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下水道清淤用链式输淤机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88



1.本实用新型涉及下水道清淤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下水道清淤用链式输淤机构。


背景技术:

2.管道清淤是将管道进行疏通,清理管道里面的淤泥,保持长期畅通,以防止城市发生内涝,管道消淤工作己成为排水部门一项不可忽视的重要工作,在排水管道中排入大量杂物和基建工地水泥砂发生沉淀、淤积就会造成管道堵塞。不进行管道清淤、疏通就会造成污水滥流,污染环境,给人民生活带来麻烦。
3.中国专利号为cn201210212480.9公开了清淤机械,其工作原理是采用输淤叶片将淤泥带出,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淤泥还携带有较多的水,在使用输淤叶片运输淤泥的过程中,输淤叶片不能够对淤泥起到很好的约束效果,淤泥和水的混合物会从输淤链的表面流出并返回下水道,降低输淤效果,因此我们需要提出一种下水道清淤用链式输淤机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下水道清淤用链式输淤机构,具备防止淤泥和水的混合物从输淤链表面流出并返回下水道的优点,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下水道清淤用链式输淤机构,包括固定架,所述固定架的内腔设置有传动辊,所述传动辊的表面啮合有输淤链,所述传动辊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远离传动辊的一端与固定架的内壁轴承支撑,所述固定架的下方设有支撑板,所述支撑板与固定架通过支撑柱连接,所述支撑板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机构,所述输淤链的表面等距固定安装有支架,所述支架的内侧轴承支撑有清淤盒,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且位于传动机构的一侧设有翻转机构,所述支撑板的顶部且位于传动机构与翻转机构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淤泥输送带。
6.优选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第一皮带轮、第二皮带轮和电机,所述电机固定安装于支撑板的顶部,所述第一皮带轮固定安装于电机的输出轴,所述第二皮带轮固定安装于连接杆的表面,所述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通过皮带传动连接。
7.优选的,所述翻转机构包括凹槽、与凹槽相匹配的顶杆以及固定板,所述固定板固定安装于支撑板的顶部,所述凹槽开设于清淤盒的底部,所述凹槽的内壁与顶杆的表面贴合,所述固定板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壳体,所述壳体远离固定板的一侧滑动插接有杆体,所述杆体的一端且位于壳体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活动架,所述顶杆固定安装于活动架的内侧。
8.优选的,所述杆体的另一端且位于壳体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滑板,所述滑板的表面与壳体的内壁滑动连接,所述滑板远离杆体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远离滑板的一端与壳体的内壁固定安装。
9.优选的,所述壳体内腔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杆,所述滑板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与滑杆相适配的滑槽,且滑槽的内壁与滑杆的表面滑动连接。
10.优选的,所述支撑板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的顶部滑动插
接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底部贯穿安装杆并延伸至安装杆的下方,所述安装杆的底部呈锥形设置。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2.本实用新型通过清淤盒的设置,可以将需要向外部运输的淤泥进行收集,可以使输淤链在带动淤泥移动的过程中对淤泥进行有效约束,防止其在运输的过程中再次落入下水道内,避免在使用输淤叶片运输淤泥的过程中,输淤叶片不能够对淤泥起到很好的约束效果,淤泥和水的混合物会从输淤链的表面流出并返回下水道,降低输淤效果的问题。
附图说明
13.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14.图2为本实用新型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15.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架的结构示意图;
16.图4为本实用新型壳体内部的结构示意图。
17.图中:1、固定架;2、传动辊;3、输淤链;4、连接杆;5、支撑板;6、支撑柱;7、驱动机构;701、第一皮带轮;702、第二皮带轮;703、电机;704、皮带;8、支架;9、清淤盒;10、翻转机构;101、凹槽;102、顶杆;103、固定板;104、壳体;105、杆体;106、活动架;11、淤泥输送带;12、滑板;13、弹簧;14、滑杆;15、安装板;16、安装杆。
具体实施方式
18.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19.请参阅图1

4,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下水道清淤用链式输淤机构,包括固定架1,固定架1的内腔设置有传动辊2,传动辊2的表面啮合有输淤链3,传动辊2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连接杆4,连接杆4远离传动辊2的一端与固定架1的内壁轴承支撑,固定架1的下方设有支撑板5,支撑板5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安装板15,安装板15的顶部滑动插接有安装杆16,安装杆16的底部贯穿安装杆16并延伸至安装杆16的下方,安装杆16的底部呈锥形设置,支撑板5与固定架1通过支撑柱6连接,支撑板5的底部固定安装有驱动机构7,驱动机构7包括第一皮带轮701、第二皮带轮702和电机703,电机703固定安装于支撑板5的顶部,第一皮带轮701固定安装于电机703的输出轴,第二皮带轮702固定安装于连接杆4的表面,第一皮带轮701和第二皮带轮702通过皮带704传动连接;
20.通过支撑板5的设置,可以将对本装置起到支撑作用,支撑柱6的设置可以将输淤链3与支撑板5之间留出空间以便于清淤盒9移动,安装板15和安装杆16的设置可以将本装置固定于安装位置,安装杆16底部锥形设置可以便于插入安装面,驱动机构7的设置可以带动输淤链3转动,从而带动支架8和清淤盒9移动进行清淤;
21.输淤链3的表面等距固定安装有支架8,支架8的内侧轴承支撑有清淤盒9,支撑板5的顶部且位于驱动机构7的一侧设有翻转机构10,翻转机构10包括凹槽101、与凹槽101相匹配的顶杆102以及固定板103,固定板103固定安装于支撑板5的顶部,凹槽101开设于清淤盒
9的底部,凹槽101的内壁与顶杆102的表面贴合,固定板103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壳体104,壳体104远离固定板103的一侧滑动插接有杆体105,杆体105的一端且位于壳体104的外部固定安装有活动架106,顶杆102固定安装于活动架106的内侧,杆体105的另一端且位于壳体104的内腔固定安装有滑板12,滑板12的表面与壳体104的内壁滑动连接,滑板12远离杆体105的一侧固定安装有弹簧13,弹簧13远离滑板12的一端与壳体104的内壁固定安装,壳体104内腔的前后两侧均固定安装有滑杆14,滑板12的前后两侧均开设有与滑杆14相适配的滑槽,且滑槽的内壁与滑杆14的表面滑动连接,支撑板5的顶部且位于驱动机构7与翻转机构10的内侧固定安装有淤泥输送带11;
22.通过翻转机构10的设置,当清淤盒9移动至淤泥输送带11的上方时,清淤盒9底部的凹槽101与顶杆102的表面接触,此时输淤链3的转动带动支架8转动,支架8的转动带动清淤盒9移动,清淤盒9的移动使其以顶杆102为轴心转动,从而将清淤盒9进行翻转,使其内部的淤泥倒出并落入淤泥输送带11的顶部向外部运输,清淤盒9在转动的过程中会通过顶杆102带动活动架106移动,活动架106的移动带动杆体105和滑板12在壳体104的内腔滑动,滑板12的移动会压缩弹簧13,当清淤盒9翻转至底部向上的位置时,弹簧13压缩产生的反作用力将推动滑板12、杆体105、支架8和顶杆102复位,此时输淤链3继续转动带动清淤盒9底部的凹槽101与顶杆102分离,滑杆14和滑槽的设置可以对滑板12进行限位,防止其产生偏移而带动顶杆102不能够与凹槽101的内壁贴合。
23.工作原理:使用者使用本装置时,将本装置通过支撑板5放置于安装面上,然后向下移动安装杆16,使安装杆16的底部贯穿安装板15并延伸至安装板15的下方与安装面插接,从而将本装置固定于安装面上,然后使用者通过外置控制器打开电机703,电机703的输出轴带动第一皮带轮701转动,第一皮带轮701的转动通过皮带704带动第二皮带轮702转动,第二皮带轮702的转动带动连接杆4转动,连接杆4的转动带动传动辊2转动,传动辊2的转动带动输淤链3转动,输淤链3的转动通过支架8带动清淤盒9移动,当清淤盒9的底部与淤泥的表面接触时,清淤盒9会以支架8为轴心产生倾斜,从而将淤泥盛入清淤盒9的内部,此时输淤链3继续转动将清淤盒9移动淤泥输送带11的上方,此时清淤盒9底部的凹槽101与顶杆102的表面接触,此时输淤链3的转动带动支架8转动,支架8的转动带动清淤盒9移动,清淤盒9的移动使其以顶杆102为轴心转动,从而将清淤盒9进行翻转,使其内部的淤泥倒出并落入淤泥输送带11的顶部向外部运输。
24.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89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