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吸油烟机用油网装置以及应用该油网装置的吸油烟机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132



1.本实用新型涉及吸油烟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吸油烟机用油网装置以及应用该油网装置的吸油烟机。


背景技术:

2.吸油烟机是一种净化厨房环境的厨房电器。吸油烟机一般包括机壳、集烟罩、滤油网和导烟板,其中,集烟罩设于机壳的下方,滤油网设于集烟罩进风口处,起到过滤油烟,引流油路从而将油滴导入油杯的功用。
3.为了通过滤油网实现在进风口的横向上的风量分配,申请号为cn201821493313.5(公开号为cn208735716u)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进风装置及吸油烟机》,该进风装置包括:罩体、动力系统、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设于进风口处,动力系统用于驱动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产生相对位移;使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形成第一配合状态、第二配合状态、第三配合状态,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处于第一配合状态时进风口处于一侧进风状态,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处于第二配合状态时进风口处于另一侧进风状态,第一滤网与第二滤网处于第三配合状态时,进风口处于两侧均进风状态。上述进风装置能够根据配合状态改变进风模式,以便于进风口处的有效负压区得到最大利用,有效提升了进风效果。
4.然而,上述专利中的进风装置还具有一定的不足,第一滤网和第二滤网为平板结构,即进风孔的边缘与其所在的板面平齐,当烟气进入孔时,在进风孔的二侧,会产生大量的旋涡,旋涡会使噪声增加。同时,由于这种进风孔的结构,对粘性流体来说,实际通风口面积减少较大,具有较大的风量损失。
5.故,现有吸油烟机的滤网装置还需要进一步改进。


技术实现要素:

6.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风量损失小的吸油烟机用油网装置。
7.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第二个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现状,提供一种应用上述油网装置的吸油烟机。
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吸油烟机用油网装置,设于吸油烟机的进风口处,包括:
9.第一油网,包括第一过滤板,所述第一过滤板上分布有第一进风孔;
10.第二油网,在烟气流动方向上位于所述第一油网的下游,包括第二过滤板,第二过滤板上分布有第二进风孔,所述第二过滤板上的第二进风孔与第一过滤板上的第一进风孔在烟气流动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
11.所述第二过滤板上相邻的第二进风孔之间的板壁具有朝向吸油烟机内部凸起的内表面作为导流面。
12.上述的导流面可以采用弧面或倾斜的平面结构,但,为了有效提高导流效果,最大程度上减少旋涡的产生,减少风量损失,所述第二过滤板上相邻的第二进风孔之间的板壁的截面形状呈弧形,从而使得所述的导流面也呈弧形。当然可以想到的是,所述第二过滤板上相邻的第二进风孔之间的板壁的截面形状也可以为半圆柱结构,由此,半圆柱结构的弧面即构成上述的导流面。也即,上述导流面可以是通过薄板冲压而形成,也可以是由板壁的厚度变化而自然形成。
13.为了减少烟气经过第一过滤板及第二过滤板的过程中扰动问题,所述第二过滤板上相邻的第二进风孔之间的板壁与所述第一过滤板上相邻的第一进风孔之间的板壁相互贴靠。
14.为了减少烟气进入到第一过滤板的第一进风孔中的阻力,进一步提高导流效果,所述第一过滤板上各第一进风孔的周边成型有翻边,且第一进风孔的翻边朝向吸油烟机的内部,所述第一进风孔的翻边的边沿与所述导流面的外周边相接合。
15.为了进一步提高烟气导流效果以及使附着在油网上的油液顺利下流,各所述第一进风孔均沿所述第一过滤板的宽度方向设置,并在第一过滤板的长度方向上并列地间隔布置,第一过滤板上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进风孔之间的板壁形成第一间隔,各所述第二进风孔均沿所述第二过滤板的宽度方向设置,并在第二过滤板的长度方向上并列地间隔布置,第二过滤板上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二进风孔之间的板壁形成第二间隔。可以想到的是,第一过滤板的第一进风孔以及第二过滤板上的第二进风孔也可采用方形孔、圆孔或其他形状的进风孔结构。
16.为了使进风口的左右两侧的进风量与左右两侧炉灶相匹配,所述第一过滤板在长度方向上分为第一进风区域和第二进风区域,所述第一进风区域位于所述进风口的左侧,所述第二进风区域位于所述进风口的右侧,所述第二过滤板包括至少一个活动网体,所述的活动网体能移位至第一过滤板的第一进风区域或第二进风区域所在位置,并由第二间隔将第一进风区域或第二进风区域上的全部第一进风孔封堵住,从而使得吸油烟机的进风口处于右侧进风状态或左侧进风状态。
17.为了实现进风口处不同进风状态的灵活切换,所述进风口为长条形,所述活动网体有两个,分别为在所述进风口的长度方向上并排布置的第一活动网体以及第二活动网体,所述第一活动网体与所述第一进风区域对应,所述第二活动网体与第二进风区域相对应,所述第一活动网体和第二活动网体均能以两者相邻设置的各自侧边为转动轴线相对所述第一过滤板进行翻转,进而贴靠在所述第一过滤板的第一进风区域和第二进风区域上,使得第一活动网体及第二活动网体与所述第一过滤板至少处于第一配合状态、第二配合状态以及第三配合状态;
18.在第一配合状态下,所述第一活动网体贴靠在第一过滤板的第一进风区域上,并且第一活动网体上的第二进风孔与第一过滤板的第一进风区域的第一进风孔在烟气流动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所述第二活动网体贴靠在第一过滤板的第二进风区域上,并且第二活动网体上的第二进风孔与第一过滤板的第二进风区域的第一进风孔在烟气流动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从而使得吸油烟机的进风口处于两侧均进风状态;
19.在第二配合状态下,所述第二活动网体贴靠在第一过滤板的第二进风区域上,并且第二活动网体上的第二进风孔与第一过滤板的第二进风区域的第一进风孔在烟气流动
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而所述第一活动网体贴靠在第二活动网体上,并且第一活动网体上的第二间隔封堵住第二活动网体上的全部的第二进风孔,从而使得吸油烟机的进风口处于一侧进风状态;
20.在第三配合状态下,所述第一活动网体贴靠在第一过滤板的第一进风区域上,并且第一活动网体上的第二进风孔与第一过滤板的第一进风区域的第一进风孔在烟气流动方向上至少部分重叠,而所述第二活动网体贴靠在第一活动网体上,并且第二活动网体上的第二间隔封堵住第一活动网体上的全部的第二进风孔,从而使得吸油烟机的进风口处于另一侧进风状态。
21.可以想到的是,为了实现进风口处不同进风状态的灵活切换,上述第一活动网体及第二活动网体与第一过滤板的配合方式并不以上述翻转动方式为限,两者也可以是以相对直线滑动的方式或者直线滑动与翻转结合的方式来实现。
22.为了驱动第一活动网体及第二活动网体动作,还包括:
23.第一驱动机构,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活动网体连接,从而驱动第一活动网体以邻近所述第二活动网体的侧边为转动轴线进行翻转;
24.第二驱动机构,其动力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活动网体连接,从而驱动第二活动网体以邻近所述第一活动网体的侧边为转动轴线进行翻转。
25.当然,可以想到的是,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还可以采用电动推杆与诸如连杆机构配合形成的驱动结构,只要能够实现活动网体的有效翻转即可。
26.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为了实现两个活动网体的灵活转动,所述第一活动网体邻近第二活动网体的侧边的两端均具有第一转动销,所述第一活动网体通过该第一转动销转动连接在所述的进风口上,所述第二活动网体邻近第一活动网体的侧边的两端均具有第二转动销,所述第二活动网体通过该第二转动销转动连接在所述的进风口上,所述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均为驱动电机,两个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销及第二转动销同轴连接。
27.可以想到的是,上述驱动机构也可以是通过齿轮传动机构、连杆传动机构等现有技术与两个活动网体配合,实现翻转动作。
28.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第二个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应用上述油网装置的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所述集烟罩上开设有进风口,所述油网装置设置在集烟罩的进风口处。
2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第二过滤板上的第二进风孔与第一过滤板上的第一进风孔处于重合布置状态下,烟气流经第一过滤板的第一进风孔时,会由第二过滤板上向吸油烟机内部凸出的导流面进行导流,从而避免了在第一进风孔的两侧产生大量的旋涡,减少了风量损失。尤其是在优选方案中,第二过滤板上的弧形导流面与第一过滤板的第一进风孔的翻边配合后形成了类似圆柱面的导流结构,使进风过程中的风量损失进一步减少,提高了吸油烟效果。
附图说明
30.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吸油烟机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31.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处于第一风量分配状态);
32.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网装置的横向剖视图;
33.图4为图3中a处的放大图;
34.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网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处于第二风量分配状态);
35.图6为图5的俯视图;
36.图7为图6中a

a处的剖视图;
37.图8为图7中a处放大图;
38.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网装置的分解图;
39.图10为图9的横向剖视图;
40.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油网装置的活动网体处于翻转过程中的状态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41.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42.参见图1

图11,在本实施例中吸油烟机优选为顶吸式吸油烟机,包括集烟罩41、位于集烟罩41上方的风机架43以及设置在风机架43内的风机系统,集烟罩41上开设有进风口42,使得油烟可通过进风口42进入到风机架43内,再由风机系统排出到公共烟道。
43.参见图1,集烟罩41的进风口42处设置有油网装置40,使得油烟在进入风机系统之前,先经过初步地过滤,滤除部分油脂。油网装置40包括第一油网10和第二油网20(详见图2及图3),在气体流动路径上,第一油网10和第二油网20依次从上游到下游依次布置。集烟罩41的后侧底部设置有油杯(未示出),集烟罩41的进风口42下方设置有挡烟板(未示出),油网装置位于挡烟板的上方,挡烟板的后侧端部位于油杯之上。本实施例的进风口42为长条形,且沿集烟罩41的横向布置。
44.参见图3及图9,第一油网10,包括第一过滤板11,第一过滤板11上分布有第一进风孔13,每一个第一进风孔13均为长条形孔,并沿第一过滤板11的宽度方向设置,且各第一进风孔13在第一过滤板11的长度方向上并列地间隔布置。任意相邻的两个第一进风孔13之间形成有第一间隔12。第一进风孔13的周边成型有翻边,该翻边的方向朝向吸油烟机的内部,从而在第一间隔12的背面形成开口也朝向吸油烟机内部的第一凹槽120。其中,该第一间隔12的横截面的中部朝向烟气来流方向凸起,也即,第一间隔12的迎风面为外凸的弧面结构,方便了对烟气进行导流以及对油烟进行过滤。
45.参见图9,第二油网20,在烟气的流动方向上位于第一油网10的下游,包括第二过滤板21以及开设在第二过滤板21内的至少两个第二进风孔23,每一个第二进风孔23沿第二过滤板21的宽度方向设置,且各第二进风孔23在第二过滤板21的长度方向上并列地间隔布置。其中,该第二进风孔23的大小与上述第一过滤板11的第一进风孔13的大小一致,任意相邻的第二进风孔23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隔22。
46.第二过滤板21上的第二进风孔23与第一过滤板11上的第一进风孔13可处于重合状态,并且,在该重合状态下,第二过滤板21上的第二间隔22与第一过滤板11上的第一间隔12相互贴靠。其中,第二间隔22的内表面朝向吸油烟机内部凸出从而形成导流面221。再具体地,本实施例的第二过滤板21的第二间隔22与第一过滤板11的第一间隔12结构相同,即该第二间隔22也具有与第一凹槽120结构相同的第二凹槽220,其中,第二间隔22上背向第
二凹槽220的侧面构成了一个圆弧面,该圆弧面即为上述的导流面221。
47.上述第二过滤板21以及第一过滤板11能以相对移动的方式约束在吸油烟机的进风口42处,并使得吸油烟机的进风口42至少具有第一风量分配状态(详见图3)和第二风量分配状态(详见图7)。其中,在第一风量分配状态下,第二过滤板21的第二间隔22覆盖在第一过滤板11的第一间隔12的第一凹槽120上,其中,贴靠状态下,第二间隔22的第二凹槽220的凹口朝向与第一间隔12的第一凹槽120的凹口朝向相反,且第二间隔22的两个侧边沿与第一间隔12的两个侧边沿对应贴合接触(即两者刚好对准并拢),由此,第二间隔22和第一间隔12贴靠后的外周面为类似柱面的结构,使得进风过程更加顺畅,减少了风量损失。另一方面,在贴靠状态下,第二过滤板21的第二进风孔23与第一过滤板11的第一进风孔13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对齐,此时,第一过滤板11上的第一进风孔13均处于打开状态,进风流量较大。
48.参见图7,在第二风量分配状态下,第二过滤板21上的第二间隔22对应移位至第一过滤板11上的第一进风孔13所在位置,而将第一过滤板上的部分区域第一进风孔13封堵住,此时,第一过滤板11上的部分区域第一进风孔13(如可以是左侧区域或右侧区域)处于打开状态,另一部分区域第一进风孔13处于封堵状态,进气流量相对较小。
49.参见图2及图5,作为一种优选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第二过滤板21包括在进风口的长度方向上并排设置的第一活动网体201和第二活动网体202。第一过滤板11在横向分为第一进风区域101和第二进风区域102(详见图9),第一进风区域101位于进风口的左侧,第二进风区域102位于进风口的右侧,第一活动网体201与第一进风区域101相对应,第二活动网体202与第二进风区域102相对应。优选地,为了使得油网装置的左右两侧具有相同的吸油烟效果,第一过滤板11的第一进风区域101的面积与第二进风区域102的面积相同,第一活动网体201与第二活动网体202的大小也基本一致。
50.第一活动网体201具有横向上的第一侧边2011以及第二侧边2012,第二活动网体202具有横向上第三侧边2021以及第四侧边2022,其中,第一活动网体201的第一侧边2011与第二活动网体202的第四侧边2022远离设置,第一活动网体201的第二侧边2012与第二活动网体202的第三侧边2021邻近设置。第一活动网体201的第二侧边2012转动连接(可以是翻转以直线移动结合的方式)集烟罩的进风口位置,并择一贴靠在第一过滤板11的第一进风区域101上以及第二活动网体202上。同样地,第二活动网体202的第三侧边2021转动连接在集烟罩的进风口位置,并择一贴靠在第一过滤板11的第二进风区域102上以及第一活动网体201上。由此,第二油网的两个活动网体与第一过滤板可处于第一配合状态、第二配合状态以及第三配合状态。
51.在第一配合状态下,第一活动网体201贴靠在第一过滤板11的第一进风区域101上,第二活动网体202贴靠的第一过滤板11的第二进风区域102上,上述两个活动网体的第二间隔22与第一过滤板的对应区域上的第一间隔12对准并拢,此时,第一活动网体201的第二进风孔23与第一过滤板11的第一进风区域101的第一进风孔13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对齐,第二活动网体202的第二进风孔23与第一过滤板11的第二进风区域102的第一进风孔13在气流的流动方向上对齐,即,第一过滤板11上的第一进风区域101以及第二进风区域102上的第一进风孔13均处于打开状态,进气流量较大,此时,油网装置处于上述的第一风量分配状态,且保证了油网装置的全部进风孔在进风过程中存在较少的涡流分离,能有效避免
流量损失,详见图2及图3。
52.在第二配合状态下,第一活动网体201翻转后贴靠在第二活动网体202上,其中,第一活动网体201的第二间隔22将第二活动网体201上的全部的第二进风孔23封堵住(也即将第一过滤板11的第二进风区域102的第一进风孔13封堵住),此时,只有第一过滤板11的第一进风区域101的第一进风孔13打开,即吸油烟机的进风口为左侧进风状态,详见图5

图7。
53.同样地,在第三配合状态下,第二活动网体201翻转后贴靠在第一活动网体202上,其中,第二活动网体201的第二间隔22将第一活动网体201上的全部的第二进风孔23封堵住(也即将第一过滤板11的第一进风区域102的第一进风孔13封堵住),此时,只有第一过滤板11的第二进风区域101的第一进风孔13打开,即吸油烟机的进风口42为右侧进风状态。
54.参见图9及图10,本实施例的油网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机构31和第二驱动机构32。其中,第一驱动机构31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一活动网体201连接,从而驱动第一活动网体201以第二侧边2012为转动轴线进行翻转。第二驱动机构32的动力输出端与第二活动网体202连接,从而驱动第二活动网体202以第三侧边2021为转动轴线进行翻转。上述第一驱动机构31以及第二驱动机构32均可采用驱动电机。具体地,第一活动网体201的第二侧边2012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具有第一转动销14,第一活动网体201通过该第一转动销14转动连接在进风口42上。第二活动网体202的第三侧边2021的长度方向的两端均具有第二转动销24,第二活动网体202通过该第二转动销24转动连接在进风口42上。上述两个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分别与第一转动销14及第二转动销24同轴连接。当然,可以想到的是,第一驱动机构31以及第二驱动机构32还可以采用电动推杆与诸如连杆机构配合形成的驱动结构,只要能够实现活动网体的有效翻转即可。
55.在烟气流经第一过滤板的第一进风孔时,会由第二过滤板上向吸油烟机内部凸出的导流面进行导流,从而避免了在第一进风孔的两侧产生大量的旋涡,减少了风量损失。尤其是在优选方案中,第二过滤板上的弧形导流面与第一过滤板的第一进风孔的翻边配合后形成了类似圆柱面的导流结构,使进风过程中的风量损失进一步减少,提高了吸油烟效果。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3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