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抗震强度的商业楼框架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90



1.本技术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高抗震强度的商业楼框架结构。


背景技术:

2.目前的高层建筑,如商业楼通常采用框架结构,由于商业楼中人口聚集数量较多,因此在发生地震时存在很大的风险,因此提商业楼高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是商业楼建筑施工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3.现有的商业楼框架结构为了提高其抗震性能,所采用的手段通常是将位于地面上的基础、支柱、横梁、楼梯以及天花板浇筑在一起,以形成一整体性较高的框架结构,从而使得商业楼能够承受一定范围内的地震灾害。
4.但是,发明人认为,现有商业楼框架结构在应对水平地震荷载的作用时,商业楼框架结构在水平方向所产生的晃动容易导致支柱被破坏;因此,可作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提高框架结构在应对水平地震荷载时的结构稳定性,本技术提供一种高抗震强度的商业楼框架结构。
6.本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7.一种高抗震强度的商业楼框架结构,包括地面以及框架结构,所述地面上开设有一基坑,所述基坑底部以及四周一体浇筑有开口朝上布置的地基,所述框架结构底部位于地基内,并且所述框架结构底部与地基底部之间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减震单元,所述地基四周与框架结构四周之间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减震单元。
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地面产生水平地震作用时,第一减震单元能够有效的消耗水平地震荷载的能量,使得框架结构的支柱不易于被破坏,第二减震单元能够防止第一减震单元的侧向位移超出一定范围而遭受破坏,从而提高第一减震单元的稳定性。
9.可选的,每个所述第一减震单元均包括固设于框架结构底部的顶钢板、固设于地基底部的底钢板、多个橡胶层以及多个钢板层,其中,多个橡胶层与多个钢板层沿竖直方向交替设置于顶钢板与底钢板之间,并且所述橡胶层与顶钢板之间、橡胶层与钢板层之间以及橡胶层与底钢板之间均通过硫化处理粘合固定。
1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减震单元中的钢板层、顶钢板、底钢板与橡胶层是相互粘合而成,钢板对橡胶层具有约束的作用,在框架结构的竖向荷载的作用下,钢板束缚橡胶层一起共同承担竖向荷载,使第一减震单元具有足够的竖向承载力和刚度,当地面产生水平地震作用时,橡胶层能提供较大的侧向位移且不失稳,从而有效的消耗水平地震荷载的能量,使得框架结构的支柱不易于被破坏。
11.可选的,每个所述顶钢板四周均设有拉簧,所述拉簧一端与顶钢板相连接,另一端沿竖直朝下方向倾斜朝外延伸且与地基底部预设的调节组件相连接。
1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拉簧能够为顶钢板提供拉力作用,使得橡胶层的侧向位
移不易于超出一定范围而遭受破坏,从而提高第一减震单元的稳定性。
13.可选的,每个所述调节组件均包括固设于地基底部且与拉簧的水平面投影线相重叠布置的固定块、与拉簧远离顶钢板一端相连接的滑块以及调节螺杆,其中,所述滑块滑动设置于固定块预设的滑槽内,所述调节螺杆与固定块靠近顶钢板一端预设的螺纹孔相连接且用于推动滑块沿远离顶钢板方向移动。
14.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拉簧长久使用出现拉伸形变而导致拉力不足时,通过转动调节螺杆,调节螺杆能够推动滑块沿远离顶钢板方向移动,以实现对拉簧拉力的调节。
15.可选的,每个所述调节螺杆均包括与螺纹孔相连接适配的螺纹部以及一体成型于螺纹部远离滑块一端的转动部,其中,所述转动部上开设有与螺纹部轴心相垂直布置的通孔。
16.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孔可供掰杆、螺丝刀等杆状物体穿入并转动螺纹部,以便于实现转动调节螺杆。
17.可选的,每个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均为半球状结构的橡胶块,并且所述第二减震单元平面一侧固设于地基四周,另一侧与框架结构四周相抵接。
18.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二减震单元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作用有效的消耗水平地震荷载的能量,使得框架结构的支柱不易于被破坏,并且第二减震单元能够防止橡胶层的侧向位移超出一定范围而遭受破坏。
19.可选的,所述基坑底部插设有多个均匀分布且与地基一体浇筑成型的基桩。
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基桩顶部外露于基坑底部且与地基一体浇筑成型,能够使得地基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21.可选的,每个所述顶钢板顶面以及底钢板底面均固设有连接加强筋,并且位于所述顶钢板顶面的连接加强筋以及位于底钢板底面的连接加强筋分别延伸至框架结构底部以及地基底部。
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位于顶钢板顶面的连接加强筋延伸至框架结构底部,能够加强顶钢板与框架结构之间的连接强度,位于底钢板底面的连接加强筋延伸至地基底部,能够加强底钢板与地基之间的连接强度。
23.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4.当地面产生水平地震作用时,第一减震单元能够有效的消耗水平地震荷载的能量,使得框架结构的支柱不易于被破坏,第二减震单元能够防止第一减震单元的侧向位移超出一定范围而遭受破坏,从而提高第一减震单元的稳定性;
25.拉簧能够为顶钢板提供拉力作用,使得橡胶层的侧向位移不易于超出一定范围而遭受破坏,从而提高第一减震单元的稳定性;
26.当拉簧长久使用出现拉伸形变而导致拉力不足时,通过转动调节螺杆,调节螺杆能够推动滑块沿远离顶钢板方向移动,以实现对拉簧拉力的调节。
附图说明
27.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8.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
29.图3是图2中a的放大图。
30.附图标记说明:1、地面;11、基坑;12、地基;13、基桩;2、框架结构;3、第一减震单元;31、顶钢板;32、底钢板;33、橡胶层;34、钢板层;4、第二减震单元;5、拉簧;6、调节组件;61、固定块;62、滑块;63、调节螺杆;631、螺纹部;632、转动部;633、通孔;64、滑槽;7、连接加强筋。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3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高抗震强度的商业楼框架结构。
33.参照图1,高抗震强度的商业楼框架结构包括地面1以及框架结构2,其中,框架结构2设置于地面1上,并且框架结构2与地面1之间设有多个能够对水平地震荷载进行吸收缓冲的减震单元。
34.参照图2,具体的,地面1上开设有开口朝上布置的基坑11,基坑11底部插设有多个钢筋混凝土一体浇筑成型且呈均匀分布的基桩13,并且基桩13顶部外露于基坑11底部;基坑11底部以及基坑11四周一体浇筑有钢筋混凝土结构且开口朝上布置的地基12,并且地基12与基桩13顶部一体浇筑成型,使得地基12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35.参照图2、3,框架结构2底部位于地基12内,并且框架结构2底部与地基12底部之间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一减震单元3;具体的,每个第一减震单元3均包括顶钢板31、底钢板32、多个橡胶层33以及多个钢板层34,其中,顶钢板31与底钢板32在竖直方向上相互对准,顶钢板31顶面以及底钢板32底面均通过焊接方式固设有多个呈竖直布置且均匀分布的连接加强筋7,并且位于顶钢板31顶面的连接加强筋7延伸至框架结构2底部,并且位于底钢板32底面的连接加强筋7延伸至地基12底部,以实现顶钢板31与框架结构2之间以及底钢板32与地基12之间的相连接固定,多个橡胶层33与多个钢板层34沿竖直方向交替设置于顶钢板31与底钢板32之间,并且橡胶层33与顶钢板31之间、橡胶层33与钢板层34之间以及橡胶层33与底钢板32之间均通过硫化处理粘合固定,以防止橡胶层33与顶钢板31之间、橡胶层33与钢板层34之间以及橡胶层33与底钢板32之间发生相对位移。此时,由于第一减震单元3中的钢板(包括钢板层34、顶钢板31、底钢板32)与橡胶层33是相互粘合而成,钢板对橡胶层33具有约束的作用,在框架结构2的竖向荷载的作用下,钢板束缚橡胶层33一起共同承担竖向荷载,使第一减震单元3具有足够的竖向承载力和刚度,当地面1产生水平地震作用时,橡胶层33能提供较大的侧向位移且不失稳,从而有效的消耗水平地震荷载的能量,使得框架结构2的支柱不易于被破坏。
36.在本实施例中,地基12四周与框架结构2四周之间设有多个均匀分布的第二减震单元4;具体的,每个第二减震单元4均为半球状结构的橡胶块,其中,每个第二减震单元4的平面一侧均通过胶粘方式固设于地基12四周,每个第二减震单元4的弧面一侧均与框架结构2四周相抵接。当地面1产生水平地震作用时,第二减震单元4能够通过自身的弹性作用有效的消耗水平地震荷载的能量,使得框架结构2的支柱不易于被破坏,并且第二减震单元4能够防止橡胶层33的侧向位移超出一定范围而遭受破坏。
37.在本实施例中,每个顶钢板31四周均设有一拉簧5,其中,每个拉簧5顶端均与顶钢板31相连接固定,每个拉簧5底端均沿竖直朝下方向倾斜朝外延伸,并且每个拉簧5底端均与地基12底部预设的调节组件6相连接。当地面1产生水平地震作用时,四个拉簧5中的部分
拉簧5能够为钢板提供拉力作用,使得橡胶层33的侧向位移不易于超出一定范围而遭受破坏,从而提高第一减震单元3的稳定性。
38.在本实施例中,每个调节组件6均包括固定块61、与拉簧5底端相连接的滑块62以及调节螺杆63,其中,固定块61与相对应的拉簧5的水平面投影线相重叠布置,并且固定块61通过预设的膨胀螺栓与地基12相连接固定,滑块62横截面呈燕尾状,固定块61上开设有与滑块62相滑动适配的滑槽64,使得滑块62能够在固定块61上沿靠近/远离顶钢板31方向移动,调节螺杆63包括螺纹部631以及转动部632,其中,螺纹部631与固定块61靠近顶钢板31一端预设的螺纹孔相连接,螺纹部631前端延伸至滑槽64内且与滑块62相抵接,转动部632一体成型于螺纹部631尾端,并且转动部632上开设有与螺纹部631轴心相垂直布置的通孔633。当拉簧5长久使用出现拉伸形变而导致拉力不足时,通过将掰杆、螺丝刀等杆状物体穿入通孔633并转动转动部632,螺纹部631前端能够推动滑块62沿远离顶钢板31方向移动,以实现对拉簧5拉力的调节。
39.实施原理:施工时,施工步骤依次为开挖基坑11、插设基桩13、浇筑地基12、安装第一减震单元3、安装调节组件6、安装拉簧5、浇筑框架结构2以及安装第一减震单元3,当地面1产生水平地震作用时,第一减震单元3能提供较大的侧向位移,从而有效的消耗水平地震荷载的能量,使得框架结构2的支柱不易于被破坏,第二减震单元4能够防止第一减震单元3的侧向位移超出一定范围而遭受破坏,拉簧5也能够使得第一减震单元3的侧向位移不易于超出一定范围而遭受破坏,从而提高第一减震单元3的稳定性。
40.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14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