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高频器械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168



1.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多功能高频器械。


背景技术:

2.内镜技术诞生以来,经历了从疾病诊断到疾病治疗的阶段,内镜技术对一些消化疾病的治疗已经十分有效并且可靠甚至成为一些疾病治疗的首选疗法。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镜下组织活检、emr(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sd(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得到广泛应用,其对消化道出血、息肉切除和早癌症的治疗,正逐渐成为一种首选治疗手段。其中尤其esd对早癌的发现、诊断和切除起到了关键作用。
3.在临床各科中,对各种病态进行以诊断、判定治疗结果、决定治疗方针等为目的的体腔内的直接观察及处置,需要通过开腹或开胸等侵害大的手术方式来进行。但是,随着近年来内窥镜下手术器具的普及,可以在切开创伤更小的腹腔镜和胸腔镜等内窥镜下来进行。
4.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是指利用高频器械对大于2cm的病变进行黏膜下剥离的内镜微创技术。由于esd切除粘膜面积大,手术过程繁杂,一般耗时很长,且需在内镜引导下进行手术。内窥镜先进入人体发现病变组织,然后高频切开刀通过内窥镜钳道进入人体,进行病变标记,标记后退出器械,换用注射针进行粘膜下层注射,注射后再用适合的高频切开刀进行切割剥离,术中如有出血,还需更换止血钳进行电凝止血,大约1~2个小时左右才能成功切除一个3cm左右的早癌病变。手术中需要频繁更换器械,既繁琐又耗时,不利于病人手术,而且在手术过程中注射的生理盐水会随着手术时间而流失,需要重新注射生理盐水这个过程会浪费大量的时间,会增加由于手术中生理盐水流失不能得到及时补充增加了手术中穿孔的风险及延长手术操作的时间,给患者带来了痛苦。


技术实现要素:

5.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高频器械,以减少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内窥镜手术过程中频繁更换器械导致的手术效率低下以及手术风险高等问题。
6.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7.一种多功能高频器械,包括电极部,所述电极部包括切割刀和绝缘件;
8.所述绝缘件设置有内腔;
9.所述切割刀具有导电性能,所述切割刀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
10.在所述第一工作模式下,所述切割刀的刀头伸入所述绝缘件的内腔;
11.在所述第二工作模式下,所述切割刀的刀头脱离所述绝缘件。
12.更进一步地,
13.所述电极部还包括弹性件,所述弹性件设置于所述绝缘件的内壁,所述弹性件配置为在受力的状态下发生形变使所述刀头脱离或者进入所述绝缘件。
14.更进一步地,
15.所述弹性件与所述绝缘件一体设置。
16.更进一步地,
17.所述弹性件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结构,
18.所述弹性件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结构,所述定位结构设置于所述弹性件的内壁并且向所述弹性件的中轴线方向凸出,所述定位结构用于将所述刀头限定于所述绝缘件内。
19.更进一步地,
20.所述弹性件横向设置有多个定位结构,相邻的定位结构之间存在高度差。
21.更进一步地,
22.所述切割刀包括刀头和刀杆,所述刀头的外径大于所述刀杆的外径,所述刀头的临近所述刀杆的侧面在所述刀杆装配于绝缘件内部时与所述定位结构相抵接。
23.更进一步地,
24.所述绝缘件内部设置有内螺旋结构,所述刀头设置有外螺旋结构,所述外螺旋结构与所述内螺旋结构相适配。
25.更进一步地,
26.所述绝缘件设置有绝缘件通道,所述绝缘件通道与所述绝缘件内腔连通。
27.更进一步地,
28.还包括第一管部,所述第一管部包括第一限位件、第一拉动部和第一外管;
29.所述第一限位件内设置用于供所述切割刀伸缩的第一伸缩孔;
30.所述第一拉动部与所述切割刀连接,且所述第一拉动部沿轴线方向设置有第一流道。
31.更进一步地,
32.所述切割刀沿轴线方向开设有贯穿所述切割刀的刀孔,所述刀孔与所述第一流道连通。
33.更进一步地,
34.所述第一拉动部包括第一连接管和螺旋管;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切割刀的一端,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连接于所述螺旋管;所述螺旋管伸缩带动所述切割刀相对所述第一限位件伸缩。
35.更进一步地,
36.还包括包覆膜,所述包覆膜包覆于所述第一连接管和所述螺旋管的外部。
37.更进一步地,
38.还包括第一外管,所述第一外管套设于所述第一限位件和所述包覆膜外部;所述第一外管与所述第一限位件端部的凸起位置相抵接,所述第一外管与所述包覆膜之间具有间隙。
39.更进一步地,
40.所述第一限位件设置有第一收容区,所述第一收容区配置为以槽口形式容纳刀头的至少一部分。
41.更进一步地,
42.还包括第一操作部,所述第一操作部与所述第一拉动部连接,所述第一操作部能够带动所述第一拉动部伸缩;
43.所述第一操作部设置有第一导电插头和第一注射口,所述第一导电插头、所述第一拉动部和所述切割刀形成一导电回路;所述第一注射口与所述第一拉动部的第一流道导通。
44.更进一步地,
45.还包括第二管部,所述第二管部包括第二限位件、第二拉动部和套装于所述第二限位件和所述第二拉动部外部的第二外管;
46.所述切割刀插接于所述第二限位件,且所述切割刀和所述第二限位件之间形成第一间隙;
47.所述第二拉动部与所述切割刀连接,所述第二拉动部和所述第二外管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
48.所述第一间隙和所述第二间隙导通。
49.更进一步地,
50.所述第二拉动部包括第二连接管和拉索,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所述切割刀连接,另一端与所述拉索连接。
51.更进一步地,
52.所述第二限位件的头部设置有第二收容区,所述第二收容区配置为以槽口形式容纳刀头的至少一部分。
53.更进一步地,
54.还包括第二操作部,所述第二操作部与所述第二拉动部连接,所述第二操作部能够带动所述第二拉动部伸缩;
55.所述第二操作部设置有第二导电插头;所述第二导电插头、所述第二拉动部和所述切割刀形成一导电回路;
56.所述第二操作部设置有第二注射口,所述第二注射口与所述第二间隙导通。
57.综合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所能实现的技术效果分析如下:
58.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高频器械,包括电极部,电极部包括切割刀和绝缘件;绝缘件设置有内腔;切割刀具有导电性能,切割刀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切割刀的刀头伸入绝缘件的内腔;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切割刀的刀头脱离绝缘件。
59.当将绝缘件安装在切割刀的前端时,该器械可作为it刀使用,当将绝缘件从切割刀上取下时,该器械可作为t刀使用。本方案整合了it刀和t刀的功能,医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操作,如此节省了更换器械的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
附图说明
6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61.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多功能高频器械刀头未装配绝缘件时切割刀伸出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62.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多功能高频器械刀头未装配绝缘件时切割刀缩回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63.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多功能高频器械刀头装配有绝缘件时的结构示意图;
64.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多功能高频器械中的第一管部的局部放大图;
65.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极部在绝缘件与刀头装配的状态下的示意图;
66.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极部在刀头脱出绝缘件的中间过程示意图;
67.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极部中的刀头完全脱出绝缘件的示意图;
68.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极部在刀头脱出绝缘件的中间过程示意图;
69.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极部中的刀头完全脱出绝缘件的示意图;
70.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多功能高频器械的刀头装配有绝缘件的结构示意图;
71.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多功能高频器械的刀头未装配有绝缘件时切割刀处于伸出状态的示意图;
72.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多功能高频器械的刀头未装配有绝缘件时切割刀处于缩回状态的示意图;
73.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极部的绝缘件设置有绝缘件通道的示意图;
74.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极部的绝缘件设置有绝缘件通道的示意图;
75.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件的定位结构的第一种变形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76.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件的定位结构的第二种变形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77.图1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件的定位结构的第三种变形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78.图1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件的定位结构的第四种变形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79.图1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件的定位结构的第五种变形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80.图2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绝缘件的定位结构的第六种变形形式的结构示意图。
81.图标:100

电极部;110

切割刀;120

绝缘件;130

弹性件;131

定位结构;111


头;112

刀杆;001

刀孔;002

第一流道;003

第一间隙;004

第二间隙;121

绝缘件通道;200

第一管部;210

第一限位件;220

第一拉动部;221

第一连接管;222

螺旋管;230

包覆膜;240

第一外管;300

第二管部;310

第二限位件;320

第二拉动部;330

第二外管;321

第二连接管;322

拉索;400

第一操作部;410

第一导电插头;420

第一注射口;500

第二操作部;510

第二导电插头;520

第二注射口。
具体实施方式
82.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83.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实用新型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84.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定义和解释。
85.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实用新型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86.此外,术语“水平”、“竖直”、“悬垂”等术语并不表示要求部件绝对水平或悬垂,而是可以稍微倾斜。如“水平”仅仅是指其方向相对“竖直”而言更加水平,并不是表示该结构一定要完全水平,而是可以稍微倾斜。
87.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8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作详细说明。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下述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89.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多功能高频器械,请一并参见图1

图20,该器械包括电极部100,电极部100包括切割刀110和绝缘件120;绝缘件120设置有内腔;切割刀110具有导电性能,切割刀110具有第一工作模式和第二工作模式;在第一工作模式下,切割刀110的刀头111伸入绝缘件120的内腔;在第二工作模式下,切割刀110的刀头111脱离绝缘件120。
90.本实施例中的多功能高频器械,当具有导电性能的切割刀110伸入绝缘件120时,可作为it刀使用,当具有导电性能的切割刀110脱离绝缘件120时,可作为t刀使用,并且可
以通过“移出”和“伸入”的操作实现it刀和t刀的切换。本方案整合了it刀和t刀的功能,医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操作,如此节省了更换器械的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
91.本实施例的可选方案中,较为优选地,绝缘件120设置为开口的圆柱形结构,且开口的中轴线与切割刀110的轴线平行。需要重点说明的是,当将该圆柱形的绝缘件120安装在切割刀110上时,该器械用作it刀,当将该圆柱形的绝缘件120与切割刀110分离时,单独的切割刀110可用作t刀。
92.关于绝缘件120和切割刀110的装配方式,可以设置为多种,具体而言:
93.方式一、绝缘件120和切割刀110通过弹性件130实现紧固,具体而言:
94.弹性件130设置于绝缘件120内部,弹性件130配置为在受力的状态下发生形变使刀头111脱离或者进入绝缘件120。更进一步地,弹性件130的中轴线与上述开口的中轴线重合。更进一步地,弹性件130优选设置为金属件。本实施例中,弹性件130可以设置为与绝缘件120材质不同,弹性件130也可以作为绝缘件120的一部分,例如将弹性件130与绝缘件120一体设置。
95.以绝缘件120的平行于切割刀110的轴线的侧面为贴附面,弹性件130的外表面设置于上述的贴附面,当然,弹性件130的横向长度可以短于贴附面的横向长度。由于弹性件130具有受力变形性能并且在失去外力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态,因此,刀头111通过对弹性件130的挤压以伸入绝缘件120内部,并且在刀头111装配到位后,弹性件130恢复原状后会施加给刀头111一阻碍刀头111向外侧运动的阻力,如此可以实现绝缘件120和切割刀110的配合。
96.关于弹性件130的具体形状和结构,详细介绍如下:
97.弹性件130设置有至少一个定位结构131,定位结构131设置于弹性件130的内壁并且向弹性件130的中轴线方向凸出,定位结构131用于将刀头111限定于绝缘件120内。定位结构131形成的孔径小于弹性件主体部分的孔径,在弹性件130受到刀头111的挤压作用下,弹性件130发生形变,向远离中轴线的方向收缩,当刀头111挤压到位后,弹性件130逐渐恢复至原始状态,此时,定位结构131位于刀头111的右侧部(以附图中的视角),并能够将刀头111抵紧于定位结构131和绝缘件120的纵向内侧壁之间形成的容纳区,此时,定位结构131能够避免刀头111向外侧脱出,从而实现了良好的紧固效果。当然,作为上述方式的变形形式,定位结构131可以设置为其他形式,例如,请参见图15、图16和图17。图15中的绝缘件120截面设置为正三角形结构,其尖角位置为定位结构131。图16中的绝缘件120截面设置为直角三角形结构,其下部尖角为定位结构131。图17中的绝缘件120截面设置为梯形结构,其下部设置为定位结构131,另外,还可以沿横向间隔设置多个,并且,多个定位结构131存在高度差,如此可实现多重锁固,例如,请参见图18、图19和图20,图18中的定位结构131沿横向设置有多个,形成锯齿结构,自内而外,锯齿的高度依次降低。图19中的定位结构131沿横向设置有多个,形成锯齿结构,中部锯齿最高。图20中的定位结构131沿横向设置有多个,形成锯齿结构,且自内而外,锯齿的高度依次增加。
98.本实施方式中,切割刀110包括刀头111和刀杆112,刀头111的外径大于刀杆112的外径,形成一t形结构,刀头111的外侧表面为圆弧面,刀头111的临近刀杆112的侧面为平面。刀头111的临近刀杆112的侧面在切割刀110装配于绝缘件120内部时与定位结构131相抵接。本实施例中,切割刀110的内部结构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沿
切割刀110的中轴线方向开设贯穿两端的通孔,或者将切割刀110设置为实心的刀杆112。
99.关于切割刀110从绝缘件120中脱出过程的示意图,请参见图5、图6和图7,其中图5是切割刀110装配于绝缘件120中的示意图,图6为切割刀110在向外侧抽出的中间过程中挤压弹性件130的示意图,图7为切割刀110完全从绝缘件120中脱出的示意图。装配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100.方式二、绝缘件120和切割刀110通过螺旋结构连接,具体而言:
101.绝缘件120内部设置有内螺旋结构,切割刀110的头部设置有外螺旋结构,外螺旋结构与内螺旋结构相适配。
102.本方式中,切割刀110包括刀头111和刀杆112,刀头111设置为台阶结构,具体可以设置为二级台阶结构,且刀头111自端部向刀杆112的方向高度逐渐降低。刀头111的最外侧的台阶结构可以旋转进入绝缘件120内部的内螺旋中。本实施例中,切割刀110的内部结构可以根据实际使用的需求进行设置,例如可以沿切割刀110的中轴线方向开设贯穿两端的通孔,或者将切割刀110设置为实心结构。
103.关于切割刀110从绝缘件120中脱出的过程示意图,请参见图8和图9,其中图8为切割刀110脱出绝缘件120的中间过程示意图,图9为切割刀110完全脱出绝缘件120的示意图。装配过程与上述过程相反,在此不再赘述。
104.本方案提供的多功能高频电器械还设置有管部,管部与电极部100相连接,用于带动电极部100伸缩并且与电极部100相配合形成注液通道。管部的形式同样可以设置为多种。
105.方式一、液体流道形成于切割刀110内部:
106.该方式中,管部设置为第一管部200,切割刀110沿轴线方向开设有贯穿刀孔001,且第一管部200沿自身轴线方向设置有与刀孔001连通的第一流道002,第一流道002与刀孔001连通形成液体流道。
107.更进一步地,第一管部200包括第一限位件210、第一拉动部220和第一外管240;第一限位件210内设置用于供切割刀110伸缩的第一伸缩孔;第一拉动部220与切割刀110连接,且第一拉动部220沿轴线方向设置有与刀孔001连通的第一流道002,第一流道002与刀孔001连通。
108.更进一步地,第一限位件210设置为t字形结构,其端头向外部凸出。第一限位件210沿自身轴线方向设置有贯穿的通孔,切割刀110的刀杆112插设于上述的通孔内且能够相对于第一限位件210伸缩运动。
109.更进一步地,第一限位件210设置有第一收容区,第一收容区配置为以槽口形式容纳刀头111的至少一部分。
110.更进一步地,第一拉动部220的端部与第一限位件210的端部相抵接,并且两者可以相互分离,具体请参见图2,图2中表示出了第一拉动部220拉动刀杆112至第一拉动部220与第一限位件210相分离的结构示意图。
111.更进一步地,第一拉动部220包括第一连接管221和螺旋管222;第一连接管221的一端套设于刀杆112的远离刀头111的一端,另一端插设于螺旋管222;螺旋管222伸缩带动切割刀110相对第一限位件210伸缩。
112.更进一步地,第一连接管221的外表面设置有多个间隔布置的凸齿,因此在连接管
的外表面形成锯齿状。
113.更进一步地,第一拉动部220的外表面包覆有包覆膜230,包覆膜230包覆于连接管和螺旋管222的外部。为了配合连接管外表面的凸齿结构,包覆膜230具有相匹配的锯齿状结构,如此配合可以实现包覆膜230和连接管的紧密配合。
114.更进一步地,第一外管240套设于第一限位件210和包覆膜230外部;第一外管240与第一限位件210一端的凸起位置相抵接,第一外管240与包覆膜230之间具有间隙。关于间隙的具体位置请参见图4。
115.具体而言,请参见图1至图4,螺旋管222内腔与刀孔001连通,液体自螺旋管222流向刀孔001,然后由刀孔001的端口流出,可对病灶进行冲洗或将液体注射至黏膜下层,形成液体垫。
116.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方式中,可以在绝缘件120上开设绝缘件通道121,绝缘件通道121与刀孔001对接,液体可以从绝缘件通道121流出。具体请参见图13和图14,图1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电极部的绝缘件设置有绝缘件通道的示意图;图1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电极部的绝缘件设置有绝缘件通道的示意图。
117.方式二、液体流道形成于切割刀110外部;
118.该方式中,管部设置为第二管部300,第二管部300包括第二限位件310、第二拉动部320和套装于第二限位件310和第二拉动部320外部的第二外管330;切割刀110插接于第二限位件310,且切割刀110和第二限位件310之间形成第一间隙003;第二限位件310与切割刀110插接且第二限位件310与切割刀110的外壁之间形成有两端贯通的第一间隙003;第二拉动部320与切割刀110的背离刀头111的一侧连接,第二拉动部320和第二外管330之间形成有第二间隙004;第一间隙003和第二间隙004导通。其中,第二拉动部320包括第二连接管321和拉索322,第二连接管321的一端与切割刀110连接,另一端与拉索322连接。
119.具体请参见图11和图12,当需要执行注液作业时,在切割刀110伸缩的过程中,第一间隙003和第二间隙004始终导通,液体自第二间隙004从第一间隙003的端口流出,可对病灶进行冲洗或将液体注射至黏膜下层,形成液体垫。
120.本方案提供的多功能高频电器械还设置有操作部,操作部与上述的管部相连,用于带动管部伸缩,或者向管部内注射液体。
121.具体而言:
122.在切割刀110开设贯通的流道的情形下,操作部设置为第一操作部400,第一操作部400与第一拉动部220连接,第一操作部400能够带动第一拉动部220伸缩;其中,第一操作部400设置有第一导电插头410和第一注射口420,第一导电插头410、第一拉动部220和切割刀110形成一导电回路;第一注射口420与第一拉动部220的第一流道002导通。
123.或者,
124.在切割刀110设置为实心结构的情形下,操作部设置为第二操作部500,第二操作部500与第二拉动部320连接,第二操作部500能够带动第二拉动部320伸缩;第二操作部500设置有第二导电插头510;第二导电插头510、第二拉动部320和切割刀110形成一导电回路;第二操作部500设置有第二注射口520,注射口与第二间隙004导通。
125.结合上文中的记载,本方案提供的多功能高频电器械至少可以实现如下功能:
126.注液动作:切割刀110伸出至工作工位,将切割刀110置于黏膜下层,在黏膜下层的
注液口注入液体,液体注射至黏膜下层局部,形成液体垫,防止电刀对深层组织的损伤。
127.标记动作:通过导电插头接通高频电,可进行标记等操作;
128.切开剥离动作:切割刀110伸出后,切割刀110的头部可进行切开、剥离等操作。
129.综上,该器械整合了t刀、it刀以及注射功能,实现了三合一,医生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操作,在手术时能不断冲洗手术切口使进行中的手术视野更清晰,方便有效及时地切割病变组织,节省了器械更换的时间,提高了手术效率。并且,该器械可以将液体注射至黏膜下层局部,形成液体垫,防止电刀对深层组织的损伤。且该多功能高频器械结构简单,成本低。
130.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1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