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与椅子易于连接的远红外坐垫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69



1.本实用新型坐垫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与椅子易于连接的远红外坐垫。


背景技术:

2.与椅子易于链接的远红外坐垫就是一种便于固定在椅子上的坐垫,能有效解决坐垫移位的问题。
3.但是现有的与椅子易于链接的远红外坐垫不便于保持坐垫的固定收缩,使得坐垫容易掉落椅子面,不便于恢复坐垫的形态,从而使得使用效果差。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与椅子易于连接的远红外坐垫,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现有的与椅子易于链接的远红外坐垫不能位置固定和形态恢复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与椅子易于连接的远红外坐垫,包括坐垫,所述坐垫上设置有纽扣,且坐垫的内顶面设置有6 个旋杆的顶端,所述旋杆底端通过连接块贯穿伸入至圆通槽内侧,且旋杆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弹簧上端,所述连接块的侧面分别设置有2个弹性布条,且2 个连接块之间通过弹性布条相连接,所述连接块通过轴承连接于第一固定块上,且圆通槽贯穿第一固定块的上下表面设置,所述圆通槽表面设置有滑块的上端,且滑块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弹簧的下端,且滑块上端通过第一弹簧和旋杆底端连接设置于第一固定块的内部,所述滑块下端表面通过坐垫内底面贯穿伸入至底端凹槽的内部,且滑块下端表面设置有第二固定块的上表面,所述第二固定块上贯穿设置有通孔,且通孔内表面通过第二弹簧与连杆一端相连接,所述连杆的另一端下表面设置有固定钩,且连杆和固定钩均设置于底端凹槽的内部,所述第二固定块下表面设置有吸盘的上端,且吸盘的下端通过底端凹槽贯穿伸出至坐垫的底面,且底端凹槽贯穿坐垫底部设置。
6.优选的,所述坐垫的底面材料为硬塑料,且底端凹槽贯穿坐垫设置。
7.优选的,所述旋杆顶端的形状为正方形,且纽扣与旋杆在坐垫上对应等份分布。
8.优选的,所述旋杆的轴线与坐垫轴线平行,且旋杆与连杆的竖直轴线共线。
9.优选的,所述连接块的内侧设置有与旋杆相吻合的螺纹,且旋杆螺纹长度大于连接块内侧螺纹的长度。
10.优选的,所述底端凹槽的形状设置为“l”型,且底端凹槽上部半径和滑块的半径相同,并且底端凹槽下部长度大于连杆的长度。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与椅子易于链接的远红外坐垫能便于将坐垫固定在椅子上,便于保持坐垫内部的弹性,使得坐垫保持饱满的状态,从而保证了在使用过程中坐垫的位置固定和形态恢复:
12.1、通过将人体重量施加在坐垫上,使得坐垫底端连接的第一弹簧挤压,通过第一弹簧向滑块施加一个向下的力,使得滑块下端通过第二固定块连接的吸盘先吸附在椅子面上,再通过第二固定块内的连杆下移,使得连杆上的固定钩固定在椅子周边。
13.2、通过第一弹簧的扭力,使得旋杆向上移动,通过旋杆上的连接块,使得连接块上的弹性布条收缩,使得坐垫1恢复原状。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主剖视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侧剖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俯视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坐垫局部剖视结构示意图。
18.图中:1、坐垫;2、纽扣;3、旋杆;4、连接块;5、第一弹簧;6、圆通槽;7、第一固定块;8、底端凹槽;9、连杆;10、滑块;11、第二固定块;12、吸盘;13、弹性布条;14、通孔;15、第二弹簧;16、固定钩。
具体实施方式
19.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0.请参阅图1

4,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与椅子易于连接的远红外坐垫,包括坐垫1、纽扣2、旋杆3、连接块4、第一弹簧5、圆通槽6、第一固定块7、底端凹槽8、连杆9、滑块10、第二固定块11、吸盘12、弹性布条13、通孔14、第二弹簧15和固定钩16,坐垫1上设置有纽扣2,且坐垫1的内顶面设置有6个旋杆3的顶端,旋杆3底端通过连接块4贯穿伸入至圆通槽6内侧,且旋杆3的底端设置有第一弹簧5上端,连接块4的侧面分别设置有2个弹性布条13,且2个连接块4之间通过弹性布条13相连接,连接块4通过轴承连接于第一固定块7上,且圆通槽6贯穿第一固定块7的上下表面设置,圆通槽6表面设置有滑块10的上端,且滑块10上表面设置有第一弹簧5的下端,且滑块10上端通过第一弹簧5和旋杆3底端连接设置于第一固定块7的内部,滑块10下端表面通过坐垫1内底面贯穿伸入至底端凹槽8的内部,且滑块10下端表面设置有第二固定块11的上表面,第二固定块11上贯穿设置有通孔14,且通孔14内表面通过第二弹簧15与连杆9一端相连接,连杆9的另一端下表面设置有固定钩16,且连杆9和固定钩16均设置于底端凹槽8的内部,第二固定块11下表面设置有吸盘12的上端,且吸盘12的下端通过底端凹槽8贯穿伸出至坐垫1的底面,且底端凹槽8贯穿坐垫1底部设置。
21.坐垫1的底面材料为硬塑料,且底端凹槽8贯穿坐垫1设置,能便于底端凹槽8设置于坐垫1的底部。
22.旋杆3顶端的形状为正方形,且纽扣2与旋杆3在坐垫1上对应等份分布,能便于纽扣2阻挡在旋杆3上,使得坐垫1的舒适度高。
23.旋杆3的轴线与坐垫1轴线平行,且旋杆3与连杆9的竖直轴线共线,能便于旋杆3下移时,连杆9的位置不变。
24.连接块4的内侧设置有与旋杆3相吻合的螺纹,且旋杆3螺纹长度大于连接块4内侧螺纹的长度,能便于旋杆3上下移动时带动连接块4上下移动。
25.底端凹槽8的形状设置为“l”型,且底端凹槽8上部半径和滑块10的半径相同,并且
底端凹槽8下部长度大于连杆9的长度,能便于滑块10的上下移动和连杆9的伸缩。
26.工作原理:通过将人体重量施加在坐垫1上,使得坐垫1底端连接的第一弹簧5挤压,通过第一弹簧5向滑块10施加一个向下的力,使得滑块10 下端通过第二固定块11连接的吸盘12先吸附在椅子面上,再通过第二固定块11内的连杆9下移,使得连杆9上的固定钩16固定在椅子周边,在坐垫1 固定在椅子上时,可通过如下方式操作:
27.根据图1和图2,先让人体重量施加在坐垫1上,使得坐垫1底端连接的第一弹簧5挤压;
28.通过第一弹簧5向滑块10施加一个向下的力,使得滑块10下端通过第二固定块11连接的吸盘12先吸附在椅子面上;
29.最后再通过第二固定块11内的连杆9下移,使得连杆9上的固定钩16 固定在椅子周边;
30.在恢复坐垫1形状时,调整方式如下:
31.根据图1和图2,通过第一弹簧5的扭力,使得旋杆3向上移动,通过旋杆3上的连接块4,使得连接块4上的弹性布条13收缩,使得坐垫1恢复原状。
32.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指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为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内容的限制。
33.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92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