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雷管专用检测模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213



1.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雷管检测技术领域,是一种电子雷管专用检测模板。


背景技术:

2.现有的电子雷管检测模板是安装于检测机上的放线盘内,通过将电子雷管接线夹反扣在接线夹卡槽内,通过检测机上的多对触针与安装在检测模板前端或后端的多对铜触点(即接线柱)接触来检测电子雷管脚线是否连通,因为现有的检测模板的铜触点(即接线柱)位于接线夹卡槽前方或后方,使得现有的检测模板的宽度较宽,由于放线盘尺寸固定,铜触点(即接线柱)安装在模板前端或后端时会占用放线盘较大的空间,进而使长尾线(18米~25米)的电子雷管的尾线线团不能够全部放进放线盘内,为了能检测长尾线的电子雷管,一次只能放置几个,不能满盘摆放,造成检测效率大幅下降。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子雷管专用检测模板,克服了上述现有技术之不足,其能有效解决现有电子雷管检测模板存在的模板整体宽度太宽,占用放线盘空间较大,进而不能满盘摆放长尾线的电子雷管,造成检测效率低的问题。
4.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通过以下措施来实现的:一种电子雷管专用检测模板,包括绝缘板,绝缘板顶部从左至右依次间隔设有若干个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设置于绝缘板顶部且开口向后的接线夹卡槽,接线夹卡槽内设有与电子雷管接线夹相配合的间隔设置的左导电柱和右导电柱,左导电柱底端连接有左接线柱,右导电柱底端连接有右接线柱,对应左接线柱和右接线柱位置的接线夹卡槽底部分别设有一贯穿绝缘板的通孔,左接线柱和右接线柱分别穿设于对应的通孔内,且左接线柱和右接线柱的下端均穿出通孔,对应每个接线夹卡槽右侧位置的绝缘板上沿前后向分别设有贯穿绝缘板的前接线柱和后接线柱,左接线柱的下端与后接线柱下端通过后导线连接,右接线柱的下端与前接线柱下端通过前导线连接。
5.下面是对上述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6.上述左导电柱底部可固定连接有左导电片,左导电片上设有第一螺纹孔,左接线柱为与第一螺纹孔配合的第一铜螺钉,右导电柱底部固定连接有右导电片,右导电片上设有第二螺纹孔,右接线柱为与第二螺纹孔配合的第二铜螺钉,对应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位置的绝缘板上分别设有一通孔,第一铜螺钉上端穿过通孔并螺接于第一螺纹孔内,后导线左端绕于第一铜螺钉下部外侧并通过第一铜螺钉压紧于绝缘板底部,第二铜螺钉上端穿过通孔并螺接于第二螺纹孔内,前导线左端绕于第二铜螺钉下部外侧并通过第二铜螺钉压紧于绝缘板底部。
7.上述前接线柱下端可穿出绝缘板底面并螺接有前压紧螺母,前导线右端绕于前接线柱下端外侧并通过前压紧螺母压紧于绝缘板底面;后接线柱下端穿出绝缘板底面并螺接有后压紧螺母,后导线右端绕于后接线柱下端外侧并通过后压紧螺母压紧于绝缘板底面。
8.上述绝缘板底面上可通过沉头螺钉可拆卸固定安装有l形的导线防护罩,导线防护罩将所有检测单元的后导线和前导线均罩于其内部。
9.上述对应导线防护罩左右两端位置的绝缘板底部均可设有绝缘垫木,绝缘电木的底面略低于导线防护罩的底面。
10.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而紧凑,使用方便,其通过改变原有检测模板结构,减小了检测模板的整体宽度,进而可在放线盘内满盘放置尾线更长的电子雷管以提高对长尾线的电子雷管的检测效率,具有简便、高效的特点。
附图说明
11.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12.附图2为本实用新型最佳实施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3.附图3为附图2在a

a处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14.附图中的编码分别为:1为绝缘板,2为接线夹卡槽,3为左导电柱,4为右导电柱,5为后接线柱,6为前接线柱,7为后导线,8为前导线,9为左导电片,10为右导电片,11为第一铜螺钉,12为接线端子,13为前压紧螺母,14为导线防护罩,15为绝缘垫木,16为第二铜螺钉,17为沉头螺钉。
具体实施方式
15.本实用新型不受下述实施例的限制,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与实际情况来确定具体的实施方式。
16.在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便于描述,各部件的相对位置关系的描述均是根据说明书附图1的布图方式来进行描述的,如:前、后、上、下、左、右等的位置关系是依据说明书附图的布图方向来确定的。
17.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18.如附图1、2、3所示,该电子雷管专用检测模板包括绝缘板1,绝缘板1顶部从左至右依次间隔设有若干个检测单元,所述检测单元包括设置于绝缘板1顶部且开口向后的接线夹卡槽2,接线夹卡槽2内设有与电子雷管接线夹相配合的间隔设置的左导电柱3和右导电柱4,左导电柱3底端连接有左接线柱,右导电柱4底端连接有右接线柱,对应左接线柱和右接线柱位置的接线夹卡槽2底部分别设有一贯穿绝缘板1的通孔,左接线柱和右接线柱分别穿设于对应的通孔内,且左接线柱和右接线柱的下端均穿出通孔,对应每个接线夹卡槽2右侧位置的绝缘板1上沿前后向分别设有贯穿绝缘板1的前接线柱6和后接线柱5,左接线柱的下端与后接线柱5下端通过后导线7连接,右接线柱的下端与前接线柱6下端通过前导线8连接。
19.使用时,将本检测模板安装于方形放线盘的一边上,使接线夹卡槽2开口朝向接线盘内部,由于本检测模板将接线柱设置于接线夹卡槽2的右侧,使得本检测模板的整体宽度减小了,进而在接线盘内可以放置尾线更长的电子雷管,从而在接线盘内对应每个检测单元的位置可依次摆满电子雷管,使每个电子雷管的尾线线团均位于接线盘内,电子雷管的接线夹安装于对应的接线夹卡槽2内的左导电柱3和右导电柱4上,调整检测机上每对触针的位置,使每对触针在检测时正对于相对应的检测单元的前接线柱6和后接线柱5,启动检
测机,每对触针与相对应的检测单元的前接线柱6和后接线柱5接触,若是导通则证明该电子雷管为合格品,反之则该电子雷管为不合格品。根据需要,所述检测机为现有技术,可采用深圳雪峰电子公司的hic

10型,因为检测机上的放线盘尺寸固定,本实用新型相对于原有检测模板进行了结构上的改进,减小了检测模板的整体宽度,进而减小占用放线盘的空间,从而可在放线盘内满盘放置尾线更长的电子雷管以提高对长尾线的电子雷管的检测效率,具有简便、高效的特点。
20.可根据实际需要,对上述电子雷管专用检测模板作进一步优化或/和改进:
21.如附图1、2、3所示,左导电柱3底部固定连接有左导电片9,左导电片9上设有第一螺纹孔,左接线柱为与第一螺纹孔配合的第一铜螺钉11,右导电柱4底部固定连接有右导电片10,右导电片10上设有第二螺纹孔,右接线柱为与第二螺纹孔配合的第二铜螺钉16,对应第一螺纹孔和第二螺纹孔位置的绝缘板1上分别设有一通孔,第一铜螺钉11上端穿过通孔并螺接于第一螺纹孔内,后导线7左端绕于第一铜螺钉11下部外侧并通过第一铜螺钉11压紧于绝缘板1底部,第二铜螺钉16上端穿过通孔并螺接于第二螺纹孔内,前导线8左端绕于第二铜螺钉16下部外侧并通过第二铜螺钉16压紧于绝缘板1底部。根据需要,左导电柱3位于左导电片9的中部,右导电柱4位于右导电片10的中部,对应左导电柱3前方和后方位置的左导电片9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一螺纹孔,每个第一螺孔中均螺接有第一铜螺钉11以将左导电片9固定在接线夹卡槽2内,对应右导电柱4前方和后方位置的右导电片10上分别设有一个第二螺纹孔,每个第二螺孔中均螺接有第二铜螺钉16以将右导电片10固定在接线夹卡槽2内,使用时,后导线7和前导线8的两端均接有接线端子12,后导线7左端的接线端子12安装于位于后方的第一铜螺钉11下部外侧并通过第一铜螺钉11压紧于绝缘板1底部,前导线8左端的接线端子12安装于位于前方的第二铜螺钉16下部外侧并通过第二铜螺钉16压紧于绝缘板1底部。
22.如附图1、2、3所示,前接线柱6下端穿出绝缘板1底面并螺接有前压紧螺母13,前导线8右端绕于前接线柱6下端外侧并通过前压紧螺母13压紧于绝缘板1底面;后接线柱5下端穿出绝缘板1底面并螺接有后压紧螺母,后导线7右端绕于后接线柱5下端外侧并通过后压紧螺母压紧于绝缘板1底面。使用时,前导线8右端的接线端子12安装于前接线柱6下端外侧并通过前压紧螺母13压紧于绝缘板1底面,后导线7右端的接线端子12安装于后接线柱5下端外侧并通过前压紧螺母13压紧于绝缘板1底面。
23.如附图1、2、3所示,绝缘板1底面上通过沉头螺钉17可拆卸固定安装有l形的导线防护罩14,导线防护罩14将所有检测单元的后导线7和前导线8均罩于其内部。通过设置导线防护罩14防止前导线8和后导线7因操作不当而磨损,影响检测效果。
24.如附图1、2、3所示,对应导线防护罩14左右两端位置的绝缘板1底部均设有绝缘垫木15,绝缘电木的底面略低于导线防护罩14的底面。通过在绝缘板1底部设置绝缘垫木15,并使绝缘电木的底面略低于导线防护罩14的底面,可防止因左导线或右导线因破损与防护罩接触时,防护罩部会与检测机接触,进而不是使破损的导线与检测机连通影响检测效果。
25.以上技术特征构成了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实施例,其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最佳实施效果,可根据实际需要增减非必要的技术特征,来满足不同情况的需求。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