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菌菇培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菌菇培养的装置。
背景技术:
2.近年来菌菇食品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菌菇,常见的食用菌有:香菇、草菇、蘑菇、木耳、银耳、猴头、竹荪、松口蘑(松茸)、口蘑、红菇、灵芝、虫草、松露、白灵菇和牛肝菌等。菌菇的培养也随着菌菇的受众程度越来越被重视。
3.目前的菌菇培养一般是利用家庭闲置空间来栽培食用菌,这会受生长环境条件等问题的限制,不能像种花种菜一样在家庭栽培,且一般菌菇培养受空间限制,不能一次性实现足够量的生产,此为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菌菇培养的装置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菌菇培养受生长环境及空间限制还不能保证质量和数量的问题。
5.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用于菌菇培养的装置,其创新点在于:包括四个固定杆和数个培养层机构,四个固定杆竖直设置形成长方体状,数个培养层机构从上至下平行设置,每一培养层机构呈长方体状,每一培养层机构的四个角分别和四个固定杆固定,每一个培养层机构包括两个承接件、数根竹竿、数个支撑板和培养网,两个承接件前后对称固定于对应的固定杆上,数个竹竿前后方向设置,且数个竹竿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承接件上,数个支撑板左右方向设置,且数个支撑板均匀置于竹竿上,培养网置于支撑板上。
6.进一步的,每一所述承接件为倒l形,每一所述承接件的竖直部分的两端焊接在对应的两个固定杆上,数个竹竿两端分别置于两个承接件的水平部分。
7.进一步的,最左侧两个竹竿分别固定在左侧的固定杆两侧,最右侧两个竹竿分别固定在右侧的固定杆两侧,四个固定杆顶端内侧还分别设有一挡风件。
8.进一步的,还包括数块挡风布,所述挡风布数量和培养层机构的数量相同,每一所述挡风布的四个角设有弹性孔,所述挡风布通过相邻两个培养层机构上位于固定杆内侧的竹竿插入弹性孔进行固定,位于最上层的挡风布的上端通过弹性孔和对应位置的挡风件固定。
9.进一步的,培养层机构的数量为六,第一层距地面的高度为60cm,其余每层之间的间距为55cm。
10.进一步的,每一所述培养层机构的宽度为1.3m。
11.本实用新型和现有技术相比,产生的有益效果为:
12.(1)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菌菇培养的装置的固定架和数个培养层机构的设置,能够在同一环境下同时培养出更多量的菌菇,实现菌菇培养量产。
13.(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菌菇培养的装置通过增加挡风布,能够在需要挡风时挂上挡风布进行挡风,拆卸方便,使用灵活,避免风大环境下影响菌菇培养的质量。
附图说明
14.为了更清晰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中记载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15.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菌菇培养的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
16.图2为图1中的a处放大图。
17.图3为图1的侧视图。
18.图4为图3中的b处放大图。
19.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菌菇培养的装置的挡风布的结构示意图。
20.图6为图1加上挡风布的结构示意图。
21.其中,1
‑
固定杆、2
‑
培养层机构、3
‑
承接件、4
‑
竹竿、5
‑
支撑板、6
‑
培养网、7
‑
挡风件、8
‑
挡风布、9
‑
弹性孔。
具体实施方式
22.下面将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3.本实用新型中所涉及的方位词“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正面”、“侧面”等指示方位和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叙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与本实用新型实际的使用无关。
24.本实用新型提供提供一种用于菌菇培养的装置,其具体结构如图1
‑
4所示,包括四个固定杆1和数个培养层机构2,四个固定杆1竖直设置形成长方体状,即其中两个固定杆1设于前面,其余两个固定杆1设于后面,形成的前后两个面为长方体状的宽面,数个培养层机构2从上至下平行设置,每一培养层机构2呈长方体状,每一培养层机构2的四个角分别和四个固定杆1固定,本实用新型的菌菇培养装置通过数个培养层机构2和四个固定杆1固定而成,每一个培养层机构2包括两个承接件3、数根竹竿4、数个支撑板5和培养网6,两个承接件3前后对称固定于对应的固定杆1上,数个竹竿4前后方向设置,且数个竹竿4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承接件3上,数个支撑板5左右方向设置,且数个支撑板5均匀置于竹竿4上,培养网6置于支撑板5上。
25.本实用新型优选的承接件为:每一个承接件3为倒l形,每一个承接件3的竖直部分的两端焊接在对应的两个固定杆1上,数个竹竿4两端分别置于两个承接件3的水平部分。最左侧两个竹竿4分别固定在左侧的固定杆1两侧,最右侧两个竹竿4分别固定在右侧的固定杆1两侧,该设置将左右两侧的竹竿4和固定杆1进行固定,增加了装置整体的稳固性。四个固定杆1顶端内侧还分别设有一挡风件7。
26.本实用新型的还包括数块挡风布8,如图5所示,挡风布8数量和培养层机构2的数量相同,每一所述挡风布8的四个角设有弹性孔9,弹性孔9可在竹竿4插入后通过弹性固定在竹竿4上,挡风布8通过相邻两个培养层机构2上位于固定杆1内侧的四个竹竿4插入对应
的弹性孔9进行固定,上述所述的挡风件7用于固定最上层的挡风布8,位于最上层的挡风布8的上端通过弹性孔9和对应位置的挡风件7固定,具体如图6所示,挡风布8可在培养环境风大时进行挡风,拆卸方便,使用灵活,避免风大环境下影响菌菇培养的质量。
27.本实用新型的菌菇培养装置实际使用时置于大棚内部,菌菇培养所需的温度、湿度、光照以及亮度等通过大棚调节,本实用新型的培养装置的培养层机构2的优选的数量为六,第一层距地面的高度为60cm,其余每层之间的间距为55cm,每一个培养层机构2的宽度为1.3m。
28.上面所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进行描述,并非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和范围进行限定,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设计构思的前提下,本领域中普通工程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作出的各种变型和改进均应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请求保护的技术内容,已经全部记载在技术要求书中。
技术特征:
1.一种用于菌菇培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固定杆和数个培养层机构,四个固定杆竖直设置形成长方体状,数个培养层机构从上至下平行设置,每一所述培养层机构呈长方体状,每一所述培养层机构的四个角分别和四个固定杆固定,每一个所述培养层机构包括两个承接件、数根竹竿、数个支撑板和培养网,两个所述承接件前后对称固定于对应的固定杆上,数个竹竿前后方向设置,且数个竹竿两端分别固定在两个承接件上,数个支撑板左右方向设置,且数个支撑板均匀置于竹竿上,所述培养网置于支撑板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菌菇培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承接件为倒l形,每一所述承接件的竖直部分的两端焊接在对应的两个固定杆上,数个竹竿两端分别置于两个承接件的水平部分。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菌菇培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最左侧两个竹竿分别固定在左侧的固定杆两侧,最右侧两个竹竿分别固定在右侧的固定杆两侧,四个固定杆顶端内侧还分别设有一挡风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菌菇培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数块挡风布,所述挡风布数量和培养层机构的数量相同,每一所述挡风布的四个角设有弹性孔,所述挡风布通过相邻两个培养层机构上位于固定杆内侧的竹竿插入弹性孔进行固定,位于最上层的挡风布的上端通过弹性孔和对应位置的挡风件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用于菌菇培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培养层机构的数量为六,第一层距地面的高度为60cm,其余每层之间的间距为55c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菌菇培养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培养层机构的宽度为1.3m。
技术总结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用于菌菇培养的装置,包括四个固定杆和数个培养层机构,四个固定杆竖直设置形成长方体状,数个培养层机构从上至下平行设置,每一所述培养层机构呈长方体状,每一所述培养层机构的四个角分别和四个固定杆固定,每一个所述培养层机构包括两个承接件、数根竹竿、数个支撑板和培养网。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菌菇培养的装置的固定架和数个培养层机构的设置,能够在同一环境下同时培养出更多量的菌菇,实现菌菇培养量产。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菌菇培养的装置通过增加挡风布,能够在需要挡风时挂上挡风布进行挡风,拆卸方便,使用灵活,避免风大环境下影响菌菇培养的质量。质量。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良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祥云县品万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1.01.22
技术公布日:2021/11/21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2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