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泥浆过滤循环系统,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移动式钻孔灌注桩泥浆过滤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2.随着现代社会发展,我国对于环境保护越来越重视,施工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尤其市政工程桩孔的泥浆处理极其困难。目前普遍的做法都是将现场桩孔施工过程中的废弃泥浆运至满足环保要求的废弃泥浆处理点进行集中处理,但限于这种满足环保要求的处理点少,往往距离较远,且泥浆运输车辆环保要求高,泥浆处理成本连年增高,处理难度越来越大。如何减少废弃泥浆处理量,甚至是“零”排放,是目前桩孔施工急需解决的技术难题。
3.传统的桩孔泥浆循环系统,由泥浆泵以高压从泥浆池输到桩孔内,经设置在孔内的进浆管从孔底射出。孔底钻渣悬浮在泥浆中,随泥浆上升而溢出,经过沉浆池沉淀后流入泥浆池,再循环使用。但在淀池中沉淀的钻渣仅仅是部分比重大于泥浆比重的钻渣,大部分钻渣会随着泥浆重新进入孔内,通过不断稀释缓慢降低泥浆比重,从而慢慢将孔内钻渣带出桩孔直至孔底沉渣厚度满足规范要求。此过程往往需要4、5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且不断稀释加水产生大量泥浆以及混合泥浆的沉渣需要处理,环保问题难以解决。
4.公开号为cn207212298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桩孔清孔的滤砂装置,该装置可有效提高泥浆的沉渣的处理效率,但由于其第二泥浆泵设置桩孔开口处,这种设置对桩孔孔径有一定的限制,同时,当第二泥浆泵进行抽吸时,其导管伸入于泥浆表面下方,但沉渣往往漂浮于泥浆表面,这就容易导致沉渣抽吸不彻底的问题;此外,该方案还需两个泥浆泵同步启停,操作方面较为不便。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移动式钻孔灌注桩泥浆过滤循环系统,该系统具有泥浆利用率高、沉渣抽吸效率高,且环保的优点。
6.基于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移动式钻孔灌注桩泥浆过滤循环系统,其中,该系统包括:
7.循环过滤箱,与桩孔相邻布置,其内配置第一泥浆泵,该第一泥浆泵通过一输入导管与桩孔的底部连通,用于将循环过滤箱内的泥浆泵入至桩孔底部;所述循环过滤箱远离桩孔的一端上方设置具有坡度过滤网的过滤机构;
8.沉渣池,与过滤机构相邻设置,且紧邻于坡度过滤网的底部一侧,当泥浆流经坡度过滤网时,被过滤的沉渣依靠自身重力沉降至沉渣池内;
9.临时泥浆池,与桩孔相邻设置,且两者之间通过溢浆槽连通,桩孔内的泥浆溢出后自该溢浆槽流淌并暂存至临时泥浆池内,临时泥浆池内配置第二泥浆泵,该第二泥浆泵通过一输出导管将临时泥浆池内的泥浆泵入至过滤机构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泥浆回流至循环过滤箱内。
10.作为优选,所述过滤机构还包括用于固定支架及连接于坡度过滤网顶部的支撑板,所述过滤机构通过该固定支架固定于循环过滤箱上;所述支撑板上配置防溢罩,所述输出导管的输出端连接于该防溢罩一侧。
11.作为优选,所述坡度过滤网的倾斜角度为40
°‑
60
°
。
12.作为优选,所述防溢罩包括为长方体状,其一侧形成有供输出导管连通的进浆口,另一侧封闭,防溢罩的下方限定出用于出浆和导流的出浆口。
13.作为优选,所述循环过滤箱靠近桩孔一侧上方配置有第一支撑机构,该第一支撑机构顶部吊装第一升降装置,所述第一泥浆泵连接于该第一升降装置下方。
14.作为优选,所述临时泥浆池上配置有第二支撑机构,该第二支撑机构顶部吊装第二升降装置,所述第二泥浆泵连接于该第二升降装置下方。
15.作为优选,所述坡度过滤网包括相互叠放的两层筛网,其上层为方格钢丝网,下层为菱形筛网。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本实用新型在能够快速分离钻渣的前提下,避免了稀释环节,泥浆利用率高,有效减少废弃泥浆。通过泥浆的循环使用,中途不产生废弃泥浆,产生的钻渣由于与泥浆分离的较为彻底,相较而言含水量少,晒干后可就地掩埋,环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且取材简单,易操作,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附图说明
18.构成本技术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定。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0.其中,100、桩孔;1、循环过滤箱;2、沉渣池;3、临时泥浆池;4、溢浆槽;5、输入导管;6、输出导管;
21.11、第一泥浆泵;12、第一支撑机构;13、第一升降装置;
22.31、第二泥浆泵;32、第二支撑机构;33、第二升降装置;
23.71、固定支架;72、坡度过滤网;73、防溢罩。
具体实施方式
24.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25.应该指出,以下详细说明都是例示性的,旨在对本技术提供进一步的说明。除非另有指明,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相同含义。
26.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使用的术语仅是为了描述具体实施方式,而非意图限制根据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如在这里所使用的,除非上下文另外明确指出,否则单数形式也意图包括复数形式,此外,还应当理解的是,当在本说明书中使用术语“包含”和/或“包括”时,其指明存在特征、步骤、操作、器件、组件和/或它们的组合。
27.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移动式钻孔灌注桩泥浆过滤循环系统,其中,如图1所示,该系统包括:
28.循环过滤箱1,与桩孔100相邻布置,其内配置第一泥浆泵11,该第一泥浆泵11通过一输入导管5与桩孔100的底部连通,用于将循环过滤箱1内的泥浆泵入至桩孔100底部;所述循环过滤箱1远离桩孔100的一端上方设置具有坡度过滤网72的过滤机构;
29.沉渣池2,与过滤机构相邻设置,且紧邻于坡度过滤网72的底部一侧,当泥浆流经坡度过滤网72时,被过滤的沉渣依靠自身重力沉降至沉渣池2内;
30.临时泥浆池3,与桩孔100相邻设置,且两者之间通过溢浆槽4连通,桩孔100内的泥浆溢出后自该溢浆槽4流淌并暂存至临时泥浆池3内,临时泥浆池3内配置第二泥浆泵31,该第二泥浆泵31通过一输出导管6将临时泥浆池3内的泥浆泵入至过滤机构进行过滤,过滤后的泥浆回流至循环过滤箱1内。
31.优选地,循环过滤箱1的箱体由12mm厚钢板、12#槽钢焊接而成,长6m、宽3m、高1.5m,体积与1根标准桩基混凝土体积相当,箱体顶部四周设有用于移动吊装的吊耳以及泥浆泵三角钢管(φ42)支架和过滤机构。
32.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过滤机构还包括用于固定支架71及连接于坡度过滤网72顶部的支撑板,所述过滤机构通过该固定支架71固定于循环过滤箱1上;所述支撑板上配置防溢罩73,所述输出导管6的输出端连接于该防溢罩73一侧。
33.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坡度过滤网72的倾斜角度为40
°‑
60
°
。优选地,固定支架71包括φ25钢筋支架,其一侧的倾斜角度为45
°
以支撑双层筛网,使泥浆和钻渣彻底分离。
34.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防溢罩73包括为长方体状,其一侧形成有供输出导管6连通的进浆口,另一侧封闭,防溢罩73的下方限定出用于出浆和导流的出浆口。优选地,防溢罩73采用钢板(优选厚度12mm)焊接而成,其下部与支撑板接成整体,优选地,防溢罩73长1m、宽0.3m、高0.3m,罩体一端完全封闭,一端预留输浆管输入口,罩体下部留有一条通长的5cm高出浆口,引导泥浆流入过滤网。
35.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坡度过滤网72包括相互叠放的两层筛网,其上层为方格钢丝网,下层为菱形筛网。优选地,两层筛网下面一层为30
×
50mm菱形筛网作为支撑骨架,上一层为2mm方格钢丝网(大小视碴样而定),这样,采用双层筛网对泥浆中的沉渣进行充分过滤。
36.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循环过滤箱1靠近桩孔100一侧上方配置有第一支撑机构12,该第一支撑机构12顶部吊装第一升降装置13,所述第一泥浆泵11连接于该第一升降装置13下方。
37.作为一种较优的实施方式,所述临时泥浆池3上配置有第二支撑机构32,该第二支撑机构32顶部吊装第二升降装置33,所述第二泥浆泵31连接于该第二升降装置33下方。优选地,第一支撑机构12及第二支撑机构32均采用三角钢管支架,所述第一升降装置13及第二升降装置33均包括手拉葫芦。这样,第一泥浆泵11、第二泥浆泵31分别通过第一手拉葫芦、第二手拉葫芦悬挂在相应的三角钢管支架下。临时泥浆池3主要作用是作为缓冲区将桩孔100内溢出的泥浆通过泥浆泵送至循环过滤箱1中,所以池体体积一般较小,优选长1.5m、宽1.5m、深1m,仅满足泥浆泵作业即可。
38.沉渣池2设置在循环过滤箱1旁,优选规格为长5m、宽5m,深1.5m,用于存蓄过滤后的钻渣。
39.本实用新型在能够快速分离钻渣的前提下,避免了稀释环节,泥浆利用率高,有效减少废弃泥浆。通过泥浆的循环使用,中途不产生废弃泥浆,产生的钻渣由于与泥浆分离的较为彻底,相较而言含水量少,晒干后可就地掩埋,环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并且取材简单,易操作,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40.尽管上面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在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可以对上述实施例进行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7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