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噪进气管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99



1.本实用新型涉及发动机进气系统降噪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降噪进气管结构。


背景技术:

2.进气管在发动机进气系统中起到连接件的作用,连接空气滤清器与上位的进气道。传统的进气管主要联通整个进气系统,起到气体流通作用;由于发动机进气系统的气流流量大,流速高,气流在进气管的腔体内容易产生低频共鸣而产生较大的噪声。


技术实现要素:

3.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进气管的腔体内容易产生低频共鸣而产生较大噪声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降噪进气管结构,避免产生腔体共鸣,降低噪声。
4.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5.一种降噪进气管结构,壳体包括主腔部与副腔部,主腔部上开设进气口与出气口;主腔部与副腔部之间具有分隔筋,将壳体的内部空腔分隔成主腔体与副腔体;分隔筋上开设通孔,将主腔体与副腔体导通,通孔与副腔体共同组成谐振腔。
6.本实用新型通过谐振腔消减空气流中的声波,避免产生腔体共鸣,降低噪声。
7.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8.通孔朝向进气口斜向上开设。
9.本实用新型的通孔朝向进气口斜向上开设,气流从进气口进入后即可通过通孔及时进入副腔体进行谐振降噪,更有利于谐振腔及时有效吸收声能,降低噪声。
10.副腔体与主腔体的腔体体积之比为1/4~2/5。
11.本实用新型在有效降噪的同时,保证主腔体具有足够大的主流通道体积,避免气流流阻过大而增加气流背压。
12.分隔筋从前后壁面朝内凹入捏合形成。
13.进气口位于副腔部斜上方。
14.进气口竖直开设;出气口从主腔部的前侧面朝斜向下的方向向外延伸。
15.出气口的外端口部、沿周向开设若干贯通壁面的槽口。
16.本实用新型的出气口的外端口部的槽口可以给出气口的口部提供一定的变形余量,使得出气口的口径可以扩大或缩小,从而实现与不同连接管的匹配连接,扩大了适用范围。
17.主腔部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排水口上设置排水阀。
18.排水口位于出气口的斜下方。
19.进气口上设置有进气格栅架,进气格栅架通过铆钉固定连接在进气口上。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21.本实用新型通过谐振腔消减空气流中的声波,避免产生腔体共鸣,降低噪声。
22.本实用新型的通孔朝向进气口斜向上开设,气流从进气口进入后即可通过通孔及
时进入副腔体进行谐振降噪,更有利于谐振腔及时有效吸收声能,降低噪声。
23.本实用新型在有效降噪的同时,保证主腔体具有足够大的主流通道体积,避免气流流阻过大而增加气流背压。
24.本实用新型的出气口的外端口部的槽口可以给出气口的口部提供一定的变形余量,使得出气口的口径可以扩大或缩小,从而实现与不同连接管的匹配连接,扩大了适用范围。
附图说明
2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前视图。
26.图2为图1的a

a截面剖视图。
27.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28.图4为图3的b

b截面剖视图。
29.图5为图3的c

c截面剖视图。
30.图中:1、壳体;11、分隔筋;12、主腔部;13、副腔部;14、主腔体;15、副腔体;16、进气口;17、出气口;171、槽口;18、通孔;19、排水口;2、进气格栅架;3、排水阀。
具体实施方式
31.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32.如图1至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的壳体1包括主腔部12与副腔部13,副腔部13位于主腔部12的左侧上部,主腔部12与副腔部13之间具有分隔筋11,分隔筋11从前后壁面朝内凹入捏合形成,分隔筋11将壳体1的内部空腔分隔成主腔部12内的主腔体14与副腔部13内的副腔体15。主腔部12的顶部、位于副腔部13斜上方开设有竖直的进气口16,进气口16上设置进气格栅架2,进气格栅架2通过铆钉固定连接在进气口16上;主腔部12的下部前侧设置出气口17,出气口17从主腔部12的前侧面朝斜向下的方向向外延伸,出气口17的外端口部、沿周向开设若干贯通壁面的u型槽口171,槽口171可以给出气口17的口部提供一定的变形余量,使得出气口17的口径可以扩大或缩小,从而实现与不同连接管的匹配连接,扩大了适用范围;主腔部12的底部、位于出气口17的斜下方开设有排水口19,排水口19上设置排水阀3。
33.如图2、图4、图5所示,分隔筋11上开设有通孔18,将主腔体14与副腔体15导通,通孔18与副腔体15共同组成谐振腔,空气流中的声波可以通过通孔18进入副腔体15内,产生谐振,达到降噪的目的;副腔体15与主腔体14的腔体体积之比为1/4~2/5,在有效降噪的同时,保证主腔体14具有足够大的主流通道体积,避免气流流阻过大而增加气流背压。如图2所示,通孔18朝向进气口16斜向上开设,气流从进气口16进入后即可通过通孔18及时进入副腔体15进行谐振降噪,更有利于谐振腔及时有效吸收声能,降低噪声。
34.实际使用时,空气流从进气格栅架2进入主腔体14,从出气口17排出;空气流中分离出的水分从排水口19排出;空气流中的声波一部分通过若干通孔18进入谐振腔、产生谐振,从而达到降噪的目的。
35.本实用新型通过谐振腔消减空气流中的声波,避免产生腔体共鸣,降低噪声。
36.以上描述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精神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可以作任何形式的修改。


技术特征:
1.一种降噪进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壳体(1)包括主腔部(12)与副腔部(13),主腔部(12)上开设进气口(16)与出气口(17);主腔部(12)与副腔部(13)之间具有分隔筋(11),将壳体(1)的内部空腔分隔成主腔体(14)与副腔体(15);分隔筋(11)上开设通孔(18),将主腔体(14)与副腔体(15)导通,通孔(18)与副腔体(15)共同组成谐振腔。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进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通孔(18)朝向进气口(16)斜向上开设。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进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副腔体(15)与主腔体(14)的腔体体积之比为1/4~2/5。4.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进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分隔筋(11)从前后壁面朝内凹入捏合形成。5.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进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气口(16)位于副腔部(13)斜上方。6.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进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气口(16)竖直开设;出气口(17)从主腔部(12)的前侧面朝斜向下的方向向外延伸。7.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进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出气口(17)的外端口部、沿周向开设若干贯通壁面的槽口(171)。8.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进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主腔部(12)的底部开设有排水口(19),排水口(19)上设置排水阀(3)。9.按照权利要求8所述的降噪进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排水口(19)位于出气口(17)的斜下方。10.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降噪进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进气口(16)上设置有进气格栅架(2),进气格栅架(2)通过铆钉固定连接在进气口(16)上。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降噪进气管结构,壳体包括主腔部与副腔部,主腔部上开设进气口与出气口;主腔部与副腔部之间具有分隔筋,将壳体的内部空腔分隔成主腔体与副腔体;分隔筋上开设通孔,将主腔体与副腔体导通,通孔与副腔体共同组成谐振腔。本实用新型通过谐振腔消减空气流中的声波,避免产生腔体共鸣,降低噪声。降低噪声。降低噪声。


技术研发人员:张凤 史忠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无锡亿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1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81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