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实用新型涉及编织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霉编织袋。
背景技术:
2.国家标准中规定,“将袋摊平,在袋子的上,下两个对角处圈定100mm
×
100mm两方块,方块外边与袋边线相距100mm,目测方块的经,纬根数,取平均值,计数时当讫点最后不足一根时,按一根计,”国家标准中规定了编织密度的同时,规定了密度公差,编织密度主要取决于包装产品,由用户决定。
3.现有的防霉编织袋,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良好的辅助装置,编织袋在储存物品时本体缝隙会使空气进入内部,产生霉变,导致编织袋的防霉效率低下,不利于物品的长期储存,现有装置,在装卸的过程中没有良好的缓冲,导致内部零件损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通过密封盖通过卡块进行卡合后,增加编织袋本体对空气的隔绝,解决了现有防霉编织袋在储存物品时本体缝隙会使空气进入内部,导致编织袋的防霉效率低下,不利于物品的长期储存的问题。
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防霉编织袋,包括:外壳,所述外壳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条,两个所述固定条的顶部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块,且两个固定块的相对一侧固定插设有滑杆,所述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活动块,且两个活动块均活动套设在滑杆的外表面,所述外壳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组支块,且一组支块均分为两个,四个所述支块的顶部均作用于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的底部,所述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的交汇处形成滑槽,所述第一密封盖的正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卡块,所述第二密封盖的后表面开设有多个卡槽,且多个卡槽均与卡块相适配。
6.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的内部设置有内撑框,所述内撑框的内表面设置有编织袋本体。
7.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的内壁底部开设有三个圆槽,三个所述圆槽的内壁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伸缩杆,三个所述伸缩杆的顶部均焊接有固定板,三个所述固定板的顶部均固定安装在内撑框的底部。
8.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三个所述伸缩杆的筒体顶部和固定板的底部之间均焊接有弹簧,且三个所述弹簧的内表面均活动套设在伸缩杆的轴端外表面。
9.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外壳的外壁两侧均开设有圆孔,两个所述圆孔的内壁相背一侧均设置有转筒,两个所述转筒的相背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块,两个所述第一连接块的顶部均固定插设有支杆。
10.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两个所述支杆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块,两个所述第二连接块的相对一侧之间固定插有支撑杆。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2.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将内撑框移除装置外,把编织袋本体套设在内撑框的内部固定后,滑动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将设置有编织袋本体的内撑框放置进外壳内部,将需要装填在编织袋本体内部的物品安装后,手动把密封袋本体开口处密封好,移动第一密封盖和第二密封盖使其向着相对一侧移动,将固定在第一密封盖上的卡块从滑槽内部移动至第二密封盖内部的卡槽中解决了现有装置在使用的过程中没有良好的辅助装置,编织袋在储存物品时本体缝隙会使空气进入内部,产生霉变,导致编织袋的防霉效率低下的问题,提高物品的储存时间。
13.2、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挤压固定板上的伸缩杆,使伸缩杆的轴端向着筒内一定,在压缩的过程中通过固定板和伸缩杆筒体之间产生的压力压缩弹簧,使弹簧产生反推力,复位内撑框的位置,解决了现有装置在装卸的过程中没有良好的缓冲,导致内部零件损坏的问题。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霉编织袋的结构立体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霉编织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防霉编织袋的图1种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17.图例说明:
18.1、外壳;2、内撑框;3、编织袋本体;4、固定条;5、支块;6、第一密封盖;7、滑槽;8、滑杆;9、卡块;10、卡槽;11、圆槽;12、伸缩杆;13、弹簧;14、固定板;15、圆孔;16、转筒;17、第二密封盖;18、第一连接块;19、支杆;20、第二连接块;21、支撑杆。
具体实施方式
19.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20.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21.本实用新型中的接线图属于本领域的公知常识,其工作原理是已经公知的技术,其型号根据实际使用选择合适的型号。
22.如图1
‑
3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防霉编织袋,包括:外壳1,外壳1的顶部两侧均固定安装有固定条4,两个固定条4的顶部之间分别设置有第一密封盖6和第二密封盖17,外壳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个固定块,且两个固定块的相对一侧固定插设有滑杆8,第一密封盖6和第二密封盖17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活动块,且两个活动块均活动套设在滑杆8的外表面,外壳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两组支块5,且一组支块5均分为两个,四个支块5的顶部均作用于第一密封盖6和第二密封盖17的底部,第一密封盖6和第二密封盖17的交汇处形成滑槽7,第一密封盖6的正表面固定安装有多个卡块9,第二密封盖17的后表面开设有多个卡槽10,且多个卡槽10均与卡块9相适配。
23.外壳1的内部设置有内撑框2,内撑框2的内表面设置有编织袋本体3,对编织袋本体3提供支撑点。
24.外壳1的内壁底部开设有三个圆槽11,三个圆槽11的内壁底部均固定安装有伸缩杆12,三个伸缩杆12的顶部均焊接有固定板14,三个固定板14的顶部均固定安装在内撑框2的底部,通过压缩伸缩杆12为装置内部产生缓冲力。
25.三个伸缩杆12的筒体顶部和固定板14的底部之间均焊接有弹簧13,且三个弹簧13的内表面均活动套设在伸缩杆12的轴端外表面,弹簧13产生的反推力对零件进行复位。
26.外壳1的外壁两侧均开设有圆孔15,两个圆孔15的内壁相背一侧均设置有转筒16,两个转筒16的相背一侧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块18,两个第一连接块18的顶部均固定插设有支杆19,通过拉动支撑杆21上的转筒16调节提拉方向。
27.两个支杆19的顶部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块20,两个第二连接块20的相对一侧之间固定插有支撑杆21,为手动搬运提供条件。
28.本实施例的工作原理:首先根据图1
‑
2所示,首先将装置移动到指定的工作区域,将内撑框2移除装置外,把编织袋本体3套设在内撑框2的内部固定后,滑动第一密封盖6和第二密封盖17,将设置有编织袋本体3的内撑框2放置进外壳1内部,将需要装填在编织袋本体3内部的物品安装后,手动把密封袋本体3开口处密封好,移动第一密封盖6和第二密封盖17使其向着相对一侧移动,固定块上的滑杆8提高第一密封盖6和第二密封盖17的移动速率,将固定在第一密封盖6上的卡块9从滑槽7内部移动至第二密封盖17内部的卡槽10中;
29.当装置内部的物品较轻,手动搬运时,拉动支撑杆21,作用于第二连接块20和支杆19,带动第一连接块18上的转筒16,调节搬动角度。
30.如图1和图3所示,当编织袋本体3在装置物品时,重量产生的压力,挤压固定板14上的伸缩杆12,使伸缩杆12的轴端向着筒内一定,在压缩的过程中通过固定板14和伸缩杆12筒体之间产生的压力压缩弹簧13,使弹簧13产生反推力,复位内撑框2的位置。
31.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是对本实用新型作其它形式的限制,任何熟悉本专业的技术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改型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改型,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