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稳定防形变的框架梁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79



1.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稳定防形变的框架梁结构。


背景技术:

2.框架梁是指两端与框架柱相连的梁,或者两端与剪力墙相连但跨高比不小于5的梁,现在结构设计中对于框架梁还有另一种观点即需要参与抗震的梁,纯框架结构随着高层建筑的兴起而越来越少见,而剪力墙结构中的框架梁主要则是参与抗震的梁。
3.存在以下问题:在现代社会中,建造采用的框架梁结构较为简易,容易出现的破坏现象是墙体局部受挤压或拉扯及整体受剪切而开裂,剥落甚至坍塌,进而容易形变的框架梁结构会构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稳定防形变的框架梁结构。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稳定防形变的框架梁结构,包括梁架基体,所述梁架基体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基体,所述梁架基体外壁固定连接有石膏板,所述石膏板内壁固定连接有混凝土,所述混凝土内壁固定连接有横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内壁固定连接有纵向钢筋,所述纵向钢筋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板,所述减震板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潮板,所述防潮板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块,所述减震块底部固定连接有三角辅助架,所述三角辅助架外壁一端固定连接有正三角支撑架,所述正三角支撑架顶部固定连接有微型防滑栓,所述正三角支撑架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原木,所述原木外壁固定连接有填充物,所述支撑柱基体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十字架钢筋,所述梁架基体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槽,所述卡槽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梁架钻孔,所述支撑柱基体顶部固定连接有卡扣块,所述支撑柱基体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钻孔,所述支撑柱基体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承重支撑块,所述承重支撑块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螺母。
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7.所述梁架基体外壁粘接有石膏板,所述石膏板内壁与混凝土外壁焊接,所述混凝土内壁镶嵌连接有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所述横向钢筋与纵向钢筋依次相互套接。
8.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9.所述减震板内壁与防潮板外壁粘接,所述减震板由韦博特聚氨酯橡胶隔音减震材料制成,所述防潮板由矿物胶黏合剂材料制成,所述减震块均焊接于防潮板内壁顶端,所述减震块由无机粘弹性材料制成。
10.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1.所述三角辅助架共设有两个,所述三角辅助架均在正三角支撑架两边以正三角支撑架中心竖直轴对称分布,所述正三角支撑架中心镶嵌连接有原木,所述原木外壁套接于填充物内壁,所述填充物由泡沫混凝土材质制成。
12.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3.所述支撑柱基体中心处镶嵌连接有十字架钢筋,所述十字架钢筋外壁与混凝土内壁镶嵌连接,所述混凝土外壁套接于减震板内壁,所述减震板外壁套接于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内侧。
1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5.所述梁架基体底部两端均镶嵌连接有卡槽,所述卡槽底部一侧梁架基体内壁镶嵌连接有梁架钻孔,所述卡扣块底部焊接于支撑柱基体顶部中心处,所述支撑柱基体一侧顶端内壁镶嵌连接有支撑柱钻孔。
16.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描述:
17.所述支撑螺母底部均旋转套接于支撑柱钻孔和梁架钻孔内壁底部,所述承重支撑块底部一端通过支撑螺母与梁架基体外壁贴接,所述承重支撑块底部另一端通过支撑螺母与支撑柱基体外壁贴接。
18.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9.1、通过设置三角形的内部框架结构,提高了框架梁的初步的整体安全性与稳定性,同时采用横向纵向的钢筋包裹,进一步的提高了整体框架梁的稳定防形变的能力,有利于提高整个框架梁的安全性,提高生产效率。
20.2、设置减震装置及防潮装置,提高了框架梁的基本安全性,增加了其特殊的作用能力,有利于提高框架梁的完整及稳定性。
21.3、设置特殊的连接结构,有利于提高外部的安全性及减少复杂的施工效率,调高作业者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稳定防形变的框架梁结构中梁架基体和支撑柱基体连接处的三维图;
23.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稳定防形变的框架梁结构中支撑柱基体顶部局部三维图;
24.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稳定防形变的框架梁结构中梁架基体顶端局部仰视图;
25.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稳定防形变的框架梁结构中梁架基体侧面剖视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稳定防形变的框架梁结构中支撑柱基体俯面剖视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稳定防形变的框架梁结构中横向钢筋和纵向钢筋的俯视图。
28.图例说明:
29.1、梁架基体;2、支撑柱基体;3、石膏板;4、混凝土;5、横向钢筋;6、纵向钢筋;7、减震板;8、防潮板;9、减震块;10、三角辅助架;11、正三角支撑架;12、微型防滑栓;13、原木;14、填充物;15、十字架钢筋;16、梁架钻孔;17、卡槽;18、卡扣块;19、支撑柱钻孔;20、承重支撑块;21、支撑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3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31.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此外,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32.参照图1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稳定防形变的框架梁结构,包括梁架基体1,梁架基体1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支撑柱基体2,梁架基体1外壁固定连接有石膏板3,石膏板3内壁固定连接有混凝土4,混凝土4内壁固定连接有横向钢筋5,横向钢筋5内壁固定连接有纵向钢筋6,纵向钢筋6底部固定连接有减震板7,减震板7内壁固定连接有防潮板8,防潮板8内壁顶部固定连接有减震块9,减震块9底部固定连接有三角辅助架10,三角辅助架10外壁一端固定连接有正三角支撑架11,正三角支撑架11顶部固定连接有微型防滑栓12,正三角支撑架11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原木13,原木13外壁固定连接有填充物14,支撑柱基体2中心处固定连接有十字架钢筋15,梁架基体1底部一端固定连接有卡槽17,卡槽17另一侧固定连接有梁架钻孔16,支撑柱基体2顶部固定连接有卡扣块18,支撑柱基体2顶部一侧固定连接有支撑柱钻孔19,支撑柱基体2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承重支撑块20,承重支撑块20顶部两端均固定连接有支撑螺母21。
33.梁架基体1外壁粘接有石膏板3,石膏板3内壁与混凝土4外壁焊接,混凝土4内壁镶嵌连接有横向钢筋5和纵向钢筋6,横向钢筋5与纵向钢筋6依次相互套接,横向钢筋5与纵向钢筋6的相互连接,提高了整个框架的稳定性,减震板7内壁与防潮板8外壁粘接,减震板7由韦博特聚氨酯橡胶隔音减震材料制成,防潮板8由矿物胶黏合剂材料制成,减震块9均焊接于防潮板8内壁顶端,减震块9由无机粘弹性材料制成,减震板7的材质具有较强的减震隔音效果,防潮板8的材质具有极强的抗潮减潮的效果,三角辅助架10共设有两个,三角辅助架10均在正三角支撑架11两边以正三角支撑架11中心竖直轴对称分布,正三角支撑架11中心镶嵌连接有原木13,原木13外壁套接于填充物14内壁,填充物14由泡沫混凝土材质制成,正三角支撑架11是主要的支撑结构,而三角辅助架10主要是让正三角支撑架11更加地稳定,支撑柱基体2中心处镶嵌连接有十字架钢筋15,十字架钢筋15外壁与混凝土4内壁镶嵌连接,混凝土4外壁套接于减震板7内壁,减震板7外壁套接于横向钢筋5和纵向钢筋6内侧,十字架钢筋15提高整个支撑柱基体2的稳定性,增加减震板7和横向钢筋5及纵向钢筋6结构,更能使支撑柱基体2更加地稳定,梁架基体1底部两端均镶嵌连接有卡槽17,卡槽17底部一侧梁架基体1内壁镶嵌连接有梁架钻孔16,卡扣块18底部焊接于支撑柱基体2顶部中心处,
支撑柱基体2一侧顶端内壁镶嵌连接有支撑柱钻孔19,卡扣块18可以套在卡槽17内,起到支撑和固定的作用,支撑螺母21底部均旋转套接于支撑柱钻孔19和梁架钻孔16内壁底部,承重支撑块20底部一端通过支撑螺母21与梁架基体1外壁贴接,承重支撑块20底部另一端通过支撑螺母21与支撑柱基体2外壁贴接,承重支撑块20主要是将梁架基体1和支撑柱基体2安装在一起的辅助保险结构,增加了整体结构的稳定及安全性。
34.工作原理及流程:将支撑柱基体2顶部的卡扣块18套接于梁架基体1底部的卡槽17内,将承重支撑块20卡在梁架基体1和支撑柱基体2相互连接的拐角处,将支撑螺母21依次通过承重支撑块20表面转入梁架钻孔16和支撑柱钻孔19内,再用水泥等凝固物将梁架基体1和支撑柱基体2包裹住,梁架基体1内部的正三角支撑架11被三角辅助架10辅助支撑更能提高整个梁结构的安全性,支撑柱基体2内部的十字架钢筋15增加了整个支撑柱基体2的安全性,整个结构添加了而外的减震板7及防潮板8,增加了框架梁的多功能性,进一步提高了整体的安全与稳定性。
35.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71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