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撑框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183



1.本公开涉及显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支撑框架、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在显示领域,大尺寸拼接墙显示逐渐成为热点,各种拼接技术包括液晶显示(liquid crystal display,简称lcd)拼接技术、小间距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拼接技术、数字光处理(digital light processing,简称dlp)拼接技术、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简称oled)拼接技术等持续发展,其中lcd拼接技术与小间距led拼接技术目前占据主流。随着lcd技术的发展和进步,lcd拼接产品的物理拼缝从5mm级别到3mm级别,进入1mm级别的时代。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公开提供了一种支撑框架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
4.第一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框架,包括:
5.第一支撑结构,具有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上设置有内凹的卡槽;
6.透光结构,位于所述第一支撑面上,包括:相连的卡合部和透光部,所述卡合部位于所述卡槽内并与所述卡槽卡合固定,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卡槽之外且背向所述卡合部的一侧为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显示面板。
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透光结构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卡槽的顶部开口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上的正投影具有第一面积,所述卡槽整体在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上的正投影具有第二面积,所述第二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面积。
8.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且由所述卡槽的底部指向所述卡槽的底部的方向上,所述卡槽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所述横截面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
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槽的纵截面的形状为梯形,所述纵截面与所述第一方向平行且与卡槽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1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面呈环状;
11.所述卡槽呈环状;
12.或者,所述卡槽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卡槽呈环状排布。
1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面为平面;
14.或者,所述第一支撑面上至少部分区域为内凹的弧面。
1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支撑面为平面。
16.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和透光结构沿第一方向设置;
17.在所述第一方向上所述第二支撑面与所述第一支撑面之间的最小距离大于或等于1mm。
18.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合部与所述透光部的材料相同且两者一体成型。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合部与所述透光部的材料包括:塑料。
20.第二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如上述第一方面提供的所述支撑框架。
21.第三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
22.背光模组,所述背光模组采用上述第二方面提供的所述背光模组;
23.显示面板,通过固定胶水固定于所述第二支撑面上。
24.第四方面,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如第一方面所提供的所述支撑框架的制备方法,包括:
25.形成第一支撑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结构具有第一支撑面,所述第一支撑面上设置有内凹的卡槽;
26.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形成透光结构,所述透光结构包括:相连的卡合部和透光部,所述卡合部位于所述卡槽内并与所述卡槽卡合固定,所述透光部位于所述卡槽之外且背向所述卡合部的一侧为第二支撑面,所述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显示面板。
27.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卡合部与所述透光的材料相同且材料包括塑料;
28.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形成透光结构的步骤包括:
29.通过注塑工艺或点胶固化工艺在所述第一支撑面上形成所述透光结构。
3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支撑结构的材料为金属材料;
31.形成第一支撑结构的步骤包括:
32.通过挤出成型工艺形成所述第一支撑结构。
附图说明
33.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34.图2为图1中a

a'向的一种截面示意图;
35.图3为图2中p区域的一种放大示意图;
36.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与透光部一种截面示意图;
37.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多种不同卡槽的截面示意图;
38.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面和凹槽的一种俯视示意图;
39.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面和凹槽的另一种俯视示意图;
40.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与透光部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
41.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框架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42.为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公开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公开提供的一种支撑框架及其制备方法、背光模组和显示装置进行详细描述。
43.在相关技术中,针对lmm级别拼缝的拼接产品设计,典型的液晶显示面板边缘bm(位于显示区之外的非显示区)宽度只有0.5mm~0.6mm,而受支撑框架成形工艺的限制,支撑框架上用于支撑液晶显示面板的支撑面的宽度极限通常为1mm,因此用于支撑显示显示面板的支撑面会进入显示面板的显示区以内,造成显示区内的边缘像素被遮挡。此时,液晶显示面板实际所显示的图像的尺寸会小于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实际尺寸,此时拼接产品中相邻显示面板所显示图像的视觉拼缝增大,影响用户的体验感。
44.另外,支撑面对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的遮挡会存在局部的差异,例如,支撑面遮挡了位于第一行的2个像素、遮挡了位于第二行的3个像素、遮挡了位于第三行的2.5个像素,此时液晶显示面板所显示图像的边缘会出现颜色变化的彩线(又称为彩虹纹),也会对用户的体验造成一定影响。
45.针对相关技术中存在的至少之一的技术问题,本公开提供了相应的解决方案。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克服传统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内边缘像素被遮挡而导致无法正常显示的技术问题,使得显示区内边缘像素能够正常显示。在进行拼接显示过程中,显示区内边缘像素能够正常显示,使得相邻液晶显示面板所显示图像的视觉拼缝减小,且显示图像的边缘不会出现彩虹纹,因而能够有效提升用户体验感。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详细描述。
46.图1为本公开实施例涉及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为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显示面板1和用于支撑液晶面板的支撑框架2。需要说明的是,图1中仅示例性画出显示装置包括1个显示面板1和1个支撑框架2的情况,其仅起到示例性作用。在一些实施例中,显示装置可以包括多个显示面板1和多个支撑框架2,以进行拼接显示。
47.图2为图1中a

a'向的一种截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p区域的一种放大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支撑框架2,该支撑框架2包括:第一支撑结构3和透光结构4。其中,第一支撑结构3具有第一支撑面,第一支撑面上设置有内凹的卡槽301;透光结构4位于第一支撑面上,透光结构4包括:相连的卡合部401和透光部402,卡合部401位于卡槽301内并与卡槽301卡合固定,透光部402位于卡槽301之外且背向卡合部401的一侧为第二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显示面板1。
48.在本公开实施例中,背光模组所提供的光线能够通过透光结构4上的透光部402照射至显示面板1的显示区内边缘像素,显示面板1的显示区内边缘像素能够正常显示。与此同时,与透光部402相连的卡合部401能够通过卡合方式与第一支撑结构3进行固定,可有效避免透光部402从第一支撑结构3上剥离,提升了产品的信赖度。
49.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结构3和透光结构4沿第一方向(图2和图3中的竖直方向)设置,卡槽301的顶部开口在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上的正投影具有第一面积,卡槽301整体在与第一方向相垂直的平面上的正投影具有第二面积,第二面积大于第一面积。通过上述设计,可使得卡合部401与卡槽301卡合后在第一方向上得到有效固定。
50.在一些实施例中,在沿第一方向且由卡槽301的底部指向卡槽301的底部的方向上,卡槽301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横截面与第一方向垂直。
51.图4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与透光部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槽301的纵截面的形状为梯形,纵截面与第一方向平行且与卡槽301的延伸方向相垂直。
52.图5为本公开实施例中多种不同卡槽的截面示意图,如图5所示,其中(a)部分中所示卡槽301的纵截面的形状类似梯形,两条腰为曲线,且在沿第一方向且由卡槽301的底部指向卡槽301的底部的方向上,卡槽301的横截面的面积逐渐减小;(b)部分中卡槽301的纵截面的形状为具有一定宽度的折线形,在沿第一方向且由卡槽301的底部指向卡槽301的底部的方向上,卡槽301的横截面的面积保持不变;(c)部分中所示卡槽301的纵截面形状包括
纵向延伸的第一部分和位于第一部分侧面且横向延伸的第二部分。
53.当然,本公开实施例中的卡槽301的结构并不限于图4和图5中所示,还可以采用其他结构,此处不再一一举例。
54.图6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面和凹槽的一种俯视示意图,如图6所示,第一支撑面呈环状(图6中示意图画出了呈中心线呈正方形的环状的情况)。在一些实施例中,卡槽301也呈环状。
55.图7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面和凹槽的另一种俯视示意图,如图7所示,与图7中所示情况不同,图6中卡槽301数量为多个,多个卡槽301呈环状排布。
56.当然,本公开实施例中卡槽301还可采用其他形式存在于第一支撑面上,此处不再一一举例描述。
57.继续参见图4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面为平面。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合部401与透光部402的材料相同且两者一体成型;更具体地,卡合部401与透光部402的材料包括塑料,可通过注塑工艺或点胶固化工艺在第一支撑面上形成透光结构4。在制备透光结构4的过程中塑料胶水容易向中间堆积,使得第二支撑面为一个外凸的弧面,不利于后续显示面板1与第二支撑面的固定。
58.图8为本公开实施例中第一支撑部与透光部的另一种截面示意图,如图8所示,与图4中个所示第一支撑面为平面不同,图8中所示第一支撑面为内凹的弧面,通过该设计可使得在制备透光结构4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第二支撑面为平面,有利于后续显示面板1与第二支撑面的固定。
59.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理解的是,仅将第一支撑面上部分区域设置为内凹的弧面的情况,也应属于本公开的保护范围,此种情况未给出相应附图。
60.继续参见图3所示,为了保证背光模组所提供的光线能够通过透光结构4上的透光部402照射至显示面板1的显示区内边缘像素,则对透光部402超出第一支撑面的部分有一定的厚度需求。
61.针对显示面板1上的某一侧而言,第一支撑面在显示面板1上的正投影所覆盖显示区上该一侧边缘区的宽度为d,为保证背光模组所提供的光线能够通过透光结构4上的透光部402照射至被第一支撑面的正投影所覆盖的边缘像素,在本公开实施例中会使得在第一方向上第二支撑面与第一支撑面之间的最小距离h满足:h≥2d。此外,为避免透光部402过厚而导致最终产品整体过厚,优选地h≤3h。即,在2d≤h≤3d时,可在满足边缘像素被光照的情况下,也保证整体产品的轻薄化。
62.在常规产品中,显示区内被支撑面所遮挡的边缘区的宽度d一般在5mm左右。基于上述情况,在本公开一些实施例中,在一些实施例中,在第一方向上第二支撑面与第一支撑面之间的最小距离h大于或等于1mm。当然,为保证整体产品的轻薄化,该最小距离h同时满足小于或等于1.5mm。
63.继续参见图2所示,在一些实施例中支撑框架2还包括第二支撑结构11,第二支撑结构11具有第三支撑面,第一支撑结构3位于第三支撑面上的部分区域,第二支撑结构11上的第三支撑面用于固定光学部件5,光学部件5一般包括:导光板、扩散板、光学薄膜(例如棱镜片、散射片等)等结构。导光板一般通过双面胶6带固定于第三支撑面上。
64.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背光模组,该背光模组包括支
撑框架2,支撑框架2采用上面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撑框架22,对于该支撑框架2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前面实施例中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65.背光模组还可包括背板7、设置在背板7上的光源9(图2中示例性画出光源9为直下式光源的情况)、位于光源9出光侧的光学薄膜等结构。支撑框架2的其他结构可以根据需要具体设置,例如支撑框架2还包括与背板7进行固定的侧壁,支撑框架2上的侧壁与背板7上的侧壁通过螺丝8固定(图2中所示)、卡合固定等方式进行固定。
66.基于同一个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该显示装置包括:背光模组和显示面板,显示面板通过固定胶水10固定于第二支撑面上。其中,背光模组采用上面实施例所提供背光模组,对于该背光模组的具体结构,可参见前面实施例中的内容,此处不再赘述。
67.本公开实施例中的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电视、液晶显示器、数码相框、手机、平板电脑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68.基于同一发明构思,本公开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支撑框架的制备方法,该制备方法可用于制备前面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撑框架。图9为本公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支撑框架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如图9所示,该制备方法包括:
69.步骤s1、形成第一支撑结构。
70.其中,第一支撑结构具有第一支撑面,第一支撑面上设置有内凹的卡槽。
71.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支撑结构的材料为金属材料;进一步地,第一支撑结构的材料为铝;在步骤s1中,可通过挤出成型工艺形成第一支撑结构。当然,在通过挤出成型工艺形成上述第一支撑结构的同时也可以形成前面实施例中所涉及的第二支撑结构、侧壁等结构。
72.步骤s2、在第一支撑面上形成透光结构。
73.其中,透光结构包括:相连的卡合部和透光部,卡合部位于卡槽内并与卡槽卡合固定,透光部位于卡槽之外且背向卡合部的一侧为第二支撑面,第二支撑面用于支撑显示面板。
74.在一些实施例中,卡合部与透光的材料相同且材料包括塑料。
75.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通过注塑工艺在第一支撑面上形成透光结构。具体地,将步骤s1所制备好的第一支撑结构放置于注塑模具腔体内并进行固定,然后将熔融态的透明塑料通过模具的进胶点与第一支撑结构注塑成一体。在注塑过程中,熔融态的透明塑料自动填充第一支撑面上的凹槽,并积累一定厚度,待固化后形成卡合部和透光部。
76.在一些实施例中,可通过点胶固化工艺在第一支撑面上形成透光结构。具体地,将通过点胶设备透明塑料胶水形成于第一支撑面表面,透明塑料胶水自动填充第一支撑面上的凹槽,并积累一定厚度,待固化后形成卡合部和透光部。
77.通过上述步骤s1和步骤s2后可制备出本公开实施例所提供的支撑框架,在后续工艺过程中,可将背板(含光源)、光学部件、显示面板与支撑框架进行装配,其中显示面板通过固定胶水与透光部的第二支撑面固定。
78.本公开的技术方案能克服传统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区内边缘像素被遮挡而导致无法正常显示的技术问题,使得显示区内边缘像素能够正常显示。在进行拼接显示过程中,显示区内边缘像素能够正常显示,使得相邻液晶显示面板所显示图像的视觉拼缝减小,且
显示图像的边缘不会出现彩虹纹,因而能够有效提升用户体验感。
79.可以理解的是,以上实施方式仅仅是为了说明本公开的原理而采用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本公开并不局限于此。对于本领域内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公开的精神和实质的情况下,可以做出各种变型和改进,这些变型和改进也视为本公开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