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节能双层幕墙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120



1.本技术涉及幕墙建筑施工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建筑节能双层幕墙。


背景技术:

2.幕墙随着现代建筑的发展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普及。双层外呼吸式玻璃幕墙最早于20世纪80年代在欧洲出现,由于其具有较好的保温、隔热、隔声等功能,同时又可以创造出极具时代感的建筑风格,因此被公认为具有“生态意义”的建造方式,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
3.现检索到授权公告号为cn210562854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双层幕墙,其包括外框、幕墙主体和通风口,外框的内腔底端前后两侧均安装有幕墙主体,且幕墙主体的四周均与外框固定连接,外框的左右两侧沿上下方向均开设有通风口,外框的右侧上下两端均安装有第一插块,第一插块的前侧壁面中心位置沿上下方向开设有与第一插块的内腔相通的第一条形开口,第一插块的内腔插接有第二插块,且第一插块的底端延伸出第一插块,第二插块的顶端安装有弹簧的一端,且弹簧的另一端与第一插块固定连接。
4.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通风口为敞开设置,双层幕墙之间的换气层与室外空气连通,导致换气层与室外温度相同,致使双层幕墙的保温隔热效果不显著。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改善双层幕墙保温隔热效果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建筑节能双层幕墙。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建筑节能双层幕墙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7.一种建筑节能双层幕墙,包括内层幕墙和外层幕墙,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层幕墙与所述外层幕墙之间固定有方形的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位于所述内层幕墙与所述外层幕墙所形成容腔的上方,所述通风管的底壁开设有多个用于通风的通风孔,所述通风管内滑移设置有用于遮蔽所述通风孔的遮板,所述通风管侧壁上设置有驱动所述遮板滑移的驱动件。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冬季时,内层幕墙与外层幕墙之间的温度在阳光的照射下升高,启动驱动件,驱动件驱动遮板在通风管内滑移,使得遮板对通风管底壁上的通风孔进行遮挡,遮挡板可以减少内层幕墙与外层幕墙之间的热空气与外界空气流通,使得内层幕墙与外层幕墙之间形成一个温室,可以有效提高内层幕墙的温度,减少建筑物的采暖费用;夏季时,启动驱动件,驱动件驱动遮板在通风管内滑移,将通风孔露出,此时内层幕墙与外层幕墙之间的空气因温度升高而自然上浮,热空气从通风孔内溢出,从而带走内层幕墙与外层幕墙之间的热量,降低内层幕墙表面的温度,减少建筑物的制冷费用,上述结构设计的建筑节能双层幕墙通过遮板对通风孔的启闭,调节内层幕墙与外层幕墙之间的热量散失速度,从而提高双层幕墙的保温隔热效果,降低建筑物的采暖或制冷费用,从而达到绿色节能的效果。
9.可选的,所述通风管靠近所述内层幕墙的内壁上水平固定有固定板,所述遮板滑移设置在所述固定板上,所述固定板上端面沿所述遮板滑移的方向开设有t字形的滑道,所
述遮板上固定有与所述滑道适配的滑块。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固定板为遮板的滑移提供支撑作用,滑道可为遮板的滑移提供导向作用,滑块可将遮板滑移连接在固定板上,驱动件驱动遮板在固定板上滑移,滑移中的遮板在滑道与滑块的相互作用下可以稳定运动。
11.可选的,靠近所述外层幕墙的所述通风管内壁上开设有卡接槽,所述遮板靠近所述卡接槽的一端卡接设置在所述卡接槽内。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遮板在驱动件的驱动下在固定板上滑移,当遮板的一端滑移插入到卡接槽内时停止继续驱动遮板运动,此时遮板可以稳定固定在通风管内,避免因通风管内壁不平整而导致的遮板无法与通风管内壁紧密抵接,造成内层幕墙与外层幕墙之间的密封性能不高,影响双层幕墙的保温隔热效果。
13.可选的,所述驱动件设置为丝杆,所述丝杆转动连接在所述通风管两侧的内壁上,所述丝杆上螺旋配合有动力座,所述通风管内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动力座转动的限位件,所述动力座上固定有用于连接所述遮板的连接杆,所述通风管上固定有驱动所述丝杆转动的电机。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电机,电机带动丝杆转动,丝杆通过螺纹驱动动力座在限位件的限制作用下稳定滑移,运动的动力座通过连接杆带动遮板在通风管内滑移,实现自动遮挡通风孔的效果。
15.可选的,所述限位件设置为限位槽,所述限位槽沿所述动力座滑移的方向设置在所述通风管上端面内壁上,所述动力座滑移卡设在所述限位槽内。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限位槽通过与动力座两侧壁之间的相互抵接作用,限制动力座跟随丝杆一起转动,实现丝杆对动力座的稳定驱动,保障了遮板对通风孔的遮挡效果。
17.可选的,位于所述卡接槽内的所述遮板边缘固定有用于密封的橡胶条。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橡胶条可以将遮板与卡接槽之间的间隙进行填充,提高了双层幕墙的密封性,使得双层幕墙的保温隔热效果更佳。
19.可选的,所述遮板与所述通风管底壁之间可拆设置有用于阻挡灰尘的滤网。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进行室外空气与内层幕墙与外层幕墙之间的容腔内空气进行置换流通时,滤网可以对室外空气中的灰尘进行过滤,减少灰尘进入内层幕墙与外层幕墙之间的容腔内,提高容腔内的清洁程度,减少人工清理灰尘的人力投入。
21.可选的,所述通风管底壁上固定有用于连接所述滤网的搭扣。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搭扣可将滤网可拆连接在通风管内,当滤网上的灰尘堆积时,可通过搭扣快速将滤网从通风管内拆下取出,完成对滤网的清理后通过搭扣将滤网快速安装固定在通风管内,搭扣的设置便于快速完成滤网的安装与拆卸,具有绿色建筑施工的效果。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1.电机驱动丝杆转动,丝杆通过动力座和连接杆带动遮板在固定板上滑移,实现遮板自动遮挡通风孔的目的,调节内层幕墙与外层幕墙之间的热量散失速度,从而提高双层幕墙的保温隔热效果,降低建筑物的采暖或制冷费用,从而达到绿色节能的效果;
25.2.滤网通过搭扣可拆连接在通风管内的通风孔处,减少灰尘进入内层幕墙与外层
幕墙之间的容腔内,提高容腔内的清洁程度,减少人工清理灰尘的人力投入,具有绿色建筑施工的效果。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整体的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通风管、遮板、固定板、丝杆、动力座、电机和的橡胶条结构示意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通风管、遮板、固定板、滑块、丝杆、动力座、连接杆、电机、橡胶条、滤网和搭扣的爆炸图。
29.附图标记:1、内层幕墙;2、外层幕墙;3、通风管;4、通风孔;5、遮板;6、固定板;7、滑道;8、滑块;9、卡接槽;10、丝杆;11、动力座;12、连接杆;13、电机;14、限位槽;15、橡胶条;16、滤网;17、搭扣。
具体实施方式
30.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1.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建筑节能双层幕墙。参照图1,建筑节能双层幕墙包括内层幕墙1和外层幕墙2。
32.参照图1,内层幕墙1与外层幕墙2均由透明玻璃材质制成,靠近室内的为内层幕墙1,靠近室外的为外层幕墙2,且内层幕墙1与外层幕墙2等大设置,内层幕墙1与外层幕墙2之间设置有用于空气流通的容腔,内层幕墙1与外层幕墙2的四周均设置有用于连接二者的金属框,内层幕墙1与外层幕墙2均通过粘合剂平行固定连接在金属框上。
33.参照图1和图2,位于内层幕墙1上端的金属框上焊接固定有方形的通风管3,通风管3水平分布在内层幕墙1与外层幕墙2之间,通风管3的两侧均为开口设置,且通风管3的开口端面与内层幕墙1垂直设置,通风管3两侧开口端面与内层幕墙1和外层幕墙2的两侧壁共面,通风管3沿垂直于内层幕墙1方向的宽度尺寸等于内层幕墙1内壁与外层幕墙2内壁之间的距离尺寸,通风管3的底壁上贯穿开设有多个通风孔4,与通风管3固定连接的金属框底部开设有多个与通风孔4对应的第一通孔,通风孔4和第一通孔可将内层幕墙1与外层幕墙2之间的容腔与通风管3连通。
34.参照图2和图3,靠近内层幕墙1一侧的通风管3内壁上焊接固定有固定板6,固定板6水平设置于通风孔4上方,且固定板6沿垂直于内层幕墙1方向的宽度尺寸大于内层幕墙1与外层幕墙2之间间隙宽度的二分之一,但固定板6的宽度尺寸小于内层幕墙1与外层幕墙2之间间隙宽度,固定板6远离通风孔4的端面上沿垂直于内层幕墙1的方向开设有滑道7,且滑道7两端均为闭合设置,滑道7的横截面设置为倒t字形,固定板6上方滑移设置设有遮板5,遮板5靠近固定板6的端面上焊接固定有与滑道7适配的滑块8,且滑块8位于遮板5靠近内层幕墙1的一侧,遮板5沿垂直于其滑移方向的长度尺寸与固定板6沿垂直于滑道7方向的长度尺寸相同,位于遮板5两端的通风管3底壁上均竖直焊接固定有挡板(参照图1),且通风管3底壁上的通风孔4均位于两个挡板之间,固定板6与遮板5的两端侧壁均与两侧挡板的端面抵接设置,且两个挡板的两侧均与通风管3两侧壁焊接固定。
35.通风管3内设置有驱动件,驱动件设置为丝杆10,丝杆10沿垂直于内层幕墙1方向
转动连接在通风管3两侧的内壁上,通风管3靠近内层幕墙1一侧的外壁上焊接固定有电机13,电机13的输出端穿设通风管3内壁与丝杆10的一端通过联轴器固定连接(图中未标出),丝杆10上设置有动力座11,动力座11沿丝杆10的轴向方向开设有螺纹孔,动力座11通过螺纹孔与丝杆10螺旋配合,通风管3远离通风孔4的内壁上设置有限位件,限位件设置为限位槽14,限位槽14沿动力座11滑移的方向开设,动力座11远离遮板5的一端滑移适配在限位槽14内,动力座11靠近遮板5的端面上焊接固定有连接杆12,连接杆12竖直分布,且连接杆12远离动力座11的一端与遮板5焊接固定。
36.参照图3,通风管3靠近外层幕墙2的内侧壁上水平开设有卡接槽9,遮板5在丝杆10的驱动下水平滑移插入卡接槽9内,遮板5插入卡接槽9的边缘处粘贴有用于填充遮板5与卡接槽9之间间隙的橡胶条15。
37.通风管3内可拆设置有滤网16,滤网16水平设置于固定板6的下方,滤网16的两侧均与通风管3两侧壁抵接设置,通风管3开设有通风孔4的底壁上通过螺钉固定连接有多个搭扣17,搭扣17靠近通风管3底壁的端面上开设有与滤网16的网丝适配的凹槽,滤网16的网丝卡接设置在凹槽内,位于凹槽两侧的搭扣17上均开设有第二通孔,螺钉穿设搭扣17的第二通孔将搭扣17和滤网16锁紧连接在通风管3内。
38.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建筑节能双层幕墙的实施原理为:通过搭扣17将清洁后的滤网16水平固定在固定板6与通风孔4之间,滤网16可对外界进入外层幕墙2与内层幕墙1容腔内的空气进行净化,阻止空气中的灰尘进入容腔内,提高容腔内的清洁程度,减少人工清理灰尘的人力投入。
39.冬季时,阳光透过外层幕墙2照射进入外层幕墙2与内层幕墙1之间,使得外层幕墙2与内层幕墙1之间的温度升高,启动电机13,电机13通过丝杆10驱动动力座11在限位槽14的限制作用下朝向外层幕墙2方向滑移,滑移的动力座11通过连接杆12带动遮板5在固定板6上滑移,固定板6上的滑道7与遮板5上的滑块8使得遮板5的滑移更加稳定,当遮板5的粘贴有橡胶条15的一端卡接进入卡接槽9内时停止电机13继续工作,此时遮板5对通风管3底壁上的通风孔4进行完全遮挡,使得内层幕墙1、外层幕墙2、通风管3两侧壁、固定板6、遮板5和两个挡板之间形成一个密闭的温室,降低了内层幕墙1与外层幕墙2之间的热量散失速度,有效提高内层幕墙1的温度,减少建筑物的采暖费用;
40.夏季时,启动电机13,电机13驱动遮板5朝向内层幕墙1方向滑移,此时内层幕墙1与外层幕墙2通过通风管3上的通风孔4与外界空气连通,内层幕墙1与外层幕墙2之间的空气因温度升高而自然上浮,热空气从通风孔4内溢出,从而带走内层幕墙1与外层幕墙2之间的热量,降低内层幕墙1表面的温度,减少建筑物的制冷费用,通过调节遮板5对通风孔4的启闭,实现调节内层幕墙1与外层幕墙2之间的热量散失速度,从而提高双层幕墙的保温隔热效果,降低建筑物的采暖或制冷费用,从而达到绿色节能的效果。
41.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3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