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带有抗滑水泥土桩的挡土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87



1.本实用新型涉及岩土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带有抗滑水泥土桩的挡土结构。


背景技术:

2.膨胀土路堑边坡暴露时间过长、在短时雨水冲刷下,坡面极易产生破坏坍塌,传统开挖方法开挖一级防护一级,坡面无法采用大开挖。目前,为了防止膨胀土路堑边坡坍塌,通常采用挡土墙来支承路基填土或山坡土体,承受土压力荷载,防止填土或土体变形失稳的构造物。其在公路及城市道路等工程中广泛应用,设置挡土墙能达到稳定土坡,减少填挖土方的作用。常见的挡土墙有重力式挡土墙、悬臂式挡土墙、锚杆式挡土墙、加筋土挡土墙、土钉墙等。
3.目前,在施工过程中常用的挡土墙大多是在施工现场通过搭建模具后浇筑形成的挡土墙,因此,使得施工时间较长。在云南等雨水较多的地区,选择施工时间必须要从雨季结束开始至下个雨季之前结束,施工时间短,因此现场浇筑的挡土墙无法满足施工的要求。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带有抗滑水泥土桩的挡土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6.一种带有抗滑水泥土桩的挡土结构,包括若干个立桩,相邻所述立桩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挡土条与第二挡土条,所述立桩的外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块,所述立桩的两侧外壁位于支撑块的上方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卡条,所述第一挡土条与第二挡土条的两端均对称开设有卡槽,所述卡条与卡槽卡接,所述第二挡土条的外壁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所述通孔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导向管,所述导向管的内壁设置有芯管,所述芯管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固定环,所述固定环与导向管固定连接。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施工时,先在边坡地层处设置沿路基方向设置多个立桩,并根据需求在相邻的立桩之间拼接适量的第一挡土条与第二挡土条,利用卡条与卡槽的配合,可保障第一挡土条与第二挡土条拼接的稳定性,同时支撑块可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挡土条布设完成后,转动导向管至所需角度,之后将芯管插入导向管内,并夯入边皮土层中,再对固定环与导向管进行固定,之后使用钻孔设备伸入芯管内向边坡土层内钻孔,最后使用高压注浆管伸入芯管及所钻设的孔中,由内向外进行高压旋喷或高压摆喷作业,以形成抗滑水泥土桩,抗滑水泥土桩的直径大于芯管的直径,因此会将芯管卡在边坡土层中,提高整个挡土结构的稳定性,且抗滑坡效果显著。
8.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立桩的顶端开设有灌浆孔,所述立桩与卡条的外壁共同开设有多个分流孔,所述分流孔与灌浆孔连通,所述第一挡土条的端面贯穿开设有第一横流道,所述第二挡土条的两端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横流道,所述第一横流道、第二横流道均与对
应的分流孔连通。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高压注浆管导入灌浆孔内,并由下至上进行高压注浆,浆液会经分流孔流入对应的第一横流道及第二横流道内,待浆液固化后,可有效提升第一挡土条、第二挡土条与立桩之间的连接强度。
10.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一挡土条的顶部均匀贯穿设置有多个第一竖流道,所述第二挡土条的顶部均匀贯穿设置有多个第二竖流道,所述第一竖流道与第一横流道连通,所述第二竖流道与对应的第一竖流道连通。
11.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第二横流道与对应的第二竖流道连通。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一竖流道与第二竖流道的设置,可提高相邻挡土条之间的连接强度。
13.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芯管的外壁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出浆孔。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出浆孔的设置,当高压注浆管在芯管内由内向外进行喷浆喷浆作业时,浆液会通过出浆孔渗入芯管外侧的涂层中,待浆液固化后,可提高芯管与其外部土层连接的稳定性。
15.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6.1、本实用新型通过分体式预制件的设计,结构简单、拼接快捷,相比于现场浇注挡土墙,大大缩短了施工时间,同时利用可旋转的导向管,可根据施工需求调节芯管的夯入角度,之后利用芯管进行钻孔并注浆形成抗滑水泥土桩,可提高整体挡土结构的稳定性,且抗滑坡效果显著。
17.2、本实用新型通过出浆孔的设置,当高压注浆管在芯管内由内向外进行喷浆喷浆作业时,浆液会通过出浆孔渗入芯管外侧的涂层中,待浆液固话后,可提高芯管与其外部土层连接的稳定性。
18.3、本实用新型中,将高压注浆管导入灌浆孔内,并由下至上进行高压注浆,浆液会经分流孔流入对应的第一横流道及第二横流道内,待浆液固化后,可有效提升第一挡土条、第二挡土条与立桩之间的连接强度,利用第一竖流道与第二竖流道的设置,可提高相邻挡土条之间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19.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20.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分流孔的结构示意图;
21.图3是本实用新型中卡槽的结构示意图;
22.图4是本实用新型中立桩的结构示意图;
23.图5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一挡土条的结构示意图;
24.图6是本实用新型中第二挡土条的结构示意图;
25.图7是本实用新型中芯管的结构示意图。
26.附图标记:1、立桩;2、卡条;3、支撑块;4、灌浆孔;5、分流孔;6、第一挡土条;7、第一横流道;8、第一竖流道;9、第二挡土条;10、第二竖流道;11、第二横流道;12、卡槽;13、通孔;14、导向管;15、芯管;16、出浆孔;17、固定环。
具体实施方式
27.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28.参照图1~7,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带有抗滑水泥土桩的挡土结构,包括若干个立桩1,相邻立桩1之间设置有多个第一挡土条6与第二挡土条9,立桩1的外壁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支撑块3,立桩1的两侧外壁位于支撑块3的上方对称固定连接有两个卡条2,第一挡土条6与第二挡土条9的两端均对称开设有卡槽12,卡条2与卡槽12卡接,第二挡土条9的外壁均匀开设有多个通孔13,通孔13的内壁转动连接有导向管14,导向管14的内壁设置有芯管15,芯管15的一端固定套接有固定环17,固定环17与导向管14固定连接。
29.施工时,先在边坡地层处设置沿路基方向设置多个立桩1,并根据需求在相邻的立桩1之间拼接适量的第一挡土条6与第二挡土条9,利用卡条2与卡槽12的配合,可保障第一挡土条6与第二挡土条9拼接的稳定性,同时支撑块3可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挡土条布设完成后,转动导向管14至所需角度,之后将芯管15插入导向管14内,并夯入边皮土层中,再对固定环17与导向管14进行固定,之后使用钻孔设备伸入芯管15内向边坡土层内钻孔,最后使用高压注浆管伸入芯管15及所钻设的孔中,由内向外进行高压旋喷或高压摆喷作业,以形成抗滑水泥土桩,抗滑水泥土桩的直径大于芯管15的直径,因此会将芯管15卡在边坡土层中,提高整个挡土结构的稳定性,且抗滑坡效果显著。
30.立桩1的顶端开设有灌浆孔4,立桩1与卡条2的外壁共同开设有多个分流孔5,分流孔5与灌浆孔4连通,第一挡土条6的端面贯穿开设有第一横流道7,第二挡土条9的两端对称开设有两个第二横流道11,第一横流道7、第二横流道11均与对应的分流孔5连通。
31.将高压注浆管导入灌浆孔4内,并由下至上进行高压注浆,浆液会经分流孔5流入对应的第一横流道7及第二横流道11内,待浆液固化后,可有效提升第一挡土条6、第二挡土条9与立桩1之间的连接强度。
32.第一挡土条6的顶部均匀贯穿设置有多个第一竖流道8,第二挡土条9的顶部均匀贯穿设置有多个第二竖流道10,第一竖流道8与第一横流道7连通,第二竖流道10与对应的第一竖流道8连通。
33.第二横流道11与对应的第二竖流道10连通。
34.利用第一竖流道8与第二竖流道10的设置,可提高相邻挡土条之间的连接强度。
35.芯管15的外壁均匀开设有若干个出浆孔16。
36.利用出浆孔16的设置,当高压注浆管在芯管15内由内向外进行喷浆喷浆作业时,浆液会通过出浆孔16渗入芯管15外侧的涂层中,待浆液固化后,可提高芯管15与其外部土层连接的稳定性。
37.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有益效果为:
38.施工时,先在边坡地层处设置沿路基方向设置多个立桩1,并根据需求在相邻的立桩1之间拼接适量的第一挡土条6与第二挡土条9,利用卡条2与卡槽12的配合,可保障第一挡土条6与第二挡土条9拼接的稳定性,同时支撑块3可起到良好的支撑效果,挡土条布设完成后,转动导向管14至所需角度,之后将芯管15插入导向管14内,并夯入边皮土层中,再对固定环17与导向管14进行固定,之后使用钻孔设备伸入芯管15内向边坡土层内钻孔,最后使用高压注浆管伸入芯管15及所钻设的孔中,由内向外进行高压旋喷或高压摆喷作业,以
形成抗滑水泥土桩,抗滑水泥土桩的直径大于芯管15的直径,因此会将芯管15卡在边坡土层中,提高整个挡土结构的稳定性,且抗滑坡效果显著。
39.利用出浆孔16的设置,当高压注浆管在芯管15内由内向外进行喷浆喷浆作业时,浆液会通过出浆孔16渗入芯管15外侧的涂层中,待浆液固话后,可提高芯管15与其外部土层连接的稳定性。
40.将高压注浆管导入灌浆孔4内,并由下至上进行高压注浆,浆液会经分流孔5流入对应的第一横流道7及第二横流道11内,待浆液固化后,可有效提升第一挡土条6、第二挡土条9与立桩1之间的连接强度,利用第一竖流道8与第二竖流道10的设置,可提高相邻挡土条之间的连接强度。
41.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18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