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坑电梯井防渗水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检索2022-05-10  99



1.本技术涉及建筑基坑的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坑电梯井防渗水结构。


背景技术:

2.在建筑建设前都需要挖设基坑,挖设的基坑中需要设置电梯井,在后续建筑过程中,在电梯井的位置的上侧建设电梯井道,以供后续安装电梯。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发明人发现:在挖设好基坑以及电梯井后,基坑内以及电梯井的位置处会出现渗水的问题,在进行建设的初期会对正常的建造过程产生影响,在后续完成建筑以及电梯的建设后,电梯井中出现渗水,使得电梯井的底部出现积水,容易对电梯的正常工作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要素:

4.为了减少电梯井内出现渗水积水的现象,减少对正常工作过程产生影响,本技术提供一种基坑电梯井防渗水结构。
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基坑电梯井防渗水结构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6.一种基坑电梯井防渗水结构,基坑内设置有电梯井,电梯井的侧壁倾斜设置,电梯井底部的一侧设置有积水坑;电梯井的侧壁设置有渗水层,渗水层的外侧设置有防水层;渗水层的边沿位于积水坑的上侧开口位置处;积水坑内设置有用于将积水排出的排水组件。
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电梯井侧壁出现渗水时,渗水沿渗水层流动,渗水流动至电梯井下侧后流动至积水坑的位置处,渗水从渗水层排至积水坑中,之后通过排水组件将积水排出至电梯井外侧,能够减少电梯井内出现积水的现象,减少对正常的工作过程产生影响。
8.可选的,电梯井底部的渗水层倾斜设置,位于积水坑的位置处向下侧凹陷。
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渗水流动至电梯井下侧的渗水层后,向较低的位置处流动,使得渗水能够更加顺畅的流至积水坑中,对渗水的收集效果更好。
10.可选的,所述积水坑的侧壁上设置有过滤件,过滤件围绕积水坑侧壁一周,且过滤件位于渗水层的下侧;过滤件包括固定在积水坑侧壁上的承托板和设置在承托板的过滤网;承托板朝向积水坑内的一侧固接有挡板,过滤网延伸至挡板的上侧边沿位置处,承托板和挡板上开设有多个通水孔。
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流入积水坑中的渗水进行过滤,减少有较多的杂质流入积水坑中的现象,减少对水泵的正常工作过程产生影响。
12.可选的,所述排水组件包括设置在积水坑中的水泵和连接在水泵上的排水管;电梯井底部以及电梯井的侧壁上开设有安装槽,安装槽延伸至电梯井上侧,排水管嵌在安装槽内,安装槽的操作设置有用于对安装槽进行封闭的封闭件。
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对排水管进行较好的防护,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对排水管造成损坏的现象。
14.可选的,所述封闭件包块铰接在基坑侧壁上的盖板,盖板上设置有锁扣,通过锁扣对盖板进行固定,盖板朝向安装槽内的侧面上固接有弹性抵紧垫。
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需要对排水管进行检修、更换时操作较为方便。
16.可选的,所述积水坑的开口的上侧设置有支护结构,支护结构包括固定在电梯井底壁上的支架和固定在支架上的支护板;基坑的开口处设置有用于对积水坑开口进行开闭的开闭组件。
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得积水坑的上侧处于敞开状态,后续在支护结构的上侧覆盖土层、混凝土等加固层,通过支护结构能够对积水坑进行较好的防护,经过长时间时候后,能够较为方便的进入积水坑内对水泵进行检修、更换等操作。
18.可选的,所述开闭组件包括固定在积水坑的开口的外圈边沿的安装框、铰接在安装框上一侧边沿位置处的第一封闭板和铰接在第一封闭板上的第二封闭板;第二封闭板远离第一封闭板的一侧固接有滑移块,安装框上开设有供滑移块滑动的滑移槽。
1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较为方便的对积水坑的上侧开口进行开闭,转动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滑移块沿滑移槽滑动,能够较为方便的控制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打开,操作较为方便。
20.可选的,所述滑移槽下侧壁上朝向第一封闭板铰接轴的一侧开设有限位槽,滑移块滑动至限位槽位置处后,第二封闭板向下偏斜后,滑移块嵌入限位槽内。
2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封闭板和第二封闭板打开后,将第二封闭板的边沿向下侧偏斜,使得滑移块嵌入限位槽中,能够较为方便的对第二封闭板进行固定,操作方便。
22.综上所述,本技术包括以下至少一种有益技术效果:
23.1.通过设置的渗水层和防水层,并在电梯井中设置积水坑,能够使得电梯井侧壁渗出的水较为顺畅的流入至积水坑中,并使用排水组件将积水坑中的水排出至电梯井外侧,能够减少电梯井中出现积水的现象,减少对正常的工作过程产生影响;
24.2.通过设置的排水组件,能够较为方便的将积水排出,设置排水管嵌在安装槽中,并使用封闭件对排水管进行防护,在进行施工的过程中,能够减少对排水管造成损坏的现象;
25.3.通过设置的支护结构,对积水坑的开口进行防护,使得积水坑的开口处于敞开状态,后续的使用过程中,能够较为方便的进入至积水坑中对水泵进行检修等操作,通过设置的开闭组件,能够较为方便的对积水坑的开口进行开闭。
附图说明
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的电梯井防渗水结构的示意图;
27.图2是为了展示排水组件的结构所做的示意图;
28.图3是图2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29.图4是开闭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30.图5是为了展示滑移块的结构所做的示意图;
31.图6是图5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32.附图标记说明:1、电梯井;11、渗水层;12、防水层;13、安装槽;2、积水坑;3、排水组
件;31、水泵;32、排水管;4、封闭件;41、盖板;42、弹性抵紧垫;5、过滤件;51、承托板;52、挡板;53、过滤网;54、通水孔;6、支护结构;61、支架;62、支护板;7、开闭组件;71、安装框;711、滑移槽;712、限位槽;72、第一封闭板;73、第二封闭板;74、滑移块。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1

6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34.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一种基坑电梯井防渗水结构。参照图1和图2,基坑内设置有电梯井1,电梯井1的侧壁倾斜设置,在电梯井1底部一侧的位置处设置有积水坑2,使得电梯井1中渗出的水流入积水坑2中进行收集,在积水坑2中设置排水组件3,在积水坑2中的积水达到一定的高度后,通过排水组件3将水排出至电梯井1外.
35.参照图2和图3,电梯井1的侧壁以及底部设置有渗水层11,渗水层11可选择使用透水砖,透水砖属于绿色环保新型建材,多采用水泥、砂、矿渣、粉煤灰等环保材料为主高压成型;在渗水层11朝向电梯井1内的一侧设置有防水层12;挖设的积水坑2穿透防水层12和渗水层11,电梯井1底部积水坑2对应的位置处向下侧凹陷。
36.在电梯井1的侧壁发生渗水的现象时,渗出的水沿渗水层11向下侧流动,流入电梯井1底部的渗水层11后,沿电梯井1底部的渗水层11向较低的位置处流动,之后渗水流入积水坑2内,在积水坑2内的积水存积有一定的量后,通过排水组件3将积水排出,通过在电梯井1的侧壁以及底部设置防水层12,并设置渗水层11将电梯井1侧壁渗出的水引流至积水坑2中,能够减少电梯井1中出现积水的现象,减少对正常的工作过程产生影响。
37.参照图2和图3,排水组件3包括设置在积水坑2中的水泵31和连接在水泵31上的排水管32,电梯井1侧壁上开设有供排水管32嵌入的安装槽13,安装槽13延伸至电梯井1底部的积水坑2的侧壁,排水管32从安装槽13中延伸至电梯井1外侧以将积水坑2中的积水排出至电梯井1外侧;安装槽13的开口处设置有封闭件4,封闭件4包括铰接在安装槽13开口的一侧的盖板41,盖板41上安装有锁扣,以对盖板41进行固定;盖板41朝向安装槽13内的侧面上固接有弹性抵紧垫42,弹性抵紧垫42与排水管32抵接。
38.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较为方便的对排水管32的位置进行固定,减少排水管32偏移滑动的现象,设置盖板41对排水杆进行一定的防护,能够减少石子等外物对排水管32造成损坏的现象。
39.参照图2和图3,积水坑2侧壁上设置有用于对排入积水坑2的渗水进行过滤的过滤件5,过滤件5围绕积水坑2的侧壁一周设置,且过滤件5位于渗水层11的下侧位置处;过滤件5包括水平固定在积水坑2侧壁上的承托板51、竖直固定在承托板51朝向积水坑2中部的一侧的挡板52和设置在承托板51上的过滤网53,承托板51和挡板52上开设有多个通水孔54;过滤网53朝向积水坑2中部的一侧延伸至挡板52的上侧边沿位置处,过滤网53与承托板51以及挡板52相贴;通过设置的过滤件5对流入积水坑2中的渗水进行过滤,能够减少杂质落入积水坑2中的现象,减少积水中有异物的情况下对水泵31的正常工作过程产生影响的现象。
40.参照图2和图3,积水坑2的上侧设置有支护结构6,支护结构6包括固定在电梯井1底壁积水坑2的位置处的支架61和固定在支架61上的支护板62,在进行楼体的建设的过程中,在支护结构6上进行堆砌,使得积水坑2的上侧开口处于敞开状态,后续能够较为方便的
对水泵31进行检修、更换等操作。
41.参照图2和图4,积水坑2的上侧开口位置处设置有开闭组件7,开闭组件7包括固定在电梯井1底壁上的安装框71,安装框71环绕积水坑2的开口一周;安装框71上铰接有第一封闭板72,第一封闭板72上铰接有第二封闭板73;参照图5和图6,第二封闭板73远离第一封闭板72的一侧的相对的两侧面上均固接有滑移块74,安装框71相对的两侧面上开设有供滑移块74嵌入的滑移槽711,且滑移块74在滑移槽711中滑动;第一封闭板72转动,带动第二封闭板73转动的同时,滑移块74沿滑移槽711滑动,第二封闭板73转动至与第一封闭板72相贴的位置处时,第一封闭板72和第二封闭板73均处于竖直状态。
42.参照图5和图6,滑移槽711的下侧壁上开设有限位槽712,转动第一封闭板72和第二封闭板73将积水坑2的开口打开后,滑移块74嵌入限位槽712内,对第一封闭板72和第二封闭板73的位置进行限定,将积水坑2的开口打开后,将第二封闭板73的下侧向远离第一封闭板72的方向滑动,同时向下侧偏斜,即可使得滑移块74嵌入限位槽712中,实现对第一封闭板72和第二封闭板73的固定,操作较为方便。
43.本技术实施例一种基坑电梯井防渗水结构的实施原理为:通过设置的积水坑2,并在电梯井1的侧壁以及底部设置渗水层11和防水层12,将电梯井1侧壁渗出的水及时排至积水坑2中,并使用排水组件3将积水排出至电梯井1外侧,能够减少渗水积聚在电梯井1中的现象,减少对正常的工作过程产生影响;通过设置的安装槽13和封闭件4,能够对排水管32进行较好的防护,减少外部杂物对排水管32造成损坏的现象。
44.在积水坑2的开口处设置支护结构6,并在积水坑2的开口处设置开闭组件7,后续使用过程中能够较为方便的对水泵31进行检修、更换等操作,将土层、混凝土覆盖在支护结构6上侧,使得积水坑2的上侧处于敞开状态,后续进出积水坑2较为方便;通过设置的开闭组件7,对积水坑2开口进行开闭的操作较为方便,将开闭组件7打开时,直接转动第一封闭板72和第二封闭板73,并使得滑移块74嵌在限位槽712中,能够较为方便的对第一封闭板72和第二封闭板73进行固定,打开后不需要其他固定操作,提升使用的便利性。
45.以上均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技术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win.8miu.com/read-3120.html

最新回复(0)