送带324同样为皮带,第二传送带324张紧于第三带轮322与第四带轮323之间。进一步的,螺块326与导向块327固定连接,且导向杆328贯穿导向块327,导向杆328的长度方向与螺杆325的轴线平行。另外,连杆329固定连接于导向块327与牵引轮机构31的第一安装板311之间,器件箱12的上箱体外壁开设有供连杆329穿过且滑移的第一条形口121。当需要前后移动牵引轮机构31时,通过启动第二电机321,第二电机321带动第三带轮322转动,第三带轮322通过第二传送带324带动第四带轮323转动,第四带轮323再带动螺杆325转动,以使得螺块326带动导向块327滑移,从而使得导向块327通过连杆329带动牵引轮机构31前后移动。
50.参照图1和图4,线性滑道33包括滑轨331、安装台332、第三电机333、齿轮334和齿条335,滑轨331、安装台332、第三电机333齿轮334和齿条335均位于器件箱12的上箱体内。其中,在本实施例中,滑轨331的数量为两条,两条滑轨331均位于器件箱12箱体的内底面,两条滑轨331相互平行,两条滑轨331之间的长度方向与左右方向平行,即两条滑轨331的长度方向与两个装夹机构22之间的间隔方向平行。安装台332呈内部具有安装空间的矩形台状,安装台332滑移于滑轨331,使得安装台332可左右滑移。安装台332安装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2和第三电机333,使得安装台332、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2和第三电机333之间可沿滑轨331同步移动,使得与第二直线驱动机构32固定连接的牵引轮机构31能够沿两个装夹机构22之间的间隔方向滑移,从而使得牵引轮机构31可左右移动。
51.参照图1和图4,齿轮334同轴连接于第三电机333的输出轴,即齿轮334的轴线与第三电机333的输出轴共线,使得齿轮334在第三电机333的驱动下转动。齿条335则平行于滑轨331,齿条335固定连接于远离工作台11的一条滑轨331,且齿条335沿长度方向固定连接于该滑轨331背离工作台11的一面,齿轮334与齿条335啮合。此时。当需要左右移动牵引轮组件时,通过启动第三电机333,第三电机333带动齿轮334转动,以使齿轮334沿齿条335移动,从而带动安装台332沿滑轨331滑移,进而带动牵引轮组件左右移动。
52.参照图1和图5,压轮机构41包括第二安装板411,第一压轮412和第二压轮413,第二安装板411位于器件箱12的下箱体内,第一压轮412和第二压轮413位于器件箱12的下箱体外侧。第一安装板311呈矩形板状,第一压轮412和第二压轮413的直径大小一致,第一压轮412和第二压轮413均转动设置于第二安装板411,第一压轮412和第二压轮413左右间隔排列,器件箱12的侧壁开设有供第二安装板411与第一压轮412以及第二压轮413之间连接的第二条形口122,且第二条形口122供连接后的第二安装板411、第一压轮412和第二压轮413之间上下滑移。
53.参照图1和图5,第三直线驱动机构44为第三气缸,第三气缸位于器件箱12的下箱体内,第三气缸的伸缩杆上下伸缩,第三气缸的伸缩杆与第二安装板411之间通过一块l形板进行连接,此时,第三气缸通过控制第二安装板411上下移动能够控制第一压轮412和第二压轮413上下移动,从而在换盘过程中控制第一压轮412和第二压轮413将线压到空载的收线盘21上,以实现压轮机构41的压线过程。
54.参照图1和图3,绕制块42固定设置于第二装夹盘222朝向第一装夹盘221的端面,在本实施例中,每块第二装夹盘222上设置的绕制块42的数量为两个,且同一第二装夹盘222上的两个绕制块42沿第二装夹盘222的直径方向间隔排列。进一步的,当收线盘21装夹于第一装夹盘221与第二装夹盘222之间时,绕制块42远离第二装夹盘222的一端向外延伸,
在线靠近空载的收线盘21和靠近装夹有该收线盘21的第二装夹盘222的过程中,绕制块42在其旋转路径上能够碰线以将线绕制到收线盘21上,使绕制块42配合牵引轮组件和压轮组件将线绕制到空载的收线盘21。
55.参照图1和图3,刀片43固定设置于绕制块42远离第二装夹盘222的一端,在绕制块42将线绕制到收线盘21的过程中,牵引轮通过前后方向移动逐渐将线牵引远离第二装夹盘222,从而使线逐渐脱离绕制块42,在脱离前,线会经过刀片43,从而使线被刀片43割断,以在换盘过程中实现刀片43将两个收线盘21之间的线进行割断的过程。
56.参照图1,机架1设置有控制台13,控制台13大体呈矩形台状,控制台13控制收线盘21的收线和换盘,控制台13的设置供人们操控该自动换盘收线机,控制台13固定设置于机架1的顶部,且控制条的正面朝向前侧方向,从而便于人们在观察收线盘21收线状况的同时观察别人的表型。
57.本技术实施例的一种自动换盘收线机的实施原理为:先是其中一个收线盘21旋转以进行收线工作,牵引轮机构31通过前后移动使线均匀绕制在该收线盘21,该收线盘21满线后,牵引轮机构31通过左右方向的移动靠近另一空载的收线盘21,以将线牵引至空载的收线盘21进行换盘工作,换盘时,压轮通过上下方向的移动将线下压,以将线压紧靠近空载的收线盘21,随后空载的收线盘21转动,通过绕制块42将线绕制在新的收线盘21上,满线的收线满紧接着停止转动,并通过刀片43将两个收线盘21之间的线剪断,以使满线的收线盘21停止收线,空载的收线盘21开始收线,从而达到自动换盘的效果。
58.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