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织针圆机。
背景技术:
2.公知的,织针圆机主要包括可转动的下针筒、设置在下针筒外周面的针槽、活动设置在针槽上段中的织针、活动设置在针槽下段中的选针片、驱动织针动作的织针三角、驱动选针片动作的选针三角、用于安置织针三角的织针三角安装座和用于安置选针三角的选针三角安装座,用于选择选针片是否被选针三角驱动的选针器,通过选针器控制选针片的动作,从而编织不同的组织,但是采用选针器经常由于其电源的不稳定导致选针器动作失误,特别是不发达国家尤为严重,另外为了实现织针针舌的打开,往往需要配设开针机构,现有的开针机构无法实现高低、前后的灵活调节。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灵活调节的开针机构及使用该开针机构的织针圆机。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5.一种开针机构,设置在织针三角安装座上,包括开针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支架和第二支架,第一支架为具有水平段和竖直段的l形结构,竖直段通过第一螺栓锁紧在织针三角安装座的外侧面,第二支架连接在开针组件与第二支架之间,竖直段形成有竖直延伸的第一长形孔,织针三角安装座外侧面形成有与第一长形孔相对的第一螺孔,第一螺栓通过第一长形孔与第一螺孔配合锁紧。
6.所述水平段形成有第二螺孔,第二螺孔中设置有第二螺栓,第二螺栓穿过第二螺孔且其下端顶紧在所述织针三角安装座的顶面。
7.所述第二螺栓上设置有防松螺母。
8.所述水平段上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所述第二支架具有与凹槽滑动配合的水平连接段,水平连接段上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长形孔,所述水平段形成有与第二长形孔对准的第三螺孔,所述第二支架通过第三螺栓锁紧在所述水平段上,第三螺栓穿过第二长形孔与第三螺孔配合锁紧。
9.所述第二支架具有竖直连接段,所述开针组件具有基座,竖直连接段通过第四螺栓与基座锁紧连接。
10.一种针织圆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开针机构。
11.一种织针圆机,还包括可转动的下针筒、设置在下针筒外周面的针槽、活动设置在针槽上段中的织针、活动设置在针槽下段中的选针片、驱动织针动作的织针三角、驱动选针片动作的选针三角、用于安置织针三角的织针三角安装座和用于安置选针三角的选针三角安装座,选针三角设置有多个轨道,选针片包括与多个轨道对应配合的多种。
12.所述织针三角安装座设置在选针三角安装座的顶部。
13.所述织针为移圈针。
14.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5.第一支架采用l形结构,其竖直段通过第一螺栓、第一长形孔和第一螺孔锁紧在织针三角安装座的外侧面,当需要调节开针组件的高度时,只需松开第一螺栓,即可使第一支架上下移动,调节好高度后,锁紧第一螺栓即可,从而轻松地实现开针组件在高度方向的调节。
16.在水平段设置第二螺孔和第二螺栓,第二螺栓下端顶紧在所述织针三角安装座的顶面,从而使第一支架的位置更为稳定,因第一螺栓的松动而导致其位置发生改变,在第二螺栓上设置防松螺母进一步提高第一支架的稳定性。
17.第二支架的水平连接段通过凹槽、第二长形孔、第三螺孔和第三螺栓可调节地安装在第一支架的水平段上,凹槽用于引导水平连接段的调节方向,松开第三螺栓即可实现第二支架的前后位置调节,从而轻松地实现开针组件在前后方向的调节。
18.通过在选针三角上设置有多个轨道,并且设置与多个轨道对应配合的多种选针片,这里的多种选针片是指针踵的位置不同,这样通过改变多个轨道的形状即可实现编织组织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通过选针器实现的为纯机械配合,因而不会受到选针器是否正常工作的影响,使针织圆机的编织工作更为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19.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为织针三角和选针三角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21.参照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具有移圈功能的针织圆机,包括可转动的下针筒1、设置在下针筒1外周面的针槽11、活动设置在针槽11上段中的织针4、活动设置在针槽11下段中的选针片5、驱动织针4动作的织针三角2、驱动选针片5动作的选针三角3、用于安置织针三角2的织针三角安装座21、用于安置选针三角3的选针三角安装座31和设置在织针三角安装座21上的开针机构,选针三角3设置有四个轨道32,选针片5包括与四个轨道32对应配合的四种,这里的四种选针片是指针踵的位置不同,这样通过改变四个轨道32的走势即可实现编织组织的变化,这种变化不是通过选针器实现的,为纯机械配合,因而不会受到选针器是否正常工作的影响,使针织圆机的编织工作更为稳定可靠,织针三角安装座21设置在选针三角安装座31的顶部,其中,织针4为移圈针。
22.开针机构包括开针组件6、第一支架63和第二支架62,第一支架63为具有水平段631和竖直段632的l形结构,第二支架62为具有水平连接段621和竖直连接段622的l形结构,竖直段632通过第一螺栓64锁紧在织针三角安装座21的外侧面,第二支架62连接在开针组件6与第二支架62之间,竖直段632形成有竖直延伸的第一长形孔6321,织针三角安装座21外侧面形成有与第一长形孔6321相对的第一螺孔211,第一螺栓64通过第一长形孔6321与第一螺孔211配合锁紧,其中,第一长形孔6321的下端开口。
23.水平段631形成有第二螺孔6311,第二螺孔6311中设置有第二螺栓65,第二螺栓65穿过第二螺孔6311且其下端顶紧在织针三角安装座21的顶面,第二螺栓65上设置有防松螺
母651,通过旋转第二螺栓65可以调节水平段631的高度,使高度的调节更为准确,实现微调,并且在调节后通过防松螺母651锁紧固定。
24.水平段631上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凹槽6312,第二支架62的水平连接段621可滑动设置在凹槽6312中并与凹槽6312的宽度相适配,水平连接段621上形成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第二长形孔6211,水平段631形成有与第二长形孔6211对准的第三螺孔6313,第二支架62通过第三螺栓66锁紧在水平段631上,第三螺栓66穿过第二长形孔6211与第三螺孔6313配合锁紧。
25.开针组件6具有基座61,第二支架62的竖直连接段622通过第四螺栓67与基座61锁紧连接,开针组件6的具体结构为公知的现有技术,在这里不再详细说明。
26.当需要调节开针组件6的高度时,只需松开第一螺栓64,松开防松螺母651,旋转第二螺栓65即可使第一支架63上下移动,调节好高度后,锁紧第一螺栓64和防松螺母651即可,从而轻松地实现开针组件6在高度方向的调节;当需要调节开针组件6的前后位置时,松开第三螺栓66前后移动第二支架62即可实现第二支架62的前后位置调节,在调节完成后锁紧第三螺栓66即可,从而轻松地实现开针组件6在前后方向的调节。
27.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3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