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技术涉及钢管柱混凝土顶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管柱混凝土顶升灌注装置。
背景技术:
2.在工业建筑中,传统的钢柱结构逐渐被钢管柱混凝土柱结构代替,钢管柱混凝土结构与钢柱结构相比,在保持自重相近和承载力相同的条件下,能够大幅节省钢材,有效减小了施工用地,同时能够缩短施工工期,符合国家节能减排的政策。
3.钢管柱6混凝土顶升施工工艺,如图4所示,是通过一定的压力将泵车5内的混凝土压入钢管柱6的施工方法。施工过程中需要在钢管柱6的底部切割出注浆孔61,在注浆孔61内插入弯管1,将混凝土从钢管柱6底部的弯管1灌入,直至灌注满整根钢管柱6。过程中需要使用截止阀3避免钢管柱6中的混凝土从弯管1中倒流出去,灌注完成混凝土达到强度即可拆除弯管1和截止阀3,最后将从钢管柱6上切割下的钢片4焊接回注浆孔61上。
4.上述方案中,由于施工时常常需要灌注的钢管柱数量较多,从钢管柱上切割下来的钢片的形状一般有区别,因此需要将钢片存放在钢管柱附近,便于最后焊接回钢管柱上,但这样容易发生钢片丢失的情况。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减小钢片丢失的可能,本技术提供一种钢管柱混凝土顶升灌注装置。
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钢管柱混凝土顶升灌注装置,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钢管柱混凝土顶升灌注装置,包括用于向钢管柱内灌注混凝土的弯管、用于与泵车连接的注浆管、截止阀和从钢管柱上切割下的钢片,截止阀包括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第一挡板的底部穿设有抵紧螺栓,抵紧螺栓远离第一挡板的一端穿设于第二挡板的底部,抵紧螺栓穿过第二挡板后螺接有螺母,第一挡板上设有通孔,弯管穿设于通孔内,注浆管的外壁上设有螺纹,第二挡板上设有螺纹孔,螺纹孔与通孔同轴设置,注浆管与第二挡板螺接,注浆管穿过第二挡板的一端与注浆管的端部抵接,钢片抵紧在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截止阀上的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通过抵紧螺栓连接,便于调整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从而将切割下的钢片插在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减小了钢片丢失的可能;注浆管与第二挡板螺接,便于将注浆管的端部与弯管的端部抵紧,能够减小输送混凝土时混凝土外溢的可能。
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均呈矩形设置,抵紧螺栓在第一挡板的底部和顶部均分布有多个,第一挡板上与抵紧螺栓相邻的两端均为进出端。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挡板上相对两端抵紧螺栓的设置,能够提高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的抵紧程度,从而进一步减小了输送混凝土时混凝土外溢的可能,能够进一步将钢片夹紧在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减小钢片丢失的可能。
1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一挡板上靠近第二挡板的一端端面嵌设有电磁铁,电磁铁沿弯管的周向分布有多个,钢片与其中一个靠近第一挡板进出端的电磁铁抵接。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挡板上的电磁铁能够通电后吸附钢片,便于灌注完成后将注浆管向远离弯管的方向转动后,将钢片推送至与所有电磁铁抵接,从而将弯管的端部封堵。
12.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一挡板和第二挡板上均设有橡胶环,橡胶环与通孔同轴设置。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灌注完成后钢片吸附在第一挡板上,第一挡板上橡胶环的设置能够提高钢片与第一挡板的密封程度;灌注完成后通过调节抵紧螺栓能够将第二挡板抵紧在钢片上,第二挡板上橡胶环的设置能够提供一定的缓冲,减少对钢片造成的磨损。
14.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注浆管上设有密封圈,密封圈位于注浆管靠近弯管的一端端面上。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注浆管上的密封圈能够在与弯管抵紧时提供一定的缓冲,减少注浆管和弯管受损的可能,同时能够提高注浆管与弯管的抵紧程度。
16.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第一挡板上设有凹槽,凹槽在第一挡板的两侧进出端上均有设置。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挡板进出端上凹槽的设置,能够在将钢片插入时提供导向的作用。
18.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抵紧螺栓上设有转动套,转动套位于抵紧螺栓远离螺母的一端。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抵紧螺栓上转动套的设置,便于调节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距离时,通过转动套转动抵紧螺栓,使得调节过程更省力。
20.本技术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转动套上设有防滑纹,防滑纹沿转动套的周向分布。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转动套上防滑纹的设置,能够增大转动时操作者手与转动套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便于转动转动套。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有益技术效果:
23.通过在截止阀的第一挡板上安装电磁铁,能够将钢片吸附在第一挡板上,能够减小钢片丢失的可能,同时便于封堵弯管的端部;
24.截止阀上抵紧螺栓的设置,便于调节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之间的距离,从而能够提高第一挡板与第二挡板对钢片的夹紧程度,进一步减小了钢片丢失的可能;
25.第一挡板上橡胶环的设置能够提高钢片与第一挡板的密封程度,第二挡板上橡胶环的设置能够提供一定的缓冲,减少第二挡板对钢片造成的磨损。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的俯视图;
28.图3是本技术实施例中截止阀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29.图4是背景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30.附图标记:1、弯管;2、注浆管;21、螺纹;22、密封圈;3、截止阀;31、第一挡板;311、通孔;312、进出端;313、电磁铁;314、凹槽;315、第一连接孔;316、嵌槽;32、第二挡板;321、螺纹孔;322、第二连接孔;33、抵紧螺栓;331、螺母;332、转动套;3321、防滑纹;34、橡胶环;4、钢片;5、泵车;6、钢管柱;61、注浆孔。
具体实施方式
31.以下结合附图1
‑
4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2.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钢管柱混凝土顶升灌注装置,如图1所示,一种钢管柱混凝土顶升灌注装置,包括用于向钢管柱6内灌注混凝土的弯管1、用于与泵车5连接的注浆管2、截止阀3和从钢管柱6上切割下的钢片4。
33.如图1、2所示,截止阀3包括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2,钢片4抵紧在第一挡板31与第二挡板32之间。
34.如图2、3所示,第一挡板31上设有通孔311,弯管1穿设于通孔311内,注浆管2的外壁上设有螺纹21,第二挡板32上设有螺纹21孔,螺纹21孔与通孔311同轴设置,注浆管2与第二挡板32螺接;注浆管2上设有密封圈22,密封圈22位于注浆管2靠近弯管1的一端端面上,注浆管2穿过第二挡板32的一端与注浆管2的端部抵接。注浆管2与第二挡板32螺接,便于将注浆管2的端部与弯管1的端部抵紧,能够减小输送混凝土时混凝土外溢的可能;注浆管2上的密封圈22能够在与弯管1抵紧时提供一定的缓冲,减少注浆管2和弯管1受损的可能,同时能够提高注浆管2与弯管1的抵紧程度。
35.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2均呈矩形设置,第一挡板31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三个第一连接孔315,第二挡板32的顶部和底部分别开设有三个第二连接孔322。截止阀3还包括用于调节第一挡板31与第二挡板32之间距离的抵紧螺栓33,抵紧螺栓33位于第一连接孔315内,抵紧螺栓33远离第一连接孔315的一端穿设于第二连接孔322内,抵紧螺栓33穿过第二连接孔322后螺接有螺母331。
36.截止阀3上的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2通过抵紧螺栓33连接,便于调整第一挡板31与第二挡板32之间的距离,从而将切割下的钢片4抵紧在第一挡板31与第二挡板32之间,减小了钢片4丢失的可能;同时能够提高第一挡板31与第二挡板32的抵紧程度,使得注浆管2能够与弯管1抵紧,从而减小了输送混凝土时混凝土外溢的可能。
37.第一挡板31上与抵紧螺栓33相邻的两端均为进出端312,第一挡板31上设有凹槽314,凹槽314在第一挡板31的两侧进出端312上均有设置,第一挡板31进出端312上凹槽314的设置,能够在将钢片4插入时提供导向的作用。
38.第一挡板31上靠近第二挡板32的一端端面上开设有四个嵌槽316,四个嵌槽316沿通孔311的周向等距分布,嵌槽316内安装有电磁铁313,钢片4与其中一个靠近第一挡板31进出端312的电磁铁313抵接。第一挡板31上的电磁铁313能够通电后吸附钢片4,便于灌注完成后将注浆管2向远离弯管1的方向转动后,将钢片4推送至与所有电磁铁313抵接,从而将弯管1的端部封堵。
39.第一挡板31和第二挡板32上均设有橡胶环34,橡胶环34与通孔311同轴设置,灌注完成后钢片4吸附在第一挡板31上,第一挡板31上橡胶环34的设置能够提高钢片4与第一挡
板31的密封程度;灌注完成后通过调节抵紧螺栓33能够将第二挡板32抵紧在钢片4上,第二挡板32上橡胶环34的设置能够提供一定的缓冲,减少对钢片4造成的磨损。
40.抵紧螺栓33上设有转动套332,转动套332位于抵紧螺栓33远离螺母331的一端,转动套332上设有防滑纹3321,防滑纹3321沿转动套332的周向分布。抵紧螺栓33上转动套332的设置,便于调节第一挡板31与第二挡板32之间距离时,通过转动套332转动抵紧螺栓33,使得调节过程更省力;转动套332上防滑纹3321的设置,能够增大转动时操作者手与转动套332之间的摩擦阻力,从而便于转动转动套332。
41.本技术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施工时,先将弯管1固定在钢管柱6上的注浆孔61内,将第二挡板32穿过第一挡板31上的抵紧螺栓33并用螺母331固定,将注浆管2螺入第二挡板32的螺纹21孔内,使注浆管2与弯管1抵紧。将第一挡板31上的电磁铁313通电,将从钢管柱6上切割下的钢片4插入第一挡板31与第二挡板32之间,使钢片4吸附在电磁铁313上。再将注浆管2与泵车5连接,开始对钢管柱6灌注,灌注完成将注浆管2与泵车5分离,转动注浆管2将注浆管2螺出第二挡板32。同时,推动钢片4使钢片4封堵住弯管1,并转动抵紧螺栓33使第一挡板31与第二挡板32相互靠近,将钢片4夹紧。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除弯管1和截止阀3,最后将从钢管柱6上切割下的钢片4焊接回注浆孔61上。
42.综上所述,本技术具有:减小钢片4丢失的可能的优点。
43.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